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調整用-297.png
    國際新聞

    OPEC估明年油市平衡 IEA估油氣需求長期增長

    〔 Yahoo!股市 〕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1月12日發布月報表示,由於OPEC+的增產,全球石油供應明年將與需求相匹配,而不是原先預測的供應短缺。報告表示,由於美國、巴西與蓋亞那的供應增長速度更快,預計非OPEC液體燃料產量明年將日增約130萬桶。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將增加160萬桶/日,達到1.062億桶/日,與上月預測持平,但已不足以進一步收緊市場平衡。
     

    報告指出,經合組織(OECD)商業庫存已回升至接近其五年平均水準,而亞洲與歐洲煉油利潤率已連續第二個月縮窄。OPEC將這一疲軟基調歸因於「充裕的閒置產能、健康的上游投資,以及美洲地區更強勁的原油出口」,這些因素共同表明,經歷兩年供應受限後,全球供應狀況正在趨於穩定。


    OPEC+的生產政策目前保持穩定。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及其他成員國的自願性減產措施將延長至2026年初,但報告指出,若價格持續下跌,仍存在「充裕的閒置產能」。報告同時表示,整體基本面依然受到支撐,主要來自亞洲煉油產能的擴張以及美洲地區持續穩定的投資活動。

    報告預估,全球經濟增長率預估2025年為3.0%,2026年為3.1%。美國經濟增長預測2025年為1.8%,2026年為2.1%。日本經濟增長預測2025年上調至1.1%,2026年維持在0.9%。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測2025年與2026年均為1.2%。中國經濟增長預測2025年為4.8%,2026年為4.5%。

    從短期角度來看,OPEC在11月報告中下調對未來市場的緊縮預期,認為2026年全球石油市場將「回歸平衡」,這一修正與數月前仍預測供應缺口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轉變不僅反映了非OPEC產油國供應的迅速增長,也折射出全球需求動能趨緩、煉油利潤收縮以及地緣經濟壓力下市場預期的調整。

    國際能源署(IEA)週三報告則表示,全球石油與天然氣需求可能將持續增長至2050年,這一說法與先前預期快速轉向更清潔燃料的觀點有所不同。IEA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還預測,世界很可能無法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這一目標旨在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影響。

    在週三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IEA根據「現行政策情境」預測,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每日1.13億桶,比2024年的消費量增加約13%。根據「現行政策情境」,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約5600億立方公尺增長至2035年的8800億立方公尺,並在2050年達到10200億立方公尺。這一增長主要受到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AI)發展所推動的電力部門需求上升所帶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nlEVN1
  • View More 調整用-296.png
    國際新聞

    不確定因素仍多 足以支持黃金避險吸引力

    〔 Yahoo!股市 〕
     






    金拓新聞11月12日報導,即使美國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在參議院通過新的撥款法案,有望結束史上最長政府關門後有所緩解。但分析師指出,仍存在足以支撐黃金避險吸引力的不確定因素。參議院的法案現已送交眾議院表決,預計將獲得通過。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商品分析師卡斯滕·弗里奇(CarstenFritsch)指出,政府重新開門的時機可能並非對經濟最為理想。過去兩個月,美國政府幾乎未公布任何經濟數據,而私營部門的數據則令人失望——顯示勞動市場疲軟且通膨壓力持續高企。
     

    弗里奇表示,美國消費者信心已降至三年半以來的新低。他指出:「市場預期,一旦數據發布恢復,美國經濟顯著放緩的跡象將會浮現。這反過來可能導致聯準會(Fed)實施更大幅度的降息。」
     

    弗里奇表示,該行預期聯準會將被迫比市場目前預期更積極地降息,這將在2026年前為金價提供進一步支撐。他表示:「我們預期明年黃金將達每金衡盎司4,200美元,白銀則可能達每盎司50美元。」

    瑞銀(UBS)首席投資辦公室的分析師也預期金價將在2026年達到4,200美元,稱即使政府重新開門,國會目前僅提供至1月份的臨時撥款。分析師表示:「若國會未能在1月30日後通過另一項臨時撥款決議或在其他聯邦部門的預算撥款上取得進展,政府關門仍有可能再度發生。此外,有關最高法院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所依據之關稅合法性的裁決結果的不確定性,也將持續為金價提供支撐。」

    瑞銀仍對黃金保持看漲立場,理由是全球債務正以不可持續的速度攀升。分析師表示:「全球政府債務的上升加劇了投資者對財政可持續性以及潛在通膨或貨幣貶值的擔憂。由於黃金通常被視為能對抗這些風險的價值儲藏資產,金條需求正持續穩步攀升。」

    彭博資深市場策略師麥克·麥克格隆(Mike McGlone)指出,雖然美國聯準會持續寬鬆的貨幣環境推動了黃金與股票同時上漲,但這種「雙漲」現象背後的邏輯並不穩固,反而暗示市場內部正醞釀一場資產輪動的轉折點。

    理論上,股市與黃金屬於風險偏好光譜的兩端,股市上漲往往代表投資者信心增強、經濟預期樂觀,而黃金上漲通常意味避險需求升溫、對通膨或地緣政治風險的防禦。當兩者同時上行,這往往顯示全球資金正以「流動性泛濫」為主導邏輯,而非基於實質經濟或企業盈利的改善。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bd1Am
  • View More 調整用-295.png
    國際新聞

    川普頻施壓Fed降息 鷹派理事博斯蒂克宣佈退休

    〔 台視財經 〕
     




    川普上任以來頻繁施壓聯準會(Fed)降息,立場向來偏鷹的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選在此時宣佈,將於明年2月任期屆滿後退休。

    華爾街日報、路透等外媒報導,博斯蒂克12日宣佈,將於明(2026)年2月底在其五年任期屆滿時退休,以避免連任可能引發的內部紛爭。現年59歲的博斯蒂克自2017年起擔任亞特蘭大聯儲總裁,為首位出任地區聯儲銀行總裁的黑人和公開出櫃同性戀者。他也曾在歐巴馬時期擔任住房政策官員,以在經濟公平和社會正義方面的立場聞名。博斯蒂克的貨幣政策立場向來偏鷹,他12日重申傾向維持利率不變,直到有「明確證據」顯示通膨正在回落至當局設定的2%目標;他也直指物價穩定性仍是一大風險。



    博斯蒂克2022年曾因未確實披露財務交易而受到審查,但理事會當時支持他續任。由於聯準會近來面臨川普及其盟友的猛烈政治攻擊,消息指出,內部人士擔憂,博斯蒂克過去的財務披露問題可能使其連任站不住腳。聯準會在華府的七人理事會必須重新任命聯邦儲備系統下12家分行總裁的人選,自明年3月1日起算,任期五年;現任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任期也將於明年5月屆滿,美國政府已展開Fed新任主席的遴選程序。

    川普上任後多次施壓聯準會降息,公開砲轟聯準會主席鮑爾「慢半拍」,還曾試圖以房貸詐欺為由解雇Fed理事庫克(Lisa Cook);各界擔憂,川普意圖干預聯準會決策,影響其獨立性,對金融市場不利。

    川普9月安插進聯準會(Fed)的新任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近期重申支持於12月降息2碼的立場,並認為至少應降息1碼。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Rp78R
  • View More 23.6.12-8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111

    過去一週的全球財經焦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挑戰的景象,就業市場急速降溫,市場情緒趨於謹慎,現在是時候重新檢視資產配置的防禦部位。

    根據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最新報告,美國10月企業裁員數創22年來同月新高,這不僅是勞動市場的寒流信號,更預示著企業獲利與消費支出可能面臨壓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就業數據往往是經濟轉折的領先指標。與此同時,近期投資市場對AI相關企業的天價估值日益不安,市場對科技泡沫的擔憂正在升溫,當最熱門的投資主題開始受到質疑時,通常意味著市場波動將會加劇,資金可能重新尋找更安全的地方。

    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金融市場正處於一個重新評估風險的關鍵時刻,當前的環境,追求超額報酬的風險正在升高,請檢視資產配置組合,此刻資本保全應是首要目標,降低對單一高估值企業的過度曝險,轉向可以產生穩健現金流的標的,建議增持高品質的短期政府公債與投資級公司債,它們能在經濟放緩時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並在市場動盪時發揮避風港的作用,保持紀律、做好風險分散,才是穿越市場迷霧的最佳導航。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8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103

    過去七日,全球市場消息密集,牽動市場情緒與資產配置思路。首先,美國聯準會於10月29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主席Jerome Powell強調由於政策制定者之間存在分歧,以及政府停擺導致經濟數據有限,12月並非一定會再次降息,雖然經濟成長略有回暖,通膨持續但略高,勞動市場出現疲軟跡象,同時也承認大規模裁員和關稅對物價影響的擔憂,未來降息時機取決於數據表現。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週四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宣布與中國就稀土和關鍵礦產供應達成為期一年的協議,儘管雙方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緊張關係,但此次會談總體上超出市場預期,這是Donald Trump和習近平六年來首次面對面談話,也為未來的對話奠定了和解的基調。

    全球市場處於「高利率、高政治風險、高估值」的三高環境,資產配置應優先考慮資本保護而非追求高報酬,建議資產配置以防禦為核心,在高利率環境下,可考慮增加投資級短期固定收益的比重,鎖定相對安全的收益,保留一定比例的靈活資產,不僅能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更能讓您在市場因恐慌而過度修正時,擁有從容進場的彈藥。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94.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021

    上週,美國聯準會最新經濟報告顯示,整體經濟活動變化不大,就業市場保持穩定,但成長動能略顯疲軟。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停擺事件,導致重要經濟數據如零售銷售、就業統計等暫時中斷,在缺乏數據佐證下,可能影響市場預期與聯準會政策判斷,難以做出精準的利率決策,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更趨於保守,短期內大幅升息或降息的可能性均降低。

    另一焦點在亞洲資本市場,KPMG報告指出,香港有望於2025年重新奪回全球IPO募資額第一名,這反映亞洲資本市場正展現韌性,國際資金有回流亞太的積極訊號;然而,地緣政治與中美關係仍是潛在變數,對國際資產配置而言,參與IPO機會需謹慎評估,並搭配分散策略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政治面不確定性加劇,短期內美元波動可能上升,加上財政與利率政策方向受限,市場對風險資產的信心偏向保守,這代表在未來數週需提高避風港資產比重,如美元計價的高品質固定收益、投資級公司債,這些資產能在動盪中保值,並保有靈活調整的彈性,在經濟數據缺失、政策方向不明的當下,安全比獲利更重要,維持高度靈活性,等待更明確的市場訊號出現,才是資產配置的王道。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91.png
    國際新聞

    出口大增也擋不住經濟放緩 中國Q3出現今年最低成長

    〔 自由財經 〕
     




    由於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和貿易緊張局勢對需求造成壓力,中國經濟成長在今年第3季放緩至1年來最低水準,這將給中國政策制定者帶來壓力,迫使他們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來增強信心和發展趨勢。

    綜合外媒報導,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投資、工業產出和零售額的疲軟正在削弱中國創紀錄海外銷售所帶來的成長動能。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到9月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4.8%,低於Q2的5.2%。

    零售成長3%,為11月以來最低漲幅,而今年前9個月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5%,為2020年以來首次收縮;工業生產的意外強勁成長則緩衝了整體經濟放緩,工業產出成長6.5%,超過所有經濟學家的預期。

    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主任王丹(Dan Wang)表示,市場普遍認為,無論如何中國都無法實現目標,即使採取刺激措施,經濟成長仍將低於5%。

    與華府再度緊張的貿易關係凸顯了中國經濟嚴重依賴製造業,以及海外需求不平衡帶來的脆弱性,這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領導人可能接受痛苦改革、重新平衡成長、轉向國內消費的預期。

    雖然中國出口成長在9月出現反彈,但近期大部份數據顯示,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已經失處成長動力,中國努力抑制產能過剩和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但通貨緊縮壓力仍在。儘管整體數據表現強勁,但出口商已經感受到今年稍早美國提高關稅的影響,迫使許多出口商轉向新市場。

    中共領導人將在本週一(20日)至週四(23日)舉行閉門會議,討論國家第15個5年發展計劃等示意,在與美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項計劃預計將優先發展高科技製造業。投資人也將關注預計於12月舉辦的政治局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尋找明年經濟政策的線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3x26Q
  • View More 調整用-290.png
    國際新聞

    中美貿易僵局可望緩解?貝森特將會何立峰

    〔 台視財經 〕
     



    發佈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出現好轉跡象,美國財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本週在馬來西亞舉行貿易談判。

    路透等外媒報導,貝森特在白宮內閣會議上宣佈,將於本週在馬來西亞與何立峰會晤,雙方上週五(17日)已通電話就美中貿易進行了坦誠而詳細的討論,並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掀起關稅戰,一度威脅對中國課徵125%關稅,但雙方之後達成關稅戰休兵協議,預計於11月10日到期。川普10月上旬因不滿中國實施新一輪稀土管制,再度威脅將自11月起對中國課徵100%關稅,但之後又改口表示「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暗示關稅威脅仍有轉圜餘地。

    川普也表示,對中國的高關稅不可持續、他無意摧毀中國、認為美中將能達成公平的協議。川普也計劃於本月底在南韓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媒Axios分析,中國實施新一輪稀土管制,目的是為在貿易談判中獲取更大籌碼,若真的實施,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因美國目前沒有中國稀土礦的替代來源,半導體和國防工業可能面臨重大打擊。

    世界貿易組織(WTO)敦促美國和中國緩和貿易緊張局勢,並稱兩大經濟體陷入貿易僵局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產出在長期內減少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1ODejG
  • View More 調整用-289.png
    國際新聞

    供應鏈與政策擾動價格 金屬交易業務迎來榮景

    〔 Yahoo!股市 〕
     





     

    《MINING.COM》報導,長期作為兩大主要競爭對手的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與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今年都正朝著其金屬交易業務史上最佳業績邁進。第三大金屬交易商IXM的執行長肯尼·艾夫斯(Kenny Ives)則表示,公司已超越去年的利潤,並將連續第三年創下歷史新高。

    在能源、糧食等傳統大宗商品利潤空間收窄的背景下,金屬交易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榮景。首先,這一波金屬貿易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源於供應鏈的劇烈擾動與政策變化所引發的套利機會。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威脅對精煉銅加徵關稅,但最終未正式實施,這一政策「模糊性」導致美國銅價相對全球市場出現極高溢價,為貿易商創造近乎無風險的套利空間。

    其次,金屬市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也為交易商提供了巨大利潤。隨著全球冶煉能力的擴張與新礦開發有限,銅、鉛、鋅等礦石價格持續上漲,使長期簽訂供應合同的交易商受益。在能源轉型與電動化時代,基礎金屬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各國政府將關鍵金屬視為能源安全與產業自主的核心資源,導致金屬市場逐漸演變為地緣政治與產業政策交織的戰略戰場。

    貴金屬價格的飆升亦為交易商創造新的盈利來源。由於銅礦、鉛礦等常常伴生金銀,當金銀價格上漲時,這些副產品成為額外收益,促使部分公司甚至建立專門的貴金屬交易部門。這反映出市場的多層次結構:在同一產業鏈中,不同品項之間的價格關聯可被靈活利用,實現跨市場套利與對沖。這種靈活性是大型貿易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不同貿易商之間也存在策略差異。摩科瑞能源集團(Mercuria)積極擴張金屬業務,短短一年內組建了約150人的交易團隊,今年已實現約3億美元利潤。而維多集團(Vitol Group)與貢沃爾集團(Gunvor Group)則相對謹慎,其金屬交易收益有限。摩科瑞的成功,體現了其對能源轉型趨勢的前瞻性把握——隨著電動車、再生能源、儲能設備需求爆發,銅、鎳、鋰等金屬的交易潛力巨大。

    隨著利潤暴增,市場上出現大量新進者,甚至中小交易行都在擴張金屬業務,導致人才市場火爆,這可能推高成本,削弱長期盈利能力。其次,市場高度依賴政策與地緣政治波動,正如川普關稅事件所示,一旦政策方向反轉,套利空間可能瞬間消失,甚至引發巨額損失。

    2025年金屬交易市場的繁榮,不僅是供應短缺與政策擾動的結果,更標誌著全球經濟權力結構的轉型。金屬作為能源轉型與科技革命的基礎原料,已躍升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核心。大型貿易商透過信息優勢、物流網絡與金融創新,成為新時代的「資源銀行」。2025年的金屬交易盛景,或許只是新全球資源秩序的開端。

    路透社引述消息來源報導,全球最大銅生產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已向其歐洲客戶提出,明年銅金屬的銷售溢價為每公噸32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較今年上漲39%。由智利國銅為實物銅交付所設定的溢價,是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合約價格之上額外支付的金額,且通常被用作全球銅合約的基準。智利國銅拒絕發表評論。

    報導指出,這一創紀錄的高溢價源於市場對明年銅供應短缺的擔憂。全球最大上市銅礦商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上月因旗下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場發生山泥傾瀉,而宣布不可抗力條款。此外,今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銅礦與智利國銅旗下的艾爾特涅恩特(El Teniente)銅礦也出現了生產中斷。

    報導也指出,根據市場消息人士透露,歐洲最大銅冶煉企業奧魯比斯公司(Aurubis)明年也將對歐洲客戶收取每公噸315美元的精煉銅溢價,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GN7XMA
  • View More 23.6.12-78.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014

    過去一週,全球金融市場在多重地緣與宏觀變數下震盪加劇,全球央行政策、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地緣政治摩擦,正同步考驗市場的韌性。

    近期金價持續上行,反映部分投資人擔憂貨幣貶值與財政赤字風險;然而,美國公債市場傳遞的訊號卻相對平穩,殖利率尚未出現失控上升,顯示利率預期仍受制於經濟數據。地緣政治方面,中國警告若美國不撤回對中輸美商品 100%關稅威脅,將採取反制措施,可能衝擊製造業與全球供應鏈。與此同時,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多元化稀土供應來源,降低對中國依賴,對高科技製造與國防產業是利多,但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依舊。

    在當前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建議以高品質短中期投資級債券為基礎,確保穩定現金流與流動性,適度納入通膨連動債券,關鍵不在於預測市場走向,而在於建構能夠在多種情境下都能保持韌性的資產組合,透過分散配置、風險控制與定期調整,我們能在波動中穩健前行,為長期財富增值奠定堅實基礎。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76.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007

    上週政經焦點集中在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危機,因國會在預算協商中陷入僵局,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各項聯邦政府運作面臨中斷風險,包括航空安全檢查延誤、社會安全給付可能暫停,以及公共服務減弱,不僅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政治言論成為新聞焦點,國會內部的黨派對立也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  

    對於市場大眾而言,雖然政府停擺通常屬於短期政治事件,過去多數能達成暫時解決方案,但影響可能滲透到金融市場信心,造成美元波動、債券殖利率變化、甚至股市短線波動,尤其是在目前全球利率仍處高位、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資產配置應更加著重防禦性。  

    在這種政治與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時期,建議持有足夠美元或短期高評等債券,確保資金隨時可應對突發情況,不單押美國資產,可適度配置於全球的防禦型市場,降低單一政治事件對資產的衝擊,保持穩健、分散、流動的資產結構,是2025年應對不確定性的核心策略。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85.png
    國際新聞

    國際油價崩至16週新低!專家警告:跌破60美元美國產油恐停擺

    〔 自由財經 / 綜合報導 〕
     



    國際油價週三(1日)下跌,已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觸及16週新低,主因美國政府關門加劇了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同時交易員預期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國(OPEC+)下個月計畫增產,將使市場出現更多供給。專家示警,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附近,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將停滯。

    美國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下跌59美分,或0.9%,收於每桶61.78美元。

    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68美分,或1.0%,收於每桶65.35美元。

    這是布蘭特原油期貨自6月5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也是紐約期油自5月30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3名知情人士透露,OPEC+可能同意在11月將產量提高至每日50萬桶,這數字是10月增產幅度的3倍,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正尋求奪回市佔率。

    不過,OPEC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媒體報導稱該組織計畫增產每日50萬桶的消息具有誤導性。OPEC在聲明中指出,OPEC+的一個小組在週三的會議上強調,各成員國需完全遵守原有的減產協議,並要求部分先前超額生產的成員額外減產,以作為補償。

    美國原油庫存上週增幅超乎預期,也對油價帶來壓力。美國能源資訊署(EIA)表示,截至9月26日當週,原油庫存增加了180萬桶,高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估的100萬桶。消息人士前一天稱,美國石油協會(API)報告同期原油庫存減少370萬桶。

    Price Futures Group高級分析師弗林(Phil Flynn)指出:「原油庫存上升,部分是因出口下滑所致,而出口疲弱可能反映需求減弱,在美國政府關門以及市場預期經濟放緩、需求受壓的情況下,油市已出現大幅拋售。」

    美國主要石油生產商之一的「Diamondback Energy」執行長週三表示,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附近,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將停滯,因為在該水準下,許多鑽井計畫已不再具有盈利性。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mK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