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703

    近年來,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特別是源於不平等加劇、移民氾濫和就業崗位流失,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以及2018年以來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出現,都是在挑戰傳統全球化模式、增加政策不確定性的例子。Covid-19突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並暴露過度依賴少數關鍵參與者的風險,使全球化面臨進一步的壓力,許多國家因此重新思考其運作方式,從而推動了縮短供應鏈以及減少對單一來源供應商的依賴,另外數據顯示,各國正在實施越來越多的貿易限制,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

    儘管全球化不太可能完全結束,但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中美貿易摩擦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視為世界更加分裂的重要標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在多大程度上試圖將盟友聯繫得更緊密,並鞏固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

    去全球化的主要特徵是更高的關稅和從全球貿易到區域貿易的轉變,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導致更高的通膨壓力,對於許多國家來說,在本國生產將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並最終導致銷售價格的增加,其他潛在影響可能是增長放緩和增加金融不穩定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擬表明,從長遠來看將嚴重損害經濟效率,成本可能高達全球GDP的1.2%。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619

    許多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有所放緩,但主要央行尚未達到通膨目標,在未來幾週內,首先是聯準會還有歐洲央行,將不可避免地站在對抗通膨的十字路口選擇決策方向。

    歐洲央行上週四再次加息25個基點,此舉在市場的預期之內;然而,歐洲央行行長Christine Lagarde的談話超出了市場預期,她表示聯準會在一天前維持利率不變,歐洲央行甚至還沒有開始討論暫停目前的升息週期,而且7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與歐洲央行不同,聯準會在前一天已宣布暫停升息,接下來重點仍然是聯準會決策,因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不僅影響流動性最強的美國政府債券市場,對美元也有巨大的影響。

    主要央行可以選擇依靠40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並希望經濟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降溫,這會抑制價格壓力,但經濟應該會進一步走弱。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時間問題,各國央行將有多少耐心,政治環境將允許多少,在這種環境下,將資產收益穩定仍是所有人在任何資產類別中的王牌,也才能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讓自己擁有多一分的應變能力。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美硬著陸機率近100%?德銀:Fed將大寬鬆 美股俏

    〔MoneyDJ新聞/記者 郭妍希〕

    德意志銀行警告,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已逼近100%,歷史上從未出現幸運躲過衰退命運的案例。
    Fortune 15日報導,德銀首席經濟學家David Folkerts-Landau 14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最快今(2023)年10月就可能陷入衰退。歷史上,聯準會(Fed)若啟動積極升息循環,經濟從未躲過硬著陸。

    根據德銀的指標,美國經濟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的機率「逼近百分百」,但前提是消費者已將疫情封城期間累積的儲蓄消耗殆盡。Folkerts-Landau相信,消費者的積蓄要等到接近年底時才會耗盡,這是德銀認定美國會在Q4衰退的理由。

    美國政府要求大學畢業生須重新開始償還學貸,將對下半年帶來額外逆風。更糟的是,德銀預測,美國接下來一整年都難以爬出衰退泥沼,恐怕是2024年唯一一個經濟萎縮的工業大國。

    不過,德銀相信,Fed可望於明(2024)年3月啟動「積極」的寬鬆貨幣政策循環,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4%終點利率一路往下調,到了明年第三季會下探2.625%。通常會提前6個月反映的美股將因而受惠。

    德銀預測,到了今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將從目前的4,373點攀升至4,500點,惟上升之路恐怕會相當顛頗。

    1992年替索羅斯量子基金策動放空英鎊交易、大賺10億美元的主謀者Stanley Druckenmiller先前就曾警告,美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恐出現硬著陸。

    曾為索羅斯管理超過10年資金的Druckenmiller 5月9日在2023年Sohn投資大會表示,美國經濟恐怕本季就會衰退、比原先預期還要早,零售銷售下滑、美國區域銀行爆發危機,促使他拉前經濟衰退的時間點。

    Druckenmiller警告,在吹出龐大資產泡沫後,美國經濟一旦硬著陸,恐導致企業獲利大減至少20%、失業率從目前的3.4%上升至超過5%,破產案件也會增多。

    他4月25日在挪威主權基金於奧斯陸舉辦的會議曾表示,為因應經濟衰退困境,美國決策者可能再次啟動降息。他說,「Fed過去一年確實有些膽識,但就歷史來看,我不認為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是勇氣的典範。」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e820ef83-4716-4d36-96a4-75df34002edf&c=MB010000
  • View More 2.png
    國際新聞

    資金轉入新國債 美聯儲逆回購跌破2兆美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6月15日,美聯儲在固定利率隔夜逆回購操作(overnight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 ON RRP )中,接納了103個交易對手、總計約1.992兆美元 (約近新台幣 61兆元)存放,是自2022年6月以來首次低於2兆美元(約新台幣61.4兆元)水準。根據彭博報導,主要是財政部票據發行激增,推動美聯儲資金外流的因素。

    逆回購餘額在去年12月30日創下2.55兆美元(約新台幣 78兆元)紀錄。現在,隨著美國銀行危機風波平息、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危機得到解決,加上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之前進入隔夜逆回購的資金開始撤出。

    數據顯示,美國總統拜登所簽署暫停債務上限的立法後,截至6月22日前,財政部已發行約 28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近 8.6兆元)的1年或更短時間內到期的債券。 德意志銀行表示,美債供應增加,這些國債就成為這些資金的新目標。

    報導表示,目前美聯儲逆回購工具流出的規模和速度,成了華爾街策略師們的熱議話題,而流動性流失對於銀行系統的影響也是討論的關鍵之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三表示,尚不清楚過剩的流動性是會從銀行準備金還是逆回購工具流失。但鮑威爾承認,由於流動性依舊充裕,儲備金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變得短少。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35850
  • View More 23.6.12.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612

    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變化,2020年初,主要經濟體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支持,以應對COVID-19造成的巨大動盪;然而在各國陸續重新開放導致需求激增後,主要央行意識到COVID-19之前的經濟環境已與現在截然不同,通貨膨脹再次成為一個主要問題,因此自去年以來出現了歷史上最劇烈、最迅速的利率收緊。政治方面,俄羅斯於2022年入侵烏克蘭改變了地緣政治平衡,並促使各國圍繞不同的世界觀進行重新調整。

    COVID-19和烏俄戰爭都給我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市場環境打上了問號,過去10年的經濟和政治框架已經不復存在。展望未來,市場參與者將不得不調整和重新定義他們的配置,通膨上升以及隨之而來的加息讓高質量的固定收益再次具有吸引力,由於通貨膨脹和利率將保持在高於過去的水平,優質投資級公司和政府債券在結構上應佔資產配置和回報的更大比例,既不會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參數,且提供可觀的回報和一定程度的投資組合保護。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5.8.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606

    債務上限之爭中的妥協方案在參議院以63票對36票獲得通過,可以由美國總統Joe Biden簽署,避免美國違約將緩解資本市場的壓力。在上週公佈的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強勁後,幾乎所有主要股票市場指數在週五都表現強勁。

    強勁的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與疲軟的製造業數據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隨著訂單積壓的減少和商品庫存的增加預示著經濟週期的結束,經濟學家們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相對溫和,美國的增長將放緩,下半年可能會出現衰退,歐元區的增長也將下滑,鑑於通膨依然強勁,市場參與者預計歐洲央行將在6月中旬進一步加息,中國的復甦態勢正在減弱,這可能為未來幾個月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鋪平道路。

    對整體風險性投資仍需抱持謹慎態度,對穩定固定收益採取積極和有選擇性的方法,包括充分管理時間,篩選質量以提升整體資產配置效率。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大撒幣慘了!窮國口袋空空 中國海外呆帳飆至2.3兆

    〔風傳媒/綜合報導〕
    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對新興國家大撒幣,現在面臨龐大呆債問題。最新統計指出,2020~2022年未按照最初約定償還的「問題債券」達到768億美元(2.35兆元),是2017~2019年的4.5倍。日媒直言,倘若放任不良債權不管,恐引發中國自身的金融風險。

    日經亞洲報導,中國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目前與中國簽訂協定的國家超過150個。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中國每年對一帶一路投資達1000億美元。疫情爆發後,情況改變,2020年以後每年的投資減少到600億~700億美元以上。

    不僅如此,由於新興國家經濟疲弱,呆帳越來越多。中國按照窮國要求,答應對利息等貸款條件進行重新協商和免除債務的例子增加。

    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調查顯示,2020~2022年未按照最初約定償還的「問題債券」來到768億美元,比2017~2019年的170億美元,增加4.5倍之多。其中,疫情初期的2020年為487億美元,明顯較多,2022年也達90億美元,是2019年的2.8倍。

    報導認為,倘若放任不良債權,有可能增加中國的金融風險。截至四月底,中國外匯存底超過3.2兆美元,但對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等不能立即可動用的資金也很多。「若壞帳增加,中國有可能出現外幣短缺的風險增大」。

    另外,企業及個人透過中國銀行帳戶,實際與國外交易的資金到2023年第一季連續2季流出超過流入。隨著出口停滯等因素,很難從國外流入。一旦流出持續超過流入,用於國外融資的資金餘力也會減小。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21359
  • View More 調整用.png
    國際新聞

    拆除舉債上限未爆彈,美國闖過眾院第一關!314對117票壓倒性通過,全案送交參院表決

    〔風傳媒〕

    本屆眾院席次分別是共和黨222席、民主黨213席,加上兩黨的極端派議員宣稱必將投下反對票,市場一度擔憂國會未能通過法案。在針對債務上限協議「是否進行法案辯論及表決」的程序性投票時,贊成與反對的票數分別是241票與187票,更讓人懷疑除了如今日益極化的美國國會,是否能在6月5日之前解除債務上限的緊箍咒。

    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近日一再警告,美國政府6月5日可能將耗盡按時支付帳單所需的現金,甚至有機會引發債務違約,引發全球金融風暴。美國總統與眾院議長是在上週日晚間敲定債務上限協議,,拜登與麥卡錫將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也就是2024的總統選舉之後;但這項協議也削減了下一財年的部分自由裁量支出,為2025財政年度則規定了1%的支出增額上限。

    該協議也納入共和黨的幾項要求:包括提高國防支出,新一年度預算將從目前的8000億美元上升至8850億美元,因此勢必得刪減部分非軍事開支;還有對低收入家庭的食物援助將開始規定受領人必須工作,2030年時54歲以下的受領人更必須有工作才能領食物券。據估計,屆時將有75萬人會因為新規定喪失領取食物券的資格,民主黨進步派「國會進步黨團」(Congressional Progressive Caucus)對此堅決反對。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項協議雖然不負拜登在兩黨間調和鼎鼐的聲譽,但拜登為了懇求國會提高債務上限,除了縮短了五月的亞洲行,更在部分議題上選擇讓步。左翼民主黨人對此非常不滿,經濟智庫Groundwork Collaborative的歐文斯(Lindsay Owens)批評:「這項交易代表了最糟糕的保守派預算意識形態;它削減對工人和家庭的投資,讓需要支援的家庭增加新的障礙,卻保護最富有的美國人和大公司,使其無需繳納合理的稅收。」

    不過對拜登而言,若不能達成協議造成政府違約與無法支付帳單,那才是最糟糕的結果。《金融時報》指出,要是國會最後否決這份協議,金融市場將陷入混亂,甚至對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造成沉重打擊。在以往的財政對峙中,民主黨政府總是將共和黨人刻畫成財政極端分子,但《金融時報》認為這招似乎並未奏效,民調也看不出拜登在這次事件中享有民顯優勢。

    《經濟學人》日前警告,要是美國國會無法及時提高舉債上限,美國政府除了無法支付軍人薪餉、養老金支票、債券利息等應付款項,甚至會釀成美國在當代的首次主權債務違約。由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主權債務市場,公眾持有25兆美元(約新台幣776兆元)的美國公債(約占全球總量3分之1),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可能造成股市崩盤、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讓全球經濟陷入恐慌的美國政府,也將喪失全世界長期以來對它的信任—而信任一旦遭到毀壞,就不容易恢復。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4800174
  • View More 23.5.8.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530

    圍繞美國債務上限的政治爭論繼續打壓投資者情緒,據美國財政部稱,美國最早在6月初就存在違約威脅,最近評級機構惠譽還警告——如果沒有達成協議,美國可能會失去其最高信用評級。而眾議院議長Kevin McCarthy證實,白宮和眾議院共和黨人已就提高債務上限兩年並限制支出達成初步協議。美國總統Biden和反對黨領袖McCarthy在周末達成了初步協議,這份為期兩年的協議將推遲下一次債務上限上調,直到2024年大選之後,雙方現在都必須推動協議在國會兩院獲得通過,McCarthy週六表示,他預計眾議院將就週三與白宮達成的協議進行投票,該協議必須在6月5日之前通過,以防止美國違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持續不斷的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的爭論表示擔憂,並警告如果美國違約將對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體系造成影響,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和數百萬工作崗位流失,無論從短期或中長期來看,在這個動蕩的市場現況不應忽視風險管理。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5.8.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522

    關於美國債務上限幾乎不可避免增加的爭論仍然是國際金融市場的決定性問題之一,民主黨和共和黨必須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內達成協議,否則美國政府最早在6月初就面臨違約威脅,美國總統Joe Biden表示希望再次和共和黨談判代表Kevin McCarthy會面進行高層會談。

    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領袖在日本舉行的G7峰會上,焦點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及衝突,強烈呼籲必須盡快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對俄羅斯的制裁再次收緊;同時G7國家希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合作關係應對全球挑戰非常重要。最終討論結果指出維護以法治為基礎的自由開放國際秩序,以及加強與G7以外的國際夥伴的聯繫。

    國際市場動盪意味著需要採用積極管理方法,尤其積極管理時間,隨著市場調整以適應更高的利率和增長放緩,如何利用時間槓桿提升資產配置效率將成為關鍵。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5.8.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508

    即將到來的美國債務上限辯論可能會導致資本市場進一步動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投資者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政治博弈中多次受到考驗,但總能在最後一刻找到解決方案,使美國政府免於違約,未來幾週這項議題有可能在各大媒體上大放異彩,這可能會讓市場陷入不安,也將對美國聯準會構成巨大挑戰,儘管聯準會在近期銀行業動蕩之後,已經致力於在對抗通貨膨脹和穩定金融體系之間取得平衡。

    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增長仍將處於低水平,各地區的發展喜憂參半,中國在經濟重新開放後出現意外上行,而美國的增長預計將疲軟,最近幾週對歐洲的預期有所上調,不那麼糟糕但仍然不好。西方經濟體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令物價壓力持續緩解,但主要國家央行實現2%通膨目標的道路依然崎嶇不平,因此建議現階段需謹慎地承擔風險,以防禦性策略為主軸,增加穩定資產配置,降低風險性部位。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23.4.1.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424

    美國進入財報周,一些負面的企業財報陸續公佈,打壓了上週華爾街的投資者情緒,並導致亞洲股市下跌。美國經濟數據弱於預期,進一步打壓市場情緒,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幅超過預期,領先指標和成屋銷售在3月份也不及預期。預計聯準會將密切關注近期的經濟發展,並將其納入5月3日的利率決定。

    中國方面第一季度GDP增長優於預期,主要是由家庭消費以及3月份出口的復甦推動;然而,第一季度GDP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低於市場普遍預期,房地產投資的改善有限。另外全球增長放緩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壓力;與此同時,中國溫和的通膨讓政策制定者可以專注於促進增長。總而言之,中國的後疫情復甦正在順利進行,但步伐仍然參差不齊。

    因此,經濟擔憂以及聯準會、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決定越來越成為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同時隨著全球需求減弱,預計中國下半年復甦將放緩。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經濟復甦 #放緩 #企業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