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貝萊德.png
    國際新聞

    穩定時代已逝 貝萊德:股票債券牛市難重演

    〔自由財經/綜合報導〕




    貝萊德2022年中投資展望報告顯示,在地緣政治、後疫情時代及中國封城等因素下,經濟的大穩定時代(Great Moderation)已然結束,投資人應做好準備,重返波動市場。

    報告中詳解3大投資重點,第1點,為波動做好準備,投資人應快速調整且詳細了解整個市場投資觀點;第2點,與通膨共存,我們正處於由供應面主導的世界,消費者支出改變和生產面限制是造成通膨飆升的主要因素,而非需求;第3點,布局淨零碳排,投資具有可靠轉型計劃或在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高碳排企業。

    在以前時代,低通膨環境是經濟穩定成長的關鍵,不過從歷史數據及目前情形來看,市場波動與總體經濟具有密切關聯,現在這種波動環境不一定是「逢低買入」的好時機,股票、債券的溢價風險都在上升,必須隨時調整戰術(6至12個月)和策略面(1年以上)的投資觀點,除中國、日本以外,貝萊德給其他已開發市場持減碼觀點,中國、日本則維持中立。

    報告認為,雖然中國2022年GDP成長目標低於官方預期,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帶來不少政治隱憂,不過其經濟活動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全面重啟。日本方面則維持貨幣寬鬆政策,加上企業增加配息規模。

    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升息,並著急著想讓經濟回到中立水平,但今天升息已對通膨沒有太大效果,雖然聯準會(Fed)的決策勢必會衝擊到對利率敏感的經濟活動,不過Fed及各央行都還在抑制通膨或是犧牲GDP之間徘迴不定。我們可以看到當經濟受衝擊時,Fed才會改變政策方向,也因此容易造成市場高波動,景氣循環縮短。

    總體而言,大穩定時代一去不復返。若政府不斷升息導致經濟成長下降,股市則受挫;若選擇忍受高通膨,債券價格則下跌,不管怎麼樣,股票和債券的持續牛市表現將難以再次上演。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9697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國際石油下跌.png
    國際新聞

    國際油價因需求前景疲軟大跌 銅價也跌 金價止跌反彈

    〔經濟日報/編譯 劉忠勇/綜合外電〕




    國際油價大跌,因中國大陸新冠病例增加、美國汽油消費平平引發了對需求的疑慮,而低交易量也加劇了市場波動。一度跌至15個月低點的黃金價格反彈,因歐洲央行意外升息50個基點。銅價下跌,新的全球需求威脅令投資人卻步。

    原油下跌

    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結算價在每桶96美元附近,9月WTI下跌3.53美元,跌幅達3.5%。結算價報每桶96.35美元。9月交割布蘭特原油期貨跌3.06美元,結算價報每桶103.86美元。

    中國大陸新增感染者仍徘徊在兩個月高點附近,對這個石油消費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構成挑戰。利比亞解除出口限制之後,正在恢復產量,日產量已經超過70萬桶。

    黃金止跌回升

    隨著歐洲央行加入全球央行大幅升息以抗通膨的行列,歐洲股市和債市下跌,歐元上漲。

    歐洲央行周四的升息是11年來首次,與此同時,義大利的政局危機加大歐洲央行保護脆弱成員國免於市場投機衝擊的壓力。

    金價回到每英兩1,700美元之上,紐約時間下午1:57,現貨黃金上漲1.1%至1,714.39美元;早前一度跌至2021年3月31日以來最低水平。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上漲0.8%,結算價1,731.30美元。其他貴金屬也上漲。

    銅價下跌

    近期大跌的LME基本金屬收復部分失地,但短期內,價格依然受制於歐洲天然氣危機、全球利率上升和大陸房地產危機。

    「中國仍然是金屬價格的主要驅動因素,那裡的棘手局面繼續困擾基本金屬乃至整個大宗商品領域,」ED&F Man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Edward Mei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對於一個過去幾十年在各種經濟困難面前長袖善舞的政府而言,當局現在變得異常笨拙,跌跌撞撞從一個危機進入另一個危機」。

    倫敦時間下午5:51,LME銅價下跌0.8%,結算價報每噸7,322美元。鋅下跌2.3%,錫和鎳上漲。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479569?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5-news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英國升息.png
    國際新聞

    英通膨再飆40年新高 8月恐升息2碼

    〔工商時報/鄭勝得〕




    在能源與糧食價格攀升下,英國6月通膨率攀抵9.4%、增幅改寫40年新高。英國央行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19日鬆口表示,他們考慮加大升息幅度以對抗通膨飆漲,此番發言推升市場對於該央行8月會議可能升息2碼的預期。

    受此消息影響,英鎊兌美元匯率20日盤中上漲0.1%至1.2009美元,重新站回1.2美元大關,為近二周最高。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20日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9.4%,不僅高於5月的9.1%與市場預期的9.3%增幅,更創下1982年4月以來最高。若與前月相比,6月CPI月增0.8%,亦高於5月的0.7%增幅。

    ONS表示,英國6月通膨升溫並居七大工業國(G7)最高,主因在於汽油與食物價格分別年增42%與10%,完全抵銷二手車價格下滑影響。

    排除波動劇烈食品與能源價格後,英國6月核心CPI年增5.8%,略低於5月的5.9%增幅,連兩月下滑。月增率方面,6月核心CPI月增0.4%,低於5月與市場預估的0.5%。

    貝利周二指出,為了控制攀抵40年高點的通膨,他們必要時將採取積極作為。換言之,升息2碼也在下個月開會討論之列。

    貝利亦指出,英國央行考慮透過積極出售與部分贖回的方式,在一年內將該行持有的英國政府債券規模縮減500億~1,000億英鎊。詳細內容將於8月會議後公布。

    英國央行自2021年12月以來已五度升息,下次例會將於8月4日召開。該央行之前就預估10月通膨率恐攀抵11%。若英央行下個月升息2碼的話,那將是1995年以來最大升幅。

    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經濟主管蘇倫(Suren Thir)表示:「通膨居高不下,令英央行升息2碼機率大幅升高。」多數投資人認為,8月升息2碼已成定局。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82261.html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焦點新聞與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18

    美元兌日元近期的漲幅明顯上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再加上聯準會的鷹派立場,對美元構成了強勁的升幅。至於日元本身,一些國內因素阻礙了它的發展,其中之一可能是由於日本以外地區的收益率較高,日本養老基金和人壽保險公司重新大量購買外債,在其他資本流動來源也沒有提供太多支持的時候,這些國內障礙正在損害日元。

    經濟前景的惡化應該會限制全球利率,可能為低收益日元的未來提供更有利的環境。隨著日本家庭越來越擔心生活成本上升,日元疲軟是日本央行超寬鬆貨幣立場的體現,正成為一個熱門的政治問題,日本當局可能會在某個階段決定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對抗日元的大幅貶值,但不應排除日本央行也在政治壓力下改變其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B.png
    國際新聞

    歐元跌至與美元平價 原因與衝擊一次看

    〔中央社〕




    歐元兌美元徘徊在接近平價的水平,跌至20年最低,本週甚至一度觸及與美元1兌1價位。

    以下是歐元下滑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響:

    ●歐元和美元平價是什麼意思?

    意味歐洲和美國的貨幣價值相同。從一種貨幣的匯率可以判斷經濟前景,而歐洲匯率一直在衰退,經濟在擺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將出現反彈的預期正被衰退預測取代。

    更高的能源價格和創紀錄的通貨膨脹是罪魁禍首。歐洲比美國更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來維持工業運轉和發電,認為烏克蘭戰爭會導致全球市場失去俄國石油的擔憂推高了油價。俄羅斯一直在削減對歐洲聯盟(EU)的天然氣供應,歐盟領導人稱這是俄國面對制裁和歐洲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報復。

    能源價格推動歐元區6月份通貨膨脹率達到創紀錄的8.6%,從雜貨到水電費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克斯(Robin Brooks)昨天在推特寫道:「歐元下跌意味什麼?歐元區正走向衰退變得越來越明顯。」

    ●上次歐元與美元平價是什麼時候?

    2002年7月15日以來,歐元價值從未低於1美元,現在低於1.01美元。

    ●為什麼歐元會下跌?

    許多分析師將歐元下滑,歸因於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快速升息以對抗創40年新高的通膨。

    隨著美國聯準會調高利率,計息投資的利率也趨於上升。如果聯準會升息幅度高於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更高的利息回報將吸引投資者資金從歐元轉向以美元計價的投資。這些投資者將得賣出歐元並買入美元來購買這些資產,導致歐元下跌,美元上漲。

    歐洲央行已宣布將在下週升息,並於9月再次升息,但若經濟陷入衰退,可能阻止歐洲央行的一系列升息。與此同時,美國經濟看起來更加強勁,意味聯準會可能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並擴大利率差距。

    ●誰贏?

    在歐洲,美國遊客會發現飯店、餐廳帳單、門票比較便宜,歐元疲軟可能使歐洲出口商品在美國的價格上更具競爭力。美國和歐盟是主要貿易夥伴,因此匯率變動會引起注意。

    在美國,美元走強意味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從汽車、電腦,到玩具和醫療設備,這可能有助緩和通膨。

    本週從美國德拉瓦州到義大利羅馬旅遊的穆爾東(John Muldoon)說:「(美元與歐元)平價讓我們很輕鬆,現在有更多的錢可以走得更遠,所以我們可以在旅途中做更多的事。」

    從賓州到羅馬玩的納瓦瑞特(Olivia Navarret)表示,這代表她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襯衫,「來這裡買東西更便宜,所以我想,來這裡花錢比在美國花錢要好」。

    ●誰輸?

    在歐洲做生意的美國公司如果把在歐洲的收入帶回美國,將看到營收減少,如果歐元收入留在歐洲以支付那裡的成本,匯率問題就不那麼重要。

    美國的主要擔憂之一是,美元走強會使美國製造的產品在海外市場變貴,擴大貿易逆差並減少經濟產出,同時讓外國產品在美國擁有價格優勢。

    歐元疲軟則可能會讓歐洲央行頭疼,因為這可能意味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石油。歐洲央行已被拉向不同的方向:它將提高利率,這是治療通膨的典型藥物,但更高的利率也會減緩經濟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714001506-260408?chdtv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C.png
    國際新聞

    美汽油供應1996年同期最低,波克夏第四大持股破底

    〔賴宏昌〕




    美國汽車協會(AAA)統計顯示,2022年7月14日全美每加侖普通汽油平均價格年增46.3%至4.605美元、低於7月13日的4.631美元,並且低於一週前的4.752美元,較6月14日的5.016美元(史上最高紀錄)下跌8.2%。

    能源情報署(EIA)7月13日公布,截至2022年7月8日為止當週,美國汽油產品供應量平均每天年減13.2%至806.2萬桶、創1996年同期(796.8萬桶)最低,較2020年同期(新冠疫情高峰期)下跌6.8%。

    截至2022年7月8日為止的四週期間,平均美國汽油產品供應量(需求指標)平均每天年減8.0%至872.6萬桶、遠大於7月1日為止四週平均年減幅(5.5%),創2000年同期(排除2020年同期不計)最低,連續第15週低於一年前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0年同期相比,2022年7月8日為止四週期間的美國汽油產品供應量僅擴增0.9%。

    截至2022年7月8日為止的四週期間,美國汽油產品出口量平均每天年增27.9%至93.9萬桶、創2010年開始統計以來同期最高紀錄,較2020年同期的47.4萬桶成長98.1%。

    Gas Buddy石油分析部主管Patrick De Haan週四(7月14日)推文指出,全美汽油價格已連續30天走低、最終可能超越2020年新冠疫情所引發的連續67天下跌紀錄。

    De Haan並且指出,美國週四汽油消費金額較一個月前減少1.65億美元,全美每加侖普通汽油平均價格可望在8月14日之前下探3.99美元。

    波克夏第四大持股雪佛龍破底

    華爾街日報7月13日報導,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控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Inc.)今年以來大力投資雪佛龍(Chevron Corp.)。

    截至4月底為止,雪佛龍名列波克夏海瑟威的第四大持股。

    石油業巨擘、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雪佛龍(CVX.US)週四下跌1.49%、收135.94美元,創2月24日以來收盤新低、較6月8日所寫下的181.13美元史上最高收盤紀錄下跌25%。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近(8)月西德州中級(WTI)原油期貨週四下跌0.52美元、收95.78美元,創4月11日以來收盤新低;盤中最低跌至90.56美元、創2月25日以來最低。

    S&P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 7月6日撰文指出,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新接訂單/庫存比已呈現下跌趨勢,布蘭特原油在當前製造業環境下沒有下跌將會是非常不尋常的現象。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gj/moneydj/a4bfb3ce-def6-4855-8e0c-907a34ad1c4c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A.png
    國際新聞

    6月通膨破9% 聯準會人士:升息4碼恐箭在弦上

    〔中央社〕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士蒂克今天指出,6月通膨高出預期,恐讓決策官員考慮於本月稍晚的聯準會議升息4碼。他的話加深外界對聯準會再次大幅升息的預判。

    路透社報導,波士蒂克(Raphael Bostic)在行程期間告訴媒體:「一切都按這樣的情勢在走。」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勁揚9.1%,較5月加速攀升,讓預測人士大感意外。

    雖然波士蒂克說尚需深入研究這份報告的具體細節,但他覺得目前的數據顯示通膨軌跡「並非往好的一面走…何種才是讓人能適應的程度才是後續問題」。

    聯準會(Fed)今年6月調高利率75個基點(3碼),在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報告出爐前,多數分析師和市場已判斷聯準會7月也會有類似規模的升息決定。

    聯準會下次會議定7月26至27日舉行,交易人預測屆時將調高聯邦資金目標利率1個百分點(4碼);根據目前聯準會期約定價,交易人估計有高於80%機率聯準會本月稍晚開會時將升息整整1個百分點。

    波士蒂克表示,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已講得很清楚,我想我這裡也講得很白,若物價不穩定,很難想像經濟如何會以穩健和可持續方式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714002038-260408?chdtv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宏觀經濟0711FB.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11

    上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不排除明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IMF目前仍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6%,這一預測可能會在7月底再次下調,相比之下,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為6.1%。IMF主席強調,在通膨、貨幣政策收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烏克蘭戰爭後果的背景下,自4月份更新以來,前景已顯著惡化,要恢復物價穩定,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代價,與此同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分歧的風險加大。

    而美國就業市場在6月份保持了強勁的步伐,對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起著決定性作用,但隨著通膨飆升和其他指標更加複雜,新數據令人困惑,值得深思的是市場經濟正在做什麼?以及政策制定者、企業和消費者如何因應未來情況?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美元勢不可擋.png
    國際新聞

    美元勢不可擋 踐踏全球主要貨幣

    〔自由財經/綜合報導〕




    彭博週三(6日)報導,在經濟衰退擔憂日益加劇情況下,外匯交易員紛紛湧入美元作為避險資產,全球貨幣承壓。Corpay首席市場策略師沙莫塔(Karl Schamotta)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元在外匯市場上滾動,就像一個「勢不可擋」的巨人,踐踏全球其他主要貨幣。

    週二,歐元兌美元匯率觸及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加元兌美元匯率下跌也超過1美分至76.71。沙莫塔表示,由於投資人對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增加了對安全資產的需求,因此正在尋找市場安全躲藏地方。

    隨著投資者降低歐洲央行的政策預期,歐元正在接近20年低點,可能挑戰與美元的平價,情緒指標指向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衰退,限制歐洲央行通過提高利率來應對高通膨的能力。

    沙莫塔表示,美聯準會和歐洲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也是歐元疲軟的基礎。歐元兌美元的下滑反映隨著歐盟天然氣價格飆升,歐元區即將陷入經濟衰退。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83520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DWS示警.png
    國際新聞

    抗通膨太激進 DWS示警將衝擊全球經濟

    〔工商時報 / 數位編輯 /  時報資訊 任珮云〕




    DWS資產管理公司發佈最新投資總監觀點,針對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前瞻,預計今年歐元區的經濟成長率為2.9%,明年為1.8%;而美國今年成長可能放緩至2%,明年則可能放緩至0.8%;至於中國今年的GDP為3.8%,明年為5.3%。在歐元區方面,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並且沒有採取補償措施),預計歐元區今年的成長率將僅達到2%,2023年將下降至1.4%。

    上述三大經濟體,歐、美的GDP呈下滑,但中國則依然在明年有5.3%的相對較佳成長。

    DWS指出,隨著各國央行明確將對抗通膨列為優先事項,全球經濟無疑將明顯降溫,除非緊縮貨幣政策開始放鬆。不排除美國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之間出現溫和衰退的可能性。

    鑑於央行採取更激進的政策,預計美國政策利率年底將高達3.25-3.5%,高於「中性」利率,並且非常接近甚至達到升息週期的高峰。同時,預計歐洲央行將在12個月內將存款利率上調至2%,再融資利率則上調至2.5%。

    依據DWS的基準情境(baseline scenario)模式估算,預計今年歐元區的經濟成長接近3%,而美國今年成長可能放緩至僅2%,明年則可能放緩至0.8%。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完全中斷(並且沒有採取補償措施),預計歐元區今年的成長率將僅達到2%,2023年將下降至1.4%。至於中國,預計第二季經濟將非常疲軟,與第一季相比成長將下降。預計消費者支出將持續低迷,但在政府的刺激措施提振下,下半年情況將會改善,因此全年消費者支出可實現接近4%的成長。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74006.html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IMF.png
    國際新聞

    IMF預告再下修全球GDP

    〔經濟日報/編譯 洪啟原、陳律安/綜合外電〕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6日表示,全球經濟前景自4月以來「明顯轉趨黯淡」,考慮到風險升高,仍無法排除明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並預告7月底發布最新展望報告時,將再度下修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今年來第三度調降。

    喬治艾娃接受路透專訪時說,「自我們4月更新預估數據以來,全球展望更加黯淡」,原因包括通膨全面擴散、央行大幅升息的次數增加、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以及外界擴大制裁俄羅斯等,目前經濟學家正在敲定最新的經濟成長預估數字。IMF已在4月調降今年全球經濟預估成長至3.6%,低於1月預估的4.4%。

    她被問能否排除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時說:「風險已升高,所以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她表示,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大型經濟體,經濟在第2季萎縮,2023年的風險更高,「2022年將會很艱難,但2023年也許會更艱難,因2023年經濟衰退風險更大」。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445148?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1_pulldownmenu_v2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採購經理人FB.jp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04

    在經濟衰退和通膨的擔憂的背景下,股市上半年績效疲弱,在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背景下,股市情緒仍然脆弱,世界各地的重大經濟和政策分歧,經濟主要受到通膨和製造業的影響,製造業繼續與全球供應鏈問題作鬥爭。

    鑑於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在貨幣和財政政策方面採取更多行動的能力,美國和中國經濟增速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上週發布的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提供了積極的推動力,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9.6回升至50.2,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7.8上升至54.7,漲幅更為強勁。

    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6月份降至兩年低點,從56.1下跌至53,因新訂單收縮,受到持續的供應限制和一些需求疲軟的限制。數據高於50表示擴張,但依然低於許多專家的預測。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