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險去年避險成本攀高
〔 聯合新聞網 〕
2024年11月新台幣匯率貶幅擴大、業者避險比率降到69%低檔,兩大利多使壽險業11月避險工具成本降到297億元的近四個月低點,惟累計前11月避險工具成本仍高達3,560億元,估全年恐達3,800億元,續寫史上新高。
法人說,因2024年第3季單季新台幣對美元升值2.5%,帶動壽險避險成本及避險比率較2024年上半年回升,10~11月光這兩個月避險工具成本已達627億元,12月單月台幣對美元僅小貶近1%,估避險工具成本恐仍有近300億元,全年難逃續攀新高命運。
金管會在8月底推出「外匯變動準備金新制」,加大提存、沖抵並增加準備金的「水庫」,該政策可望讓壽險業降低避險成本,目前已有四家申請適用。
據了解,9月底友邦人壽開始適用,凱基人壽、新光人壽和台新人壽這三家則是12月開始適用。壽險業者說,因12月新台幣匯率續貶,使這三家壽險業得「增加」提存準備金(台幣貶值有匯兌利益,依新規需100%提存),恐增加淨匯兌損失。
金管會昨公布壽險業2024年11月兌換損益、避險費用等狀況。據統計,2024年11月新台幣對美元貶值1.3%,使壽險業者海外投資完全不避險情況下,出現1,879億元龐大兌換利益。業者傳統避險比率降到69%、月減0.5個百分點,加上壽險業避險工具的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合約(NDF)年化成本也略降,使11月避險工具成本降到297億元、月減一成。
龐大兌換利益扣除避險契約、避險工具成本、新台幣貶值增加的提存數後,11月單月整體壽險業淨匯兌損失一口氣縮小到86億元的四個月低點。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b3m06o
壽險去年避險成本攀高
-
央行打房效應 估量減價難動
〔 工商時報 / 黃于庭 〕
在中央銀行打房措施之下,今年下半年房市買賣連四月衰退,從銀行放款情形來看,房價目前恐怕難以相同程度的大幅鬆動。
據中華信評評等報告指出,受房貸管制的影響,土地銀行的放款市占率皆較去年下滑,而臺灣銀行的逾放比至2024年底預期約0.14%,明年可能進一步放緩至0.13%,顯示並無明顯放款違約風險,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經理張書評認為,房貸逾放比增加風險至少是三、四年寬限期逐漸到期後。
中華信評在報告中指出,由於主管機關對不動產相關放款祭出信用管制措施,加上外幣放款動能陷入停滯,土銀在今年上半年放款成長面臨壓力,其上半年放款年成長率為2.1%,低於中華信評先前預測的7%。截至2024年6月30日,土銀的放款市占率亦已從2023年底的6.0%降至5.8%,存款市占率於同期間則從4.8%降至4.6%。
此外,臺銀放款市占率也從2023年底的8.27%降至7.87%。張書評補充,公股銀放款市占率下滑的原因之一,也與民營銀行積極度較高有關。
中華信評指出,土銀已採取審慎的成長策略,以分散其風險較高的土建融放款,且目前著重於擴大對中小企業的放款規模,預期未來幾季土銀將承作更多政策性中小企業放款,以維持其市場地位,並增加存款以支撐其業務成長。
臺銀在授信成本方面較低,且過去五年對其客戶放款餘額占比低於10個基本點,中華信評指出,臺銀授信成本較低的原因,是該行對公部門和風險較低的一般房貸曝險部位較高,約占其放款餘額的1/2,因政府於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升級方案,臺銀的房貸新案件主要來自新青安貸款專案,截至今年7月底在該行房貸新案件中占比約44%。
不過,中華信評認為,就臺銀溫和的放款成長偏好,和具一致性的授信審核策略來看,未來兩年曝險應不會大幅變動。截至2024年6月底止,臺銀的不良資產比僅約0.12%。
張書評指出,由於新青安都會有寬限期,目前銀行逾放比還未能顯現房貸違約風險,待三、四年後寬限期陸續到期,進入本利攤還時,視年輕人是否有能力還款,屆時銀行的「房貸逾放比一定會增加」,但是否會增加到令人擔心的程度,有幾個指標可參考:一是不動產價格是否有大幅下滑,二是房貸利率是否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三是未來的經濟景氣發展情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869Ekg
央行打房效應 估量減價難動
-
亞洲股匯開局不利 台幣逾5個月新低
〔 自由財經 / 記者 陳梅英 〕
二○二五年首個交易日,亞洲股匯市開局不利,中港股市大跌逾二%、跌幅最大,台、日、韓股市也收黑;主要亞幣在美元處於兩年高點下,呈現低檔徘徊,新台幣匯價直接貶破三十二.八元關卡,收盤三十二.八六八元、貶值八.七分,匯價創逾五個月新低,總成交量放大至十七.二億美元。
受到美科技股拉回修正連動,台股昨開低走低,收二二八三二.○六點、下跌二○三.○四點,三大法人同步站在賣方,合計賣超三七六.一八億元,其中外資賣超二七四.九五億元。
新台幣匯價二○二四年收在三十二.七八一元,封關價創九年最低,昨日一早開盤不久即貶破三十二.八元關卡,隨著外資匯出,午後最低下探三十二.八九二元,重貶一.一一角,逼近去年盤中最低點三十二.九三元。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貶破三十二.八元關卡後,出口商拋匯意願也增加,不過仍難敵外資匯出力道,加上還有不少出口商觀察央行是否會出手,目前來看,去年盤中低點三十二.九三元仍是一個重要指標,一旦此價位失守,三十三字頭也就不遠。
昨日亞洲股匯市普遍表現不佳,中港股市跌勢特別重,中國A股三大指數齊跌外,上證指數與香港恆生指數分別下跌二.六六%與二.一八%。推測與中國內部經濟成長乏力、外有關稅戰隱憂有關,隨川普上任進入倒數,資金持續出逃。
反映在人民幣匯價上,離岸價在二○二四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一度貶至七.三六八兌一美元,創逾一年新低;在岸價則連續多日死守七.三關卡。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d9aLM
亞洲股匯開局不利 台幣逾5個月新低
-
12月消費信心連3降 房市信心4年多來首度轉悲觀
〔 自由財經 / 記者徐子苓 〕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今天公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74.61點,月減0.88 點,為連續第3個月下跌,而「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更是4年多來首度由樂觀轉為悲觀。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分析,由於打炒房的大環境不變,預估蛇年房市將是「量萎縮、價溫吞」的發展態勢。
消費者信心指數以100作為榮枯線,低於100表示偏向悲觀,高於100則偏向樂觀。本次調查中,6項分項指標全數走跌,其中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為52.99點,月減2.89點。而從絕對水準來看,6項指標有5項偏向悲觀,僅有「購買耐久性財貨」指標呈現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大學台經中心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本月調查結果為99.84點,月減0.55點,分數下滑的幅度雖然不大,但指標跌破100點、由樂觀轉為悲觀區間,創下近52個月新低。
周鶴鳴表示,央行的第7波打炒房,堪稱是近年房市的霸王級寒流,在行庫緊縮銀彈之下,多數買家觀望卻步,因此消費者信心自9月以來,已連3個月下滑,也導致第4季整體房市買氣,比起前3季快速冷凍,年底旺季不旺。
周鶴鳴指出,雖然今年壓軸的12月央行理監事會議,並未加碼第8波管制,讓房市看似能暫時喘一口氣,但因7波的管制內容沒有鬆綁,仍持續影響房市;且財金部會一再強化金檢力道,對房市的牽動程度不亞於央行的信用管制,所以房市的後續發展,可從3大風向來觀察冷熱。
第一是「資金風向」,近期金管會緊盯租賃融資公司的不動產放款,要求行庫針對融資公司的資金去處設防線,影響中小型建商的資金調度;而央行對各樣貸款是否轉彎流入房市,也密切關注,因此往後市場的資金鬆緊,將左右來年房市的推案狀況與買氣。
第二為「供需風向」,央行總裁楊金龍的第4季理監事會後,強調部分購地貸款有動工保留款不足的缺失,若往後嚴加追查,業者的推案佈局恐被打亂,造成的供需消長,也將成為2025年房市的重要變數。
第三則是「建設風向」,政府打炒房雷厲風行,但地方建設仍活躍,尤其是產業園區的開闢與招商引資,對周邊房市的帶動力強,且企業需求的工商用不動產,政策干擾較輕微,因此地方建設的力道強弱,是2025年區域房市冷熱的關鍵指標。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jjx1M
12月消費信心連3降 房市信心4年多來首度轉悲觀
-
下週國內汽油、柴油估不調整
〔 自由財經 / 記者林菁樺 〕
國際油價雖走跌,但中油公司吸收後,預估下星期國內的汽油、柴油價格維持不調整。
國際油價因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近3月來首次下降、俄國德魯日巴輸油管恢復供應等下跌。
中油公司累算至12月26日的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為73.37美元,較上週73.59下跌0.22美元。本週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均為32.681較上週32.568貶值0.113元。
依中油浮動油價調整機制作業原則,以及不考量亞洲鄰近國家最低價及平穩措施的條件下,與本週參考零售價格相比,預估下週汽油零售價調漲1.2元,柴油調漲1.2元。
但中油公司持續啟動平穩措施吸收,估下周汽油、柴油價格不調整,若按預估,下星期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6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1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3元。
最終實際調整金額有待週日中午12點,由台灣中油全球資訊網暨經濟部網站正式對外公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66ajO
下週國內汽油、柴油估不調整
-
推動亞洲資管中心 私人銀行2大放寬
〔 自由財經 / 記者高嘉和 〕
配合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26日預告「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主要有兩大放寬,一是放寬銀行發行結構型金融債券銷售對象;二是放寬銀行申請高資產業務的資格條件,刪除銀行辦理理財服務的管理資產規模之相關條件。
在「放寬銀行發行結構型金融債券銷售對象」上,將放寬外匯指定銀行(或其海外分支機構)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得以信託方式、證券自營或銷售方式,提供依本辦法第5條第1項第5款或第6款所發行之境外結構型商品或結構型債券予專業投資人之法人或基金及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
銀行局說明,放寬銀行發行結構型金融債券的銷售對象,將從目前高階資產新台幣1億元或3千萬美元,放寬到專業法人與自然人相同,門檻降至新台幣3千萬元,希望有助更多高資族群將錢留在國內私人銀行。
另在「放寬銀行申請高資產業務資格條件」上,為鼓勵銀行逐步參與高資產業務,擴大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以滿足客戶需求,因此刪除銀行辦理理財服務的管理資產規模條件。
銀行局解釋,放寬後未來所有銀行都可申請高資產財管2.0業務,除了現有12家銀行外,另有5家申請中。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66bRe
推動亞洲資管中心 私人銀行2大放寬
-
金管會明年金檢 瞄準不動產、防詐、ETF
〔 風傳媒 / 記者陳怡慈 〕
金管會今(19)日公布2025年金融檢查重點,針對不動產授信、防制詐騙、ETF廣告行銷等三大外界關注議題,將新增檢查重點,或單獨列為檢查主題項目。
金管會檢查局副局長賴欣國今日於例行記者會表示,明年對於本國銀行、信用合作社、票券金融公司,將新增兩項檢查重點:建商周轉金移做建築使用的合理性、餘屋貸款資金用途與流向的控管。
他表示,上述兩項金檢重點,明年除了列入一般檢查,也會規劃專案檢查。金管會今年已完成6家本國銀行、5家信合社、3家票券公司的專案金檢,明年的家數還在規劃當中,不一定比照今年,會看業務量變化。
不動產專案金檢,明年上半年執行
他解釋,明年的不動產授信專案金檢,篩選標準包括:建築融資、購屋貸款的業務量增減情形;業者的不動產授信集中度、建築貸款集中度,比率較高者會關注。專案金檢會在明年上半年進行,是否落在第一季,要看檢查局人力、業者業務上的變化。
營運周轉金部分,他說,會關注建商申請的額度合不合理,是否額度已經使用但未償餘額居高不下,也會關注資金用途,例如,原本申貸用途為營運周轉,卻用於興建或購置不動產。另外,銀行法第72-2條規定可以排除的部分,如果跟申貸的用途不符,可能請金融機構加強控管。
「餘屋貸款金額還是需要關注,很多建商透過餘屋貸款從銀行取得資金,但投入相關不動產,會關注。」賴欣國說。
他指出,會瞭解建商的餘屋銷售計畫是否具體,檢查局目前看到的情況,有些建商的餘屋銷售計畫並不理想,貸款還沒清償。
防制詐騙,單獨列為檢查主題
防制詐騙部分,金管會明年將針對本國銀行、信合社、專營電子支付機構、VASP(虛擬資產業者),增修防制詐騙的檢查重點,並單獨列為檢查主題項目。
賴欣國說,對VASP只有專案檢查沒有一般檢查,我國目前有26家金管會認可的虛擬資產業者,金管會前年專案金檢4家、今年6家,10家並未重疊,明年會以其他還沒被金檢過的為挑選對象,家數還沒敲定。
賴欣國說,之前對VASP的專案檢查,著重於防制洗錢、打擊資恐,明年新增消費者保護及防制詐騙措施,防制詐騙措施包括:疑似涉詐帳號的審查及管控、警示虛擬資產帳號的管控及通報的法令遵循情形。
另外,為促進投信公司自律,強化管理網紅廣告行為,以保護投資人權益,金管會明年對投信公司的金檢,將新增ETF廣告行銷的辦理情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pljKN
金管會明年金檢 瞄準不動產、防詐、ETF
-
房貸、土建融增速減 暫無第8波信用管制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中央銀行昨宣布利率維持不變,維持現行信用管制措施,暫時沒有第八波。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從房市交易量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心理趨緩,且國銀房貸、建築貸款年增率回落情況來看,初步成效已經達成,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於十一月仍達三十七.四%、比重仍高,央行將持續督促落實國銀總量管制並加強專案檢查,要求銀行落實規定及改善缺失。
央行指出,近期專案檢查發現銀行至少有三大類、七小項的缺失樣態,包含貸款成數超過法定上限及利用其他名目貸款如週轉金等;還有承作購地貸款應保留一成等動工興建後撥貸,但仍發現有保留不足一成等情形。
楊金龍說,央行今年八月對國銀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管控未來一年不動產貸款總量,三十四家銀行中有九家銀行曾被退件,其中更有一家銀行被退了兩次。
「大象轉身要慢」 加強金檢、落實總量管制
他呼籲國銀應共同重視金融穩定議題,但「大象轉身要慢慢轉,不要太快,否則一跌倒爬不起來」,央行將以加強金檢方式進行,避免陷入與其他國家一樣窘境。
對於打炒房被市場稱為「金龍海嘯」,楊金龍坦言心境「五味雜陳」,對房仲、建築業從業人員「Sorry」,但若能對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扭轉民眾預期心理,「我覺得是滿安慰的」。
央行昨也公布台銀等五大銀行十一月新增房貸金額九四三.五二億元、月增六十七.二九億元,主因年底交屋潮與十一月工作天數較多;新承作房貸利率月增○.○○八個百分點、升至二.二○九%,創二○○八年一月以來新高,主因是健全房市措施逐漸發酵及銀行控管風險調升利率。
十一月房貸餘額雖衝破十一兆元大關,但年增率下滑至十.七六%;土建融貸款餘額更月減一九五億元,降至三兆四四○○億元,年增率也下滑至四.一三%。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j744k
房貸、土建融增速減 暫無第8波信用管制
-
金管會推台日跨境ETF雙掛牌 第1檔最快明年Q3問世
〔 自由財經 / 記者吳欣恬 〕
為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將於近期公告日本為台灣承認的境外ETF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開放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目前已有至少1家投信表達興趣,首檔台日跨境ETF可望在2025年第3季掛牌。
金管會必須先公告某地或某國為我國承認的境外註冊地與所在地,該國貨該地的ETF才能來台灣掛牌。在此之前,金管會只有公告過台港ETF雙掛牌。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有投信業者向金管會建議,希望開放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金管會將此列入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中的一環,經台灣證交所與日本東證所洽談,台灣及日本達成推動ETF相互掛牌合作共識。
高晶萍說明,台日跨境ETF相互掛牌,是指由台灣投信業者擔任總代理,引進日本ETF,或由台灣投信業者發行ETF連結基金(Feeder fund),投資日本當地已掛牌的ETF。反之,日本投信業者也可擔任總代理,引進台灣ETF到日本市場。她透露,已有至少1家投信業者表達有意參與台日跨境ETF雙掛牌。
對於台港ETF雙掛牌成效不如預期,高晶萍坦言,可能因複委託投資香港等管道漸多,台港雙掛牌的ETF規模逐漸萎縮,使得掛牌的4檔僅剩1檔。
高晶萍提到,除了台日外,也不排除開放台美或台歐ETF雙掛牌,但前置作業包括比對法規是否對等、監理資訊能否充分交換、是否能平等互惠等,還有程序要走。金管會抱持開放態度,只要程序完成、投信業者也有興趣,完成評估即可陸續開放。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jQ34l1
金管會推台日跨境ETF雙掛牌 第1檔最快明年Q3問世
-
美元指數站回107高位!新台幣收32.508元、貶2分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歐洲央行再降息1碼,且表態不排除進一步寬鬆,歐元跳水,美元指數再度站上107高位,主要亞幣全數走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貶回32.5元價位,終場收在32.508元、貶2分,成交量萎縮至13.83億美元。
台股今日也是震盪走低,收在23020.48點、跌26.32點,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03.3億元。其中,外資賣超40.33億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美元指數再度轉強站上107高位,主要是歐洲等央行降息,歐元跳水,而歐元在美元指數的比重高,使得美元指數衝高。
本週在歐洲央行、瑞士央行與加拿大央行同步降息後,下週還有美、英、日與台灣央行即將召開利率會議,各國央行決策備受關注。
其中,由於日本銀行內部意見分歧,升息恐延至明年,造成日圓近期走貶,今日已貶破153兑1美元,寫近1個月新低;人民幣則在美國加徵關稅陰霾下,外電報導中國官方恐走老路,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挽救出口,今日離岸價再度逼近7.3兑1美元大關。
台幣週五雖然又貶回32.5元價位,但最近一週台幣大致在32.3元至32.6元區間內,表現相對平穩。
根據央行公布4點匯價,美元指數今日大漲0.53%、新幣重貶0.34%、人民幣慘跌0.22%、日圓下挫0.15%、台幣貶0.06%、韓元貶0.04%。
本週新台幣匯價在美元轉強、外資熱錢匯出下,貶值1角或0.31%,週線翻黑。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0La95
美元指數站回107高位!新台幣收32.508元、貶2分
-
房市熱潮難擋 央行祭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為抑制過熱房市與民眾對於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中央銀行8月起陸續找銀行喝咖啡、祭出為期1年的自主總量管制,9月19日宣布第7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搭配升準1碼,這是央行首度對「有房無貸」者出手,取消其寬限期,並下調第2戶貸款成數至5成,擴大至全國適用,被稱為「史上最重打炒房」。
央行總裁楊金龍「要給投機者一個教訓」的說法,也獲得總統賴清德力挺,總統於國慶演說中強調,執政團隊不會迴避打炒房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
各部會賣力打炒房,加上銀行房貸逼近滿水位,陸續調高利率「以價制量」,近期國內房市量、價已有降溫跡象,買方觀望心態轉濃。
根據統計,自8月起,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已連續3個月下滑,11月雖較10月增加0.9%,但較去年同期下滑15%。從信義房屋房價指數來看,大台北地區的房價漲幅也開始收斂。
另,央行統計,台灣銀行等5大銀行10月新增房貸大減234.23億元、降至876.23億元;10月底房貸餘額年增率11.07%,終止連16月上升趨勢,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下滑至4.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ZXRpQ
房市熱潮難擋 央行祭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
-
出口可望連13紅
〔 自由財經 / 記者陳梅英 〕
本週財政部將公布1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預期在年底出口旺季以及人工智慧(AI)動能延續下,出口規模有望落在393億元至408億元間,年增率約5%至9%,將寫連13紅紀錄。
根據財政部統計,10月台灣出口413億美元,表現符合預期且偏強,年增8.4%,已連續12個月正成長;10月進口為344.3億元、年增6.5%,也為連8紅。
累計前10月出口3,904.2億美元、年增10%,進口3,239.7億美元、年增9.8%,皆為歷年同期次高水準。
財政部指出,由台積電(2330)法說會釋出的訊息來看,AI商機正式啟動下,將挹注我11、12月外銷動能,也將帶動出口、進口持續成長,樂觀看待今年出口年增率達成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的8.7%,將創歷年次高記錄。
前10月實質薪資 可望維持正成長
主計總處本週將發布10月受僱員工薪資與人數統計,預期在10月通膨回落下,前10月實質薪資將維持正成長。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前9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含本俸及固定津貼)平均4萬6,364元、年增2.72%,為4年來最大增幅;加計非經常性薪資(獎金、加班費等),總薪資平均6萬2,450元、年增4.11%,增幅為10年最大。
扣除物價漲幅後,前9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3,133元、年增0.45%,實質總薪資5萬8,098元、年增1.8%,薪資增加幅度皆已超過通膨。
另,9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847.8萬人,月增2,000人、年增4.9萬人。前9月受僱員工平均844.4萬人、年增2.7萬人,其中住宿餐飲、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分別年增1.5萬人及1萬人,製造業則減3.3萬人。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KmNzd
出口可望連13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