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23.2.13.png
    時事分析

    COPY-COPY-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20

    美國生產者價格在今年第一個月再次開始上漲,繼12月份下跌0.2%之後,1月份同比上漲0.7%,生產者價格的反彈以及此前公佈1月份消費者價格上漲0.5%,令投資者直接聯想到聯準會可能難以遏制通膨壓力,未來幾天的重點將是週二的定期採購經理人調查的最新結果、週三Ifo商業調查以及聯準會最新的利率決議會議紀要。

    中美之間的衝突因氣球事件持續使地緣政治處於緊張局勢,北京方面對美國提出的會談提議反應冷淡。在疑似中國間諜氣球在美國上空被擊落導致緊張情勢加劇,本月美國總統Joe Biden提出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直接會談,北京最初的反應不屑一顧,強調氣球侵入美國領空是意外和無意的事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Antony Blinken向中國外交部最高級別代表王毅提出嚴正警告,但是王毅並沒有針對此事件提出道歉。

    國際局勢不明,通膨問題未解,當前首要需做到穩定收益。

    撰文-鎧資本JollyChen

    #採購經理人指數 #氣球事件 #中美關係 #局勢緊張
  • View More 23.2.13.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20

    美國生產者價格在今年第一個月再次開始上漲,繼12月份下跌0.2%之後,1月份同比上漲0.7%,生產者價格的反彈以及此前公佈1月份消費者價格上漲0.5%,令投資者直接聯想到聯準會可能難以遏制通膨壓力,未來幾天的重點將是週二的定期採購經理人調查的最新結果、週三Ifo商業調查以及聯準會最新的利率決議會議紀要。

    中美之間的衝突因氣球事件持續使地緣政治處於緊張局勢,北京方面對美國提出的會談提議反應冷淡。在疑似中國間諜氣球在美國上空被擊落導致緊張情勢加劇,本月美國總統Joe Biden提出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直接會談,北京最初的反應不屑一顧,強調氣球侵入美國領空是意外和無意的事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Antony Blinken向中國外交部最高級別代表王毅提出嚴正警告,但是王毅並沒有針對此事件提出道歉。

    國際局勢不明,通膨問題未解,當前首要需做到穩定收益。

    撰文-鎧資本JollyChen

    #採購經理人指數 #氣球事件 #中美關係 #局勢緊張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美國1月零售銷售額月增3%,優於市場預測

    〔MoneyDJ理財網〕

    美國零售銷售強勁成長3%創近2年來新高

    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2月15日報告,美國本年1月零售銷售額為6,970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長3%,高於市場預測,為2021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倘不含波動較大的加油站(汽油)及汽車類別,零售銷售仍成長2.6%,其中僅屬服務類別「餐廳與酒吧」成長7.2%,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顯示民眾消費意願強勁。美媒指出,去年下半年由於高通膨與經濟緩和,零售銷售呈現放緩趨勢,本年1月零售銷售數據良好增長3%,遠較去年12月負成長-1.1%為佳,亦扭轉先前2個月疲軟情況,為本年經濟成長帶來好的開始,惟零售銷售數據並未經通膨調整。

    美媒表示,目前借貸成本上升且通膨率仍居高不下,然勞動市場具備韌性,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及薪資穩健成長,倘美國民眾能夠繼續消費,讓美國經濟不致陷入衰退,有機會實現經濟學者稱為的「軟著陸」,而本次數據顯示消費者持續支出,美國經濟並未放緩過多,且可能高於預期成長;彭博學者認為,通貨緊縮過程緩慢、經濟疲軟跡象有限,加上本次強勁零售銷售數據,美國聯準會恐需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且增加聯邦基準利率峰值上升的風險。

    各別零售銷售類別成長情形:13個類別中僅加油站持平,其餘類別均為成長,其中以餐廳與酒吧(+7.2%)、汽車與零件(+5.9%)、家具與居家用品(+4.4%)、電子與家電(+3.5%)、百貨零售(+3.2%)、雜貨零售(+2.8%)及服飾與配件(+2.5%)為成長較高類別。(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26b8b29-cf4f-43f0-97f8-6c117e9d11a2&c=MB020000
  • View More 4.png
    國際新聞

    蘋果也撐不住了?驚爆近日悄悄裁員

    〔中時新聞網/記者 郭宜欣〕

    激烈升息造成市況出現反轉,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隱憂,科技業更是接連爆出裁員潮,就連蘋果也被爆出在近日解僱數百名約聘人員,以縮減成本支出,引起市場震撼。

    去年底Meta、微軟、亞馬遜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相繼宣布裁員後,蘋果一度因為未有大量裁員計畫受到推崇,沒想到現在也撐不住了,從約聘人員下手,不再等待一次12至15個月的合約到期,選擇直接解僱。

    紐約郵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對於蘋果而言,這種做法確實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手法,不必支付遣散費或面臨不當解僱的潛在訴訟。一位不具名被裁掉的約聘人員表示,消息來得太突然,因為先前管理層曾保證所有員工都是安全的。

    報導提到,蘋果約聘員工的規模約數千人,包括30家人力資源公司協助進行地圖繪製、客服及蒐集數據等技術性較低的工作,目前無法確定此次裁員的規模,但早在年初就已經有蘋果裁掉Apple Stores以外零售通路的季節性員工。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先前被問到是否有裁員計畫時表示,裁員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出現更廣泛的經濟萎縮狀況,已經改變支出與招聘計畫,會非常嚴格地管理成本,以減少某些領域的招聘。」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17001713-260410?chdtv
  • View More 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13

    在聯準會官員強調需要進一步加息以對抗高通膨之後,利率和經濟擔憂繼續影響紐約證券交易所投資者的情緒。亞太地區主要跟隨華爾街,股市指數在週末漲跌互見,中國一月份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2.1%,通膨數據低於許多分析師預期,但隨著中國重新開放和消費復甦,預計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禁令以及俄羅斯的報復行動加劇了人們對能源價格上漲預期,俄羅斯上週五表示,將在3月份每天減產50萬桶,約佔產量的5%,此舉是在西方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實施限制之後,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重新開放,這可能會增加全球石油需求,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的出手干預,加劇了投資者對通膨可能捲土重來的不安感。

    由於對通貨膨脹和未來加息的擔憂繼續給市場情緒帶來壓力,市場難以找到結束本週的明確方向,建議資產佈局採取防禦性策略。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高通膨 #石油減產 #俄羅斯
  • View More 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206

    上週聯準會踩下了剎車,將利率提高了25個基點,步伐比去年更為溫和,此舉已被市場廣泛預期,聯準會將基準利率目上調至4.5%至4.75%的區間,並表示今年需要進一步收緊政策。

    歐洲央行上週連續第五次收緊關鍵利率,加息50個基點,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正在繼續與歐元區高通膨做鬥爭,儘管近期物價漲幅有所放緩,但1月份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月相比上漲了8.5%而12月份通貨膨脹率為9.2%,通膨率仍遠高於央行2%的目標。歐洲央行行長Lagarde認為在3月16日的下一次會議上可能會進一步加息50個基點,不過她還表示,隨後的路線將不得不再重新評估,各分析師將該聲明解讀為歐洲央行隨後可能放慢加息步伐的跡象。

    英格蘭銀行上週同樣決定加息50個基點,並將關鍵利率上調至4%,與此同時,經濟評估比之前的會議有所好轉,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可以緩和激進的加息週期。

    目前市場預期各主要國家央行都已朝放緩收緊貨幣政策前進,但通膨尚在高點,加息力度依然強勁,風險性市場還需謹慎投入。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緩步加息 #通膨高點 #目標2%
  • View More 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130

    2022年底,美國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引發了謹慎的樂觀情緒,生產總值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超過了經濟學家的預期,年化增長率為2.9%,而市場普遍預期為2.6%,只是與上一季度年化增長率3.2%相比,增速仍有所放緩,也增加了聯準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限制性政策的可能性。

    在日本,首都東京的核心通膨率急劇上升引起了轟動,1月份核心通膨率為4.3%(上月為4.0%),接近42年來的最高水平,給日本央行帶來壓力,迫使日本央行盡快採取行動。

    亞太地區多數股票週五走高,而中國的快速重啟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雖然由此引發全國性醫療危機,但是數據表明,在上海和北京已經開始復甦,投資者和分析師都期待,今年中國的周期性前景更加光明,應該有對全球增長也產生總體積極影響。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謹慎 #樂觀 #緩步復甦
  • View More 宏觀經濟 _1_.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116

    財報季於上週五開始,美國各大銀行紛紛公佈季度財報,其中部分財報喜憂參半。摩根大通公佈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盈利約11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超出市場預期。然而,執行長Jamie Dimon表示謹慎,並警告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花旗公佈第四季淨利同比下滑21%至25億美元,並宣布增加撥備。投資銀行高盛對其新零售業務虧損數十億美元感到意外。美國銀行第四季度盈利71億美元,比一年前增長約2%。另一方面,富國銀行不得不宣布利潤下滑約一半至26億美元。

    利息收入增加導致利潤高於預期,但華爾街對前景更加謹慎,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呼籲華盛頓立法機構立即提高債務上限或完全暫停,以防止美國違約。Yellen表示,目前的債務上限最早將於1月19日達到,迫使美國財政部採取非常規措施,所有市場參與者皆須密切關注。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銀行季報 #憂喜參半 #債務上限
  • View More 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2022年末回顧

    從2021年嚴重爆發的COVID-19至今逐漸趨緩,多國的邊境也逐漸解封,慢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不過隨著中國清零政策的放寬,各國專家也開始擔心,是否會造成大範圍的病毒傳播且極有可能造成病毒變種,若真如是,世界經濟將會再次受到衝擊,整體經濟也會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而今年年初,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由,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是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軍事衝突,不但造成國際能源價格攀升,也加強了全球通膨的壓力。

    為因應世界局勢造成的影響,美國聯準會罕見地在一年內連續升息17碼,將原本趨近於零的利率,升抬超過四個百分點,基本利率來到4.25%~4.50%,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提升資本成本,降低民眾與機構對於消費或投資的需求,雖在連續升息的影響下,通膨指數有所回落(從最高9.1%回落至7.3%),但美聯儲表示仍未到終點利率,不過會放緩升息的腳步。

    進入2023年,面對尚未停消的戰爭及疫情,為整體經濟發展蒙上高度的不確定性,建議資產配置仍需趨於保守,以安全穩健為首要條件,必要時才能採取應變措施。

    撰文-鎧資本Will Ke

    #年末回顧 #俄烏戰爭 #升息 #疫情 #清零政策 #經濟動盪 #安全穩健
  • View More 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220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1220】

    美國和歐洲長期維持高利率的前景繼續對股市構成壓力,與此同時,歐元區的通膨已從近期的歷史高位有所回落,但是美國聯準會與歐洲中央銀行仍在採取限制性措施,而且根據行長Lagarde的聲明,歐洲央行仍將大幅提高利率。

    美國私營部門的情緒在接近年底時惡化,標普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11月份的46.4點跌至12月份的四個月低點44.6點,根據標普全球表示這是由於需求疲軟和價格壓力高所致。

    12月份歐元區私營部門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7.8點攀升至48.8點,明顯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市場普遍預期為47.9點。標普全球報告商業信心得到改善,工業和服務業的情緒都有所好轉,不過PMI仍低於50點的增長門檻。

    英國1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下跌1.8點至44.7點,雖然英國服務業的情緒有所好轉,但工業領域卻陰雲密布,因此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表示英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歐美政策依然在通膨與經濟增長中拉扯,須謹慎配置資金部位。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 #全球經濟衰退
  • View More 7.png
    國際新聞

    美國再出手!中國晶片龍頭長江存儲等36間中企列黑名單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美國加重打擊中國晶片製造業。拜登政府當地時間週四宣布,把包括中國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龍頭長江存儲在內的36間中企納入貿易黑名單中。

    綜合外媒報導,長江存儲是中國最大的3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3D NAND)製造商,供應智慧型手機等電腦裝置所需記憶體晶片,該公司一直在與蘋果公司洽談供貨合作。美方憂心長江存儲會把美國科技轉移至先前已被列入黑名單的華為和海康威視等企業,日後若是沒有取得特殊許可,將禁止供應商從美國運送貨品給長江存儲。

    36間遭封殺的中國企業中有21間為主要的人工智慧晶片供應鏈產商,包括寒武紀科技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另有9間則被控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像是中國唯一一間光刻企業上海微電子裝備。

    此外還有中國監視攝影機製造商天地偉業,該公司被控參與對新疆維吾爾族壓迫、大規模監禁及使用高科技監控的一系列迫害行動。

    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長肯德勒(Thea Kendler)聲明指出,在中國政府試圖移除軍方和民間領域的壁壘時,「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取決於我們做出關鍵決斷,來阻絕中國取得先進科技的途徑。」

    對此,中國駐華盛頓使館反批美方行徑是公然的經濟脅迫和對科技領域的霸凌,「中國將堅定捍衛合法權利和中國企業、機構的利益。」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56366
  • View More 6.png
    國際新聞

    經濟衰退疑慮壟罩 美國港口11月進口貨櫃量暴減

    〔鉅亨網 / 編譯 余曉惠〕

    美國大型港口 11 月的進口貨櫃量暴減,顯示商品進口正在加速下滑,並加深經濟益發深度衰退的疑慮。

    洛杉磯港和長堤港是美國最繁忙的貨櫃輪港口,兩者 11 月合計處理 56 萬 6522 個進口標準 20 呎貨櫃,比去年 11 月減少 26%,且創 2020 年 3 月以來最低水準,當時正值疫情扼殺全球貿易。與 2019 年 11 月相比,兩大港處理的進口貨櫃量也少 9.8 萬個。

    根據資料分析業者 Descartes Datamyne 的分析,全美各大港口 11 月進口貨櫃量比 10 月減少 12%,創 2016 年以來最大降幅。11 月的進口貨櫃總量為 195 萬個,創 2020 年 6 月以來單月最低紀錄,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19.4%。

    洛杉磯港執行主任 Gene Seroka 說:「全美的進口量都在下降。」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說,一些進口商為了避免去年缺貨情況重演,今年提早運送貨物。他們還擔心美國西岸碼頭工人的勞動協議談判會影響貨物裝卸,因此把部分貨物轉移到墨西哥灣沿岸和東岸的港口。

    美國大型零售商如好市多 (COST-US)、沃爾瑪 (WMT-US)、目標百貨 (TGT-US) 正在削減訂單。美國商務部周四 (15 日) 公布的 11 月零售銷售較 10 月減少 0.6%,創今年來最大降幅,顯示年底購物季剛開跑,消費者卻正在縮衣節食,不只減少添購電子設備和服飾,也開始削減生鮮雜貨、健康醫療和外食方面的開銷。

    港口進口貨櫃量下滑的情況,已從西岸蔓延到東岸。喬治亞州薩凡納港 (Savannah)11 月的進口貨櫃量年減 7.6%,附近位於南卡羅萊納港的查爾斯頓港 (Charleston) 更陡降 21.8%。

    Hackett Associates 創辦人 Ben Heckett 預測,美國港口未來六個月的貨運量,將下降到「一段時間不曾經歷過的水準」。

    美國港口進口量每年年末通常會增加,因為進口商和製造商趕忙在中國 1 月農曆年的工廠停工之前進貨。

    新加坡貨櫃船業者「海洋網聯船務」(ONE) 執行長 Jeremy Nixon 預測,由於海外買家需求減弱,中國和越南今年連假期間可能停工四到五個禮拜。

    Nixon 認為,美國港口在明年上半年的景氣疲弱,但之後就會回溫,也許下半年就會回歸常態。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