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美元指數.png
    國際新聞

    Fed官員稱利率需升上4% 美元指數再衝高

    〔工商時報/記者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為了對抗通膨、聯準會(Fed)需要在明年初將基準利率升高到4%以上。在此言論激勵,美元指數再度衝高,並推升美元兌日圓朝140關卡邁進。

    美元指數1日盤中升值1%到109.81,逼近110大關;美元兌日圓也創下24年高點、140關卡已是咫尺之距。至於歐元、英鎊兌美元貶幅最大來到0.4%、此外澳元與紐元也雙雙摔落到7月來最低價。

    Swiss銀行分析師歐茲卡達斯卡亞(Ipek Ozkardeskaya)指出,Fed不惜冒著犧牲經濟成長代價只為遏止通膨續燒,加上疫情、戰爭與能源危機導致經濟不確定升高,都為美元提供強力的支撐。

    今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具有投票權的梅斯特在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中提到,「聯邦基金利率有需要在明年初升到4%之後,並且維持在此高位一段時間」,她並認為Fed在明年不會調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

    梅斯特強調利率需要維持高位一段時間,其實與先前Fed主席鮑爾與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觀點一致。她說實質利率,也就是聯邦基金利率與通膨率的差距需要「轉向正值」。

    梅斯特還直言調升利率勢必將減緩經濟成長,她認為在失業率攀升、金融市場仍舊高度波動下,經濟成長率恐將「遠低於2%」。她還預測今年通膨率將回落到5%至6%區間,之後在接下來幾年將會逐漸接近Fed設定的目標。

    Fed今年來已經四度升息,至於利率調升幅度累計也高達2.25%。原本市場預測Fed在9月決策會議上,將三度把基準利率調高3碼,並尋求在明年秋季Fed將開始轉而降息。

    不過梅斯特在這番鷹派言論中也釋出一些鴿派訊號,指稱Fed不一定要持續升息、直到通膨率降至2%才停止。但她警告在這過程中,決策官員必須隨時保持警惕態度。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gj/ctee/A92638002022090122344918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製造業.png
    國際新聞

    ISM美國製造業PMI勝預期,油價續跌、通膨明顯趨緩

    〔 MoneyDJ理財網 / 記者 賴宏昌〕




    供應管理協會(ISM)週四(9月1日)公佈,2022年8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平於52.8%、優於市場預期的52.0%。

    2022年8月ISM美國製造業新訂單指數自7月的48.0%升至51.3%、3個月以來首度處於擴張期。前六大產業當中,僅有電腦及電子產品、運輸設備的新訂單呈現溫和成長。

    生產指數自7月的53.5%降至50.4%、連續第27個月處於成長期。前六大產業當中、三個產業(石油和煤炭產品、運輸設備、機械)呈現擴張。

    ISM美國製造業積壓訂單指數(衡量產能壓力)自7月的51.3%升至53.0%、連續第26個月高於50%。

    客戶庫存指數自39.5%降至38.9%、連續第71個月低於50.0%,代表客戶庫存仍處於過低水準,對未來產量成長有利。

    美國8月ISM製造業PMI當中的就業指數自7月的49.9%升至54.2%、4個月以來首度處於擴張期。前六大產業當中、三個產業(石油和煤炭產品、運輸設備、機械)呈現擴張。

    美國8月ISM製造業價格指數自7月的60.0%大跌至52.5%、2020年8月以來首度低於60%,意味著原物料價格連續第27個月上漲、但漲幅明顯放緩。

    ISM指出,製造業價格指數在過去5個月累計下跌34.6個百分點,包括7、8月合計下跌26個百分點。

    ISM主席Timothy R. Fiore指出,價格漲幅趨緩主要是起因於(1)能源市場轉趨寬鬆(2)銅、鋼、鋁和瓦楞紙市場疲軟(3)化學品需求持續低迷。值得注意的是,26.7%的受訪製造業廠商表示8月份支付較低的價格、高於7月份的21.5%受訪比例。

    美國汽車協會(AAA)統計顯示,2022年9月1日全美每加侖普通汽油平均價格年增20.6%至3.829美元、低於8月31日的3.841美元,並且分別低於一週前、一個月前的3.878美元、4.212美元,較2022年6月14日的5.016美元(史上最高紀錄)下跌23.7%。

    能源情報署(EIA)週三公佈,截至2022年8月26日為止當週美國汽油產品供應量(需求指標)平均每天年減10.3%至859.1萬桶、創1997年同期最低紀錄。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近月西德州中級(WTI)原油期貨連續第3個交易日走低,週四下跌2.94美元、收86.61美元,創8月16日以來收盤新低。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508c18f-1d03-447b-866f-ff5cda1564d2&c=MB010000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英國前景黯淡.png
    國際新聞

    英國經濟前景黯淡 英鎊兌美元平價不再是天方夜譚

    〔鉅亨網 / 編譯余曉惠〕




    英鎊兌美元貶至平價不再是天方夜譚,由於英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高度仰賴外資、債務成本飆升,一連串壞消息影響,正讓英國的貨幣和債券陷入日益動盪的處境。投資機構預測,英鎊不久後就會貶至 1.05 美元。

    英鎊長期保持在比美元強勢的地位,但近來穩定走貶,周四 (1 日) 觸及兩年半低點 1 英鎊兌1.1522 美元。

    英鎊今年來已貶值 14%,經濟衰退迫在眉睫的威脅,已經影響英國央行 (BOE) 繼續大幅升息的意願,加上美元持續強勢,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 預測,英鎊可能在 2023 年年中貶至 1.05 美元,創 37 年低點,這將提高進口成本,進一步推升通膨。

    野村國際也預估,英鎊將在 2023 年年底貶至 1.06 美元,加拿大皇家銀行對大約同一時間的匯價預測是 1.07 美元。


    英鎊貶值,可能讓英國今年冬天的經濟情勢更黯淡。(圖: AFP)


    根據標普全球周四公布的採購經理人調查,英國 8 月製造業景氣陷入逾兩年來首次萎縮。許多企業主管擔憂,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將墊高成本,並讓整體經濟展望更為黯淡。

    英國商會:英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英國商會 (BCC) 警告,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今年通膨率可能升抵 14%,新首相必須趕快行動,避免一場經濟災難。

    根據 BCC 最新預測,英國經濟將連三季萎縮,今年勢必步入衰退,而且直到 2024 年,經濟成長仍將疲軟。

    英國商會政策主任 Alex Veitch 說:「我們目前已經遭受極大的通膨壓力,但這股壓力在耶誕節到來以前將只增不減,可以說,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

    根據英國商會對 2022 到 2024 年的預測,通膨率今年將觸頂、達到 14%,明年降到 5%,2024 年第 4 季以前進一步回落到英國央行的 2% 目標值。今年失業率預估為 3.8%,明年和後年續升到 4.1%。

    新首相當務之急

    英國雖然並未直接從俄國進口天然氣,但因 35% 能源仰賴從他國進口,因此仍受到間接影響,面臨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的能源挑戰,可能需要政府提供某種補貼。


    英國新首相 9/5 將出爐,特拉斯 (左) 呼聲高於蘇納克。(圖: AFP)


    英國將在 9 月 5 日選出新任首相,目前外相特拉斯 (Liz Truss) 出線的機率,高於前財長蘇納克 (Rishi Sunak)。英國商會建議,新首相應推動類似疫情支持措施,盡快幫助企業因應能源成本飆漲的問題,包括暫時調降能源費加值稅、強化能源市場管制等。

    英國不只面臨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問題,也有本身獨有的挑戰。英國經常帳逆差持續擴大,服務貿易順差改善遠遠追不上商品貿易逆差的惡化,還擁有龐大的預算赤字,大約 25% 未償還政府債券為外國人所有。

    不僅如此,英鎊作為準備貨幣的地位持續穩定下滑,而有望出任新首相的特拉斯,提議限縮英國央行利率決策的職權。

    英國跨黨派智庫社會市場基金會 (Social Market Foundation) 表示,如果此事成真,將帶來不確定性,從英國央行制定利率的過程可能受到的干涉、甚至央行會被賦予那些新的使命等問題,都將為英國的通膨和成長前景增添變數。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944816?exp=a
    *圖片來源:AFP
  • View More WhatsApp Image 2022-08-29 at 5.40.15 PM.jpe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29

    上週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舉行的央行研討會上提供聯準會對通膨、經濟和利率進一步發展的評估的見解,談話中傳達了鷹派訊息。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的表現略好於最初的預期,根據修正後的數據,與上一季度相比,GDP季增年率下降0.6%,此前預估下降0.9%;第一季度全球最大經濟體的GDP季增年率已經下降1.6%,這意味著美國經濟理論上已經陷入衰退,而積極的一面是,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也有所下降,而分析師此前預計會增加。

    歐洲主要的貨物運輸航道萊茵河因水位過低而在某些地方關閉,歐洲經濟的情況就不同了,鑑於高昂的能源和運輸成本,企業現在都在問自己是否值得繼續在歐洲大陸生產。最新發布的德國IFO經濟信心指數跌至兩年低點,德國公司對其業務狀況的看法更加消極,商業景氣指數在8月連續第三個月下降,達到88.5點。由於高度不確定性,全球經濟的情緒普遍不佳,大型資金依然保守。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7.png
    國際新聞

    強勢美元淪禍首?新興市場驚見不妙徵兆 恐怖危機蔓延

    〔中時新聞網/邱怡萱〕




    美國聯準會今年已經連續升息四次,造成美元強勢,美元指數一舉創下20年以來的新高,然而此舉卻重傷全球經濟,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新興市場為了捍衛自家貨幣,正在快速消耗美元等外幣儲備,而且速度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這加劇了全球最脆弱經濟體出現違約浪潮的風險。

    報導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指出,統計到今年6月,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3790億美元,另根據摩根大通數據,如果排除匯率波動的影響、以及握有大量外匯存底的國家包括大陸和波斯灣原油出口國等,新興市場消耗外幣儲備速度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危機恐進一步蔓延。

    報導舉例,斯里蘭卡5月發生126億美元海外債券違約事件,該國手上用來支付燃料等進口必需品的美元基本已消耗完畢。此外,奈及利亞也面臨外匯嚴重短缺困境,該國央行為保住美元儲備,甚至阻止外國航空業者匯出4.64億美元。經濟學家強調,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和迦納等國家也都面臨類似的貨幣危機。

    根據全球總體經濟數據庫CEIC的資料,捷克年初迄今已用掉15%外匯存底,匈牙利也下滑15%,匈牙利貨幣今年已對美元重貶近30%;此外,埃及外匯存底7月底來到240億美元,今年已縮減26%,僅能夠支付三個月的進口帳單。

    報導提到,各國央行為了對抗強勢美元,不得不迅速消耗外匯存底,雖然規模較大的新興市場像是大陸、印度、巴西等,應該能靠龐大的外匯存底度過難關,但其他國家的儲備快要見底,這是一大警訊。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826000007-260410?chdtv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View More 股市.png
    國際新聞

    路透:全球股市面臨寒冬

    〔經濟日報/編譯 葉亭均/綜合外電〕




    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認為全球股市將面臨寒冬,陸續調降對美股等主要股市指數的年底價位預測,並警告原已黯淡的展望可能會更加慘澹。摩根大通(小摩)的最新調查也顯示,該銀行客戶正尋求降低對股市的曝險。

    路透在8月9日至23日對150多位股市分析師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調查涵蓋的17個股市指數中,幾乎所有指數在今年底前的漲幅預估都只有個位數,無助收復今年來的二位數跌幅,因此全年預料將收黑,歐股預料表現最差,預期今年只有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新興股市有較大的漲幅。

    而且,超過60%的受訪分析師表示,可能會再調降對股市的年底預測價位,也就是偏向市場的實際表現不如目前預估。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夏蕾特說,近來的股市上漲只是熊市反彈,因為通膨遠未受到控制,企業獲利預期需要調整,股市的樂觀情緒並沒有獲得其他市場因素的支撐。

    路透另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分析師認標普500指數今年底將收在4,280點,僅比24日收盤價高3.4%,也低於5月底預測的4,400點,且比去年底收盤價下跌約10%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56496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Pinterest
  • View More 韓元升息.png
    國際新聞

    韓國升息1碼 通膨預期調升至24年最高

    〔工商時報/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銀行(央行)25日開會決定升息1碼,將基準利率由2.25%上調至2.5%。這是韓國央行史上首次連續四次會期升息。總裁李昌鏞表示,今後一段時間將保持1碼的升息步伐。

    李昌鏞表示,當前經濟形勢與7月份預想的國內物價、成長情況大同小異,因此上月貨幣政策方向會議提出的每次升息25個基點的做法比較合適。李昌鏞說,以25個基點的幅度逐漸升息的前瞻指引仍然有效。

    韓國央行同時更新經濟展望,將今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預期上調至5.2%,較5月預期的4.5%高出0.7個百分點,也是自1998年以來24年最高預期。另外,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估值由2.7%下調至2.6%。

    韓國去年8月展開升息回合,基準利率在短短一年間已上調七次,其中六次升幅為25個基點,一次為50個基點(7月),累計升息200個基點。

    韓國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108.74,年增6.3%,漲幅創下近24年來最高紀錄。8月預期通膨率為4.3%,雖然與前月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於4%。

    此外,韓美利率差距的顧慮也是央行考慮的因素之一。美國聯準會上月為連續兩個月升息75個基點,導致美國基準利率(2.25%~2.5%)高於韓國利率(2.25%)。央行認為,有必要縮小韓美利差,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國投資資金外流、韓元貶值、匯率波動導致進口價格上漲等風險。

    這次升息後,韓國利率雖追平美國,但考慮到美國聯準會9月可能升息2碼或3碼,兩國利率恐將再次發生逆轉。

    此外,韓元對美元匯率本月23日跌至1345.5韓元,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值,增強升息的必要性。25日收盤,韓元回升至1335.2。

    荷商安智銀行資深經濟師姜敏洙(譯音)預測,以通膨與韓元疲弱來看,韓國在今年剩下兩次會期,10月與11月,均將升息1碼。

    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25日結束會議後,啟程赴美國出席定於26日至27日舉行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李昌鏞將在年會最後一個環節上發言,這是韓國央行總裁首次在該會議上發表講話。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gj/ctee/A02613002022082518072034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美元指數.png
    國際新聞

    美元急升至一個月來高峰 聯準會官員重申進一步升息

    〔經濟日報/編譯 劉忠勇/綜合外電〕




    美元指數周四急升至一個月來高峰,聯準會(FED)多位官員談到有必要進一步升息,且投資人重新評估周三Fed發布的7月會議紀錄,認為比最初的解讀更加鷹派。

    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DXY)尾盤上漲0.9%,報107.484,最高達到107.57,是7月19日以來最高。歐元觸及1.0078美元,為7月18日以來最低。美元兌日圓升至135.90 日圓,這是日圓7月28日以來的最低價位。英鎊報 1.1920美元,為7月22日以來最低。

    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博拉德表示,鑒於經濟的強勁動能,他目前傾向於支持在9月連續三度升息75個基點。舊金山聯儲總裁戴利則接受CNN訪問表示,9月升息50或75個基點將是使短期借貸成本達到降低通脹所需水平的「合理」方式。「我們需要讓利率升至中性水平--也就是3%左右--但很可能升息至限制性區域,即今年略高於3%,明年在略高於3%的基礎上進一步小幅升息」。

    紐約FXStreet.com的高級分析師Joseph Trevisani說:「Fed幾乎所有人的言論都非 常堅定--我們必須升息,我們必須升息,利率會更高。」

    美元原本在周三縮減升幅,Fed於7月會議記錄顯示,官員擔心他們在致力於控制通膨的過程中可能會升息太多,這被解讀為適度鴿派。會議記錄還顯示了美聯儲未來幾個月辯論的一個重要方面:何時放緩升息。

    但分析人士表示,關注會議紀錄的這些部分,而不是關注利率需要繼續走高的首要觀點 ,是錯誤的。

    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全球貨幣策略主管Win Thin在一份報告中說:「除了關於放緩升息步伐的部分,會議紀錄的其餘部分都非常鷹派。”

    自Fed會議紀錄公布以來,9月升息75個基點的機率已從周三早些時候的52%降至42% ,現在升息50個基點的機率為58%。

    Trevisani表示,他預料Fed將升息至4%左右,並強調,即使這樣也不太可能足以遏 制8.5%的物價年增幅。

    周四的數據顯示, 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下降,而且前一周的數據被大幅下修。費城聯邦準備銀行就轄區發布的一份報告也強調了對勞力的強勁需求。報告顯示,8月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 製造業就業猛增。

    但房地產市場正變得萎靡不振。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報告顯示,7月成屋銷售下降5. 9%,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年率為481萬戶,為2020年5月新冠封控以來的最低水平。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54840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聯合報
  • View More 天然氣.png
    國際新聞

    歐洲天然氣價格狂飆 足足是美國的7倍

    〔工商時報 /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反制西方制裁,令歐洲天然氣價格狂飆,甚至達到美國的7倍。德國近日宣布將加徵天然氣稅,以協助政府進行能源供應轉換。據天然氣市場營運商Trading Hub Europe推估,此舉恐令德國家庭一年要多付近500歐元(約1.5萬台幣)的天然氣費用。

    能源機構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立普(Andy Lipow)指出,歐洲天然氣價格目前約在每百萬英熱單位70美元,約是美國現行價格9.33美元的七倍多。

    業界組織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最新數據顯示,德國天然氣儲備水平已達77%,提早兩個禮拜達標。德國原定設定目標是,9月1日前天然氣儲備水平達75%,10月1日前提高至85%,11月1日前達到95%。

    但智庫德國經濟研究院(DIW)院長佛瑞契(Marcel Fratzscher)近日表示,即便德國在冬季初期將天然氣儲備拉高至九成,但這樣的供應量依然難以避免天然氣短缺危機發生。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gj/ctee/A06626002022081822414135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央行年會.png
    國際新聞

    全球央行年會25日召開 Fed縮表計畫聚焦

    〔 經濟日報/編譯 任中原/綜合外電〕




    在美國聯準會(Fed)7月會議記錄暗示將繼續升息後,市場焦點轉向Fed將在本月25~27日召開的傑克森洞全球央行年會,Fed主席鮑爾預料將展現對抗通膨的堅定決心,但投資人更關注的,是他對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的效果預估與規劃。

    由於美股相對強勁,鮑爾有更好條件鞏固Fed鷹派立場。觀察家預期,鮑爾可能在年會演說中強調他目前僅聚焦通膨,希望避免形成工資─物價上升漩渦的風險,聚焦通膨預期失控後須付出的代價。他將試圖說服市場,這些風險遠超過讓經濟「勉強著陸」的成本。

    但專家指出,鮑爾這次演說必須比之前發言更犀利、更強勢,才足以說明應擱置通膨與就業間的取捨。分析師認為,鮑爾當然能強調緊縮金融情勢的必要性,或強調短期間升息速度會比預期更快,但市場高度質疑他是否會當真如此偏向鷹派。

    不過,若鮑爾提到「量化緊縮」(QT)與縮表,預料將立刻受到市場關注。Fed已在6月啟動縮表,每月收回475億美元流動性,9月起縮表規模將倍增至950億美元;依此種速度,預估到2024年底時將從市場抽回約2.2兆美元。

    投資人及決策官員迄今都不清楚流動性大量縮減後,對借貸成本、金融情勢及市場運作的影響多大,因此傑克森洞年會將是鮑爾對投資人提出說明的絕佳機會。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54809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Canva
  • View More 焦點新聞與宏觀經濟.pn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816

    隨著美國消費者和生產者物價指數通膨下降,現在的問題是通膨是否在夏季達到頂峰,通膨壓力是否可能進一步減弱?就美國的通膨發展而言,另一個有希望的跡象是7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9.8%,漲幅遠低於6月份增長11.3%,平均而言,經濟學家此前預計會溫和下降至10.4%。另外7月份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為7.6%,而6月為8.4%,同樣是下滑數據。

    但是多位地方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表示,儘管美國7月份通膨下降是一個可喜的積極信號,但央行仍遠未宣布戰勝通膨,通膨仍然高得令人無法接受,聯準會必須繼續收緊政策,直到價格壓力完全消除。對於通膨壓力減弱,聯準會的初步評估持懷疑態度,目前必須預期聯準會將保持對進一步加息的不變立場。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通膨趨緩.png
    國際新聞

    通膨趨緩 Fed前理事:釋勝利訊號還早

    〔 中時新聞網 / 蔡宗倫〕




    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5%,較前值創紀錄的9.1%降溫許多。但CNN報導指出,對比一年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仍維持高點,雖然股市因通膨降溫而上漲,但深入了解情形後,實際上並不樂觀。

    報導指出,通膨降溫可能意味著聯準會(Fed)的努力奏效,在不讓經濟衰退的前提下,實現通膨有軟著陸的可能,但是通膨止漲主要是因能源成本下降,其他仍持續上漲。美國天然氣價格連續下降近2個月,而6月一度漲破每桶120美元的油價,也跌至每桶約90美元。

    Fed前理事克羅茲納(Randall Kroszner)表示,雖然樂見通膨趨緩,不過對比一年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非常高,或許可能已經觸頂,但距離Fed通膨率2%的目標,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

    克羅納茲說,如今核心CPI遠超Fed期望的水準,令他們非常不安,「現在釋出『勝利』的訊號還太早,必須真的看到核心CPI降溫」。

    報導指出,除了能源以外,其他領域的漲幅也沒有踩煞車,食品價格上個月續漲1.1%、電費漲1.6%,且雖然數據顯示房屋銷售持續降溫,但房價還是在上漲。因此,雖然股市因為通膨降溫大漲,CPI增速也有所放緩,不過情況還是不樂觀。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96131.html
    *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