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904

    自今年年中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持續降溫,美國消費者活動進一步放緩可能導致GDP增長在年底陷入停滯,中國境內也頻頻傳出違約事件,2023年下半年,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增長非常疲弱或為零增長,中國經濟持續走弱,歐元區衰退風險增加。

    黯淡的經濟增長前景、中國不確定性的加劇以及美國和歐洲政府債券利率的上升,給股市帶來了充滿挑戰的環境,股票和債券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再次轉為負值,達到20多年前的水平,未來幾年通膨若得到很好的控制,主要央行可以回歸管理增長而不是通膨,股票和債券才能夠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

    由於風險溢酬萎縮,對於高風險投資與高收益債券應保持謹慎,尤其是實際收益率的大幅上升,為了保持較低的信用風險,可以持續關注投資等級的固定收益資產配置。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29

    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週五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發表演說時表示,聯準會準備進一步加息,但也讚揚了強勁的經濟狀況,當天歐洲央行行長Christine Lagarde回應了Powell的言論,稱歐洲央行將在必要時保持利率限制,以達到2%的通膨目標,市場參與者已經預期這兩次演講的基本資訊,因此都沒有讓市場感到驚訝。

    而過去幾個月,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和房地產行業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債務危機以及中國最大影子銀行之一中融國際信託的拖欠付款就說明了這一點。在2016年之前影子銀行的監管非常寬鬆,推動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增長,但它也帶來了固有的風險,主要擔憂有過度槓桿和投機行為,但此後中國當局實施了影子銀行業務的各種法規,包括更嚴格的貸款標準、提高透明度要求以及加強對表外交易的監控,加強監管減少了房地產行業的融資選擇,近幾個月來幾家房地產開發商陸續違約。

    市場普遍認為,歐美持續加息,正在醞釀的中國房地產危機對經濟增長構成揮之不去的拖累,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和金融表現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商業投資活動下滑,不傾向持有大量風險部位。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 _1_.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22

     

    市場上越來越多參與者擔心聯準會可能會在短暫停頓後於9月份再次加息,資本市場還對中國脆弱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仍然感到擔憂,中國央行也因此下調了主要利率。

    8月24日至26日在美國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重點將聚焦在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的聲明上,發表內容將成為有關利率前景、經濟狀況和通膨壓力的指引,此次國際央行領導人會議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會議的主題是“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

    中國的情況則是經濟數據疲弱,財管行業陷入困境,其中一些與房地產相關的產品出現拖欠付款,接下來需要關注是否還會發生更多事故。面對疲弱的數據,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地三個月內第二次下調關鍵政策利率,但與抵押貸款掛鉤的五年期利率保持不變。

    隨著美國聯準會再度轉為鷹派以及中國房地產問題的持續和消費者緊縮,每個人都更需要讓自己的資產穩定以應對全球兩大經濟體的不確定性影響。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美房貸利率又破7%創21年高 但呈「量縮價不跌」

    〔MoneyDJ新聞/記者 李彥瑾〕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由於聯準會(Fed)歷史性的升息循環還沒結束,使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衝上2007年來新高,本週美國房貸利率重返7%大關,觸及21年以來最高水準,為房市前景增添變數。

    路透社等外媒報導,根據美國房貸機構房地美(Freddie Mac)8月17日公佈,截至8月17日當週,美國房貸市場主流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30-Yr fixed-rate mortgage)平均利率勁升至7.09%,較前週的6.96%上升0.13個百分點,創2002年4月以來的21年新高,並較去年同期的5.13%高出近兩個百分點。

    自5月底以來,美國房貸利率一直站穩6.5%上方,並從7月中旬開始出現新一波漲勢,再見7%關卡,而上一次超過7%是在去年11月,當時達到7.08%。

    近期各項指標皆顯示美國經濟勇健,再度引發市場對聯準會(Fed)後續升息的擔憂。MarketWatch報價顯示,8月17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4.9個基點至4.307%,創2007年11月7日以來新高。

    不過,高利率並未打垮美國房價,反而逐漸墊高。原因是許多屋主在過去低利時代鎖定低利,持有的房貸利率不到現行水準一半,因此不願此時賣房,導致房市供不應求,支撐房價高漲。

    房仲資訊公司Redfin最近研究發現,目前超過90%的房貸族貸款利率為6%或以下。

    假設民眾於2022年1月購買中位數房價物件,當時房貸利率3.1%,支付兩成頭期款,剩餘八成30年房貸,每月需支付的本金與利息約1,300美元。但以現行房貸利率計算,現在進場的買家,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每月還款額高達2,300美元。

    Redfin數據顯示,2023年6月,美國住宅成交總價中位數為426,056美元,較5月僅小幅下降0.6%,不僅創五個月來最低跌幅,距2022年5月創下的歷史高點432,397美元僅1.5%差距。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lD14pE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崩了!中國房地產連環爆 傳恆大在紐約申請破產

    〔自由財經/綜合報導〕

    中國近期屢傳房地產開發商爆出財務危機,外媒最新消息指出,中國房地產巨擘恆大集團週四在紐約申請破產。

    綜合外媒報導,曾是中國銷售額第二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於美國當地時間週四在紐約向法院申請破產,受理的是位於曼哈頓的美國紐約南區破產法院,據指恆大是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申請破產保護,允許美國破產法院承認涉及外國的破產或債務重組程序,主要是促成美國法院、債務人和參與跨境破產程序其他國家家法院之間的合作。破產法第15章賦予外國債權人參與美國破產案件的權利,並禁止對這些外國債權人的歧視。

    報導提到,截至目前恆大並未對此消息做出回應。

    媒體先前報導,中國房地產接二連三爆出財務危機,恆大、碧桂園、「中植系」的中融信託等都陸續傳出財務吃緊。根據恆大在7月的報告中透露,該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損失了810億美元(約台幣2.5兆元)的股東資金。且截至去年底,恆大集團的總債務已達2.437兆人民幣(約3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兆元),約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

    恆大今年3月曾公佈一項數十億美元的重組計劃,以償還國際債權人的債務,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債務重組計劃。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99924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14

    全球增長疲軟可能會持續到秋季,未來幾週將揭示目前造成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各自的貨幣緊縮週期還有多久?投資者將通膨數據解讀為聯準會可能有空間再次暫停加息週期,為物價下跌留出時間,目前市場也普遍相信加息已接近尾聲,80%至90%的加息已經發生。二是企業如何適應增長疲弱、物價壓力加大的宏觀經濟環境?

    未來幾個季度的前景至關重要,而資本市場已經提前給予好評,尤其人工智慧(AI)目前正在推動市場發展,在某些領域人們感到欣喜若狂,投資者也感受到了不惜一切代價參與其中的壓力,害怕錯過機會。然而定期重新平衡資產配置比例和積極的風險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下,風險管理應該應用於所有部門和行業,儘管資產重新分配後略有變化,但下半年的重點基本沒有變化——保有應變能力仍然很重要。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08

    美國債務上限爭端塵埃落定,市場已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地方,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將在未來1~2年內再次出現,未來幾年,美國國債將從目前的32.5兆美元以上上升至40兆美元左右。

    儘管債務水平不斷上升,聯準會仍將利率進一步提高25個基點至5.25%至5.50%,我們距離低利率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上述32.5萬億美元的再融資正變得越來越昂貴,由於較高的利率環境,過去12至18個月的償債額急劇上升。將美國利息支出的價值與美國GDP的比值來衡量,那麼它只占美國經濟的不到4%,從歷史上看,這個數字在20世紀80年代更高,達到5%,接下來債務和利息支出預計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與許多國家利益綁定,國際投資者也期望未來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率更高,當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時,持有美元資產依然是多數國家與資產族群的選擇。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18

    近年來許多媒體報導,世界主要經濟體日益封閉, 2017年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後,人們又開始談論“貿易戰”,曾經致力於自由貿易的各國政府開始引入關稅,設置貿易壁壘,並對世界貿易組織的一些規則和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貿易協定提出質疑。

    2020年全球供應鏈因疫情而崩潰,尤其是醫療用品和晶片的供應讓許多國家出現瓶頸,今天的自由貿易比過去面臨更多挑戰,這些對國家和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範圍從保護主義政策實驗和扭曲競爭的補貼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許多政府雖然設立了貿易壁壘,但從大局來看,這些壁壘並沒有被證明非常有效,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來說也不是一個好徵兆。

    世界經濟的開放程度應該如何,各經濟體存在各自利益的考量,而身處市場方向不明的我們需要運用各經濟體的特性,為自己找尋更完善的資產佈局。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4.png
    國際新聞

    墨西哥擠下中國「成美國最大貿易夥伴」 外媒:還會繼續成長

    〔ETtoday新聞雲/記者 吳美依〕

    今年1月至4月,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貿易額達到2630億美元,使得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今年迄今最大貿易夥伴。《商業內幕》分析,儘管情勢隨時可能迅速變化,但可確定的是,美墨貿易一如既往地強勁,並且可望持續成長。

    聯邦準備銀行(FRB)駐達拉斯的高級商業經濟學家托雷斯(Luis Torres)撰文指出,美國與墨西哥的貿易占進出口總額15.4%,略高於加拿大的15.2%,以及中國的12%,「墨西哥再度鞏固該國身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

    他認為,轉變種子在疫情前就種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2018年重新簽署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CUSMA)都有影響。

    《商業內幕》也指出,中國過去20年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但墨西哥仍能奪走貿易夥伴冠軍,是2020年經濟混亂將在未來數年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的明確跡象。

    托雷斯提到,墨西哥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也顯示了加速轉向「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趨勢,指一個國家把關鍵商品供應鏈帶進地理上與政治上都更接近的國家。

    美國經濟學家古德曼(Peter Goodman)曾撰文寫道,由於美中政治緊張升溫,沃爾瑪等公司將目光投向距母國較近的地方,以滿足商業需求。不過,投資公司Murray Hill Group合夥人伯恩斯(Michael Burns)認為,「這與去全球化無關。這是全球化的下一個階段,而關注重點是區域網絡。」

    不論如何,華府近幾個月積極尋求改善美中關係。國務卿布林肯6月晉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人都誓言穩定雙邊關係,財政部長葉倫近期訪中,儘管對「不公平的經濟行為」表達擔憂,但仍稱希望美中更緊密合作,因為「世界足夠大到我們兩國都能繁榮發展」。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714/2540022.htm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嫌錢太多?熱錢瘋狂湧入 印度小型股基金停止認購

    〔自由財經/綜合報導〕

    中國經濟下行,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印度成為最新受益者。熱錢湧入推升股市,光是6月,小型股基金的淨流入已經創歷史新高,達到 547 億盧比(約台幣208億元),是中型股基金的3倍多,在短線過熱下,小型股基金開始婉拒新的投資人,暫時停止認購。

    彭博報導,印度股市最近上漲主要是由外資推動,自 3 月底以來,外資購買了淨值約 150 億美元的印度股票,藍籌股 S&P BSE Sensex 指數在此期間上漲 11%,小型股漲勢更兇,標準普爾 BSE 小型股指數漲了24%,這表明大量資金追逐小企業。

    根據統計,光是6 月份,小型股基金的淨流入創歷史新高,達到 547 億盧比,是中型股基金的三倍多,而大型股基金則出現淨流出跡象。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管理著 39 億美元資產的日本印度小型股基金今年迄今的投資報酬率高達20%,優於 77% 的同行,規模較小的塔塔小型基金的投報率約為 15%。

    由於小型股短線過熱,日本印度小型股基金和塔塔小型股基金等因為難以部署手上的現金,暫時停止接受新投資。日本生命印度資產管理公司(Nippon Life India Asset Management)聲明,考慮到近期小型股大幅上漲和投資者參與度增加,這一舉措(停止認購)是有必要的。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64180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10

    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利率上升將在未來數年間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損害經濟增長並影響經濟活動,儘管通膨遠未得到抑制,但大多數央行的大幅加息似乎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市場和投資者也因處於貨幣政策收緊的新環境中,正在積極尋找前進的最佳出路,與此同時貸款市場的彈性令人鼓舞。

    資產配置格局發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債券和現金突然成為收益頗具吸引力的投資選擇,然而無限上調的債務堆積和近期再融資需求在短短幾個季度內就從司空見慣變成了嚴重問題。到目前為止,市場似乎在對這一種新經濟環境帶來的機遇、希望和恐懼之間來回搖擺,但在市場波動的喧囂和繁榮之下,緊縮性貨幣政策將對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膨產生長期影響,我們是否會面臨全球快速衰退?還是只是多年的緩慢增長?我們都應該提前佈局,將資產穩定以因應上述情況。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03

    近年來,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特別是源於不平等加劇、移民氾濫和就業崗位流失,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及2018年以來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出現,都是在挑戰傳統全球化模式、增加政策不確定性的例子。Covid-19突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並暴露過度依賴少數關鍵參與者的風險,使全球化面臨進一步的壓力,許多國家因此重新思考其運作方式,從而推動了縮短供應鏈以及減少對單一來源供應商的依賴,另外數據顯示,各國正在實施越來越多的貿易限制,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

    儘管全球化不太可能完全結束,但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中美貿易摩擦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視為世界更加分裂的重要標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在多大程度上試圖將盟友聯繫得更緊密,並鞏固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

    去全球化的主要特徵是更高的關稅和從全球貿易到區域貿易的轉變,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導致更高的通膨壓力,對於許多國家來說,在本國生產將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並最終導致銷售價格的增加,其他潛在影響可能是增長放緩和增加金融不穩定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擬表明,從長遠來看將嚴重損害經濟效率,成本可能高達全球GDP的1.2%。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