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 View More 調整用 _1_.png
    國際新聞

    英通膨降至2%、三年來首次達標 降息仍得再等等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黃智勤〕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5月通膨年增率降至2.0%,睽違三年首度重返英國央行(BoE)設定的目標;然而,鑒於核心物價壓力仍在,英國央行本週預料將繼續按兵不動,且可能遲至9月才開始降息。

    CNBC、路透等外媒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今(2024)年5月份,英國通膨年增率從前月的2.3%降至2%,符合預期,為2021年來首度回落至目標值。ONS指出,食品價格走低為通膨降溫的主因,但汽車燃料成本出現上升壓力;剔除食品、能源、酒品和菸品的核心通膨年增率則從3.9%降至3.5%。

    英國央行密切關注、作為主要通膨推手的服務通膨年增率從前月的5.9%降至5.7%,但高於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估值5.5%,也高於英國央行先前預估的5.3%。

    Schroders高級歐洲經濟學家Azad Zangana指出,隨著能源價格上限機制逐漸退場,下半年通膨可能再度升溫。

    英國通膨雖已從俄烏戰爭爆發後、2022年10月的高峰11.1%大幅降溫,但核心物價壓力仍在,服務通膨也持續頑強,薪資增幅減緩的程度不如預期。

    英國央行將於20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各界預料當局本次將按兵不動,將基準利率維持於5.25%不變。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市場分析師Zara Nokes指出,雖然通膨已成功降至2%目標,但可能只是短暫現象。鑒於核心通膨壓力持續,英國央行可能到8月都還不會降息。

    利率期貨報價顯示,交易員目前預期英國央行8月降息的機率可能僅30%,較可能於9月或11月啟動首次降息。

    *資料來源:https://pse.is/64b2lb
  • View More 調整用-21.png
    國際新聞

    英4月經濟成長停滯 營建、零售業景氣冷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黃智勤〕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4月經濟相較前月成長停滯,反映復甦步調仍然乏力,潮濕的天氣也影響營建、零售業景氣。

    路透、CNBC等外媒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英國4月國內生產毛額(GDP)相較前月零成長,遜於路透調查經濟學家預估的0.4%,其中,營建業產出月減1.4%,為連三個月萎縮,生產產出則下滑0.9%、服務業產出則上揚0.2%;不過,2-4月GDP共成長0.7%,成長幅度為近兩年來最強。

    英國去年第四季GDP萎縮0.3%,為連二季萎縮、陷入技術性衰退。而今年經濟復甦步調看來仍然乏力。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Paul Dales指出,4月成長停滯不代表經濟可能再度陷入衰退,看來是因天氣潮濕多雨影響營建、零售的表現。而高通膨、高利率帶來的影響至年底前可望逐漸消退。

    英國央行將於6月20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市場預料當局本次將按兵不動,但可望於今(2024)年稍晚啟動降息;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上週已相繼啟動降息。

    英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今(2024)年2月至4月,英國失業率從前季的4.3%增至4.4%,為2021年9月以來最高;同期英國勞工不計獎金的一般薪資資較去年同期增加6%。

    英國將於7月4日舉行大選,民調顯示,執政黨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得票可能落居在野黨工黨(Labour party)。經濟成長不振,也讓外界對英相蘇納克(Rishi Sunak)提振經濟的口號心生質疑。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vadY8
  • View More 調整用-20.png
    國際新聞

    《美債》5月PPI意外下滑 殖利率跌至逾2個月新低

    〔MoneyDJ 新聞 / 記者 李彥瑾〕

    由於30年期公債標售市況熱絡,加上美國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通膨進一步降溫,6月13日,美國債市獲買盤湧入,美債殖利率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走低。

    MarketWatch報價顯示,紐約債市13日尾盤時,對Fed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6.2個基點至4.686%;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5.5個基點至4.239%;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5個基點至4.4%。(註: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根據道瓊市場數據(Dow Jones Market Data),2年期公債殖利率創4月4日以來新低,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創3月28日以來新低。過去11個交易日,2年期、10年期及30年期公債殖利率均有9個交易日下跌。

    美國財政部13日標售30年期公債,金額為220億美元,整體買氣比預期好。從得標比例來看,海外央行等間接投標者佔比達86.3%,高於平均水準,衡量需求的投標倍數(bid-to-cover ratio)也高於平均值,表明市場需求旺盛。

    經濟指標方面,美國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前月下降0.2%,為近三個月來第二度下跌,而市場預期為月增0.1%。

    截至6月8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較前週大增13,000人至242,000人,高於《華爾街日報》調查所預期的225,000人。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8v8rOy
  • View More 調整用-19.png
    國際新聞

    通膨降溫牛步 瑞銀估Fed降息時點挪後到12月

    〔MoneyDJ 新聞 / 記者 李彥瑾〕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6月12日表示,在取得通膨持續向2%目標邁進的信心之前,不宜調降利率。瑞銀全球研究(UBS Global Research)因而修改Fed降息時點預測,研判12月才會轉向降息。

    路透社報導,Fed於12日結束6月FOMC會議,如市場預期利率按兵不動,維持現行利率區間5.25%-5.5%不變。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稱,通膨已改善許多,但仍過高,需看到更多數據表明通膨持續向2%目標邁進,讓Fed取得降息的信心,否則不宜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Fed本次釋出的利率點陣圖,下修全年降息幅度預期。FOMC成員的預測中值顯示,聯邦基金利率將在2024年底降至5.13%,等於向市場暗示,Fed將在2024年降息一次、每次1碼,低於3月預測的全年降息三次、每次1碼。

    瑞銀經濟學家Jonathan Pingle 1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Fed沒必要急迫降息,除非後續經濟數據有突破性的表現,足以改變Fed的想法。該行預測,Fed首次降息時機可能往後延到12月,而非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的9月。

    高盛(Goldman Sachs)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現仍維持9月降息的預期。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聯邦基金期貨投資人預測,Fed在9月降息的機率降至61.5%,12月降息機率則為93%。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zlGzA
  • View More 調整用-15.png
    國際新聞

    歐洲央行啟動2019年來首次降息 但上修通膨預測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黃智勤〕

     

    歐洲央行(ECB)於最新政策會議上啟動2019年來的首次降息,將基準利率降至3.75%,但未鬆口透露下次降息的可能時程,也仍然對通膨表達憂心。

    CNBC、路透等外媒報導,歐洲央行於6月6日會後宣布,將自6月12日起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放款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即基準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1碼)4.25%、4.50%和3.75%。官員指出,抗通膨雖已有進展,但物價壓力仍然頑強,明年通膨可能高於預期值。

    歐元區通膨已從2022年逾10%的高峰大幅降溫,主要受惠燃料價格過去一年走低,但近期通膨展望又出現不確定性,薪資、物價增幅強於預期。

    歐洲央行現預估,歐元區通膨2025年的平均值將為2.2%,從原本預估的2.0%上修,也高於當局設定的2%目標;對2026年通膨的預測值則為1.9%。

    近期數據顯示,歐元區5月通膨年增率為2.6%,高於4月的2.4%,也高於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估值2.5%;剔除能源、食品、菸類和酒類的核心通膨則從2.7%升至2.9%。通膨高於預期,也為接下來的降息展望蒙上不確定性。

    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Dean Turner認為,歐洲央行不可能於7月連續降息,因通膨略高於預期,較可能的時間點應是9月。

    受降息激勵,泛歐STOXX 600指數6月6日上漲0.66%(3.45點)、收524.68點,創歷史收盤新高;科技、健康類股表現尤其強勢。

    今年來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已相繼開始降息,加拿大央行也於5日降息1碼,成為G7中首個開啟寬鬆周期的國家。相較之下,美國聯準會(Fed)則因通膨頑強而延後降息,預料將於本月11-12日的貨幣政策會議按兵不動。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4rGW1v
  • View More 調整用-14.png
    國際新聞

    干預匯市影響 日本外匯存底創史上第2大減幅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蔡承啟〕

    因干預匯市、加上利率揚升,拖累日本外匯存底連2個月縮水、創下史上第2大減幅紀錄。

    日本財務省7日公佈統計資料指出,因干預匯市,加上利率揚升、導致持有的外國債券市值萎縮,拖累2024年5月底日本外匯存底金額為1兆2,315億7,200萬美元、較前月底(2024年4月底)大減3.7%(大減474億500萬美元),連續第2個月縮水,月減幅僅低於2022年9月(大減4.2%、減少540億1,600萬美元)、創下史上第2大紀錄。

    日本外匯存底包括外幣證券、外幣存款、黃金、IMF特別提款權與其他資產,是日本政府/日本央行(日銀、BOJ)干預匯市、阻貶日圓(賣美元/買日圓)的資金來源。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為止,日本外匯存底中的外幣資產(外幣證券+外幣存款)為1兆865億3,400萬美元,較前月底減少了491億7,900萬美元。

    其中,包含美國債券在內的外幣證券為9,275億7,900萬美元,較前月底大減504億2,500萬美元;外幣存款為1,589億5,500萬美元,較前月底增加12億4,600萬美元。

    另外,截至5月底日本持有的黃金重量維持於2,720萬金衡盎司不變,黃金資產較前月底增加11億2,200萬美元至638億7,000萬美元。

    根據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7日上午9點20分為止,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貶值0.12%至155.81日圓兌1美元,今年迄今日圓相對於美元匯率累計重貶約10.5%(貶約14.8日圓)。

    日本財務省5月31日公布「外匯平衡操作實施狀況」數據指出,5月份期間(4月26日-5月29日)日本干預匯市的金額為9兆7,885億日圓,此為日本約1年半來(2022年10月以來)首度進場干預匯市。就阻貶日圓的干預措施來看,此次的干預規模超越2022年10月、單月干預金額創有數據可供追溯的1991年4月以來歷史新高紀錄。

    *資料來源:https://pse.is/62j5fn
  • View More 調整用-13.png
    國際新聞

    美國職缺創2021年新低,時薪年增率逼近疫情前高點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賴宏昌〕

    MarketWatch週四(6月6日)報導,華爾街預期美國5月將新增19萬份工作、高於4月的17.5萬份。報導指出,聯準會(FED)希望看到就業月增額降至10-15萬份、以紓解通膨上揚壓力,任何高於175,000份的數據都可能導致FED暫緩降息。





     

    美國5月時薪月增率預估為0.3%、高於低通膨時期的0.1-0.2%。美國近期多數的新增工作集中在政府、醫療保健以及休閒旅遊業,這種趨勢若持續下去將意味著就業市場趨疲。二戰以來,美國經濟每一次步入衰退、失業率都會突破5%;失業率目前已連續26個月低於4%、創1950年代初期以來最長紀錄。

    Yahoo Finance週四報導,根據彭博社的調查,分析師預期美國5月時薪年增率將持平於3.9%。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5月3日公布,美國4月民間所有受薪族平均時薪年增率自3月的4.1%降至3.9%、創2021年5月以來最低。

    美國民間所有受薪族月度平均時薪年增率在2010年代期間最高報3.6%(2019年2月)。

    BLS週二公布,2024年4月最後一個營業日職位空缺率降至4.8%、再創2021年1月以來最低。

    根據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RED經濟資料庫網站6月4日公布的Indeed(求職網站)美國職缺指數,2024年5月報113.28(2020年=100)、創2021年3月以來最低。

    供應管理協會(ISM)週三公布,2024年5月美國服務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當中的就業指數自4月的45.9%升至47.1%、連續第4個月呈現萎縮但跌幅縮小。

    芝商所(CME Group)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目前預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2024年9月18日調降一碼至5.00-5.25%的機率自一週前(5月30日)的45.1%升至56.7%。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ROXxq
  • View More 調整用-9.png
    國際新聞

    房地產陰霾揮之不去 中國製造業PMI再陷緊縮

    〔自由時報 / 綜合報導〕

     





    週五(31日)公佈的官方調查顯示,中國5月製造業活動意外下降,在房地產危機延燒下,持續給企業、消費者和投資人帶來壓力,要求政府推動新刺激措施的呼聲仍高。

    《路透》報導,中國製造業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的50.4,在5月跌至49.5,跌破50榮枯線,也低於預期的中位數50.4。

    中國今年Q1強勁的GDP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強刺激的急迫性,但分析師指出,隨著當局繼續努力穩定受到危機打擊的房地產業,經濟趨勢能否延續還很難說。國際貨幣基金(IMF)週三(29日)將中國經濟成長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2024年、2025年分別為5%、4.5%,但警告,房地產業仍是主要成長風險。

    房地產業的問題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廣泛的負面影響,減緩了北京將成長模式從債務驅動型投資,轉向國內消費的努力。以數據來看,儘管4月中國工廠、貿易和消費者物價數據表明,這個18.6兆美元(604.5兆元)的經濟可能終於贏來復甦,但是上(4)月中國零售額成長來到了2022年12月以來最低。

    中國日前公佈了穩定房市的「歷史性措施」,但分析師表示,這些行動無法滿足可持續復甦的要求。IMF則稱,看到了北京採取更全面的政策方案,以解決房地產問題的空間。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nNxnV8
  • View More 調整用-8.png
    國際新聞

    5月東京通膨升溫 日銀升息腳步快了!

    〔工商時報 / 顏嘉南〕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5月東京通膨加速,支撐日本銀行(央行)保持在升息軌道,可望在近幾個月升息。




    日本內閣府31日公布,5月不計新鮮食品的東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9%,符合經濟學家預期。能源成本是東京物價上升的主要推手。

    扣除新鮮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核心CPI,5月數據年增1.7%,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年增1.8%。東京地區5月整體CP年增2.2%,高於4月的年增1.8%,由4月的26個月低點回升。

    東京通膨數據被視為是日本全國物價趨勢領先指標,意味著下個月出爐的全國通膨數據可望出現類似的通膨升溫。

    *資料來源:hhttps://reurl.cc/RqR0G9
  • View More 調整用-7.png
    國際新聞

    FED官員蘿根:所謂的中性利率可能已經走高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賴宏昌〕

     



    Thomson Reuters報導,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蘿根(Lorie K. Logan, 見圖)週四(5月30日)表示,美國通膨率仍將朝著聯準會(FED)設定的2%目標前進、目前仍走在這條道路上,但她也可以想像FED應該為其他路徑做好準備、因為通膨的上行風險仍令人擔憂。

    蘿根表示、不鎖定任何特定貨幣政策路徑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就考慮降息可能還為時過早,應該保留所有選項、隨時觀察數據,觀察金融狀況如何演變並依據完整的數據做出回應。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週四公布,2024年5月24日當週「國家金融狀況指數(National 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NFCI)」自前一週的-0.55966降至-0.58016、創2021年11月12日當週以來最低。

    彭博社報導,蘿根週四指出,高利率限制經濟活動的程度可能不如政策制定者原先預期,決策官員必須為未來的調整保留選項。

    蘿根還表示,所謂的中性利率(既不刺激經濟又不拖累經濟的利率水準)可能已經走高。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5月24日受訪時表示,官方已調高利率預估。

    FED理事沃勒(Christopher J. Waller)5月24日指出,美國國債供給增速若開始超越需求、進而導致殖利率走高,中性利率(r-star)將面臨上行壓力。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預計在美東時間週五上午8時30分公佈2024年4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

    FED自2012年起明確定義所謂的「穩定物價」使命為PCE價格指數年增率須達2.0%。

    根據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5月30日公布的通膨預測數據,2024年4月美國PCE價格指數年增率、核心PCE價格指數年增率分別為2.68%、2.74%,2024年5月分別為2.67%、2.67%。

    *資料來源:https://pse.is/5zuaxe
  • View More 調整用-3.png
    國際新聞

    中國景氣放緩 全球企業業績停滯、純益3季來首縮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蔡承啟〕

     

    中國景氣放緩影響,全球企業業績停滯、上季純益3季來首度陷入萎縮,不過在生成式AI浪潮帶動下,美國科技大廠、半導體廠業績維持強勁。

    日經新聞22日報導,全球企業業績呈現停滯、上季(2024年1-3月)純益3季來首度陷入萎縮,主要受中國景氣放緩影響,導致化學、鋼鐵、機械業業績不振。日經新聞使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彙整日美歐中等全球約2萬4,600家上市企業的財報資料顯示,上季全球上市企業純益較去年同期減少6%至約1兆1,100億美元、為2023年4-6月以來首度陷入萎縮。全部17業種中、9業種獲利呈現增長,較前一季(2023年10-12月、11業種獲利呈現增長)減少2業種。

    報導指出,中國景氣放緩的影響不僅僅在中國國內、也蔓延至海外市場,眾多業種都面臨中國「不景氣出口」的問題。對景氣敏感的化學業上季獲利萎縮幅度最為顯著、大減近4成。陷入虧損的住友化學社長岩田圭一表示,「無法期待亞洲石化市況會在2024年大幅改善」。中國需求復甦緩慢、導致過剩產量流向亞洲、造成市況惡化。中國大量出口過剩鋼鐵、也導致鋼鐵業業績低迷。

    據報導,在生成式AI浪潮下,美國科技大廠、半導體廠業績維持強勁。情報通訊業上季純益增加13%、電機業大增26%。美國科技巨頭「GAFAM」中、除蘋果(Apple)之外的4家公司獲利皆呈現增長。

    東海東京情報實驗室(Tokai Tokyo Intelligence Laboratory)首席全球策略師平川昇二指出,「當前歐洲、中國經濟指標雖出現改善跡象,不過美國部分消費放緩。全球企業4-6月業績預估無法呈現大幅改善」。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zWpQY
  • View More 調整用-2.png
    國際新聞

    標普全球:美PMI勝預期,製造業成本創1.5年最大漲幅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賴宏昌〕

    標普全球(S&P Global)週四(5月23日)公布,2024年5月美國綜合產出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速報值自4月的51.3升至54.4、創25個月新高,優於市場預期的51.1。

    美國5月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速報值自4月的51.3升至54.8、創12個月新高,優於市場預期的51.3。

    美國5月製造業PMI速報值自4月的50.0升至50.9、寫下過去20個月以來第三高紀錄,優於經濟學家預期的50.0;製造業產出指數速報值自4月的51.1升至52.4、創2個月新高。

    美國5月民間(包括製造業、服務業)購進價格持續大幅上揚、漲幅創8個月以來次高。

    製造業成本創一年半以來最大漲幅,多種原料的供應商價格走高,包括金屬、化學品、塑膠和木材產品,外加更高的能源、勞動成本。服務業成本也加速上揚、特別是反映更高的人事成本。

    企業再度尋求漲價、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漲幅略高於4月。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週四指出,售價通膨走高、持續顯示通膨將略高於目標;有趣的是,目前主要通膨推動力量是出自製造業、而不是服務業,這意味著製造業、服務業目前的成本、售價通膨相較於大流行前都處於偏高水準,顯示聯準會(FED)2%目標的最後一哩路似乎仍難以實現。

    供應管理協會(ISM)5月1日公布,2024年4月美國製造業PMI當中的價格指數自3月的55.8%跳升至60.9%、創2022年6月(78.7%)以來最高,意味著原料價格連續第4個月呈現上揚(高於50.0%)且漲幅擴大。

    FED自2012年起明確定義所謂的「穩定物價」使命為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年增率須達2%。

    根據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5月23日公布的通膨預測數據,美國4月PCE年增率報2.68%、核心PCE年增率為2.74%。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8v94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