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調整用-12.png

    財經青紅燈》開徵碳費須考量綠色通膨

    〔自由時報〕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2023年5月生效後,全球逐步邁入碳有價時代,歐盟CBAM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開徵碳關稅。因應歐盟CBAM,我國環境部計畫今年通過「碳費收費辦法」,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而台灣碳費可抵減歐盟碳關稅。誠然,「碳有價」趨勢已不可逆,但國內通膨壓力仍大,碳費開徵時機、費率及配套措施等,政府須審慎研議,避免「綠色通膨」(氣候通膨)讓物價雪上加霜。

    根據環境部「碳費收費辦法」草案,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2.5萬公噸以上企業,初估首批約500家廠商受影響;環團要求碳費每公噸300元或500元,且2030年費率逐步調升至3000元。環保署(環境部前身)2020年委託倫敦政經學院評估,若碳費300元(10美元),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0.32%、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62%;若碳費2865元(85歐元),估GDP減少4.06%、CPI上漲5.92%,可見碳費對經濟及物價的衝擊。

    事實上,除因應歐盟CBAM外,碳費徵收目的應是鼓勵或逼迫企業減碳,但企業減碳要付出不少成本,若減碳達標後還要繳納高額碳費,將降低減碳誘因;此外,政府在協助企業減碳方面,投入經費等不如歐美等先進國家,若我國以較嚴格標準徵收碳費,恐影響產業競爭力。

    近年國際原物料價格走跌,但因疫後服務類價格高漲,通膨降溫速度放緩,加上國內外食費、房租等漲勢未歇,且4月電價調漲,國內物價壓力仍大。主計總處30日將更新GDP及CPI預測,預料台灣CPI漲幅將連3年超過2%,為近30年來罕見;何況,地緣政治風險、氣候變遷等變數,可能牽動全球通膨降溫進程,連帶影響國內物價情勢,未來若因碳費引發「綠色通膨」,物價情勢將再度惡化,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nNxzO6
    more
  • 調整用-11.png

    4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綠燈 台經院:各產業復甦速度不均

    〔自由時報 / 記者 徐子苓〕


     





    台經院今天發布4月製造業景氣燈號,信號值為14.24分,月增1.94分,燈號由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轉為持平的綠燈,是今年以來第2個綠燈。台經院表示,雖然燈號再度轉為綠燈,但個別產業的復甦速度仍不均,其中科技類產品復甦最明顯。

    國際方面,主要經濟體製造業復甦動能不均,新訂單、生產指數皆較上月下滑,歐美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至榮枯線之下,日本製造業PMI雖受到服務業需求牽動走揚,但仍處緊縮區間,中國製造業仍處擴張區,但指標已回跌至榮枯線附近,顯示全球製造業景氣呈現混沌未明。

    國內方面,受惠於AI和快速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強勁,除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年增率續維持為正成長外,主要出口貨品增幅多呈現萎縮。不過,來自東協、中國及美國訂單成長,致外銷訂單年漲幅逾1成,推升需求面指標,加上台股因美國科技股財報亮眼,提振全球股市信心,指數轉為小漲,推升經營環境面指標。

    進一步觀察細部產業,在電子零組件業方面,受惠AI及高速運算應用需求持續熱絡,包括晶圓代工、晶片通路及印刷電路板等訂單及生產指標年增率皆轉為雙位數成長,加上業者對當月及未來景氣看好轉強,推升需求、原物料投入及經營環境等面向指標表現,故4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綠燈轉為繁榮的紅燈。

    台經院總結,雖然製造業景氣燈號再度轉為綠燈,但個別產業的復甦速度仍不均,多數科技類生產、訂單續強,傳統產業生產受到低基期及庫存回補需求增加,雖已有部分業別的生產指數年增幅出現由負轉為正或減幅縮小,是否表示傳統產品需求已出現回溫跡象、還是只是比較基期偏低、或者是新舊產品交替期的補單效應,仍待觀察。

    展望未來,雖然AI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有助科技類產品擴增,但美國降息時間延後,高利率環境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加上近來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鋼、關鍵礦物等產品加徵關稅,美中角力升溫,加上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使得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這是否會影響我國製造業未來表現,皆觀察重點。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RNd9Z
    more
  • 調整用-10.png

    主計總處上修經濟成長率3.94% CPI年增2.07%仍破通膨警戒

    〔公視新聞網 / 邱子綾〕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30)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預測今(2024)年經濟成長率(GDP)為3.94%,相較2月預測的3.43%,大幅上修0.51個百分點,看好今年的經濟表現。

    但是面對通膨壓力,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07%,已連續3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

    主計總處表示,服務類物價具僵固性,外食費與房租漲勢延續,醫療費用走高。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略有回升,但較2022年高點仍屬低檔,推升CPI商品類物價上漲力道尚屬和緩。


    (圖/行政院主計總處)


    由於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今年第1季GDP初步統計經濟成長率為6.56%,創11季新高,較上個月概估的6.51%再上修0.05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表示,外需輸出方面,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揚升;內需方面則受惠春節假期,購物及旅遊人潮湧現,零售業、餐飲業、旅遊等相關服務消費亦持續成長。

    另外主計總處也修正去(2023)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為4.83%,相較今年2月初步統計下修0.10個百分點。全年成長率1.28%,也較初步統計下修0.03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https://pse.is/5zubjh
    more
  • 調整用-6.png

    金管會研議:銀行一定金額以上貸款 導入專業第三方合作

    〔自由時報 / 記者 王孟倫〕


    立法院財委會邀請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業務報告。民進黨立委林楚茵特別針對國內銀行頻頻傳出超貸案件,請金管會研議要求金融機構,在一定金額以上,導入不動產估價師、不動產估價助理協助鑑估,彭金隆承諾將進行研議。

    針對銀行鑑價問題,立委林楚茵坦言,鑑價缺乏一定客觀標準,同一個貸款標的可能會因為貸款人不同,就有不一樣的鑑價金額,甚至有銀行內部行員協助炒房客超貸,導致坊間不滿有關係就有「安心超貸,沒關係就好難貸」的說法。

    「當消費者無法尋求正常金融體系融資,只能進到融資公司的高利吸血地獄。」林楚茵表示,今日適逢內政委員會討論不動產估價助理法制化,建議金管會要求銀行落實合理鑑價,即使無法有常駐的不動產估價師,也能由不動產估價助理提供專業的第三方意見。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答詢表示,專業透明的資訊絕對對交易安全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將研議要求金融機構在一定金額以上的鑑估,要跟公正、客觀的第三方團體合作,讓整個交易更趨近於公平。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zWajY
    more
  • 調整用-5.png

    4月失業率降至3.36% 續創24年同月新低

    〔自由時報 / 記者 鄭琪芳〕


    主計總處昨公布四月失業率三.三六%,續創二十四年同月新低,較三月下降○.○二個百分點;經調整季節因素後,四月失業率三.三九%,下降○.○一個百分點。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目前勞動市場穩定,預料五月失業率變化不大,但因畢業季來臨,六月失業率應會上升。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四月就業人數一一五七.九萬人,月減二千人、年增七.三萬人;一至四月就業人數平均一一五八萬人、年增九.一萬人。陳惠欣表示,四月就業人數月減二千人,主因清明連假過後,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導致批發零售業減少三千人。

    製造業景氣好轉 整體勞動市場穩定

    不過,陳惠欣指出,自二○二二年九月解封以來,內需服務業持續復甦,住宿餐飲業就業人數連續二十個月增加、累計增加六.二萬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增四萬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也增一萬人;另從加班工時等指標來看,製造業景氣也持續好轉,整體勞動市場穩定。

    至於四月失業人數四十.三萬人、月減二千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減二千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減一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則增二千人,目前為十.一萬人,但仍低於疫情前水準。

    另,四月因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三十五小時工作及季節關係)致週工時未達三十五小時者為十六.三萬人,較三月增加二千人,較去年同月則減三.七萬人,目前週工時未達三十五小時者,同樣低於疫情前水準。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vnzZO
    more
  • 調整用-4.png

    股匯齊揚!新台幣貶轉升 暫收32.235元

    〔自由時報 / 記者 陳梅英〕


    儘管聯準會公布的會議紀錄「偏鷹」嚇壞美股,不過輝達財報報喜,台積電ADR大漲,連動台股今日再創新高,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先貶後升,中午暫時收在32.235元、 升值4分,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6.3億美元。

    聯準會會議紀錄顯示,雖然過去一年通膨有所緩解,但是在實現通膨2%目標上,缺乏進展,且多有位官員表態願意進一步收緊政策以對抗通膨,Fed會議紀錄公佈後,美元走揚,美股四大指數中僅費半指數收紅。

    新台幣匯價一早先是反映美元反彈以32.29元、貶1.5分開出,然而,台積電盤中衝上877元天價,外資熱錢持續匯入,帶動台幣由貶轉升,最高來到32.226元,為近一週高點,主要亞幣則是升貶不一,午後觀察外資匯入力道是否延續。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xO4de
    more
  • 調整用-13.png

    股匯雙升!新台幣爆量狂飆1.92角 收32.12元

    〔自由時報 / 記者 陳梅英〕


    美通膨趨緩加上520行情持續發酵,台北股匯今日同步走揚,其中,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強升逾2角,逼近32元整數關卡,午後升幅收斂,最後收在32.12元,勁揚1.92角,匯價連2升,且創逾一個月新高,並爆出28.205億美元近1個月大量。

    台股今天同樣在台積電領軍下,一度漲逾300點,最後上漲157.05點,收在21304.26點,再創台股收盤紀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517.08億元。其中,外資483.78億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聯準會主席鮑爾在5月初表態排除升息選項後,美元升勢受阻,雖然CPI年增率只是微幅下滑,更進一步壓抑美元多頭氣焰,非美貨幣也可鬆口氣。台幣升破32.3元後,若外資熱錢續流入,接下來有機會挑戰32元整數大關。

    根據央行公布4點匯價,美元指數今日大跌0.57%,面臨104保衛戰,日圓大漲1.09%,韓元昨日休市,若與前日4點匯價相比,升值1.79%,台幣升0.6%、新幣升0.42%、人民幣升0.02%。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周三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3.4%,月增0.3%也低於2、3月的0.4%,美通膨趨緩,重燃市場對於聯準會9月開始降息希望,根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在美國CPI數據公布後,投資人押注9月降息1碼機率升至53%,上週不到5成。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jj5Ra
    more
  • 調整用-12.png

    8年平均GDP成長3.15% 冠居4小龍

    〔自由時報 / 記者 鍾麗華〕
    連8年調高基本工資 月薪由20008元調高至27470元
    陳內閣昨總辭,行政院長陳建仁主持任內最後一次行政院院會,並聽取「政府施政成果」報告。行政院表示,八年來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三.一五%,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為讓全民共享經濟成長果實,政府已連八年調整勞工基本工資,月薪由二萬零八元調升至二萬七四七○元,時薪更由一二○元調升至一八三元;另軍公教也調薪三次,累計調幅達十一.四%。

    軍公教累積3次調薪11.4%

    行政院報告指出,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五加二產業創新」、「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優化投資環境,促使經濟、出口持續成長,GDP累計增加廿七兆元。此外,目前再生能源發電量已較二○一六年大幅成長一一○%,除邁向能源自主、環境永續,同時促進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

    行政院說,政府推動「○到六歲國家和你一起養」及長照二.○,幼兒照顧經費由原一五四億元提高至今年達一二○一億元,而長照經費由原四十九.五億元,今年大幅增加至八七六億元,成長約十七倍,受惠人數由九萬人增至五十一萬人。

    社會住宅直接興建加上包租代管廿萬戶將於今年底達成,推出三百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及中產以下房貸戶支持專案,大幅減輕民眾生活負擔。另政府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並推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鼓勵大眾搭乘公共運輸及減輕民眾通勤負擔。

    陳建仁表示,在蔡總統穩健領導下,行政團隊八年來有許多具體、民眾有感的施政成果。本屆內閣共同完成疫後特別預算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成果豐碩。

    陳建仁指出,過去儘管台灣面臨美中對抗、百年大旱、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氣候變遷、通貨膨脹及國際能源價格高漲等國內外嚴峻的威脅與挑戰,但在中央、地方及全體國人齊心努力下,打造出「溫暖而堅韌」的台灣,繳出相當亮麗成績單,不僅獲得多項國際評比肯定,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VVW5p
    more
  • 調整用-11.png

    國債鐘創紀錄?財長:5、6月稅款入帳 國債會下降

    〔自由時報 / 記者 鄭琪芳〕
    對於藍委質疑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27.4萬元創新高,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國債鐘資料包括長期及短期債務,因國庫調度短期融資需求,是上半年通常是國債鐘高峰,5、6月所得稅款進來會優先還債,國債鐘數字就會下降,目前中央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已降至26.5%。

    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5月10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餘額5兆9938億元,未滿1年債務餘額4191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7.4萬元。立院財委會今審查「海關進口稅則」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質詢,截至今年5月10日,國債鐘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7.4萬元,創歷史新高,這是不及格的成績單。

    對此,莊翠雲說明,這不是不及格的成績單,國債鐘涵蓋長債和短債,因為國庫調度短期融資需求,短債部分會有增加,上半年通常是國債鐘高峰,5、6月大筆稅款進來會優先還債,國債鐘數字就會往下降,會儘快還債讓數字下降,目前中央政府債務比率已降至26.5%。

    財政部並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國債務比率自2012年高峰36.3%,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28.3%、為21年來最低,截至今年5月10日再降至26.5%;而國債鐘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7.4萬元為短期資金調度結果,財政部將於5月17日清償短期債務480億元,使人均負債降至27.2萬元。

    財政部指出,歷來國庫第1、2季除撥付各機關日常支出外,尚須撥付中央政府軍公教人員年節獎金、地方政府補助款、健保補助費等,加計5月上旬前陸續撥補台電增資股款1001億元,須以短期融資因應,導致國債鐘略升;但此一情形屬短期資金調度結果,不影響國家財政穩健趨勢,待5、6月大宗稅款入庫後,其餘短期債務也將陸續到期清償,另將於6月執行今年度債務還本預算,國債鐘將可持續下降。

    財政部說明,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認為,相較同群組經濟體債務水準仍高於疫情前,全球各國政府債務負擔普遍惡化,我國藉由有效債務管理,維持債務結構穩定,並隨時間推移降低利息成本,確實有助強化財政紀律及維持財政健全。

    另,當沖降稅將於2024年底到期,金管會建議再延5年。對此,財政部次長阮清華答詢時表示,股市有長期交易與短期交易,如果只有短期交易,股市無法活絡,當沖交易屬於短期交易有造市的功能,會助漲也會助跌,財政部正蒐集其他國家作法,也會參考金管會意見,近期內就會決策。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vvm5V
    more
  • 調整用-6.png

    熱錢出走、股匯雙殺!新台幣貶回32.46元

    〔自由時報 / 記者 陳梅英〕
    日圓兌美元今日貶勢再起,午後最低來到155.87,為一週來低點,受到日圓走低影響,加上外資熱錢撤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午後貶勢擴大,最後收在32.46元,貶5.2分,匯價連3黑,成交量略降至12.445億美元。

    台股上午由紅翻黑後,尾盤壓低,最後收在20560.77點,下跌139.74點,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07.49億元。其中,外資賣超207.82億元。

    外資熱錢撤出,也使台幣午後貶勢加劇,原本上午盤還撐在32.44元附近盤整,午後最低下探至32.465元,恐再度回測32.5元關卡。

    根據央行公布4點匯價,美元指數今日續揚0.04%,日圓貶值0.32%、韓元重挫0.63%、台幣貶0.16%、新幣貶0.01%,人民幣逆勢上揚0.01%。

    匯銀主管表示,由於美國通膨停滯,市場預期美國利率將會維持在高檔更長時間,在美、日利差仍大下,日方干預只是幫日圓爭取一些喘息空間。

    雖然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昨日態度突然轉趨強硬,表示日圓快速、單邊下跌對日本經濟不利,重新燃起外界對於日央6月升息預期,但是市場顯然不買帳,日圓持續走貶也影響亞幣紛紛轉弱,其中又以韓元貶幅最重。

    基於4月29日日圓貶破160後,日本官方出手干預,一般認為160應該是日方劃下的防線。後續可以觀察160是否再度失守。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L7qpl
    more
  • 調整用-5.png

    住宅租金年增率 十年單月次高

    〔工商時報 / 郭及天〕
    電費調整拉升通膨壓力,房價、物價齊漲,房租上漲壓力更形沉重。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4月住宅租金指數105.88,續創歷史新高,且租金漲幅有擴大的趨勢,年增率達2.37%,為近十年來單月第二高。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租金有感漲勢約已持續二年多,且有擴大的趨勢,過去租金年增率長年在1%以下,即使房價漲幅高,租金水準波動並不大,不過疫情爆發後租金水準有明顯的跳躍式成長,2021年底起年增率即超越了1%,2022年中起年增率更站上2%。

    自2022年7月起已連續22個月年增率逾2%,今年4月年增率2.37%,為僅次於2023年1月的2.42%,為近十年單月次高,也是近15個月來的單月新高,租金緩漲的趨勢並未改變。

    房地產業者指出,通膨帶動物價上揚,中央銀行連續升息造成房東的利息增加,房價上揚後會反映到租金上,進而對周邊中古屋也有比價帶動效果。

    加上近年房價高漲、購屋門檻提高,購屋族紛紛延長購屋籌備期、或短期放棄購屋計劃,使得市場上租屋需求大幅增加,加上租屋市場長年供需失衡,政府推動租金補貼政策,也擴大租屋族的租屋負擔能力,使近年租金漲幅持續擴大。

    信義房屋不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二、三年前租屋的租屋族陸續到了續約或者合約期滿搬屋的階段,對於租金上漲的感受最為強烈,二、三年間漲幅明顯,不過現在房價水準也高,要買房相對負擔重,也只能繼續找合適的房子承租,但發現市場上都是租金大幅上漲後的房子,所幸政府的租金補貼與社宅出租政策,可以幫忙房客吸收一些租金上漲的壓力。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RqzV5n
    more
  • 調整用-4.png

    財經青紅燈》「史上新高」成銀行業標配

    〔自由時報〕
    近年來因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多項金融有關數據屢創「史上同期新高」紀錄,例如「本國銀行去年及今年首季獲利」、「國人首季刷卡金額」及「海外分行去年獲利」等;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公司也紛紛交出史上最佳成績,有如「標準配備」。

    銀行業獲利創高除了因美國聯準會降息的腳步比預期還要慢,拉長了銀行業獲利榮景期,包括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或投資收益等都有不錯表現;另整體經濟表現穩健,使得企業資金需求大增,國銀今年首季總放款餘額來到39.6兆元,助攻獲利表現;還有市場規模達到一定成熟度,例如國銀信用卡簽帳金額,幾乎一年比一年還高,若今年再續創新高,也不用太意外。

    而保險業方面,產險業去年擺脫防疫雙險的理賠陰霾,今年表現更上一層樓,首季稅前淨利達93億元;壽險業則受惠台美股市反彈創新高,讓投資收益大增,加上新台幣兌美元走貶,淨匯損壓力相對減輕,今年首季稅前淨利達960億元,逼近千億元大關。

    有實際經營面成績當「後盾」,金融股股價應更有表現空間嗎?金融保險類股指數5月9日為1869.8點,今年以來漲幅只有4.11%,同期間台股漲幅為14.67%,金融股族群表現仍明顯落後大盤;當其他類股都已經狂漲一輪,若以類股輪動的角度來看,早晚也該換金融股「接棒演出」。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zLx75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