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調整用-260.png
    國際新聞

    Q2國際收支寫六個新高 金融帳已連15年淨流出

    〔 Yahoo!股市 〕



     







































    中央銀行20日下午公布第二季國際收支,經常帳順差高達362.3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而金融帳淨流出則為185.3億美元,則已連續高達60季、整整15年淨流出、續創史上最長紀錄,累計淨流出衝破9,000億美元。

    另,第二季國際收支項目中,一舉創下六個新高,除經常帳順差創新高外,其他如商品貿易順差361.8億美元、直接投資淨資產增加160.6億美元、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淨增加190.1億美元、非居民證券投資淨增加139.9億美元,以及其他投資淨資產增加248億美元。

    金融帳方面,第二季直接投資淨流出160.6億美元,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淨增加190.1億美元,雙創歷年單季新高,根據投審司資料,主要是高科技大廠包括鴻海、環球晶、祥碩等公司第二季對外投資,加上台積電首季獲核准,第二季才匯出等因素所致;而第二季外資來台直接投資淨增加29.5億美元。

    而第二季證券投資淨資產則減少209.9億美元,為史上單季減少最大,前次出現減少已是2008年第四季金融海嘯時代。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減少70億美元,前次減少則是2011年第四季歐債危機時期,本季減少主要是保險公司減持國外債券所致。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QVdyg
  • View More 調整用-259.png
    國際新聞

    英通膨升至3.8%、2024年初來新高 英鎊走揚

    〔 Yahoo!股市 〕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7月通膨年增率升至3.8%,為18個月以來新高。市場現預期,英國央行(BoE)可能晚至明年才會降息;數據出爐後英鎊兌歐元和美元微幅升值。

    CNBC、路透等外媒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今(2025)年7月份,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前月的3.6%升至3.8%,高於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估值3.7%,但與英國央行自身預測相符;通膨升溫的主因為運輸成本(尤其是高波動性的機票)價格攀升。

    數據顯示,剔除食品、能源、菸類和酒類的核心通膨年增率從前月的3.7%升至3.8%,央行密切關注的服務業通膨年增率也從4.7%升至5%;英國財政大臣Rachel Reeves指出,將採取進一步措施來降低生活成本。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於8月初以五比四的表決結果決議降息1碼至4%,決策過程罕見陷入拉鋸。各界認為,通膨數據熱於預期,英國央行可能延至明年才會再度降息。
     

    英國央行正在密切關注通膨數據,先前預估通膨可能於9月升至4%的高峰,但之後料將逐步回落。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3Yrn4
  • View More 23.6.12-69.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18

    過去一週,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焦點集中在美中貿易摩擦、美國通膨數據、聯準會政策前景,市場消息多空交錯,顯示經濟正處於敏感轉折點。

    中美貿易緊張再起,儘管美國放鬆了晶片出口限制,但NVIDIA晶片仍受到嚴格的審查與出口條件,中國也隨即加大對美半導體企業限制,並敦促國內科技公司不要購買美國公司的晶片,此舉不僅衝擊科技產業鏈,亦加深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股市估值與企業獲利預期。

    美國最新公布的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雙雙顯示通膨壓力持續緩解,這本是市場樂見的好消息;然而,在8月22日本週五聯準會主席 Jerome Powell 將於 Jackson Hole 全球央行年會發表的演說更受市場關注,市場不僅高度預期他將釋出更明確的降息訊號,甚至出現關於其接班人的討論,這為未來的貨幣政策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利率的走向將直接牽動全球股債市的下一步。

    在利率不確定性下,建議選擇具穩定現金流的中短期投資級固定收益納入配置,分散單一市場風險,避免過度集中於地緣政治敏感區域,定期檢視資產配置比例,適時再平衡資產,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勝過激進,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風險分散,我們可以在追求合理報酬的同時,有效控制下檔風險,為長期財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56.png
    國際新聞

    FED官員:關稅等同停滯性通膨衝擊,央行處境艱難

    〔 MoneyDJ新聞 / 賴宏昌 〕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 見圖)週三(8月13日)下午對媒體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比7月就業數據所呈現的更具韌性、最新公布的月度通膨數據出現一些疑慮,因此央行不應輕舉妄動。
    古爾斯比指出,服務通膨若居高不下,整體通膨率恐難回跌至2%目標。古爾斯比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決策會議擁有投票權。

    Yahoo Finance報導,古爾斯比週三表示,關稅是一種停滯性通膨衝擊、聯準會(FED)的雙重使命恐將同時惡化。他說,這會讓央行陷入最糟的處境,因為屆時沒有明確的應對方式。

    古爾斯比指出,未來若出現更多像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一樣的數據、那會令人感到擔憂,因為服務業通膨與關稅無關。

    紐約時報報導,古爾斯比5月受訪時表示,目前的關稅水準是之前的3-5倍,美國經濟成長將因而放緩、物價將會上揚。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David Kelly週一在領英(LinkedIn)撰文指出,美國關稅稅率若沒有進一步調整、進口產品平均有效關稅稅率將達到14.4%,遠高於2024年的2.4%。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週二公布,2025年7月核心(排除食品、能源不計)CPI年增率自6月的2.9%升至3.1%、創2月以來最高。其中,美國7月醫療照護服務指數年增率自6月的3.4%跳升至4.3%、創2022年11月以來最高。

    芝商所(CME Group)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目前預期FOMC利率決策會議9月17日宣布按兵不動(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維持在4.25-4.5%)的機率從一週前的5.4%降至0.0%,降息一碼機率從一週前的94.6%升至94.8%。

    Reuters報導,里奇蒙(Richmond)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巴爾金(Tom Barkin)週二表示,即便部分迷霧正逐漸散去,目前仍不清楚美國經濟接下來將面臨通膨壓力或失業壓力。

    美國勞動力市場動向指標「就業人口比例(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7月降至59.6%、創2021年12月以來最低。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oypVn
  • View More 調整用-255.png
    國際新聞

    預期央行買盤提供助力 金銀價格可望獲得支撐

    〔 Yahoo!股市 〕



     






































    財經網站《ETF Database》報導,中央銀行願意增加貴金屬的購買,應有助於支撐金銀價格。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報告指出,各國央行購買黃金是為了分散儲備資產、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並對抗通膨與經濟不確定性,該行預期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報導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正在增加黃金儲備,但在採購黃金時仍偏向本國來源。新興市場經濟體如菲律賓和厄瓜多尤其如此,它們一方面增強儲備,另一方面依賴本地採礦業。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最近的調查,相較去年,越來越多國家從國內來源購買黃金。

    WGC全球中央銀行主管范紹凱表示:「我們觀察到的一個趨勢是,一些中央銀行,特別是非洲和拉美的,開始直接從國內小型黃金礦場購買黃金,這些礦場因金價上升而大量增加。」

    白銀方面,俄羅斯中央銀行一直是這種兼具工業與貴金屬屬性的金屬的強勁買家。雖然該國的國家儲備基金貴金屬儲備仍以黃金和白金為主,但政府去年宣布將開始囤積白銀。白銀尚未具備像黃金那樣的中央銀行購買吸引力,但俄羅斯的舉措可能會促使其他國家效仿。

    《福布斯》全球礦業記者蒂姆·特雷德戈德(Tim Treadgold)指出:「白銀起步較慢,缺乏中央銀行、資金充足的ETF或富有私人買家的買盤。但如果俄羅斯中央銀行正悄悄建立白銀庫存,情況似乎如此,那麼其他與俄羅斯立場一致的銀行可能會跟進。」

    資產管理公司斯普羅特(Sprott)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什里·卡古特卡(Shree Kargutkar)表示:「貴金屬行情反映的不僅是資金流向傳統避險資產,也體現了對持續通膨、貨幣貶值以及中央銀行在國內外日益增長的債務壓力下接近政策正常化極限的擔憂。」

    拜羅伊特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經濟學名譽教授托爾斯滕·波萊特(Thorsten Polleit)表示,由於紙幣體系的無限制增長,黃金和白銀正處於重要結構性突破的邊緣。他說:「人們正拼命尋求避險資產。人們對所有法幣的購買力越來越存疑,這在全球黃金市場中已有明顯體現。」

    波萊特指出:「全球債務無處不在地上升,這正推動通膨。不僅僅是美國,政府債務在加拿大、英國、歐洲都在上升。」他認為,在這種環境下,中央銀行無法提高利率,因為利率上升將增加債務服務成本,進而抑制經濟增長。

    波萊特表示,他預計中央銀行今年不僅需要降息,還可能重新採取金融抑制政策,甚至實施殖利率曲線控制。金融抑制是政府利用私營部門資金間接償還公共債務的方式。政府通過零利率和通膨政策等微妙手段來降低自身債務。

    市場目前已將下月降息25個基點納入定價,並認為年底前還有60%的可能性再降兩次利率。雖然近期寬鬆預期升溫,但10年期國債殖利率仍相對偏高,保持在4%以上的關鍵支撐位。波萊特表示,殖利率保持偏高不足為奇,因投資者需要更高回報來承擔債務上升的風險。但他認為10年期國債殖利率有上限,不會超過5%。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9lOYm
  • View More 調整用-195.png
    國際新聞

    出口激增帶動 日本Q2經濟意外強勁 連5季擴張

    〔 工商時報 / 陳怡均 〕



     




































    受美國關稅生效前出口激增的推動,日本第二季經濟成長速度遠超預期,這也為日本央行今年重啟升息提供一些必要條件。

    日本政府15日公布,日本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1.0%,連續5季實現擴張,今年第一季GDP萎縮則被修正為成長。

    但分析師警告,美國關稅引發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對日本造成壓力。

    信金中央金庫綜合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角田匠(Takumi Tsunoda)表示:「4-6月的數據掩蓋川普關稅的真正影響。拜汽車出貨需求旺盛以及關稅生效前亞洲製造商的緊急需求所賜,使得上季出口表現強勁,但這些根本無法一直持續。」

    上季GDP增長歸功於意外穩健的出口表現以及資本支出強勁擴張,遠優於市場預期。根據路透調查,市場預測中值為成長0.4%。

    經修正後第一季GDP擴張0.6%,此前公布的數據為萎縮0.2%。

    與前一季相比,第二季GDP季增0.3%,增幅也優於市場預期中位數的0.1%。占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的民間消費在上季揚升0.2%,增幅超越市場預期的0.1%。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mr6m3
  • View More 23.6.12-6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04

    上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25年7月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顯示,全球經濟籠罩在關稅上升與地緣政治不確定,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0%,2026年略升至3.1%,IMF強調下行風險依然偏高,包括各國貿易政策未確定、地緣動盪可能推升商品價格、全球財政赤字攀升,以及美國長期利率上升帶來的全球性金融波動。

    同樣備受關注的是美國聯準會在7月底的會議後,主席Jerome Powell的發言暗示,市場對快速降息的預期可能過於樂觀,他強調對抗通膨的決心,意味著高利率環境將比預期維持更久,這對追求穩健固定收益的持有者是個好消息,現金與短期美國公債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當前環境下,穩健防禦勝過積極進攻,建議應優先保全資本,納入高品質固定收益作為核心防禦資產,維持全球化投資組合,避免過度集中單一市場,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尋求適度收益,密切關注央行政策、地緣政治發展及財政政策變化,適時調整配置比重。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60.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21

    過去一週的全球經濟局勢出現多項值得大眾關注的變化,美中兩大強國角力持續,尤其科技戰略詭譎多變,全球化貿易也面臨重組局勢,供應鏈開始分散;與此同時美國聯準會獨立性正在受到挑戰。

    美國參議員Marco Rubio在東協會議上再次強調美中競爭態勢,但同時Nvidia重獲對中國出口H20晶片許可,這種一邊施壓、一邊放寬的矛盾政策,表示科技供應鏈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對市場而言,科技股的政策風險仍需審慎評估。另外在美國的關稅威脅下,墨西哥正尋求與加拿大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同盟,產業供應鏈逐步往北美、東南亞分散,對依賴單一市場配置的資產組合是一大警示。

    近期白宮官方人士表示,總統可能會撤換現任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此舉令市場對美國利率政策未來走向產生重大不確定,市場可能因高層人事異動而震盪,資本避險需求升溫。

    當前政策不確定性是最大的風險,應檢視資產是否過度集中在單一國家或產業,建議增持高品質的固定收益型避險資產,以應對突發的市場衝擊。鑑於科技業與特定貿易區域的高度政策敏感性,應適度降低相關部位曝險,避免因一項政策轉彎而造成資產大幅減損,提升資產組合的防禦性,將是安然度過潛在波動的關鍵。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67.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14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顯著升溫,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接連宣布將對主要貿易夥伴祭出高額關稅,包括自8月1日起對加拿大課徵35%關稅,並對歐盟與墨西哥課徵30%關稅,此舉引發市場對全球供應鏈中斷與經濟衰退的深度憂慮。

    美中貿易局勢重新升溫,包含中國人民銀行委員、顧問與中國多位經濟學家,呼籲推出2,090億美元刺激方案,應對美方新一輪關稅壓力。與此同時,英國的通膨數據回落至2%的目標區間,雖為其國內經濟帶來一絲穩定,但在全球貿易戰的陰影下,此利多消息的影響相對有限。

    面對如此不確定的環境,資本保全應為最高配置原則,全球貿易戰的影響廣泛且深遠,它將推升進口成本、打擊企業獲利,並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在避險情緒高漲時,資金將湧入最安全的資產,高品質固定收益不僅能提供穩定收益,更具備良好的資本保護功能,同時降低受出口導向及景氣循環型標的的風險持份,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調整,優先考慮資本安全而非短期獲利,將能保護並增值您的財富。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66.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07

    近一週,全球通膨壓力持續、伊朗加劇地緣風險、美國政策搖擺不定,讓安全穩健的資產配置再成焦點。

    在經歷了多年的全球實行超低利率之後,許多國家如今正面臨通膨和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而近期伊朗威脅封閉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此海峽是全球近五分之一石油供應的命脈,任何干擾都可能迅速推高國際油價,加劇全球通膨壓力。歷史數據表明,原物料價格(如石油、天然氣、大豆、小麥、銅和黃金等)通常對通膨高度敏感,因為商品和服務成本的上漲直接反映在價格上。值得注意的是,原物料以及原物料開採、生產與銷售之企業有一些共同特徵,無論通膨源於經濟成長加速或放緩,它們在高通膨時期都表現出色。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積極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無論法案細節為何,這都預示著美國未來經濟與稅務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轉變,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在當前經濟成長面臨下行風險、通膨面臨上行風險的背景中,對市場參與者發出了明確的訊號「防禦優先,穩中求進」,資產配置應著重於降低波動性與抵禦風險。建議在原有的股票、債券的配置中加入原物料的實體資產,不僅能夠帶來具有競爭力的回報,且波動性還低於全球股市,從而能夠承受不同市場環境的挑戰。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調整用-251.png
    國際新聞

    經濟仍火熱!美非農、失業率數據亮眼 Fed 7月降息沒了?

    〔 工商時報 / 吳慧珍 〕



     




































    美國3日公布兩項就業數據優於預期,6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比預期多,失業率也意外降至4.1%,上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少4,000,跌到5月中新低。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依舊穩健,聯準會7月降息機率渺茫,9月前仍將按兵不動。

    經濟學家大多預期,美國失業率在今年下半走升,促成聯準會9月恢復降息。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最新數據,在6月非農就業報告出爐後,聯準會7月按兵不動機率飆高到約95%,9月降息1碼機率約74%。

    最新就業數據映照美國就業市場依舊強韌,帶動美元走升,WSJ美元指數上揚0.5%。



    美國非農就業新增人數


    4日周五為美國獨立紀念日,美國勞工部提前於周四公布6月非農就業報告。6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14.7萬,超出路透訪調經濟學家預估的11萬,5月數據自初公布的13.9萬上修至14.4萬。

    失業率也意外自5月的4.2%滑降到4.1%,經濟學家原本預期回升至4.3%。6月美國的總失業人口700萬,與前月持平。

    此外,6月平均時薪月增0.2%、年增3.7%,不及經濟學家預估的月增0.3%、年增3.8%。至於6月勞動參與率,則自前月的62.4%微降到62.3%。

    儘管就業人口增幅優於預期,但聘雇縮手下就業成長呈現放緩。裁員數相當低,主要是疫情後徵人求才不易,雇主普遍傾向儲存人力。

    另截至6月28日當周,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4,000人,自前周修正後的23.7萬降至23.3萬。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的4周平均值,減少3,750人至24.15萬。截至6月21日當周,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196萬,前周為195萬。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k53YW
  • View More 調整用-250.png
    國際新聞

    30年後經濟恐萎縮4.6% 專家憂大而美法案短多長空

    〔 工商時報 〕



     




































    美國國會通過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經濟學家認為法案效益短多長空,尤其巨額赤字恐拖累日後經濟,甚至有模型估算30年後美國GDP會萎縮4.6%、薪資將倒退3.5%。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法案兌現川普的兩項主要競選承諾:一是將2017年減稅政策長期化,二是取消對小費、加班費與社會保障受益者的課稅;根據估算,這些措施在未來10年將增加4.5兆美元財政支出。

    法案還包含關於1500億美元經費用於邊境安全、拘留中心與移民執法人員,另提撥1500億美元供軍事開支,包括川普的「金穹」飛彈防禦計畫。

    這項立法透過削減食物援助、醫療補助及取消清潔能源計畫的租稅優惠撙節經費。但美國國會預算處(CBO)預估,最終版的法案10年內會讓聯邦赤字增加3.3兆美元,高於原先估計的2.4兆,此外還會讓數百萬人失去醫療補助的照應。

    華爾街日報指出,自今年起國防與邊境執法的預算將顯著增加。小費收入者、加班工作者與64歲以上者,最快今年就可受惠於稅負減免。法案並透過於2027年生效的資格限制條款,使數百萬人喪失醫療補助(Medicaid)與糧食補助資格,以減少未來社福支出。

    經濟學家們認為,這項法案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原因是法案內最大支出部分,其實只是把川普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TCJA)延長(原本將於今年底到期),實際新增的刺激力道不大。

    法案中部分條款可望短期內提振經濟,包括對小費收入、加班費與高齡納稅人的暫時性減稅措施,以及企業投資可全額一次性扣抵的規定。此外,國防與邊境安全支出增加,也有助於拉抬短期成長。

    除企業投資的全額扣抵外,其他振興條款都將在幾年內逐步退場。與此同時,對醫療補助(Medicaid)及其他支出的刪減,則要等2026年期中選舉後才會生效。意即整體政策的激勵效果集中在前期,而削減支出產生的拖累效應則要到後面才會出現。

    主張控制財政赤字的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RFB)估算,若法案中各項減稅與支出措施最終全數永久化,到2034年將累計增加5.5兆美元赤字,高於目前預估的4.1兆,並使美國聯邦債務占GDP比重攀升至127%。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預算模型中心(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預估,法案新增的聯邦債務將排擠民間投資,導致2034年底美國經濟規模縮小0.3%,而非白宮所宣稱「可促進經濟成長」。拖累效應還會隨時間加重:30年後美國GDP會萎縮4.6%、薪資將倒退3.5%。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5yZ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