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近來美國通膨率暴漲,引發經濟學家擔心。(路透).png

    美物價飆 消費支出恐減緩

    〔經濟日報 / 編譯任中原 / 綜合外電〕
     
    近來美國通膨率暴漲、且消費者通膨預期升至13年來新高,引發經濟學家擔心,未來幾個月的消費支出可能減緩,同時企業獲利成長也可能因成本大增而減緩,威脅經濟與股市前景。經濟學者也調高美國到明年底之前的通膨預估,因供應鏈持續吃緊。

    美國10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降至66.8,為十年來最低,主因就是通膨率上升,25%的受訪者表示通膨升高已使生活水準下降,而且家庭用品購買情況急速惡化。

    數據也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升至4.9%,為2008年來最高,且24%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情況會惡化,比率為2008年6月來新高,使經濟學者擔憂,通膨升高可能壓抑未來幾個月的消費支出成長。
    根據美國農業部,美國整隻冷凍火雞價格已比去年同期上漲約20%,創新高,牛奶和糖等材料的零售價格也漲至多年高點,美國消費者今年的感恩節大餐可能是歷來最貴。

    美股投資人本周將密切關注10月零售銷售等數據,以了解高通膨對消費支出的衝擊程度,並將緊盯沃爾瑪(Walmart)和目標百貨(Target)等零售商主管在發布上季財報時,對物價前景的看法。

    富國銀行學者指出,企業能提高售價來轉嫁新增成本,但可能很快就會遭遇消費者的抗拒。企業在面臨成本壓力之際,還遭遇必須加薪搶人、化解缺工困境的壓力,可能導致獲利成長減緩。一些投資人擔心,美股近來屢創新高,導致本益比逼近17年高點,可能會因通膨急漲和企業獲利成長縮水而回檔修正。

    彭博資訊訪調的結果顯示,經濟學者已上調本季消費者物價(CPI)指數年增率預測至5.8%,高於原估的5.5%;本季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年升率也上調0.3個百分點到4.9%

    許多經濟學者認為供應鏈吃緊及勞工短缺,將使CPI更進一步攀漲。ING銀行國際經濟學者奈特利指出,工資成本上升,使通膨時間拉長的風險升高,而且許多企業都預料將在未來三個月提高售價。
    more
  • 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國人透過境內、外基金投資大陸房企金額約662.2億元。記者戴瑞瑤/攝影.jpeg

    大陸房企債務違約潮 國人基金投資曝險約660億

    〔聯合報 / 記者戴瑞瑤 / 台北即時〕

    大陸房地產業近期接連傳出債務違約,繼大陸恒大集團無法支付債息後,又再爆出多家大陸房產企業無法支付債息,市場擔憂大陸房企違約可能產生金融風暴。據金管會今公布的數據,國人透過基金投資大陸房企金額約662.2億元,約佔基金規模不到1%,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

     

    據金管會證期局統計,截至9月底,境內基金約有219檔基金有投資大陸房企,國人投資金額約426.7億元,約佔基金規模0.89%;境外基金有225檔投資大陸房企,國人投資金額約235.5億元,約佔國人持有境外基金投資金額的0.59%。

    其中恆大集團部分,境內基金約30檔有投資,國人投資金額約4.87億元,約只佔基金規模的0.01%;境外基金有38檔有投資,國人投資金額約5.52億元,約也只佔國人持有境外基金投資金額的0.01%。

    除國人基金投資外,金融業曝險部分,證券自營商截至10月底投資大陸房企約2.3億元;保險業則沒有投資目前已知債務違約的3家大陸房企;銀行主要曝險為放款,截至9月底國銀對恆大放款金額約3.28億元,其他大陸房企曝險仍在調查中。

    銀行局表示,目前國銀整體大陸曝險都在低點,截至9月底國銀大陸曝險約1.42兆元、佔淨值約35.7%,整體大陸曝險佔淨值比率是往下走的,國銀也有提存相關備抵,除請國銀要密切注意大陸金融情勢發展,近期金管會也有調查國銀對大陸房企的曝險,主要是針對恆大與融創中國的曝險狀況,目前來看風險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more
  •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本報資料照片.jpeg

    房價明年會再漲?黃天牧:緊盯利率與呆帳

    〔工商時報 / 魏喬怡〕

    通膨增溫、房價飆漲到底是長期還是短期現象。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9日在立法院財委會指出,房價會受總經、利率情況波動,金管會關注的是利率上升時銀行還款有無逾期放款、呆帳的現象。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則打包票,指通膨上漲絕對是短期現象。他指出,台灣的通膨現象是「短期現象、絕對不會持續、今年核心物價CPI不會超過2%、大概在1.5%以下」。

    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尊重央行專業,基本上物價漲跌都有長短期的現象,後續要再觀察,影響物價因素有很多。

    黃天牧表示,金管會並非物價主管機關,但學理上通膨會受到成本推升、心理面等因素影響,尊重央行看法。現在是因為QE退場從美國開始觸發起的一個情緒,「會延伸一段時間」,至於CPI是否會超過2%,無法用金管會的專業來回答,因為資訊不是金管會能掌握的。

    主計長朱澤民則認為,從10月與9月數據來看,有些通膨數據是上漲、有些下跌,所謂通膨是要所有數據持續、顯著地上漲「目前並沒有看到這些現象」。所以是短暫現象,CPI若要超過2%,11月、12月的漲幅要超過2.92個百分點,就目前趨勢來看不太可能。

    至於立委質詢,房價會影響金融業的授信與金融市場穩定,2022年底前房價會往上、持平還是往下?黃天牧認為,要看總體經濟、利率變化,若利率上升,就要看銀行還款有無逾期、呆帳現象。至於打炒房是租稅還是選擇性信用管制有效,黃天牧認為,各有優點,要考量全盤對民眾影響。
    more
  • 270家中概股恐遭美強制下市,台灣複委託投資54億。(示意圖/路透社).jpeg

    270家中企恐遭美強制下市 金管會:台灣複委託投資54億

    〔中央社 / 記者謝方娪 / 台北9日電)

    外界關注不符美國審計審查標準的270家中企未來恐面臨強制下市命運,金管會調查國內複委託投資相關中概股庫存金額為新台幣54億元,占比1.61%,將提醒業者隨時評估風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新制,若赴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連續3年未通過美國審計相關標準審查,將遭強制下市,外界關注270家在美掛牌的中國企業未來恐掀下市潮,立委8日要求金管會清查台灣投資曝險。

    金管會今天公布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投資人透過複委託持有在美國掛牌的中概股庫存金額為54億元,占國人持有美國市場總庫存金額的1.61%。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指出,檢視相關比重並不大,不過金管會會持續關注美國處理狀況,也會提醒券商和投信業者必須隨時評估相關風險;包含投信可能需適時調整相關投資標的,券商則需注意狀況,適時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3月開始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若赴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連續3年未通過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查,將被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立委8日於立法院指出,受限中國國內法相關規定,中企都不符合美國審計規範,換言之,未來在美掛牌的中企恐掀強制下市潮。〔編輯:林淑媛〕
    more
  • 彭博報導,歐盟下周將提出規模超過400億歐元(459億美元)的「全球門戶」基建計畫,以抗衡大陸的「一帶一路」。 路透.jpeg

    歐盟將推460億美元基建計畫 抗衡大陸「一帶一路」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報導,歐盟將在下周公布規模超過400億歐元(459億美元)的科技和基建支出計畫,以抗衡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行動。

    根據彭博取得的草案,歐盟的這項「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戰略,將著重在數位、運輸、能源及貿易等領域,旨在提升歐洲在全球的利益和競爭力,並提倡永續環保標準,以及民主、人權、法治等價值觀。
    在7月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上,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達成了一項協議,各國領導人同意發起名為「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的全球基建倡議,以因應開發中國家的基建需求,並提出與「一帶一路」計畫抗衡的綠色版基建計畫。
    more
  • OECD數據顯示,全球經濟疫後成長可能即將觸頂。 路透.jpeg

    OECD: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即將觸頂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呈現的爆炸成長,可能即將觸頂。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OECD的綜合領先指標,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的經濟成長正出現即將觸頂的徵兆,加拿大和義大利的經濟成長則將走向溫和。OECD這項指標彙整了大量數據,並藉此預測未來六至九個月的經濟活動。
    至於七大工業國集團(G7)以外的國家,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經濟擴張預料將失去動能,巴西的經濟成長則預料將繼續減速。
    more
  •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副主席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今天表示,美國經濟可能已準備迎接聯準會在明年底之前調升基準貸款利率。(圖_彭博).jpeg

    美聯準會副主席:2022年底前升息

    〔中央社 / 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副主席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周一表示,美國經濟可能已準備迎接聯準會在明年底之前調升基準貸款利率。

    這是聯準會自上週宣布將開始減縮抗疫激勵規模後,最明確地表達出,聯準會預備採取進一步措施,以控制通貨膨脹,並將貨幣政策正常化。

    克拉里達說,「儘管我們要考慮升息還很遙遠」,但他認為,「調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的必要條件將在2022年底前具備」。

    聯準會2020年3月將利率調降為零,以協助控制疫情引起的經濟危機,然後展開大規模逐月購債行動,以使信貸持續流向企業與家戶。

    聯準會在上週召開決策會議後宣布,將開始逐月減縮購債規模,直到明年中期完全停止。

    克拉里達在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演說指出,經濟規模居全球第一的美國去年「出現了不僅是歷來最嚴重、也是最短暫的衰退」;但他又說,2021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1983年以來最高。
    more
  • 投資人深怕錯過多頭行情的心理橫掃一切利空。(路透).jpg

    美股三大指數隨標普和那指連八漲再創高 費半特強

    簡述TES
    more
  • 股匯雙漲,今天台股上漲逾百點,新台幣匯率也終止連3貶,收盤升值4分,收在27.842元。 (聯合報系).jpg

    股匯雙漲!新台幣終止連3貶 收逾1週新高

    〔中央社 / 8日外電〕


    股匯雙漲,今天台股上漲逾百點,新台幣匯率也終止連3貶,收盤升值4分,收在27.842元,為逾1週新高,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金額為10.38億美元。

    美股收紅,台股不甘示弱,今天由半導體權值股、航運股領軍,指數震盪走高,上漲逾百點,收在最高點17415.3點,站上17400點整數關卡,創9月14日以來收盤新高。

    外匯交易員表示,台股持續墊高,吸引外資回補部位,今天偏向匯入,部分出口商也進場拋匯,帶動台幣走升;今天開盤價為27.900元,盤中最高27.824元,終場以27.842元作收。

    外匯交易員分析,美國聯準會已經宣布將啟動縮減購債計畫,支撐美元緩步走強;不過,近期股市表現不錯,如果外資持續匯入,加上出口商依舊滿手美元,台幣欲弱不易;後續國際美元走勢及外資動向,仍是牽動台灣股匯市的重點。
    more
  • 交通銀行台北分行認為,大陸的CPI與PPI差距若能縮小,將有利人民幣對美元走升。(經濟日報報系).jpg

    專家:Fed縮減購債啟動 人民幣匯率窄幅整理

    〔經濟日報 / 記者 陳怡慈 / 即時報導〕

    交通銀行台北分行今(8)日發表人民幣周評指出,上周中國人民銀行逆回購到期人民幣1兆元,除首兩日回歸7天逆回購百億常態外,單周規模高達2,200億,周淨回籠增至7,800億,再次改寫疫情後單周新高,市場時點資金壓力略有加大。

    資金跨月與政府債淨融資放量導致資金利率起伏波動,人行通過提前操作精準注入流動性,穩定了市場預期,仍將資金利率維持在平穩區間。上周境內人民幣DR001降回1.88%;DR007報2.12%,質押式回購利率中樞依舊圍繞政策利率波動。

    觀察境內存單(NCD)方面,融資餘額持續創新高,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1年期價格僵持在2.72~2.85%,這也顯示在財政專項債券發行及支援地方經濟投放的寬信用政策下,銀行中長期負債需求轉強,並隨人行降準概率下滑,先行鎖定資金成本。

    交通銀行台北分行表示,大陸境內貨幣市場11月整體資金缺口不大,人行公開市場操作滾動式調整對沖規模將成為常態,並持續搭配MLF續作為維護流動性的主要政策工具。

    CNH Hibor短升長穩的格局,隔夜及年內價格在2.32~2.76%之間;境外人民幣跨年長期限部分流動性不若美元寬鬆,雖美元長端走勢隨升息預期加溫而稍有上行,9個月以上美元與境外人民幣利差擴大,USDCNH換匯點數微降,但受跨年的季節性因素影響,拆出方意願更顯薄弱,3個月到1年區間暫穩3.03~3.25%。

    上周美聯準會縮減購債終於拍板,主席鮑威爾鴿派迴避升息。由於taper僅為漸進降低放水的力度,且市場已充分消化,美指反應劇烈,率先回測94下方,再隨非農數據優於預期才衝破去年9月高點,收在94.32。

    美債10年期殖利率走勢同樣上下震盪,盤中拉回1.60%後再次失守,受英國央行意外延後升息打擊,反加重跌勢下摔至1.436%。

    FOMC會後,境內外人民幣走勢分化,價差也較先前收窄。CFETS公告在岸人民幣(USDCNY)中間價從周初的6.41元兌1美元(以下簡稱元)隨美指在FOMC後回檔而升至6.3980元,收盤價周線收低於6.4009元。離岸人民幣(USDCNH)則持續200點左右的空間窄幅整理,區間6.3927~6.4039元。

    交通銀行台北分行表示,美元指數後續將測試高點壓力,若能站穩將向上挑戰95;人民幣CFETS指數續上高位有所支撐,若本周CPI數據能有回穩,甚至縮小與PPI的差距,則更能利好人民幣續強的走勢。
    more
  • IMG_9472.JPG

    專注避險,8%避險收益策略 - 商周Smart智富

    more
  • IMG_9472.JPG

    8%避險收益策劃 - Smart智富月刊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