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際觀點

  • View More 0610焦外2.jpg
    國際新聞

    大陸解封效應 美夏季港口貨櫃量估飆升

    〔經濟日報 / 編譯 季晶晶、易起宇 / 綜合外電 〕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表示,美國港口在今年夏季所處理的進口貨櫃數量將會飆升,因為中國大陸解封後,會有更多商品趕在年終假期購物旺季之前,離開亞洲發往美國。分析師認為,這將有助支撐未來幾個月的貨櫃運價。

    NRF在8日發布聲明表示,美國主要港口未來幾個月的零售進口到港貨物量,預料都將維持在接近3月紀錄高點的234萬只20呎標準貨櫃(TEU)水準。據NRF與Hackett合夥公司共同編製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預測,5月和6月的到港貨櫃量均為231萬TEU,僅次於今年3月和去年5月的水準。

    報告預估,6月到港量將比去年同期增長7.5%,7月的零售進口量年比也將增加4.8%至230萬TEU。

    彭博分析師表示,儘管近來美國大型零售商的高庫存引發市場疑慮,但隨著大陸鬆綁防疫封控措施,未來幾個月的貨櫃運費,將因大陸經濟成長而受到支撐。

    負責處理美國-亞洲42%貨櫃貿易的美國加州洛杉磯港和長堤港,已準備因應今年的航運旺季可能提早到來;以往航運旺季是7月開始。

    不過,NRF也表示,今年中國大陸鬆綁封鎖導致抵達美國港口的貨櫃量大增,可能會剛好碰到美29座港口2.2萬名勞工合約到期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37710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610焦外1.jpg
    國際新聞

    美天然氣大廠關閉 供應恐大亂

    〔 工商時報 鍾志恆 〕



    美國主要液化天然氣(LNG)生產與出口商自由港(Freeport LNG)表示,其位於德州一座天然氣液化廠,因8日早上發生大火而將關閉數周。外界擔心供應大亂,使製造業改用其他能源,反令LNG價格急跌。

    紐約液化天然氣近月期貨價格8日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大跌6.3%,9日盤中續跌5.1%報8.255美元。其6日收9.322美元創14年新高後持續下跌。  

    自由港以電郵發表聲明,指該LNG廠設施因損毀嚴重而至少關閉三周。  

    該廠位於靠近休士頓的昆塔納島上,當地時間8日中午前起火。公司強調這場事故裡沒人員受傷,也不會對周邊社區造成危害。公司正調查肇事原因。  

    私人公司自由港的LNG設施規模為全球第七大,美國第二大。昆塔納島上的LNG接收站從2008年6月開始進口運作,2019年開始出口運作。  

    外界認為自由港關廠會令LNG供應更混亂。因為俄羅斯被多國制裁,尤其歐洲不斷尋找新LNG供應來源,以減少對俄國能源的過度依賴,使全球許多LNG進口國極需要美國LNG供應。  

    美國天然氣價格過去十二個月已飆漲三倍,部分原因是全球需求不斷增加。  

    自由港關閉工廠勢必令美國供應更緊張,但LNG價格反而持續大跌。能源資訊商Natural Gas Intelligence解釋,自由港設施每天生產LNG約20億立方英尺,關廠令供應大亂,反使價格大跌,因為該工廠何時復工仍不明確,在供應不穩和價格已大漲下,製造業乾脆改用其他供應穩定的能源而減少LNG需求。  

    美國LNG以出口為主,能源資訊署(EIA)指去年美國每天出口LNG量,較2020年大增50%至97億立方英尺創新高,今年估計每天119億立方英尺再創新高。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57708.html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宏觀0606FB.jpg
    時事分析

    Armor 宏觀經濟 - 回顧與分析 0606

    今年前五個月對投資者來說再難不過了,不僅股票面臨相當大的阻力,第二大投資類別債券也面臨相同情況。年初的時候,焦點仍然是通膨,但在2月,烏俄戰爭的爆發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另一個難以評估的問題,因此有理由擔心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在下半年降溫;中國的清零政策導致增長可能會放緩,美國的經濟動能也預計較年初減弱,因為聯準會目前正專注於對抗通膨,最近幾週和幾個月,聯準會一再強調融資條件過於寬鬆,應再次升至可接受的長期水平。

    對於投資者而言,通膨預期通常比實際通膨更重要,美國的通膨預期開始減弱,但是五年預期仍接近2.5%,如此看來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由於工資壓力和價格壓力目前在美國過高,這兩個組成部分可能保持在較高壓力的時間比年初預期的要長,因此我們認為,最近幾週高通膨比當前市場價格所反映的影響力有所增加。




    撰文-鎧.資本Jolly Chen
  • View More 0602焦外1.jpg
    國際新聞

    摩根大通警告 美國面臨經濟颶風侵襲

    〔 工商時報/鄭勝得 〕



    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周三(1日)警告,美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與俄國入侵烏克蘭衝擊等,投資人應做好迎接「經濟颶風」的準備。

    迪蒙周三參與AllianceBernstein資產管理公司贊助研討會時表示:「颶風正朝著我們襲來,我們不知道這是小型颶風或超級風暴珊迪(Sandy)。你最好做好準備。」

    迪蒙表示,摩根大通正努力為這場經濟颶風做足準備,因此他們對於資產負債表規畫將非常保守。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53387.html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602焦外3.jpg
    國際新聞

    聯準會力抗40年最惡通膨,經濟軟著陸機率微乎其微?全球央行導師:我支持「暴力升息」

    〔今周刊編輯團隊 〕



    「我對鮑爾說,你或許應該考慮升息到3%……。」約翰.泰勒(John Taylor)回憶5月6日的那場論壇,「不只是我,那天,許多聯準會官員都建議鮑爾必須加速升息。」

    正在與40年來最惡通膨奮戰的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為了澆熄通膨之火,他在論壇舉行的兩天前,剛剛宣布了美國近20年來最猛的一次升息,但即便一次調升了2碼,聯準會政策利率也僅在0.75%~1%的水準。

    向鮑爾提出建言的約翰.泰勒,除了有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兼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頭銜外,更是成名多時的國際重量級貨幣經濟學家,有「全球央行導師」之稱。不過,泰勒最為經濟學界與金融市場所知悉的,是他在1992年提出、可用以評估美國聯邦政策利率最適走向的「泰勒法則」。

    何謂「泰勒法則」?簡單來說,它是一條數學公式,根據通膨率、國內生產毛額(GDP)等變數進行計算,算出來的結果,是「能夠控制通膨且讓經濟穩定增長」的最適當利率水準。

    而當前面對的史詩級難題,是美國與全球經濟正面臨無情夾殺,一邊,是竄升到40年高點的通膨壓力,如果聯準會要用激進升息、縮減資產負債表等壓住通膨,另一邊等著美國自投羅網的,極可能是貨幣過度緊縮引發的經濟重摔「硬著陸」。

    美國經濟這架引擎著火的飛機,究竟能否靠著鮑爾的操控軟著陸?鮑爾自己,雖幾度表態有信心,但也曾說溜嘴似地表示,「(軟著陸)需要一些運氣」。

    泰勒認為,當下通膨還不到「積重難返」的程度,「我支持聯準會採取『暴力升息』手段,如果夠猛,『暴力』的時間就不會太久。」當然,暴力升息難免讓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升高,所以,過程中的溝通很重要,「聯準會的利率,必須要有明確的依循規則,才能讓市場能夠應變。」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則悲觀認為,「軟著陸,不無可能;但機率『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在聯準會啟動升息,導致美國經濟走緩,以及俄烏戰爭、中國封城打亂供應鏈等因素干擾下,也讓台灣經濟,面臨多事之秋。5月中,主計總處大幅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從3個月前的4.42%預測值,一舉調降至3.91%,預告今年經濟增幅難以「保4」。

    「3個重要指標都轉弱,未來景氣動能確實趨緩啊!」談及台灣下半年經濟展望,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清楚表明「不甚樂觀」的基本態度。而他口中所謂的「3個重要指標」,分別是國發會定期公布景氣概況中的「景氣領先指標」分數、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以及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他分析,景氣概況中的「領先指標」已連續半年走跌,分項指標中,也只有「樓地板開工面積」上升,其餘反映製造業信心、投資動能等項目皆為下跌,「主計總處的全年3.91%成長率推估數字,仍然太過樂觀!」

    至於鮑爾的「軟著陸」大計能否成功?仰賴聯準會對「控制通膨力道」的精準拿捏,至於力道的掌握,又脫離不了有效的「市場溝通」。

    而最終,通往軟著陸的「成就解鎖鏈」,無可避免將連結到文章開頭,泰勒對聯準會的那一句「耳提面命」:採取什麼樣的規則都好,但請務必要讓聯準會的政策「有規可循」。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206010016/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602焦外4.jpg
    國際新聞

    討債傳奇人物紐曼:新興市場債務違約潮來了!

    〔經濟日報/編譯 湯淑君/綜合外電 〕



    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提起紐曼(Jay Newman)這號人物,在避險基金界可是出了名的新興市場傳奇。他在任職Elliott Management期間,曾主導一波漫長但最後成功的討債運動,向阿根廷政府討回大約24億美元原本拖欠不還的債務,期間還曾扣押一艘滿載水手的阿國軍艦。

    如今,紐曼預言,新一波新興市場債務瘟疫將蔓延全球。

    紐曼在倫敦金融時報(FT)發表評論說:「我們正瀕臨一波新興市場債務違約疫情流行,其規模和強度將可與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相提並論。」他寫道:「西方國家央行紛紛提高利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後遺症、俄烏戰爭經濟衝擊引發的糧食和燃料價格暴漲、政府管理不善和貪腐,都是助長因素。」

    今年來,iShares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美元債券ETF(代號EMB)已下跌16%。

    紐曼在評論中指出,這次新興市場債務風暴來勢洶洶,但與往年不同點在於中國大陸在放貸方面扮演的角色。

    紐曼形容,中國大陸設下了「債務陷阱」(debt trap),等待在世界各地攫取重要資產。他說:「可以想見,一旦斯里蘭卡發現自己無法履行債務,中國就會觸動陷阱機關,堅持要求償還債務,並提議以進一步讓步和大片土地抵債,或提議提供額外現金協助政治領導階層度過難關。」

    紐曼說,國際金融機構(IFIs)、西方國家政府、「呆頭」非政府組織和國際新聞媒體,想必會異口同聲呼籲民間債權人向斯里蘭卡這類債務困頓國提供重整貸款的讓步條件,但「何必那麼做?除非債務人展現改造的意願和能力,除非所有債權人(包括中國和IFIs在內)都同意全盤公開他們主張的權利,並且同意協商以商務條件來解決,否則任何的債務重整都注定會失敗。」

    據了解,Elliott並不在斯里蘭卡主要民間債權人名單之列。根據彭博資訊的報導,截至4月止,斯里蘭卡主要民間債權人包括Fidelity Investments、Lord Abbett、T. Rowe Price、Payden & Rygel和SEI Investments。斯里蘭卡政府說,該國350億美元債務的官方投資人包括:亞洲開發銀行(ADB)、中國大陸、日本、世界銀行和印度。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357882?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7焦外2.jpg
    國際新聞

    彭博:全球經濟承受烏克蘭戰爭與大陸斷鏈雙重重擊

    〔經濟日報 / 編譯 陳家齊 / 綜合外電 〕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全球經濟原本期待在新冠疫情大幅減緩、國門重開下能夠療傷止血,如今卻遭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以及中國大陸持續封城的供應鏈斷鏈的雙重重擊,使今年的經濟預估數據全面下調。

    彭博經濟學家分析,歐元區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將因為烏克蘭與大陸的關係而少掉2個百分點,美國因這兩場危機GDP少掉1.1個百分點,都使得這兩大經濟體的成長趨緩狀況更嚴重。中國大陸今年GDP成長預料將減緩至2%。

    彭博的估計模型是以俄羅斯今年GDP負成長10%、烏克蘭GDP負增長35%的基礎進行推估,而這兩國在戰爭持續延宕下,全球經濟實際承受的重創還可能加深。

    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大陸嚴苛防疫的封城斷鏈,也助長已經猛烈升高的通膨,彭博估計烏俄與中國大陸的因素,使歐元區通膨多增1.7個百分點,美國的通膨多增1.1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34303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7焦外3.jpg
    國際新聞

    哈佛經濟學家:全球進入高通膨新時代

    〔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 / 綜合外電 〕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的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格夫表示,在全球化倒退下,世界正邁入一個通膨壓力升高、從而可能迫使央行升息的「新時代」。在此同時,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企業主管與專家學者也愈來愈擔心全球經濟前景。

    羅格夫25日在日本銀行(央行)主辦的一場網路活動上說,過去抑制通膨的因素政在逆轉,可能導致通膨升高到高於決策官員預期的水準,結果就是央行必須堅定因應,提高基準利率。

    他說:「全球化倒退正在將順風變成阻力,可能大幅加重央行面臨的政經壓力大,進而可能導致更高、與持續時間一致的均衡通膨率」。

    羅格夫說,央行在金融海嘯與新冠疫情期間的超寬鬆政策,「削弱了央行控管通膨工具的有效性」,現在央行要扭轉這些寬鬆政策之際,可能難以控制通膨,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干擾供應鏈之後。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34379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7焦外1.jpg
    國際新聞

    全球雙支柱稅制 恐延遲上路

    〔工商時報 林昱均 〕


    OECD在2021年提出全球利潤分配稅制(支柱一)、全球版最低稅負制(支柱二),原訂2023年元旦上路,惟近期OECD表態支柱一可能延至2024年實施。KPMG安侯建業指出,過去兩大支柱方案為同時施行,若支柱一推延,部分國家施行第二支柱進度將一併延後。

    KPMG安侯建業也提醒,部分國家與地區包括香港、新加坡、英國、澳洲、德國和日本等,目前多在2023年財政預算報告或對外宣布自2023年元旦實施第二支柱目標,跨國投資台商須留意當地法規變化。

    全球利潤分配稅制計畫(第一支柱)是OECD與G20等國際組織所推動的全球反避稅提案,估台企應不受影響。該計畫是針對合併營收達200億歐元的超大型跨國企業,就其獲利超過10%的超額利潤,將25%分配予市場國課稅,主要為瞄準Google、Amazon等數位巨擘。

    至於全球最低稅負制(第二支柱)是針對年營收7.5億歐元(約新台幣240億元)跨國企業集團要求實質稅率需達到15%,我國約有160家台企與259家在台外商跨國集團共419家可能受影響。

    KPMG安侯建業國際租稅副總經理廖月波表示,歐洲經濟暨財政事務理事會原先預計在5月達成協議,推延歐盟內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至2023年12月31日施行,惟波蘭堅持在保證實施第一支柱前提下才能實施第二支柱,因此暫緩討論。

    廖月波認為,當初OECD是以包裹方式推出雙支柱政策,第一支柱若延後上路,可能導致某些國家實施第二支柱受影響而一併推遲。

    KPMG安侯建業國際租稅諮詢服務主持會計師丁傳倫也表示,第一支柱延後上路也可能加速各國施行數位稅政策,包括印度、丹麥、加拿大、紐西蘭等皆表態,如果第一支柱再延遲,將直接推行自己國家版本的數位服務稅,跨國台商應審視當地法遵義務以降低稅務風險。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tax-law/649794.html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0焦外31.jpg
    國際新聞

    美股憂慮 恐陷失落的十年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湯淑君/綜合外電 〕


    美國大型零售商警告通膨的威脅,嚇壞投資人,美股18日收盤暴跌逾千點後,賣壓19日蔓延全球股市,歐亞股全倒,美股早盤也續挫約300點。分析師認為,在通膨暴漲與成長趨緩下,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才剛開始,美股甚至可能有陷入「失落的十年」之虞。

    美國目標百貨、家得寶及沃爾瑪連鎖零售商都警告高通膨可能衝擊利潤與消費者支出,加劇市場對於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甚或衰退的憂慮。

    道瓊工業指數18日重挫1,164點至31,490點,跌幅達3.57%,標普500指數跌4.04%至3,923點,都是2020年6月來最大單日跌幅,那斯達克指數崩跌4.73%,並拖累亞、歐股市19日盤中表現,美股三大指數19日早盤續跌約1%,道瓊指數跌約300點。

    投資人擔心盤旋高點的通膨率可能導致企業獲利沒有原先預期那麼強,因而調降對股市基本面的期望。RBC資本市場公司美股策略部門管卡爾瓦辛納指出,市場是在反映成長憂懼,不確定能否安度衰退。高盛和摩根大通美股策略師則認為,儘管股市預料將進一步下跌,但投資人對於經濟近期將陷入衰退的憂慮太過誇大,因為數據顯示經濟仍有韌性,短線創造反彈空間。

    華爾街日報分析,即便美股短線回升,隨著勞動力和原物料成本升高、美國政府調降企業稅的效益消退,聯準會(Fed)又收緊貨幣政策,美國企業利潤率可能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不利未來十年的走勢。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326594?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0焦外12.jpg
    國際新聞

    全球船運瓶頸仍未解除

    〔經濟日報/編譯 湯淑君、易起宇/綜合外電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瓶頸對產業和消費者帶來莫大衝擊,如今雖稍微緩解,但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鐵路、港口及卡車運輸人員短缺,仍正導致全球主要港口航運延遲,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依然居高不下,如今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量仍高於平均值,反映全球船運瓶頸仍未完全解除。

    彭博資訊報導,18日在巴拿馬舉行拉丁美洲經濟論壇當天,有101艘船在海上排隊等候穿越巴拿馬運河,根據彭博彙整的資料,比今年來的平均值多出六艘。去年度經由巴拿馬運河載運的貨運量創歷史新高紀錄,反映美中之間貿易限制放寬,以及美國敞開穀物、豬肉和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大門。斥資52.5億美元拓寬的巴拿馬運河2016年啟用,讓大型船隻更輕易從亞洲載運貨物到美國東岸,得以繞過塞港瓶頸揮之不去的美國西岸港口。根據貨運市場分析平台Xeneta的資料,今年第1季,從亞洲運往美國西岸的進口貨物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4%,從東岸輸入的亞洲進口貨物量則躍增12.9%。從墨西哥灣岸輸入的貨物量更激增31.1%。

    不過,中國大陸封城抗疫引起的漣漪效應開始浮現。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瓦斯奎受訪時表示,4月行經巴拿馬運河的船隻較去年同期增加18%,但本月受北京當局「清零」防疫政策波及,船運遭到延遲。海洋網聯船務(ONE)執行長尼克森表示,雖然上海正逐步鬆綁防疫封控措施,但這無法立即緩解全球供應鏈的壅塞問題,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鐵路、港口及卡車運輸人員短缺,正導致全球主要港口航運延遲,須加快解決。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32642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圖片來源:網路
  • View More 0520焦外2.jpg
    國際新聞

    葉倫示警:全球正面臨停滯性通膨風險

    〔工商時報 林國賓 〕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周三表示,由糧食與能源價格飆漲帶動的通膨效應已經顯現,全球正面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此外,針對美元升值引發許多國家緊張一事,葉倫認為基於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美元走升理所當然,她雖未表態支持強勢美元,但也不擔心美元升值。

    葉倫是在周三出訪德國波昂時做以上表示。她指出,「全球經濟展望確實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已經造成停滯性通膨效應,也就是全球產出與支出疲軟,通膨則全面飆高。」

    葉倫還說,「通膨問題正發展為更長期的隱患,特別是糧食與能源成本上漲,也將是全球各國領袖未來幾周甚至幾個月首要面對的課題。」

    葉倫進一步表示,美國強健的經濟可以幫助全球降低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從許多方面來說,美國的狀態頗佳,從就業市場與經濟成長的力道就可以得到印證。」

    近來全球越來越擔心高通膨問題,英國本周稍早公布4月通膨率年增9%,創40年新高,也高於美國的8.3%。加上俄烏戰爭與中國封城等利空,全球經濟學家紛紛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國際貨幣基金(IMF)新估今年全球經濟僅將成長3.6%,遠低於2021年的6.1%,也比1月的預測調降0.8個百分點。英國央行本月稍早也發出預警,指英國經濟有可能陷入衰退。

    顧問業者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史汪克(iane Swonk)指出,「通膨若是居高不下,最終將會造成消費者減少支出,企業放緩招募員工,屆時某一段時期就有可能出現與1970年代一樣的停滯性通膨。」

    此外,針對美元走升的議題,葉倫表示,鑒於美國利率上揚,美元走升理所當然,她也瞭解美元走強已引來其他國家的關切。

    葉倫指出,除了利差因素外,另一個帶動美元走高的原因是避險資金湧入,不過葉倫強調,「以政府的角度,我們的立場就是匯率交由市場決定。」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645984.html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