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調整用-264.png

    外資大逃殺 台幣創8月以來最大單日貶幅 貶勢超過匯銀預期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主要亞幣對美元升貶幅



    全球央行年會即將登場,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將發表關鍵演說,受此影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美元指數持續反彈,加上美科技股重挫,20日台北金融市場上演股匯大跌的表現,台積電領跌的台股收黑逾700點,新台幣同步下殺1.88角,貶勢超過匯銀預期,對美元匯價終場直接下探30.3元價位。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匯價開盤僅1小時,直接貶破30.2元關卡,午後貶幅加劇,盤中最低來到30.309元,終場收在30.308元,創5月14日以來逾三個月新低價,連六個交易日收黑,單日總成交量衝23.005億美元,創8月以來最大量。

    20日新台幣貶幅0.62%,創8月以來最大單日貶幅,累計8月以來貶值3.92角或1.29%,近期匯價表現疲軟,且明顯弱於主要亞幣,續居單月最弱亞幣。匯銀主管指出,新台幣第二季起強勢升值,一度引起市場恐慌,5月初新台幣出現暴力升值,出口商及壽險業承受極大壓力,近期有部分出口廠商宣稱,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幅較日圓及韓元多出10個百分點的說法。

    對此,央行20日緊急澄清,今年以來至20日止,美元指數下跌9.42%,新台幣對美元升值8.16%,升幅仍低於瑞士法郎12.29%、歐元11.84%及墨西哥幣10.81%;同期間日圓升值5.83%,韓元升值5.29%,新台幣與日圓及韓元升幅差距分別是2.33個百分點及2.87個百分點,並非多出10個百分點。

    匯銀主管分析,外資及投信大量進場買美元,外資匯出規模占整成交量近一半,加上出口商掛單價位上移、有點惜售,且央行也未進場強力阻貶,僅在盤中提供賣方流動性,放手讓新台幣盤連破30.2元、30.3元兩價位,終場直接站上30.3元。

    近期美元指數相對強勢,非美幣別都在貶值,新台幣跟著國際盤反應,非獨自走弱。匯銀主管強調,相對於日圓及人民幣,新台幣貶幅確實較大,主因兩大關鍵,一是台股漲多回落,外資熱錢大量外逃;二是關稅戰不確定性,市場觀望偏匯出。

    20日主要亞幣以新台幣重挫0.62%最弱,其次韓元大跌0.59%、泰銖回落0.2%、印尼盾貶0.17%、星幣貶0.15%、馬來幣小跌0.01%;人民幣則是小升0.04%、日圓升值0.05%、菲律賓披索升值0.2%。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ARNrl
    more
  • 調整用-263.png

    卓榮泰:新財劃法上路中央多釋4165億元 明年將舉債4000億元

    〔 聯合新聞網 〕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因應新版財劃法上路,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明年中央分給地方的統籌分配稅款將大幅增加4165億元,比今年多了58%;而明年度總預算歲入2兆8623億元、歲出3兆350億元,收支短差加債務還本,再加上兩項特別預算,舉債剛好達4000億元。

     

    卓榮泰指出,編制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艱鉅工程,各部會須在財政結構調整下提出國人需要的政策和預算,他已向賴總統完成報告,並通過行政院會,明年度歲入共編列2兆8623億元,較今年大幅減少3025億元,歲出編列3兆350億元,較今年只增加1100億元。
     

    「國家經濟正處於高度成長階段,但今年3月修正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卓榮泰指出,明年要分給地方的統籌分配稅款將大幅增加4165億元,比今年多了58%,也讓中央財政出現極大缺口。

     

    卓榮泰指出,但為了維持國家動能,行政團隊必須增加對國家的建設,給國民更多照顧,即便中央財政歲入被縮減,但努力要做的事情更多,明年國防經費增加938億元、公共建設增加930億元、科技發展增加266億元、衛福經費增加203億元,長照3.0增加227億元,另關於打詐、河川改善、治水及新成立的運動部,以及AI新十大建設都酌有增加。

     

    因此,卓榮泰指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加上兩項特別預算,舉債剛好達4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高」,但為奠定台灣未來20年的國家發展基礎,已提出AI新十大建設,第一年也列入該有的工作量能和預算規模。

     

    明年度總預算案送入立法院審議後,卓榮泰期許,希望朝野各黨團基於過去審查預算的經驗和共識,審查明年度總預算得過程,行政院會努力促成更和諧、更有效率,也符合憲法、預算法的精神,他認為行政、立法兩院有高度體認和共識,也有利國家未來發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YGA4p
    more
  • 調整用-262.png

    連六紅!7月外銷訂單年增15.2% 續創同期新高

    〔 工商時報 / 黃有容 〕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7月外銷訂單576.4億美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5.2%,寫連六紅。統計處表示,主因為人工智慧等需求續續增,如電子產品表現超乎預期,也因新興科技需求不墜,統計處預估8月外銷訂單仍為雙位數成長。
     

    據統計處統計,7月外銷訂單576.4億美元,與上年同月比較增15.2%。統計處分析,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續增,但部分傳統貨品因需求疲弱,加上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抵銷部分增幅。

    按貨品別觀察,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活絡,推升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續增,7月訂單分別年增24.8%、15.5%。

    傳統貨品方面,受市場需求續疲,以及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皆年減雙位數。機械產品則因自動化設備訂單持續成長,年增6.2%。

    另外,7月主要接單地區接單金額皆呈現年增,其中除了美國訂單金額連16增之外,東協地區接單金額亦連續8個月正成長,統計處表示,主因為供應鏈轉移帶來的動能所致,主要產品為IC製造、IC設計、印刷電路板等。

    不過,統計處處長黃偉傑表示,縱使有美國對等關稅因素影響,但受益於新興科技需求,電子產品表現超乎預期,統計處預估8月外銷訂單金額555到575億美元,年增10.5~14.5%;但是,黃偉傑亦指出,據廠商回應,部分貨品拉貨潮趨緩,例如資訊通信、機械接單金額7月都已呈現月減,因各廠商供應鏈位置不同,對於美對等關稅影響程度持觀望態度。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8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7月份增加的廠商家數占12.3%,持平者占56.6%,而減少者占31.1%,按家數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0.6;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48.1,預期8月份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7月份減少。

    展望下半年,統計處分析,貿易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全球經貿表現,抑制投資及消費動能,但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對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不墜,加以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備貨旺季,有助外銷接單動能穩定成長。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3MeGe
    more
  • 調整用-258.png

    美PPI高於預期、美元走強 新台幣再度貶破30元關卡

    〔 自由財經 / 記者 陳梅英 〕
























    美國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漲幅超過市場預期,美元反彈走強,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早盤再度跌破30元整數關卡,最低觸及30.064元,創下5月26日以來近三個月新低。

    雖然該數據未動搖市場對聯準會9月降息的預期,但明顯削弱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喊話「降息兩碼」的影響力。美元指數重回98上方,日圓兌美元匯率也貶回147。

    匯銀人士指出,近期美元走勢隨美國經濟數據起伏。PPI高於預期通常意味企業成本壓力增加,可能進一步推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美國對等關稅陸續實施下,通膨壓力仍難消退,也可能影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路徑。

    而今晚將公布的美國零售銷售數據,預料將再次牽動金融市場走勢。此外,美俄兩國元首即將舉行會談,市場亦高度關注其可能影響。

    新台幣今日開盤即貶破30元,以30.02元開出、貶值3.2分,盤中最低來到30.064元,隨後在30.04元附近震盪。主要亞幣同步走弱,離岸人民幣在前一日一度升破7.17兌1美元後,今早又回落至7.18附近。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oyvnx
    more
  • 調整用-257.png

    房市寒冬 六都家戶購屋比跌回十年前

    〔 工商時報 / 郭及天 〕
























    房市寒冬,今上半年房市買氣重回十年前、堪比2016年房地合一稅剛上路的谷底,六都上半年家戶購屋比僅1.4%,相當於每百戶家庭僅1.4戶購屋,追平2016年同期紀錄,六都中家戶購屋比僅有桃園達2%,對比去年同期六都僅台北不及2%,購屋動能明顯衰退。
     

    住商機構統計近年六都上半年家戶購屋比顯示,在房市景氣熱絡的2021、2022、2024年六都家戶購屋比均達2.1%,不過今年上半年驟降至1.4%,減少了0.7個百分點。

    其中,台北市僅1.1%為八年來最低,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均為1.3%,都創下九年來最低紀綠,台中市1.7%更是九年來首度跌破2%,僅有過去家戶購屋比長年居六都之冠的桃園在2%以上,但也追平十年來最低紀綠。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去年上半年適逢新青安效應發酵,全台房市一片榮景,惟也引發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限貸風波,買氣瞬間急凍,令家戶購屋比跌回2016年時水準,此波「金龍海嘯」打房效果已堪比房地合一稅上路。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六都房市買氣歷經金龍海嘯衝擊跌回十年前谷底,美國對等關稅議題牽動全球金融局勢敏感神經,而國內房貸放貸仍緊縮,信用管制政策持續,加上近年大量推案的交屋潮來臨,使貸款排隊情況加劇,如果信用管制未見鬆綁,預期至今至年底前,房市買氣沒有樂觀空間。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GNpQex
    more
  • 調整用-254.png

    季底資金需求旺 央行6月放錢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近一年各月底未到期定存單餘額
     


    第二季新台幣啟動升值行情,5月初的表現讓出口商擴大拋匯力度,加上外資熱錢大量湧入,影響6月因季底出現的資金需求高峰,且今年報稅季延長至6月底止,新台幣匯價也回穩,中央銀行6月反向減發定存單放錢,提供更充裕的流動性。

    因此,至6月底未到期定存單餘額略降至7.74兆元,仍是近13個月次高水準,單月減發617.55億元。4月、5月市場資金相當寬鬆,為處理游資氾濫的問題,央行這二個月合計加發6,303.25億元定存單,5月底餘額一度逼近2023年底的8兆元大關,但6月央行放錢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未到期定存單餘額回到7.74兆元。

    央行針對市場短期資金需求變動靈活操作,例如農曆春節、報稅季、股利發放高峰期等,即減發定存單對市場放錢,因應短期資金需求增加,觀察6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上揚可知,因此央行再減發定存單,放錢到市場。

    銀行資金調度主管表示,6月因季底且碰到上半年作帳,進入資金調度高峰期,今年受到對等關稅衝擊,報稅季延長至6月底,同樣墊高資金需求,加上新台幣升幅收斂,外資匯入趨緩,且出口商拋匯受限制,資金雖仍相對寬鬆,但相較5月資金需求明顯上揚。

    根據央行統計,新台幣匯率自4月起一路狂升,第二季起狂升3.28元或10.97%,創史上最大單季升幅,但6月新台幣僅升值2.7分或0.09%,外資及出口商拋匯量能相對趨緩。銀行主管指出,其實5月中旬起新台幣匯率已回穩,加上報稅季的稅款需求,6月底未到期定存單水位下降符合預期,後續還有第三季台股發放龐大現金股利,短期資金是否持續寬鬆還要觀察。

    就央行近期市場操作,雖然短期無降息考量,但市場資金也不如先前緊俏,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新台幣偏升走勢不變,央行應會維持加發定存單的節奏,包括2月加發3,269.9億元、4月加發3,074.35億元,及5月加發3,228.9億元,相較去年底未到期定存單餘額7.21兆元,央行今年已從市場收回近6,000億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NxaA4k
    more
  • 調整用-253.png

    關稅壓境「難保3」!中研院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2.93%

    〔 Yahoo!新聞 / 王詩婷 〕























    中研院今(4)日發布2025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修正,受到美國關稅壓力衝擊,民生物資也面臨成本壓力,將經濟成長率下修至2.93%,較去年12的預測值3.1%,減少0.17個百分點。

    中研院指出,上半年由於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加速擴展以及企業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調整而提前積極備貨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國內出口與投資動能同步增強,第一季實質GDP年增率達5.48%優於普遍預測數據。儘管預期上半年表現亮眼,惟受限於美國關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全球需求可能因為關稅效應而轉弱,下半年內外需成長力道預期將明顯趨緩。

    整體而言,預測2025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93%,較去年12月預測值3.10%下修0.17個百分點。國內需求與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之貢獻,分別為1.71個百分點與1.22個百分點,其中國內需求中投資貢獻率(固定資本形成)1.44個百分點,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展望下半年,中研院說明,經濟情勢迄今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貿易政策變化無常,全球貿易環境持續籠罩在高度不確定性之中,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市場分化,亦進而加劇對全球經濟前景與金融市場穩定性的擾動。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氣候變遷以及全球貿易壁壘等變因皆可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增添全球通膨走勢的不確定性,因此不確定因素持續牽動台灣經貿動能與企業投資規劃。預測區間介於2.54%到3.1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89lpey
    more
  • 調整用-252.png

    新台幣暌違39個月再收28字頭 匯銀主管:替「這件事」鋪貶值之路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全球緊盯的對等關稅談判結果,由於美越達成協議,越南盾匯價也寫下新低,新台幣則延續升值走勢,3日開盤匯價攻破29元整數,報收28.828,創近三年三個月新高。匯銀主管說,出口為導向的各國為降低關稅衝擊,利用匯率貶值成為選項,近來新台幣漲勢煞不住,亦有為台美談判結果出爐後,創造貶值空間的可能,新台幣雖維持升值的基調,也要留意談判結果公布前後,匯率會否出現短期性的反轉。

    從外匯市場的交易觀察,新台幣匯價3日盤中最高衝28.8元、狂升2.2角,央行進場穩步調節,尾盤再出手壓制升幅,但終場並未堅守29元價位,暌違三年後收盤再現28元。

    匯銀主管說,外資、投信及出口商都在匯入,推高新台幣,最終收盤價升值1.91角或0.66%,市場預期台美談判可能隨時定案,對非即時性的交易變審慎,總成交量也縮小至18.43億美元。



    主要亞幣對美元升貶幅


    從大方向看,下半年以來美元延續跌勢,7月前三個交易日新台幣已漲1.074元或3.73%,升幅高於主要亞幣。匯銀主管分析主要是外資匯入買超台股,且當前價位來到三年高點,出口商恐慌性拋匯,有「不得不賣」意味,使近期每日升幅動輒1~2角,幾成常態。也有看法是央行未放手,盤中各價位都有佈置買單,但近期反應市場供需及美元指數趨弱,熱錢湧入使調節難度更高,談判結果會否成為驅動新台幣另一股動力,尚待觀察。

    央行先前呼籲廠商分散拋匯,匯銀主管說,近期部分廠商賣不下去,改採SWAP,先賣後買回,避免直接賣掉美元面臨的虧損;中長線看新台幣走勢還是要反應市場供需,尤其要觀察外資及出口商是否持續賣出美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Mz708L
    more
  • 調整用-248.png

    楊金龍:美元地位短期難撼動

    〔 工商時報 / 孫彬訓、巫其倫 〕
























    主要貨幣股債市占比

    ​​​​​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以來,市場關注美元、美債地位是否會受影響。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9日表示,「在可預見未來,美元國際地位仍難以撼動」,雖然近期出現市場短時間的驚慌,但冷靜想想,並沒有貨幣可以取代美元。
     

    楊金龍說,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仍無虞,美元長期走勢仍強,今年以來截至6月18日,儘管美元指數下跌8.83%,但美元指數或聯準會廣義美元指數走勢,兩者均處於長期上升趨勢。前美元指數位在98.905上下,聯準會廣義美元指數在120.713上下,分別高於2000年迄今的平均值的各為92.75、106.4。

    楊金龍還說,由於美國經濟及金融巿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且為國際準備貨幣的價值儲藏功能,美元具支配地位,排名第二的歐元,占比遠低於美元;另一方面,美國金融巿場深度與廣度,足以胃納全球超額儲蓄,為維繫國際貨幣制度以美元為核心的主因,短期間「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並不容易。

    再觀察主要貨幣股債市占比方面,美元債市占比44%、股市48%,歐元債市占比23%、股市占比6%,其他人民幣、日圓、英鎊的債市、股市占比中,最高僅有人民幣債市占10%,其他都低於10%。楊金龍強調,現在看來,很「make sure(確定)」可預見的未來,美元在國際貨幣的地位,其他幣別無法取代。

    整體來看,美國雖面臨財政赤字擴大、債務餘額龐大等問題,投資人對美債需求觀望,不過,美國金融市場創新能力強、法規完備且資金自由流動,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均居全球之首,美國公債殖利率為全球金融資產的評價基礎,依舊是全球投資人的重要資產,並支撐美元做為主要國際貨幣地位。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QlyOe
    more
  • 調整用-247.png

    中東升溫油價飆、通膨回來了? 府院:必要時出手穩物價

    〔 工商時報 / 呂雪彗、呂晏慈 〕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情勢升高,可能導致國際原物料、能源價格波動,以及全球供應鏈及航運出現變數,總統賴清德19日指示行政團隊,密切關注對我國經濟潛在影響,提前部署穩定物價、民生及產業運作各項措施;行政院長卓榮泰19日於院會通令各部會提高警覺,必要時,穩定物價小組將適時採取各項措施,穩定物價及民生資源,並持續關注國際情勢發展、確保金融穩定、物資及能源供應無虞。
     

    賴清德19日召開例行軍事會談,指示國安與國防團隊彙報最新情資。他說,中東地區情勢持續緊張,連帶更引發全球安全的連鎖挑戰,為確保印太安全穩定不受到破壞,近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已提升警戒等級,並密切注意相關情勢發展。



    國安高層會議緊盯以伊情勢


    他要求國防部及國安團隊,從現在起,全面強化對當前區域安全動態監控,提升情報蒐集與研判能力,也要與各友方保持緊密聯繫與協調,確保在任何突發狀況下都能迅速反應,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與此同時,卓榮泰也提醒各部會,最近國際情勢異常緊張,尤其中東戰火衝突情勢還在升高,必須共同提高警覺。海委會海巡署,要確保於近海、領海地區,漁民、漁船作業上的安全,更要慎重的嚴防走私、偷渡等行為,讓社會民心能夠安定。

    卓榮泰提及,外交部已針對中東緊張地區的僑胞、台商,做了妥善安置跟安排,外交部協同內政部,對於相關國家的駐台機構、組織、代表處以及僑民等,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事端。他亦提醒內政部跟法務部,對國內治安狀況提高警覺,嚴防各種不法滋擾事件,影響社會治安及民心。

    知情人士研判,國際油價波動應屬短期因素。惟隨著美伊是否開火,伊朗是否封鎖荷莫茲海峽,甚至攻擊鄰國的石油設施有關,會再引發國際油價波動,後勢值得密切觀察。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MQEDp
    more
  • 調整用-246.png

    新台幣強漲讓製造業苦哈哈…央行這樣說

    〔 工商時報 〕


















    今年以來新台幣強漲逾10%,製造業在關稅與升值壓力夾擊之下,頻頻喊苦。中央銀行指出,近年台灣出口競爭力提升,有助減緩匯率波動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政府將從兩面向協助較無能力避險的中小企業、傳產業,降低匯率波動衝擊。

    新台幣4月啟動升勢,5月初連2日盤中飆漲逾1元的「史詩級升值」,讓許多出口商餘悸猶存。外界關注央行對於匯率態度,央行總裁楊金龍19日表示,下半年經濟放緩、關稅不確定性下降,均可抑制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有助於升勢放緩。

    根據央行於19日理監事會後提供的新聞資料,在新台幣匯率議題上,央行認為,短期匯率波動會造成匯兌損失,但拉長時間來看,營業利益仍大於外幣兌換損失;而且近年台灣出口競爭力提升,減緩新台幣匯率波動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

    央行指出,2019年至2022年初,新台幣曾大幅升值,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率表現仍佳。儘管今年5月新台幣升值,出口物價下降,不過人工智慧(AI)等需求及提前拉貨效應強勁,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金額年增率高達32.3%。

    央行補充,出口會衍生進口需求,新台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部分會被進口成本下降的益處抵銷;也就是說,新台幣升值的利弊可部分互抵,並非只有單方面的不利影響。

    拉長時間來看,央行指出,合計一般產業上市櫃公司表現,2015至2021年有外幣兌換損失,2022至2024年有外幣兌換利益,互抵後,近10年合計利益達新台幣3,582億元。

    盤點目前企業因應新台幣升值的主要作法,央行指出,一是避險,作法包含自然避險(進、出口多以美元報價,以同一幣別收付,降低匯兌風險),遠匯進行避險,以及收款時,立即兌換為新台幣等;二是調整產銷模式。

    調整產銷模式方面,短期可調高產品售價,降低成本支出,減少承接低毛利訂單;中長期則須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多角化發展。

    至於政府角色,央行指出,可從兩面向協助較無能力避險的中小企業、傳產業,一是央行持續促進外匯市場有序運作,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二是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協助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及多角化發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5K67XG
    more
  • 調整用-242.png

    房市冷 Q1土地移轉寫九年新低

    〔 工商時報 / 郭及天 〕
















    經歷919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全台房市表現持續低迷,讓土地移轉亦冷清不少。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資料,全台第一季土地買賣移轉筆數僅11萬1,056筆,創下自2017年以來同期最低;至於土地拍賣市場也頗為冷淡,第一季拍賣移轉量僅3,015筆,為2015年以後同期新低,僅有贈與表現相對穩健。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房市趨冷情況下,令開發商購地腳步趨緩,致使全台土地市場亦是冷颼颼。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土地各類移轉筆數中,買賣移轉為11萬1,056筆,較2024年同期大減19.8%,也是自2017年以來新低;拍賣筆數為3,015筆,較去年減少17.8%,為2015年以來最低;繼承筆數為10萬8,535筆,相較去年同期略增1.9%;贈與筆數為5萬7,284筆,與去年筆數相近,表現相對強勢。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觀察歷年來數據,土地市場與市場景氣高度連動,如2016年受房地合一稅影響,全台房市翻轉與重挫,進而使當年度第一季土地買賣移轉筆數僅8.5萬筆,直到疫情後房市多頭再起,土地交易市場於2021、2022年達到高峰,但到了2023年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土地市場而再度趨冷,直至隔年有新青安議題讓多頭再起,今年初國際政經、央行態度與實際貸款等問題,讓土地市場熱度衰退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土地拍賣移轉筆數創歷年來新低,賴志昶觀察,主因有二,一是去年底直至今年初的房市空頭,雖有政策壓抑,惟市場價格並未全面下修,市場仍有買盤,土地遭到法拍者不多,致使拍賣市場供給稀缺;二是房市趨冷情況下,買方進場更為謹慎,加上現行制度與市場狀況使然,法拍「甜甜價」已不復見,市場買氣亦直線下滑,供需兩端皆萎縮,讓今年第一季土地拍賣筆數僅3千餘筆。

    縱觀未來,賴志昶認為,土地市場整體景氣受挫,一大因素是央行限制購地貸款上限,且土建融限縮的緊箍咒仍在,令開發商購置土地綁手綁腳,適逢今年初不動產業景氣下滑不少,更讓業者進場信心頓失,惟未來土地市場景氣表現,仍端看市場景氣而定,尤其政府能否放寬管制態度,才有望讓土地市場表現全面回溫。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4LVaN2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