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調整用-209.png
    國際新聞

    避險升溫 日圓換匯暴增4成

    〔 工商時報 / 黃于庭、呂欣芷、黃惠聆 〕



     


























    今年來國銀美元、日圓換匯及走勢展望


    川普關稅政策舉棋不定,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尤其美債殖利率攀揚引發的美元資產恐懼症,從黃金、比特幣到主要避險貨幣,均承接釋放出來的資金部位,五大匯銀高層主管表示,今年來避險需求升溫,具避險貨幣特質的日圓尤其火熱,個別銀行換匯量持續放大,和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可高達40%,儼然台灣金融市場資金風險趨避的首選貨幣。

    台灣外匯業務最具代表性的兆豐銀行表示,川普關稅政策擾動金融市場,在避險需求增加下,今年以來避險貨幣的換匯量均出現成長,最值得注意的是日圓,開年迄今換匯量年增高達40%最明顯。原因之一是是美元偏弱整理,二是美債與美股等資產近期於國際市場表現欠佳,部分機構投資人拋售部位,釋出的資金需尋求替代性的商品。

    匯銀主管觀察,歐元、瑞士法郎與日圓兩傳統的避險貨幣,均有資金轉入跡象,台灣與日本互動更密切,金融機構可提供的部位也較大,日圓成為避險一族調整外幣部位時的主要選項。

    匯銀高層說,相較去年日圓大幅走貶時,國人為追逐匯價的甜蜜點而掀起的搶購潮,此次購買日圓更大成分是「對美元投下反對票」,即在所持有的外幣部位上,適度挪移部分到避險貨幣。

    展望後市,星展銀行指出,日圓近期表現優於其他非美元貨幣,美經濟成長趨緩和避險情緒上升,傳統避險資產如日圓充分釋放吸引力,使投資人回補低收益率的融資貨幣,意即目前金融環境有利日圓表現,而市場對日央(BOJ)升息預期升溫,也是推高日本公債收益率及帶動日圓走升主因。

    兆豐銀分析,短期來看,目前金融市場動盪,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有回流日本跡象,日圓因此偏向升值;中長期要視美日貿易談判而定,若日本經濟前景未受影響,BOJ有望延續貨幣政策正常化方向,美日利差收斂,及日本可能被迫需透過升值換取調降關稅,中長期同樣看升。合庫銀行認為,資金湧入瑞士法郎、日圓等傳統避險貨幣,但匯市波動仍劇烈,資金還是不要過度集中單一幣別。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Vg3AK
  • View More 調整用-208.png
    國際新聞

    美國經貿政策與全球不穩定推動央行增持黃金

    〔 Yahoo!股市 〕



     

























    金拓新聞4月23日報導,根據匯豐銀行(HSBC)最新發布的報告,美國川普政府的經濟與貿易政策,已經成為全球央行面臨的最大穩定性威脅。該行與《Central Banking》合作進行的年度《HSBC儲備管理趨勢報告》顯示,美國現在被視為全球央行最主要的下行風險。

    報告指出,即使匯豐的年度調查是在2025年4月初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前完成,這些保護主義政策仍被視為當前央行面臨的最大風險,這些措施也已對金融市場產生震盪。在不確定性升高的背景下,儲備管理者正在做出調整:過去12個月中,50%的央行已介入外匯市場,且因地緣政治風險調整投資組合的央行數量明顯高於去年。

    報告顯示,央行目前最關注的風險為美國的貿易關稅與其他保護主義政策,44%的央行將其視為最迫切的問題。報告亦揭示各國央行對美元的態度分歧:「儘管去美元化的趨勢似乎正逐漸發展,但增加美元投資的央行數量仍高於減少的。」但多數央行認為儲備資產多元化是未來強健財政的關鍵。

    報告指出,54%的受訪央行表示計劃增加外匯與黃金儲備,主要是為了維持對國家金融的信心,以及將儲備作為未來外匯干預的緩衝,有37%的受訪者表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黃金配置。報告指出,黃金被視為資產組合的分散化工具。許多央行也認為黃金是長期價值儲藏、在危機時期表現良好的資產,並具備地緣政治對沖功能。

    Catalyst Funds旗下Gold Enhanced Yield ETF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大衛·米勒(David Miller)表示:「自2022年以來,儲備資產的基本動態已徹底改變,而關稅戰只會進一步強化這一轉變。全球央行在2023年購買了超過1,000公噸黃金,在2024年則為1,060公噸,今年這個趨勢還在加速,這比一般散戶行為或市場炒作影響要大得多。長遠來看,金磚國家與新興市場的央行,正在用黃金替代他們的美元儲備。」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首席黃金策略師喬治·米林-斯坦利(George Milling-Stanley)報告表示,經濟不確定性仍主導全球市場,恐慌情緒即使在高金價下,仍會支撐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米林-斯坦利也指出,隨著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信心開始動搖,黃金正被重新視為重要的避險資產。他表示:「人們對美國及美元的信心受到重大打擊,我不認為這會很快恢復。我看不到政府能採取什麼步驟能快速扭轉局勢。就目前情況而言,很難想像金市會從這個位置出現惡化。」

    點石成金諮詢公司(Midas Touch Consulting)董事總經理佛洛里安·格魯姆斯(Florian Grummes)表示,雖然黃金價格自歷史高位每盎司3,500美元回落,但這種回調可能只是短暫的。他指出,主權國家的黃金累積以及全球權力格局的變化,正在強化貴金屬的長期看漲前景。

    格魯姆斯認為白銀價格被嚴重低估,並預計白銀在初夏可能會漲到每盎司40至50美元。他指出,目前的金銀價格比超過100倍,而地殼中的金銀比是10比1,生產比也僅僅是7比1。格魯姆斯同樣看好礦業股,認為該板塊「被極度低估」。

    摩根大通(JP Morgan)報告表示,美國關稅上升與美中貿易戰持續,將使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升高,該行預測明年金價將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里程碑。該行現在預計金價在2025年第四季將達到平均每盎司3,675美元,並在2026年第二季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報告也預測,白銀在短期內面臨更多阻力,因為工業需求存在不確定性,但預計到2025年底銀價將上升至每盎司39美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3K6gxV
  • View More 調整用-207.png
    國際新聞

    BCA:衰退警訊亮燈、美企收緊支出恐拖累消費

    〔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郭妍希 〕



     
























    分析人士警告,投資人尚未將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完全考慮進來。

     

    CNBC 23日報導,投資研究機構BCA Research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4月的領先經濟指標持續惡化,為該證券相信市場尚未充分定價衰退風險的看法提供佐證。

     

    報告直指,雖然美股這波拋售潮大致降低了本益比,但貿易衝擊卻即將撼動企業盈餘和獲利能力。不只如此,區域性的就業狀況也出現萎縮,顯示就業市況惡化的現象,不再僅限於工時減少這個層面。

     

    BCA並指出,美國企業的資本支出及雇傭計畫大幅縮水,勢將拖累疫後撐住經濟成長的要角——消費者支出。有鑑於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減弱、房市依舊疲軟不振,預測經濟成長恐將低於潛力、失業率則會攀升。

     

    基於上述原因,BCA對高風險資產依舊保持減碼,並持續建議加碼公債。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集團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日前才剛警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與經濟政策威脅全球經濟。

     

    達里歐4月13日接受NBC News節目《Meet the Press》訪問時表示,如今美國正處於決策階段、經濟距離衰退僅剩咫尺之遙。「我擔心,若這次沒處理好,情況恐比衰退更糟糕。」

     

    達里歐更加擔心貿易遭干擾、美國沉重的債務,以及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結構遭新興世界強權破壞這些問題。達里歐呼籲國會將聯邦財政赤字降低至國內生產毛額的3%。「若不這麼做,我們除了面臨債券供需失衡的問題之外,還得同時應對其他挑戰,這一切恐導致比正常衰退更嚴重的後果。」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qKzXO
  • View More 23.6.12-6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421

    過去一週,全球市場訊息呈現多空交織的局面,從中國經濟數據到美國貨幣政策,再到地緣政治風險,都為市場環境帶來不確定性。

    聯準會主席Powell警告,若未來課徵新關稅,可能推升通膨,讓Fed的利率政策面臨更大挑戰,此番言論引發美股震盪下挫,顯示市場對通膨及經濟前景的擔憂。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元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的連動性似乎有所減弱,過去,公債殖利率上升通常會帶動美元走強,但現在這種關係變得模糊,可能反映全球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或持有美國資產的策略正在轉變。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度升級,烏克蘭戰事傳出新一波重大攻勢,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美國重申對以色列的支持,中東局勢再度緊張,能源價格波動風險增加。

    相較於西方的擔憂,中國公布的第一季經濟成長數據超乎市場預期,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個正面訊號,可能支撐部分原物料需求;然而,在全球總體經濟仍面臨挑戰的情況下,其正面效益能持續多久,仍需觀察。

    在不確定性增加時,不宜過度集中於風險較高的股票資產,檢視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投資與穩健配置之比例,確保其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度。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03.png
    國際新聞

    《金融》史上最悲觀!美林經理人調查:82%預期全球經濟減弱

    〔 中時新聞網 / 張佳琪 〕



     
























    4月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出爐,82%的受訪者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將減弱,是這項調查以來史上最悲觀的數據。42%的受訪經理人認為經濟可能衰退,在憂慮經濟衰退之下,經理人對全球股票的配置持續下滑為淨17%的減碼。4月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是在4日至10日進行,調查對象為管理4,440億美元資產的195位經理人。由於調查期間正值美國關稅政策重大利空籠罩之際,不確定因素讓基金經理人心態上明顯轉趨悲觀。
     

    調查報告顯示,投資者情緒已降到三十年來最悲觀的程度。有82%的受訪者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將減弱,是史上最悲觀的數據。42%的受訪經理人認為經濟可能衰退,硬著陸的機率攀升到49%。57%預期未來一年的全球通膨將攀升,對美國企業獲利和美元的展望分別達到自2006年和2007年以來最悲觀的水準。此外,若市場流動性嚴重惡化,41%預期會有3次以上的降息。
     

    資產配置方面,全球股票的配置從上月的淨6%加碼下滑至淨17%的減碼。其中美股下滑至淨36%減碼,科技股則為淨17%減碼;防禦型的公用事業類股逆勢轉為淨10%加碼。

    經理人對於債券則轉為看好,由上個月的淨13%減碼轉為淨17%的加碼,並看好高評級債未來一年的表現。相對於美股,歐股及新興市場股雖有所下滑,但仍維持淨加碼。經理人看好價值股打敗成長股的比例仍維持高點。

    其他調查方面,全球貿易戰引發經濟衰退,成為最令經理人擔憂的三大尾端風險之首,通膨導致聯準會升息居次。

    擁擠交易方面,「做多黃金」終結近兩年「做多科技七雄」的熱潮,成為最擁擠交易。且有73%的受訪經理人認為,美國例外論的主題已經見頂,63%認為減稅政策並無法刺激美國下半年的經濟。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陶德.布萊頓認為,當前經濟環境中,債市和股市策略各具機會。債市方面,疫情後利率上升,各國債市殖利率提高,增加債券資產的吸引力,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導致殖利率波動,投資者需謹慎管理利率風險。他指出,除了公司債,機構房貸抵押債也提供利差優勢。

    近期因關稅問題,債市評價調整,陶德.布萊頓表示,多元配置策略有望打造兼具進攻和防守的收益組合;股市方面,關稅戰衝擊全球企業獲利,但美國企業財務體質強韌,恐慌性賣壓後,為高品質或高股利股票提供低接機會。

    過去兩年,美股由科技股推動,其他指數漲幅較緩,經過股市崩盤,全球和各產業出現評價面機會。陶德.布萊頓強調,投資團隊已增加高品質企業,分散配置於科技和消費必需品等產業,保持流動性以便在市場動盪時尋找低接機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VjZDk
  • View More 調整用-202.png
    國際新聞

    《美債》鮑爾警告關稅風險 10年債殖利率轉上揚

    〔 Yahoo!股市 〕



     
























    受川普2.0政策影響,近期國際經濟情勢變動快速。由於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日前公開談話表示,擔憂關稅會引發通膨及經濟風險,使Fed政策路線面臨挑戰,4月17日,在投資人謹慎評估基本面下,美國公債殖利率轉為上揚。

    CNBC報價顯示,紐約債市17日尾盤時,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5個基點至4.333%;對Fed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1個基點至3.8%。(註: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鮑爾16日出席芝加哥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Chicago)活動並發表談話,稱川普的關稅政策使環境變得複雜多了,已成為Fed最大挑戰。他坦言,關稅可能在短期內推高通膨,且更難回到Fed的控制目標。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為,從鮑爾的說法來推測,Fed將暫時保持觀望態度,不會急於干預市場,因為目前市場仍算是「亂中有序」,還有時間可以多觀察。

    經濟指標方面,美國勞工部17日公布,截至4月12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較前週減少9,000人至215,000人,創今年2月以來最低水準,並低於路透社統整分析師預期的225,000人,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仍具韌性,有利支撐經濟動能。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rE9g9N
  • View More 調整用-201.png
    國際新聞

    歐洲央行再降息至2.25% 因應川普關稅與經濟復甦壓力

    〔 anue鉅亨 〕



     
























    歐洲央行 (ECB) 周四 (17 日) 再度宣布降息,如期將存款利率下調 1 碼 (25 個基點) 至 2.25%,為自去年 6 月以來第七度降息,也創下自 2023 年初以來新低利率水準。此次行動反映出歐元區正面臨來自美國貿易政策與內部經濟復甦遲緩的雙重壓力,市場憂心全球貿易緊張將進一步拖累歐元區經濟復甦。


     



    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下調 1 碼至 2.25%,創下自 2023 年初以來新低。(圖:ZeroHedge)
     




    此次降息後,歐洲央行存款利率 (Deposit Facility Rate)─即關鍵利率─降至 2.25%,主要再融資利率 (Main Refinancing Rate) 降至 2.4%、邊際貸款利率 (Marginal Lending Rate) 降至 2.65%。


     


    ECB 在聲明中表示,貿易緊張情勢升高導致經濟成長展望惡化,企業與家庭信心下滑,加上市場波動加劇,將對融資環境產生收縮效應,進一步壓抑歐元區經濟前景。


     


    此番政策聲明也刪除了貨幣政策仍「偏緊」(restrictive)的措辭,暗示決策官員已認為目前利率水準趨近「中性區間」,即不再對經濟活動構成抑制效果。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歐洲商品加徵 10% 基礎關稅,汽車、鋼鐵與鋁產品更面臨 25% 懲罰性關稅,導致歐洲出口企業壓力驟增。儘管川普上周宣布暫停更嚴格關稅 90 天,但並未提出明確後續計畫,使市場籠罩於政策不確定性之中。


     


    此次降息亦使歐洲與美國利率差距擴大至逾 2 個百分點,創下兩年來最大。歐元對美元一度小幅走低至 1.1352 附近;德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在 ECB 聲明公布後回吐漲幅。


     


    市場普遍預期,ECB 年內仍可能再降息 2 至 3 次。不過,在川普關稅政策、歐元升值與中國廉價商品可能轉向歐洲等多重變數下,ECB 總裁拉加德在會後記者會上並未釋出明確指引,僅強調將「持續評估所有風險與數據變化」,凸顯在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高度不確定情勢下,ECB 採取更審慎的策略。


     


    通膨持續降溫亦為 ECB 持續寬鬆政策提供空間。在通膨方面,歐元區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僅 2.2%,服務類價格漲幅則由 3.7% 降至 3.5%,顯示物價壓力正逐步趨緩,為 ECB 持續降息提供正當性。


     


    分析機構 Vanguard 也將歐元區 2025 與 2026 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 0.8% 與 1.0%,並警告區域經濟今年恐陷入技術性衰退。


     


    儘管德國祭出史上最大規模基礎建設與國防支出計畫,但經濟學家警告,若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未回升,投資與就業將陷入停滯,恐抵銷財政擴張帶來的正面效果。


     


    瑞銀 (UBS) 歐元區首席經濟學家 Dean Turner 指出:「企業面對不確定性時最有可能的反應,就是什麼都不做——凍結投資、凍結招聘,這恐怕才是經濟面臨的最大隱憂。」


     


    同日,川普於社群媒體上再度批評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行動遲緩,並呼籲 Fed 效法 ECB「立即降息」。川普表示:「鮑爾應早就降息,現在更應立刻行動。鮑爾的撤換愈快愈好!」市場正密切觀察 Fed 是否將在未來幾次會議中,對川普壓力與通膨現況作出政策調整。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XAGWja
  • View More 23.6.12-6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414

    在過去一週的國際金融市場中,受到美中貿易政策動盪及主要央行政策預期的影響,市場波動進一步加劇。Donald Trump政府全面實施新關稅措施,將美國貿易壁壘推至百年高點,這波措施不僅針對中國,還擴及多個貿易夥伴,歐盟、日本等盟國雖積極尋求豁免,但白宮立場堅定,顯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已成定局,市場對熊市風險的擔憂明顯上升。

    美國華爾街市場呈現顯著的震盪行情,亞洲股市在短期內經歷反彈,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成長型資產表現優於市場,但這更多是過度修正後的技術性反彈,市場反映出對外部需求和全球供應鏈的擔憂情緒,因此回穩的基礎仍然薄弱。

    歷史數據顯示,貿易摩擦往往導致股市波動加劇,而目前市場情緒已開始反映這種不確定性,避險資產需求明顯增加。當前的投資環境充滿挑戰,但防禦性資產配置策略能助市場參與者規避短期風險,並在長期取得穩定回報,在市場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當下,務實應對並積極調整資產結構,是保護資本的關鍵。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197.png
    國際新聞

    美債拋售潮損避風港地位 新債反應佳國際需求仍高

    〔 工商時報 / 中央社 〕



     






















    美國國債遭拋售是總統川普臨陣延後高關稅的主要因素,不過美國財政部連續兩日拍賣10年期與30年期新債反應良好,外界需求未減,但美債作為資產避風港的地位已經受到影響。

    美國10年期以上長期國債是各國外匯存底與基礎投資標的,近日在美股大幅走跌期間遭拋售。債券價格走低,代表國債價值隨時間與市場信心變化的殖利率於美東時間9日凌晨飆高,川普(Donald Trump)一改強硬立場,宣布高關稅延遲90天上路,國債殖利率開始走低,10日交易仍見起伏。

    川普讓美股喘息一天,道瓊指數10日走低,10年期國債殖利率由凌晨最低4.26%升至4.4%,20年期由4.72%升至4.89%,30年期由4.67%升至4.85%。

    美債作為安全資產的地位受影響,不過市場需求仍高。財政部9、10兩日拍賣390億美元的10年期債與220億美元的30年期債,反應良好,暫時緩解美債拋售危機。

    美股連日波動未影響川普與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對關稅戰的態度,但攸關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信心的美國國債基礎動搖,讓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與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認為可能出現金融危機。

    財經頻道CNBC指出,美債殖利率在股市大跌期間出現不祥預兆,市場懷疑恐將出現後續骨牌效應,川普關稅舉牌投降,華爾街獲得喘息,股市出現歷史性買盤,公債殖利率也從高點趨緩。但市場欠缺穩定性,股市10日再度走低,從上週紊亂狀況來看,未來仍充滿不確定。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Greg Ip)認為,對沖基金界技術性調整因素無法說明國債與美元上週詭異動態,全球投資人看待美國的觀點可能有變化,較能根本解釋問題。

    外界認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對美元、美債與關稅的觀點,是川普新關稅背後的主要理論。米蘭在本週在公開場合表示,各國應分擔美國提供保護傘與美元做為儲備貨幣的重擔,支付關稅是其中一項協助方式。

    米蘭去年底發表報告,建議各國透過簽署海湖俱樂部協議(Mar-a-Lago Accord)降低美元幣值,如果不簽署,持有美國國債可能需支付額外費用。

    葉偉平指出,米蘭9日透過電郵回應,並未推動上述兩項建議,川普政府目前也未考慮採用任何一項。美國是世界各國儲備資產的提供者,這是美國國家經濟力量之一,川普已清楚表明將全力維護美元地位,強烈反對傷害美元的意圖。

    持有美國長期國債代表對美國經濟前景與政治穩定有信心。美國財政部1月資料指出,世界各國政府與投資人持有總值超過8.5兆美元的國債,日本與中國排名前2位。全球債市規模達到140兆美元,與美國政府公債相關資產約47兆,殖利率出現劇烈變動牽一髮動全身。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M384vW
  • View More 調整用-196.png
    國際新聞

    金價調整後再創新高 但仍須留意貿易戰風險

    〔 Money DJ 新聞 / 記者 黃文章 〕



     
























     

    路透社4月10日報導,金價在關稅風暴中一度下調約每盎司200美元之後,週四大漲近3%重新創下歷史新高,現貨金價來到每盎司3,160美元,主要因為美元下跌以及中美貿易戰升高持續帶動黃金避險需求的影響。Tradu.com資深市場分析師尼科斯·查布拉斯(Nikos Tzabouras)表示,黃金重新獲得避險吸引力並再創新高,但貿易戰的前景仍將構成風險。

     

    忠誠黃金公司(Allegiance Gold)營運長亞歷克斯·艾布卡里安(Alex Ebkarian)表示,仍有許多關鍵因素將繼續支持黃金,包括中央銀行的買盤、黃金ETF的資金流入以及更多的貨幣政策風險等。中國人民銀行3月份黃金儲備較前月增加9萬盎司或2.8公噸,達到7,370萬盎司或2,292.33公噸,為連續第5個月購入黃金(累計購入28公噸)。

    世界黃金協會4月8日報告表示,2025年3月,全球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持倉增加92公噸至3,445.3公噸,連續第三個月迎來強勁增長,並創下2023年5月以來的新高;累計今年第一季總共增加了226.5公噸,總管理資產規模則是較前月增加86億美元至3,454億美元的新高水平。

    作為全球最大精煉黃金出口國,瑞士國家銀行(SNB)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黃金需求的避險動機可能會扭曲瑞士的貿易平衡。該行資深經濟學家勞倫斯·維赫特(Laurence Wicht)指出,瑞士的黃金進出口每年變化很大,這一波動與全球黃金需求的兩大動機有關: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尤其在新興市場中需求較強;以及黃金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時期的避險屬性,特別是在經濟壓力時,黃金需求通常會上升。

    維赫特發現,在全球壓力時期,瑞士的黃金進口增加,而黃金出口則集中於美國和英國等金融中心。研究還揭示了兩個啟示。首先,全球黃金貿易扭曲了瑞士的經常帳餘額,這種波動不應簡單解釋為瑞士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應該考慮到黃金需求的避險特徵。其次,黃金貿易會扭曲瑞士的雙邊貿易餘額,尤其是與美國的貿易。這些變動往往反映的是金融市場的動機,而非經濟政策的變化。

    世界黃金協會亞太區主管范少凱分析了亞洲央行的黃金需求以及影響貴金屬在該地區和全球作用的多種因素。他指出,亞洲央行對黃金的需求仍然強勁,並且這一趨勢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存在,亦是亞洲的一個持續現象。對於亞洲央行來說,黃金不僅是一種儲備組合的多樣化工具,還能在市場動盪時為其貨幣提供支持,特別是在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的背景下。

    范少凱指出,黃金的避險功能在亞洲的需求中尤為重要,尤其是當全球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時。例如,菲律賓等國家能夠利用本國金礦來增加黃金儲備,這使得他們能夠用本國貨幣購買黃金,這是亞洲地區的一個獨特優勢。他還指出,即使是金融發達的經濟體,如新加坡,也在加大對黃金的投資,顯示出黃金在儲備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此外,范少凱指出,黃金與美元和利率之間的傳統反向關係逐漸減弱。他認為,來自非美國地區的需求,特別是亞洲及其他地區央行的戰略性黃金購買,正在成為影響黃金價格的新驅動力。這表明,黃金價格未來可能會受到更為多樣化的因素影響,而不僅僅依賴美國的貨幣政策。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8036n
  • View More 調整用-195.png
    國際新聞

    美對中開徵145%關稅 專家:直接切斷兩國貿易

    〔 Money DJ 新聞 / 記者 郭妍希 〕



     






















     

    經濟學者警告,美國對中國開徵的高額關稅,基本已切斷兩國之間的多數貿易聯繫。

     

    CNBC報導,美國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旗下聯邦稅務政策中心副總裁Erica York 10日表示,雖然還得看關稅涵蓋的範圍,但一般來說,若關稅突破三位數、基本上多數貿易都將停擺。

     

    York指出,「或許有些無法替代的品項將迫使企業吞下成本,但多數交易都會斷開。」

     

    白宮10日向CNBC確認,美國如今對中國正式開徵的進口關稅共計已達145%。川普最新行政命令將中國進口關稅從原本的84%拉高至125%,但還要加上他之前對中國開徵的25%吩坦尼(fentanyl)相關關稅。

     

    York強調,市場烏雲還未散去,關稅威脅並未消失,估計要等到7月份局勢才有趨於明朗的可能,屆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授權的90天關稅暫停將到期。她指出,最新關稅開徵後,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將創1940年代以新高。「這導致成本大增、勢必會衝擊經濟,美國未來的道路恐怕不會好走。」

     

    川普週三(4月9日)在對等關稅生效13小時後,突然宣布除中國外的多數國家將獲得90天關稅暫停期(但仍須課10%基礎關稅)。他當時提到債市崩潰威脅全球市場穩定,對記者說「債市情況非常詭譎.....人們變得有些不安。」

     

    目前美國開徵的關稅包括:對中國所有進口品課145%關稅;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的鋁、汽車與商品課25%關稅,但美墨加協議(USMCA)涵蓋的品項除外;對所有其他進口品全面課10%關稅。

     

    中美關稅戰情升溫,市場傳出,除了美國企業取消對中國工廠的訂單外,中國製造商也開始拒絕為美國客戶再降價、甚至考慮撤出美國市場。

     

    華爾街日報4月9日報導,今(2025)年早些時候,部分中國工廠廠主還願意為美國客戶打折、協助他們因應川普上任後兩度調高的關稅(當時每次都加徵10%)。然而,美國平均關稅如今已太高,許多中國工廠經營者透露,他們再打折下去就要賠本了,寧可不接美國客戶的訂單、在別處尋找買家,必要時甚至考慮直接停工。

     

    路透社10日也獨家報導,「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Shenzhe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ssociation)會長王馨(Wang Xin)表示,鑒於川普關稅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向亞馬遜(Amazon.com)供應產品的中國企業準備對美國客戶漲價,或直接撤出美國市場。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800Zp
  • View More 23.6.12-59.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407

    過去一週,市場受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引發了股市的劇烈波動,美國總統Donald Trump 再次宣布新的關稅政策,針對多個主要貿易夥伴實施更高的進口稅率,這引爆了市場的新一輪恐慌,此舉不僅影響了美國與中國等對手方的經濟往來,更加深了全球投資者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情緒,此外,其他國家的應對措施以及相關關稅報復行動也進一步壓低了全球市場表現。

    隨著局勢惡化,市場成熟經濟股普遍下跌,亞洲市場則因出口導向經濟的特性受到額外衝擊,多數指數出現雙位數跌幅,特別是高風險資產,包括科技類股與新興市場資產,首當其衝,對此我們不僅需保持高度警覺,也必須重新審視如何在動盪的市場中有效實現資產穩健成長,當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時,固定收益資產如公司債、高信用評級的政府債券仍是保值的重要選擇,適度配置具避險特性的資產將有助於分散市場波動中的投資風險,此策略對於希望穩健增值的高資產淨值客戶尤其重要。

    全球貿易戰的惡化,揭示了短期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並可能拖累宏觀經濟的進一步復甦,身為市場參與者需要理性看待當前波動,重新聚焦到資產配置的核心目標。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