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 View More 調整用 _1_.png
    國際新聞

    日圓貶勢尚未結束 恐創1970年以來最慘1年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日圓持續疲弱,根據外媒對外匯策略師的調查,預估日圓今年將會創下自1970年以來最慘1年,而且未來1年僅會收復3分之1的跌幅。

    《路透》報導,在極端鷹派的聯準會和極端鴿派的日本央行下,美國與日本的利差持續擴大,這使得日圓今年貶值超過20%,近期更觸及1美元兌146日元的24年新低,日本當局也在9月進行1998年以來的首次干預,共斥資了2.8兆日圓。

    儘管如此,但日圓的疲軟並沒有結束,主要是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很快改變寬鬆政策的方向,根據《路透》在9月30日至10月5日,針對外匯策略師的行調查,策略師們預估,到今年底時,日圓匯率將在1美元兌144日圓左右交易。若屆時匯率在該水準的話,那意味著日圓今年貶值超過20%,創下自197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貶值。

    美國銀行證券外匯策略師 Shusuke Yamada認為,日圓兌美元的貶值不太可能逆轉,因為這受到美日政策和國際收支逆差的影響,而且干預是單邊進行的。

    不過報導指出,預計未來1年,日圓兌美元匯率將升值7%左右,至1美元兌135日圓,但這僅能收復今年20%以上跌幅的3分之1。

    而在調查中,有近3分之1的策略師預測,日圓將在明年某個時間點,貶破1美元兌145.89日圓的24年低點。

    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的全球市場研究主管Derek Halpenny表示,日本央行透過殖利率曲線控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是賣出日圓的明確信號,即使在日本財政部進行干預後,也很難看到日圓貶勢出現逆轉,聯準會和全球主要央行有更多的緊縮貨幣政策要執行,但日本央行只有寬鬆貨幣政策。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80515
  • View More 4.png
    國際新聞

    明尼亞波利斯Fed:距暫停升息「還早得很」

    〔鉅亨網/編譯 張祖仁〕

    明尼亞波利斯 Fed 行長卡什卡利 (Neel Kashkari) 表示,Fed 尚未完成降低通膨的任務,距離暫停升息「還早得很」。

    他周四 (6 日) 在 Bremer Financial Corporation 主辦的一個場合中演講時指出,「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在出現一些證據證明潛在通膨已經穩固見頂並可望回落之前,我不認為會宣布暫停升息。我認為我們離暫停升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在疫情前被視為 Fed 最強力的鴿派,今年卻轉身成為最大的鷹派。

    卡什卡利和他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的同事近來一直在強調,不會被金融市場的動盪嚇倒,而金融市場一直受到 Fed 今年以來快速緊縮步伐的影響。

    他指出,「我完全相信隨著向高利率環境邁進,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一些損失,並且會出現一些挫敗,但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可能破壞整個美國經濟穩定的風險。但對我來說,真正改變政策立場的門檻非常高。」

    他說,「不該由 Fed 或美國納稅人來提供救助。」

    Fed 在過去的三次會議中每次都將基準利率調升四分之三個百分點。它還暗示在今年底前的兩次會議期間再升息 125 個基點。下次開會是在 11 月 1 日至 2 日。

    卡什卡利說,「每個人都在問的一個大問題是:我們能實現軟著陸嗎?」「我的回答是:但願如此,我們會繼續努力,但必須先降低通膨。」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972167?exp=a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日本干預匯市、24年來首出手阻貶;日圓彈逾1%

    〔MoneyDJ新聞/記者 蔡承啟〕
    日本政府出手了,約24年來(1998年6月以來)首度阻貶日圓(買日圓賣美元),讓一度逼近146、創24年來新低紀錄的日圓匯率強彈逾1%,一度飆升至140左右水準。因美國聯準會(Fed)21日宣布升息三碼(75個基點)、而日本央行(日銀、BOJ)則在22日宣布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不變,讓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22日貶破145關卡、之後更因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稱「當前不會升息」,再度引爆日圓貶勢、一度進逼146關卡,也讓日本政府出手干預匯市、阻貶日圓。

    根據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22日強彈1.13%至142.35兌1美元,盤中最低貶至145.90兌1美元(創1998年8月18日以來新低紀錄)、最高升至140.33兌1美元,高低點波動幅度達5日圓以上。

    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財長鈴木俊一22日晚間在財務省舉行的記者會上證實已進場干預匯市、阻貶日圓。鈴木俊一指出,「絕不能忽視因投機所引發的重複性過度波動。基於這樣的想法、實施了干預匯市措施」。不過鈴木俊一未透露此次日本是否是單獨干預,也未說明干預的規模、時間點。

    鈴木俊一表示,「將會持續抱持高度警戒感、關注匯市動向。對於過度波動、將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在日本財長召開上述記者會之前,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於貨幣會議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當前不會升息」。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此次的干預動作應是單獨實施。美國財政部發言人22日接受日經新聞採訪表示,「未參與干預匯市」;歐洲央行(ECB)發言人接受日經新聞採訪也指出,「未在匯市進行干預動作」。

    日本前一次進場干預匯市是在發生311強震的2011年11月,不過當時是阻升日圓(賣日圓買美元),而日本出手阻貶日圓是1998年6月以來首見,當時因不良債權問題、導致日本經濟低迷,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貶破140關卡,在日美合作下、進場阻貶日圓。

    在日本,是否干預匯市的決定權在於財務大臣(財長),並由接獲財務省指示的日銀進行美元、日圓的買賣。在阻貶日圓(買日圓賣美元)的干預中、是藉由出售日本「國家特別會計」中的美元資金來買進日圓。

    據財務省指出,截至8月底為止,日本「國家特別會計」的資金達1兆2,920億美元(約187兆日圓),其細項雖不明、不過據悉大多為美元資產。因資金有限、因此不可能毫無限制的進行干預。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735a8c44-7364-4ffb-8b55-a3c46e4a9b7e&c=MB010000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2.png
    國際新聞

    Fed暴力升息壓通膨回2%!美銀證驚爆1數據 10年才能收妖

    〔ETtoday財經雲/記者 吳珍儀〕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堅持暴力升息對抗通膨,美銀證券最新報告指出,通膨率一旦超過5%,顯示「通膨妖精已從瓶中逃出」,平均要10年才能重回2%。

    聯準會已經連續3次升息3碼,鮑爾才向外表達將持續升息至通膨率回到2%的目標,美國媒體《財星》報導美林證券駐英策略師Thanos Vamvakidis撰寫報告指出,從已開發國家在1980年代至2000年遭遇超過5%通膨率的案例顯示,這些國家平均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將通貨膨脹率降至2%。

    報告指出,貨幣緊縮政策有侷限性,無法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特別是美國通膨率已來到8.3%,而英國的通貨膨脹率也有9.9%,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無法完全控制」通貨膨脹。

    分析師沒有給出他們認為何時可以控制美國通膨的確切時間表。但已提出兩種可能的情景,其一是如果利率下降,經濟將出現積極的「軟著陸」;或者如果利率繼續上升,美聯儲被迫繼續加息,則會出現消極的「硬著陸」。

    Vamvakidis指出,「負面情境的風險正在增加」,因通膨尚未見頂,勞動市場缺工的情況依然緊張,實際政策利率仍嚴重為負,而且財政政策寬鬆,甚至未曾討論過結構性改革,單純升息的效果受到限制。

    外號「新債王」的雙線資本 (DoubleLine Capital) 執行長岡拉克 (Jeffrey Gundlach) 則向CNBC表示,經濟已在衰退邊緣。

    岡拉克指出,殖利率曲線倒掛確實是「經濟問題亮起紅燈」的訊號。10 年期和 2 年期美債殖利率曲線曾在 3 月底出現短暫倒掛,第二次短暫倒掛是出現在 6 月,且從 7 月初以後,長短債殖利率便一直處於倒掛狀態。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43403?redirect=1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Fed如預期升息3碼 明年終點利率預估升至4.6%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聯準會 (Fed) 週三 (21 日) 結束 9 月利率決策會議,將基準利率調升 3 碼至 3.0% 至 3.25% 區間,這是聯準會連續第三次大幅升息,使利率升至 2008 年金融危機前以來的最高水平。

    聯準會週三宣布升息 3 碼,維持 1994 年以來最大的單次升息幅度。同時,聯準會還將超額準備金利率 (IOER) 上調 3 碼,從先前的 2.4% 升至 3.15%。

    聯準會在最新聲明指出,FOMC 委員預期持續升息是適宜的,強烈承諾將讓通膨率回落至 2% 目標。

    根據最新釋出的利率點狀圖,多數投票委員同意今年將基準利率升至 4.25% 以上,顯示 11 月份可能連續第四度升息 3 碼。聯準會預估這波升息循環到頂時間落在明年,終端利率預估中值上修至 4.6%,高於之前市場預計的 4.5%。

    聯準會還更新經濟前景,官員們一致預測,2022 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增長將大幅放緩至 0.2%,遠低於 6 月份預測的 1.7%,而 2023 年和 2024 年 GDP 成長率預估值分別下調至 1.2% 和 1.7% 。

    同時,伴隨著聯準會大舉升息,聯準會將明年失業率估值將從目前的 3.7% 升至 4.4%,將今年整體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預測值降至 5.4%。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核心通膨率今年則下修至 4.5%,預估最終 2025 年整體通膨率才會回落至聯準會 2% 的目標。

    聯準會發布最新貨幣政策決定後,美股週三應聲走低,道瓊回吐早前漲幅,2 年期與10年期美債殖利率曲線趨於平緩,2 年期美債殖利率自 2007 年以來首次突破 4.1%。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960161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全球升息狂潮 世銀警告經濟加速衰退

    〔工商時報/記者 呂佳恩〕
    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15日新出版的研究報告中警告,世界各國的央行為了遏制通膨而同時升息,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加速走向衰退。

    世銀的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全球停滯性通膨以來,目前正處於最嚴重的衰退期,且當前消費者信心下滑的幅度已然超過前次衰退的程度。

    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正在急遽放緩,隨著更多國家陷入衰退,經濟成長可能會進一步放慢腳步,他補充表示,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對新興市場與開發中經濟體恐會造成毀滅性的長期後果。

    世銀指出,根據過往經濟衰退的歷史可看出,在經濟增長疲軟的情況下,通膨可能長期處於高位,回頭看1982年的經濟衰退,當時引發了許多國家的債務危機,更導致多個發展中經濟體失去了前十年的增長。

    世界銀行副行長柯錫(Ayhan Kose)同步表示,雖然收緊貨幣政策有助於降低通脹,然而各國實施這些措施的高度同步性,可能會加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根據該報告,全球各國的升息政策以及貨幣緊縮政策預計會持續至明年,但恐怕不足以將通脹率壓低至疫情前的水準,官員可能繼續將利率提高到超乎預期的水準,然而若持續升息,全球GDP的增速可能在2023年放緩至0.5%,人均GDP也將隨之下滑,除非供應鏈問題和勞動力市場的壓力消退,否則2023年全球核心通膨率大約會落在5%,約是疫情前的兩倍。

    馬爾帕斯呼籲,政策制定者應將重點從「減少消費」轉向「提高產量」,包括鼓勵投資和提高生產力等。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717692.html
  • View More 2.png
    國際新聞

    惠譽下調今年全球GDP成長預估至2.4% 英歐步入衰退

    隨著供應鏈衝擊、高通膨和各國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前景造成衝擊,惠譽下調 2022 年全球 GDP 預測。

    惠譽如今預估,2022 年全球 GDP 將增長 2.4%,遠低於初估的 3.5%,該機構也預估 2023 年 GDP 將僅增長 1.7%。

    惠譽預計,美國經濟今、明年兩年分別增長 1.7% 及 0.5%,較初估分別下調 1.2 及 1 個百分點,並將在 2023 年中開始出現溫和衰退。歐元區及英國則在年底步入衰退,明年歐元區經濟萎縮 0.1%。

    今年中國經濟則預計增長 2.8%,明年成長 4.5%,較初估分別下調 0.9 個百分點和 0.8 個百分點。

    惠譽首席經濟學家 Brian Coulton 表示,近幾個月來,歐洲天然氣危機、各國央行升息加速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衰退加劇等,對全球經濟而言,幾乎是一場完美風暴。

    近期通膨持續高漲和勞動力市場短缺等環境下,促使美聯準會 (Fed)、英國央行 (BOE) 和歐洲央行在變得更加鷹派。政策利率的增長速度遠快於預期。惠譽預估 Fed 將在年底前將利率提高至 4%,並將維持到 2023 年。

    摩根大通策略師日前則是認為,全球經濟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景是軟著陸,這將有助風險資產繼續走強。市場可以受益於中國的財政刺激、歐洲針對能源的支持計畫以及極低的投資者情緒。

    摩根大通認為,通膨的逐步緩解應該有利於周期性股票和小型股,此外,它也偏好新興市場和中國股票,不看好昂貴防禦性股票。同時,他們還主張逢低買入能源股,積極增持大宗商品。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09Dnk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美9月升息3碼?Fed下週掀牌 通膨、通縮市場論戰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美國八月通膨率高於預期,市場認為美國聯準會(Fed)在下週政策會議後至少升息三碼(○.七五個百分點),但「女版巴菲特」、方舟投資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表示,Fed為了打壓通膨而升息的做法是個錯誤,她更擔心通縮問題。伍德的看法獲得包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內的大咖支持。

    伍德憂升息引發通縮 馬斯克喊降1碼

    伍德說,幾個領先指標顯示「通縮正在醞釀中」,包括木材、銅、鐵礦砂和石油在內,多種大宗商品價格和海運價格,都從武肺疫情爆發後的高點暴跌雙位數,Fed為打壓通膨而升息,將被證明完全是個錯誤。

    馬斯克週三在推特回應伍德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現象不是什麼秘密,Fed大幅升息可能引發通縮,建議Fed應降息一碼。

    有「新債王」之稱的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投資長岡拉克表示,相當擔憂Fed過度升息影響經濟,決策人士並未等待夠久的時間來檢視先前升息的效果;他並警告,通縮風險比過去兩年更高,呼籲投資人買進長天期公債。

    伍德在網路直播中指出,「在通縮風險這個議題方面,我們獲得一些強有力的聲音陪伴」,並點名馬斯克和岡拉克。

    不過,伍德等人所提的通縮風險似乎與美國當前的經濟情勢完全相反。美國八月通膨率為八.三%,雖然自六月創下九.一%的逾四十年高點後,已連續兩個月下降,但仍為Fed設定目標二%的逾四倍,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會出現通縮。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 支持升息

    美國傳奇投資人、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就說,Fed須將利率調高至比通膨率更高的水準,才能控制住通膨,由於目前美國通膨率超過八%,這意味Fed可能得將利率調高至九%。

    避險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則警告,由於美國通膨難降,利率可能升至四.五%至六%,這會導致私部門信貸成長和支出下降,進而拖累經濟成長,光利率升至約四.五%,股市就會再跌近二十%。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40378
  • View More 美元指數.png
    國際新聞

    Fed官員稱利率需升上4% 美元指數再衝高

    〔工商時報/記者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為了對抗通膨、聯準會(Fed)需要在明年初將基準利率升高到4%以上。在此言論激勵,美元指數再度衝高,並推升美元兌日圓朝140關卡邁進。

    美元指數1日盤中升值1%到109.81,逼近110大關;美元兌日圓也創下24年高點、140關卡已是咫尺之距。至於歐元、英鎊兌美元貶幅最大來到0.4%、此外澳元與紐元也雙雙摔落到7月來最低價。

    Swiss銀行分析師歐茲卡達斯卡亞(Ipek Ozkardeskaya)指出,Fed不惜冒著犧牲經濟成長代價只為遏止通膨續燒,加上疫情、戰爭與能源危機導致經濟不確定升高,都為美元提供強力的支撐。

    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具有投票權的梅斯特在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中提到,「聯邦基金利率有需要在明年初升到4%之後,並且維持在此高位一段時間」,她並認為Fed在明年不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

    梅斯特強調利率需要維持高位一段時間,其實與先前Fed主席鮑爾與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觀點一致。她說實質利率,也就是聯邦基金利率與通膨率的差距需要「轉向正值」。

    梅斯特還直言調升利率勢必將減緩經濟成長,她認為在失業率攀升、金融市場仍舊高度波動下,經濟成長率恐將「遠低於2%」。她還預測今年通膨率將回落到5%至6%區間,之後在接下來幾年將會逐漸接近Fed設定的目標。

    Fed今年來已經四度升息,至於利率調升幅度累計也高達2.25%。原本市場預測Fed在9月決策會議上,將三度把基準利率調高3碼,並尋求在明年秋季Fed將開始轉而降息。

    不過梅斯特在這番鷹派言論中也釋出一些鴿派訊號,指稱Fed不一定要持續升息、直到通膨率降至2%才停止。但她警告在這過程中,決策官員必須隨時保持警惕態度。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gj/ctee/A92638002022090122344918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製造業.png
    國際新聞

    ISM美國製造業PMI勝預期,油價續跌、通膨明顯趨緩

    〔 MoneyDJ理財網 / 記者 賴宏昌〕




    供應管理協會(ISM)週四(9月1日)公佈,2022年8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平於52.8%、優於市場預期的52.0%。

    2022年8月ISM美國製造業新訂單指數自7月的48.0%升至51.3%、3個月以來首度處於擴張期。前六大產業當中,僅有電腦及電子產品、運輸設備的新訂單呈現溫和成長。

    生產指數自7月的53.5%降至50.4%、連續第27個月處於成長期。前六大產業當中、三個產業(石油和煤炭產品、運輸設備、機械)呈現擴張。

    ISM美國製造業積壓訂單指數(衡量產能壓力)自7月的51.3%升至53.0%、連續第26個月高於50%。

    客戶庫存指數自39.5%降至38.9%、連續第71個月低於50.0%,代表客戶庫存仍處於過低水準,對未來產量成長有利。

    美國8月ISM製造業PMI當中的就業指數自7月的49.9%升至54.2%、4個月以來首度處於擴張期。前六大產業當中、三個產業(石油和煤炭產品、運輸設備、機械)呈現擴張。

    美國8月ISM製造業價格指數自7月的60.0%大跌至52.5%、2020年8月以來首度低於60%,意味著原物料價格連續第27個月上漲、但漲幅明顯放緩。

    ISM指出,製造業價格指數在過去5個月累計下跌34.6個百分點,包括7、8月合計下跌26個百分點。

    ISM主席Timothy R. Fiore指出,價格漲幅趨緩主要是起因於(1)能源市場轉趨寬鬆(2)銅、鋼、鋁和瓦楞紙市場疲軟(3)化學品需求持續低迷。值得注意的是,26.7%的受訪製造業廠商表示8月份支付較低的價格、高於7月份的21.5%受訪比例。

    美國汽車協會(AAA)統計顯示,2022年9月1日全美每加侖普通汽油平均價格年增20.6%至3.829美元、低於8月31日的3.841美元,並且分別低於一週前、一個月前的3.878美元、4.212美元,較2022年6月14日的5.016美元(史上最高紀錄)下跌23.7%。

    能源情報署(EIA)週三公佈,截至2022年8月26日為止當週美國汽油產品供應量(需求指標)平均每天年減10.3%至859.1萬桶、創1997年同期最低紀錄。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近月西德州中級(WTI)原油期貨連續第3個交易日走低,週四下跌2.94美元、收86.61美元,創8月16日以來收盤新低。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508c18f-1d03-447b-866f-ff5cda1564d2&c=MB010000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英國前景黯淡.png
    國際新聞

    英國經濟前景黯淡 英鎊兌美元平價不再是天方夜譚

    〔鉅亨網 / 編譯余曉惠〕




    英鎊兌美元貶至平價不再是天方夜譚,由於英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高度仰賴外資、債務成本飆升,一連串壞消息影響,正讓英國的貨幣和債券陷入日益動盪的處境。投資機構預測,英鎊不久後就會貶至 1.05 美元。

    英鎊長期保持在比美元強勢的地位,但近來穩定走貶,周四 (1 日) 觸及兩年半低點 1 英鎊兌1.1522 美元。

    英鎊今年來已貶值 14%,經濟衰退迫在眉睫的威脅,已經影響英國央行 (BOE) 繼續大幅升息的意願,加上美元持續強勢,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 預測,英鎊可能在 2023 年年中貶至 1.05 美元,創 37 年低點,這將提高進口成本,進一步推升通膨。

    野村國際也預估,英鎊將在 2023 年年底貶至 1.06 美元,加拿大皇家銀行對大約同一時間的匯價預測是 1.07 美元。


    英鎊貶值,可能讓英國今年冬天的經濟情勢更黯淡。(圖: AFP)


    根據標普全球周四公布的採購經理人調查,英國 8 月製造業景氣陷入逾兩年來首次萎縮。許多企業主管擔憂,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將墊高成本,並讓整體經濟展望更為黯淡。

    英國商會:英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英國商會 (BCC) 警告,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今年通膨率可能升抵 14%,新首相必須趕快行動,避免一場經濟災難。

    根據 BCC 最新預測,英國經濟將連三季萎縮,今年勢必步入衰退,而且直到 2024 年,經濟成長仍將疲軟。

    英國商會政策主任 Alex Veitch 說:「我們目前已經遭受極大的通膨壓力,但這股壓力在耶誕節到來以前將只增不減,可以說,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

    根據英國商會對 2022 到 2024 年的預測,通膨率今年將觸頂、達到 14%,明年降到 5%,2024 年第 4 季以前進一步回落到英國央行的 2% 目標值。今年失業率預估為 3.8%,明年和後年續升到 4.1%。

    新首相當務之急

    英國雖然並未直接從俄國進口天然氣,但因 35% 能源仰賴從他國進口,因此仍受到間接影響,面臨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的能源挑戰,可能需要政府提供某種補貼。


    英國新首相 9/5 將出爐,特拉斯 (左) 呼聲高於蘇納克。(圖: AFP)


    英國將在 9 月 5 日選出新任首相,目前外相特拉斯 (Liz Truss) 出線的機率,高於前財長蘇納克 (Rishi Sunak)。英國商會建議,新首相應推動類似疫情支持措施,盡快幫助企業因應能源成本飆漲的問題,包括暫時調降能源費加值稅、強化能源市場管制等。

    英國不只面臨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問題,也有本身獨有的挑戰。英國經常帳逆差持續擴大,服務貿易順差改善遠遠追不上商品貿易逆差的惡化,還擁有龐大的預算赤字,大約 25% 未償還政府債券為外國人所有。

    不僅如此,英鎊作為準備貨幣的地位持續穩定下滑,而有望出任新首相的特拉斯,提議限縮英國央行利率決策的職權。

    英國跨黨派智庫社會市場基金會 (Social Market Foundation) 表示,如果此事成真,將帶來不確定性,從英國央行制定利率的過程可能受到的干涉、甚至央行會被賦予那些新的使命等問題,都將為英國的通膨和成長前景增添變數。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944816?exp=a
    *圖片來源:AFP
  • View More 7.png
    國際新聞

    強勢美元淪禍首?新興市場驚見不妙徵兆 恐怖危機蔓延

    〔中時新聞網/邱怡萱〕




    美國聯準會今年已經連續升息四次,造成美元強勢,美元指數一舉創下20年以來的新高,然而此舉卻重傷全球經濟,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新興市場為了捍衛自家貨幣,正在快速消耗美元等外幣儲備,而且速度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這加劇了全球最脆弱經濟體出現違約浪潮的風險。

    報導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指出,統計到今年6月,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3790億美元,另根據摩根大通數據,如果排除匯率波動的影響、以及握有大量外匯存底的國家包括大陸和波斯灣原油出口國等,新興市場消耗外幣儲備速度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危機恐進一步蔓延。

    報導舉例,斯里蘭卡5月發生126億美元海外債券違約事件,該國手上用來支付燃料等進口必需品的美元基本已消耗完畢。此外,奈及利亞也面臨外匯嚴重短缺困境,該國央行為保住美元儲備,甚至阻止外國航空業者匯出4.64億美元。經濟學家強調,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迦納等國家也都面臨類似的貨幣危機。

    根據全球總體經濟數據庫CEIC的資料,捷克年初迄今已用掉15%外匯存底,匈牙利也下滑15%,匈牙利貨幣今年已對美元重貶近30%;此外,埃及外匯存底7月底來到240億美元,今年已縮減26%,僅能夠支付三個月的進口帳單。

    報導提到,各國央行為了對抗強勢美元,不得不迅速消耗外匯存底,雖然規模較大的新興市場像是大陸、印度、巴西等,應該能靠龐大的外匯存底度過難關,但其他國家的儲備快要見底,這是一大警訊。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826000007-260410?chdtv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