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 View More 20220106-2.png
    國際新聞

    Fed升息後就縮表 道指重挫近400點

    〔世界日報 / 財經新聞組 / 綜合報導〕

    美股5日下跌,華爾街對金融政策即將收緊作出反應,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22年首次收跌。
    藍籌股道指數下跌392.54點或1.07%至3萬6407.11點,盤中一度觸及新高。史坦普500指數下跌92.96點或1.94%至4700.58點。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暴跌522.54點或3.34%至1萬5100.17點,創去年2月來最糟單日走勢。
    國債殖利率大升至當日高點,對股指造成壓力,因為投資人消化了聯準會(Fed)最近一次的會議記錄;會議記錄顯示Fed正討論在今年晚些升息後不久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Fed現在正在縮減購債規模,並且已經向市場表明將在3月完成縮減後不久升息。但市場也在觀察Fed屆時如何處理其近9兆元資產負債表。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們正在考慮縮減資產負債表並提高利率,以此作為取消寬鬆政策的另一種方式。

    會議紀錄指出:「幾乎所有與會者都同意,在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首次上調後的某個時機候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可能是適當的。」
    Infrastruc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EO哈特菲爾德(Jay Hatfield)表示,Fed縮表是「今年的關鍵風險」,「如果Fed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那將是災難性的。我認為它們會維持資產負債表不變;只有在通膨持續升溫下,才可能開始讓資產負債表縮減。」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他說,「不僅是它們不再注入流動性,而是在取消流動性。」「當Fed從股市中取出流動性時,沒有人想進入股市,就像巴菲特出售可口可樂部份一樣。」
    Fed還暗示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升息,「與會者普遍指出,有鑑於對經濟、勞動市場和通膨的個人看法,可能有必要比早先預期的更早或更快地提高聯邦基金利率。」
    大型科技股全面走跌,Netflix和Alphabet分別下跌4%和4.59%,Meta Platforms和微軟都下跌逾3%,蘋果則收跌2.66%。

    在瑞銀調降評級後,Salesforce下跌8.29%。瑞銀還削減Adobe目標價,使其下跌7.14%。在晶片製造商方面,Advanced Micro Devices下跌5.73%,輝達和Marvell分別下跌5.76%和4.81%。
    哈特菲爾德說,「投資人已從科技股、高成長股和動能股轉向價值股、周期性股和收益股。」「推動這種情況的肯定是流動性,而不是利率。只有有流動性,就會尋求動能,因為Fed正在迫使股票和債券上漲。如果Fed要撤出流動性,大家就想要最便宜和風險最低的。」
    即使市場拋售,Honeywell和開拓重工仍維持不跌。美國商銀調升輝瑞評級,並指出該公司從新冠疫情療法中獲得的利潤為該股提供了上漲空間。輝瑞上漲2.02%。
    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說,「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成長前景強勁,有利於周期性股票;但因Fed尚未正式展開升息周期,科技股的持續回調是不合理的。」
     
  • View More 20220106.png
    國際新聞

    通膨+升息 債券投資該如何因應?

    〔聯合報 / 記者賴昭穎 / 台北即時報導〕

    伴隨通膨升溫,以及聯準會貨幣政策啟動漸進式調整,在全球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波動增加的背景下,路博邁投信建議投資人增加具備穩健收益的債券資產,一方面持續享受資金行情帶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藉由分散配置來加強投資組合保護力。短線上債券市場在QE縮減購債前及初始期間出現修正,且市場已反應今年升息3碼的預期,現在反而是進場布局全球策略收益債的好時機。

    2022年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並同時進入景氣擴張周期的中後段,預期通膨升溫、貨幣政策調整將是主導金融市場走勢的重要關鍵。而面對通膨及利率走升的環境,投資該怎麼辦?路博邁指出,聯準會為因應通膨升溫,除了宣布將開始加速縮減購債,利率點陣圖也顯示所有成員皆支持今年啟動升息,目前市場價格已反應今年升息3碼的預期,不過即使升3碼,基準利率也僅位於0.75%至1%,扣除通膨後,實質利率依舊為負,顯示資金對收益的龐大需求仍有利於債券資產。

    此外,在景氣擴張周期中後段,雖然預期股市表現仍會優於債市,但總體經濟波動將增加,市場上基金經理人已多開始採取槓鈴策略,也就是同時投資積極與保守資產做為互補。因此,在資金持續流往股市時,投資人亦可以布局具備穩健收益的債券資產,彈性調整配置,藉由追求下檔保護來強化2022年的投資成效。
    路博邁投信指出,全球策略收益債廣泛布局於全球多元化債券,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掌握不同環境的投資機會,也能分散並降低風險。統計過去30年,全球策略收益債平均單年度報酬率為6%,於通膨高於2%年度的平均報酬率達6.5%,凸顯長期績效穩健,即便於通膨偏高期間也能創造好表現。根據回測,單一股票或債券資產加入全球策略收益債,只要進場投資滿一年,投資勝率將大幅提升,強化資產防禦力,適合接下來的市場環境。
  • View More 202111224-3.jpg
    國際新聞

    監管嚴打 分析師喊比特幣下探1萬美元

    〔工商時報 / 林國賓〕

    由於比特幣創新高後跳水,加上各國政府加大監管嚴打的力道,投資專家普遍看空明年加密貨幣的行情,有分析師甚至喊出明年比特幣將下探1萬美元,等於打回一年半前的原形。
    比特幣今年上演噴出行情,11月份更一舉衝上近6.9萬美元的新天價,之後跳水大幅拉回,目前約在5萬美元左右,短線跌幅達3成,陷入熊市泥沼。
    儘管如此,比特幣今年年線累計狂飆約70%,並一舉帶動加密貨幣總市值升破2兆美元大關。今年有連串利多激勵加密幣大爆發,包括第一家加密幣公司Coinbase今年4月股票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多家投行採用與第一檔連結比特幣的美國期貨ETF獲准發行。

    不過,由於各國政府加強監管加密幣,加上比特幣短線跳水崩跌衝擊市場信心,投資專家普遍看空明年加密幣展望。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財金教授亞歷山大(Carol Alexander)表示,比特幣明年最低可能下探1萬美元支撐,等於是吐光過去一年半的所有漲幅。 亞歷山大指出,「比特幣毫無基本價值,它比較像是一種玩具,而不是投資。如果我是手上有比特幣的投資人,我會想著盡快脫手,因為明年可能會大崩跌。」聯合銀行私人銀行首席股票策略師羅文史坦(Todd Lowenstein)也指出,「無庸置疑,從比特幣線型走勢看來似乎會跟隨歷史許多資產泡沫與破滅,尤其是聯準會(Fed)立場更加鷹派,流動性充沛的資金行情將會退燒,價格高估的資產將首當其衝。」
    當然,還是有分析師認為加密幣多頭行情並未結束,東京加密通貨交易所Bitbank分析師長谷川裕也(Yuya Hasegawa)表示,加密幣最大風險是Fed的量化寬鬆退場,「這一部份已經確定,而且市場可能也已反映完畢。」
     
  • View More 202111224.jpg
    國際新聞

    FT:2022盯四隻灰犀牛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 綜合外電〕

    時序進入年末,英國金融時報(FT)盤點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將面臨的四大問題,提醒投資人慎防四隻「灰犀牛」。
     
    央行決策失誤風險
    2021年各大央行的政策立場出現「髮夾彎」,從原先認為通膨只是「過渡性」,轉變成「持久性」。許多投資機構都預期通膨將退潮。摩根士丹利(大摩)預測,明年通膨率雖將維持高檔,但將在年初觸頂,因為油價回跌,及供應緊張情勢緩解,其他機構認為,在Fed開始升息時,通膨已經開始回落。
    但貝萊德預估,「未來一年」通膨將持續偏高。德銀表示,若通膨未能趨於溫和,央行將改採「更激烈的緊縮立場,金融市場將出現嚴重的負面反應,且極可能使經濟大幅衰退」。瑞銀認為,央行政策出錯是「2022年投資人及全球經濟的關鍵風險」。
     
    美股能否持續上漲?
    摩根大通全球股市主管馬提卡認為,現在還不必了結部分獲利,高盛也預測標普500指數明年底時將漲至5,100點。
    但其他機構擔心美股在價位偏貴之際,可能難已延續漲勢。大摩預測明年標普500指數將下跌5%,美銀認為由於經濟成長減速,加上利率升高,美股主要指數將下跌3%。
     
    歐股表現會像預期那麼好?
    歐洲央行(ECB)上周承諾明年將縮減緊急購債規模,但也重申要到2023年才會升息。彭博資訊調查指出,分析師預測明年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將上漲6%,因為經濟持續成長,且公債殖利率偏低。
    但美銀預測,這些趨勢明年將會逆轉,歐股指數將下跌10%。品浩集團預估,明年歐股將面臨「更嚴峻挑戰」,因為經濟前景、能源價格上漲及疫情展望都將引發不安。野村控股也認為歐股將承受逆風,尤其是能源價格高漲。金融機構也關注明年4月登場的法國總統大選結果。
     
    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展望如何?
    LGIM集團指出,新興市場過去一年表現很糟,明年可能遭遇更多利空,部分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疫情「清零」政策將難以維持。
    M&G投資公司指出,如果新興經濟體的疫情惡化,資產市場將面臨「重大的下檔風險」,尤其是一些疫苗接種率偏低的國家。 (編譯任中原)
     
  • View More 202111217-3.jpg
    國際新聞

    信託2.0臂助 富過三代成真

    〔工商時報 / 魏喬怡、林昱均〕

    由工商時報與信託公會合作舉辦的首屆「多元信託創新獎」系列活動起跑,第二場線上論壇「傳愛傳富、多元傳承」由工商時報與中國信託銀行、信託公會16日共同主辦。
    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台灣的企業掌門人有超過一半的人在60歲以上,未來十年是傳承接班的高峰期,但調查發現79%尚未付諸實行,如何透過信託等多元機制合法傳承給予下一代迫在眉睫,而業界期盼金管會力推的信託2.0可解決現行法規問題,讓富過三代成真。

    此次線上研討會產官學界齊聚,包括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樓美鐘、安永會計師林志翔、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及中信銀理財智庫協理周剛毅、信託公會祕書長呂蕙容共同出席探討信託傳承策略。

    莊琇媛指出,「傳愛傳富、多元傳承」Best Life可以是圓滿生活,但更可以是「圓滿人生」。所謂人生不只在世的人生,還包含後面想照顧的世世代代,照顧後代子孫已超乎一般人想像,也包括企業傳承,更點出「信託」的無限可能。金管會六大興利措施很多比較嚴肅,像攸關人類生存的永續議題、金融機構營運韌性,「信託2.0」是最溫暖、最觸動人心的。

    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表示,台灣藏富於民,但四年後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把富裕傳下去、把愛傳承下去,要靠信託機制,信託2.0政策理想崇高,但實際運作有困難,身為財經專業媒體希望透過平台讓業界心聲、實際遇到的問題充份溝通,讓信託機制落實傳愛傳富。

    呂蕙容則強調,「一個成功的金融業就是做對社會良善的業務」,信託是最有溫度的金融商品,是社會安定力量,期許信託業及企業能積極加入信託行列。

    楊淑惠指出,中信前身就是信託起家,30年前就很重視員工信託後來才發展各種信託,「信託」最棒的地方就是可傳承委託人意志,企業可以藉信託照顧員工、個人可以傳富傳愛。
    周剛毅則說,運用信託也能鼓勵小孩生小孩。比如說,有些爸媽想給小孩錢、又擔心小孩不願生小孩,就可以用信託來鼓勵小孩結婚,未來的孩子爸媽幫忙養,協助財富傳承。

    樓美鐘指出,信託種類百百種,可依照委託人與受益人身分、資產、本金與孳息等分類,但我國課稅原則只有一種,也就是針對最後實質受益人課稅。

    林志翔表示,我國家族信託工具比起國外仍有所限制,建議應放眼國際市場,開放信託業者做海外信託,幫助台灣家族企業完成資產傳承,將商機與稅負留在台灣。
  • View More 202111217-2.jpg
    國際新聞

    「鷹派央行」風險走高 基金經理人增持現金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奕榮 / 綜合外電〕

    美銀證券12月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更加擔心多國央行的立場轉鷹,在本周聯準會(Fed)和其他主要央行公布決策前,提高現金配置比重,並減碼債券與新興市場股市部位。
    美銀14日表示,受訪經理人認為「鷹派央行」是最大尾部風險,為2018年5月以來,促使基金經理人提高現金配置比重至5.1%,高於11月的4.7%。經理人認為第二、三大的尾部風險依序為通膨和疫情復熾。受訪投資人也預期,Fed將在2022年升息2碼,明年7月開始升息。

    這份調查報告顯示,如果Fed決策會議結果偏向鴿派,加密貨幣、未盈利科技股、銀行股和新興市場將大漲。報告指出,最熱絡的交易是作多科技股(占受訪者39%)、作多比特幣(18%),另有17%受訪者作多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概念股。
    訪調顯示,基金經理人12月現金配置淨加碼36%,較11月增14個百分點,為2020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
     
  • View More 202111217.jpg
    國際新聞

    達里歐:投資人要留意這三個威脅

    〔經濟日報 / 編譯 林聰毅〕

    達里歐(Ray Dalio)操盤的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是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管理約1,500億美元的資產,因為安度1987年和2008年的市場風暴而聲名大噪,而其數十年來的報酬率相當可觀。
    這位避險基金巨人提醒投資人,可能面臨三大風險,包括通膨螺旋式上升、美國十年內有三成機率出現「內戰」,以及美國和中國大陸也有30%機率發生軍事衝突。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達里歐在其新書《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的原則:國家為何成功和失敗》中,提出他最關切的三大問題。

    首先是美國長期赤字可能導致通膨螺旋式上升,令美國公債的買家喪失信心,美國聯準會(Fed)必須創造龐大的新資金以支持公債供應。鴿派人士表示,造成通膨的因素終將會過去,而且美國抗通膨債券(TIPS)的殖率意味著5年平均通膨率為2.8%,遠低於最新出爐的6.8%。
    達里歐建議,要避開現金,寧可持有TIPS,也不要買名目公債,更重要的是要分散投資。

    美國長期赤字是隱憂
    其次,達利歐所謂的「美國內戰」,是指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激烈的黨爭不斷加劇國內的兩極分化,以及對選舉規則和結果的強烈質疑。他說,當人們把不滿的原因看成比體制更重要時,那麼制度就岌岌可危了。州和市可能會與聯邦政府起衝突,權力相互傾軋,整個國家就會江河日下。
    達里奧憂心的第三個恐懼,是與中國大陸的戰爭,但他仍把錢放在那裡運作,他說:「以往他們的大部分市場都關閉了,而現在市場更加發達,因此在那裡投資的機會更大。」

    達里歐表示,有時候企業的股價會因政治風險而被大打折扣。七年前,一名基金經理人說他購買了三檔俄羅斯的藍籌股,因為他需要50%的折價才能放心買俄國股票,但實際上他拿到的是80%的折價,可想而知,後來的報酬率就令人相當滿意。

    達里歐以阿里巴巴為例說,他今年1月提醒,在該集團創辦人馬雲再度現身之前要小心這檔股票,股價已跌掉一半 ,而馬雲卻突然出現了。這檔股票的股價與估計每股自由現金流的比率為20倍,相較之下,亞馬遜則超過50倍。

    問題在於,美國買家拿到的不是阿里巴巴股票,而是一家與阿里巴巴有合約關係、設立在開曼群島的空殼公司股票。中國大陸當局已不願陸企利用此漏洞在海外追逐資本,而美國監管機關也不喜歡中國大陸專斷行徑的風險。當有大陸Uber之稱的滴滴出行,日前表示將從紐約證交所下市並尋求在香港上市時,其股價在一天內跌掉逾20%。
    對於典型的美國投資人來說,阿里巴巴看起來仍有風險。但對於那些將資金分配到數位領域的投資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替代選擇。
  • View More 202111216-3.png
    國際新聞

    央行:人民幣定存利率 這幾家國銀最優

    〔經濟日報 / 記者陳美君 / 台北即時報導〕

    人民幣存款走勢超穩定。中央銀行今(15)日公布,11月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為人民幣2,028.33億元,月減人民幣3.81億元;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存款為人民幣331.94億元,月增人民幣10億元,兩者合計人民幣2,360.27億元,月增人民幣6.19億元,終止連三降。
    央行外匯局行務委員洪櫻芬說明,11月DBU人民幣存款微幅減少人民幣3.81億元,減幅不大,其中個人和法人戶存款均減少,定存下滑、活存則是小幅增加。

    至於OBU的人民幣存款增加,主要是電子業客戶將美元貨款轉為人民幣定存,洪櫻芬表示,電子業增持人民幣定存,主要是未來要為中國大陸的子公司增資,提前籌備銀彈。
    根據央行蒐集到的最新資訊,銀行各天期利率最高的人民幣專案定存,1個月期為永豐銀行,年息3.05%;3個月期為彰化銀行,年息2.1%;6個月期也是彰銀,利率2.3%;9個月期為日盛銀行,利率2.3%;1年期則是土地銀行,年息2.4%。

    洪櫻芬指出,國銀人民幣存款自2013年開辦以來,已長達八年的時間,近年來人民幣存款業務走勢非常穩定、目前看起來沒有太大的變化。央行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在人民幣2,354億元至人民幣2,464億元、約人民幣110億元之間上下波動。
    對於人民幣今年走勢表現相對強勢,為何人民幣存款餘額仍不見明顯起色?洪櫻芬表示,央行統計的是人民幣存款,但人民幣存款利率不是那麼高,所以持有人民幣的投資人,可能會做其他的運用,像是匯到國外去,或投資境外人民幣商品等,所以人民幣存款走勢波動度不大。

    此外,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雖然升值2.91%,但人民幣對新台幣卻貶值0.13%;最近一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43%,對新台幣卻是貶值0.12%。這代表,人民幣雖然強過美元等其他外幣,但新台幣比人民幣更強勢,所以拿新台幣換成人民幣並不划算。
    洪櫻芬認為,民眾選擇投資商品時,匯率是其中一個考量,但還要看利率等其他影響報酬率的變數。
  • View More 202111216-2.png
    國際新聞

    美11月零售銷售僅增0.3% 但不改變經濟成長展望

    〔經濟日報 / 編譯陳律安 / 綜合外電〕

    美國11月零售銷售的表現不如市場預期,在10月零售銷售激增後趨於平淡,原因可能是民眾因擔心缺貨,而提早為年終購物旺季採買。
    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美國11月零售增加0.3%,遠不如市場預期的增加0.8%,但該數據已連續四個月成長,而10月的數據更上修為激增1.8%。
    美國大型零售商已在11月中旬表示,已觀察到今年消費者提前採買。儘管美國11月零售銷售數據不振,但這可能不會改變經濟展望;市場認為,美國經濟在第3季受Delta變異株和短缺潮衝擊後,已重拾成長動能。
    美股期指目前在平盤附近波動,市場正等待5個小時後聯準會(Fed)利率決策出爐。
  • View More 202111216.png
    國際新聞

    英通膨率衝5.1% 攀十年新高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奕榮、黃淑玲 / 綜合外電〕

    英國11月通膨竄升至逾十年來最高水準,比英國央行(BOE)預期突破5%的時機提前好幾個月,主因供應鏈混亂和能源價格飆漲,推升消費者物價,可能為BOE升息提供更多依據。
    英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服裝、汽車燃料和二手車的價格大漲,推升英國11月物價較去年同期成長5.1%,為2011年9月以來最高;排除能源和其他波動較大項目的核心通膨則升至4%,創1992年以來最高水準。

    而英國11月整體通膨率由10月時的4.2%竄升至5.1%,等於在四個月內激增3.1個百分點,創英國史上最快通膨步調。
    英國的通膨率已升抵BOE的2%目標逾兩倍,央行官員先前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和供應鏈瓶頸持續改善,預期通膨壓力將逐步緩解。央行官員11月時示意,他們預期近期內就會開始小幅調升借貸成本,以遏制通膨。BOE預定16日公布利率決策,如果沒有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的威脅,光是最新通膨數據就足以支持BOE升息。不過Omicron病毒促使政府採取新的限制措施,為經濟增添不確定性,市場預期BOE將把升息時機延至明年2月。

    同於16日公布利率決策的歐洲央行(ECB),將首次公布對2024年的通膨預測。目前歐元區的CPI為4.9%,但據悉ECB認為2023和2024年的通膨年增幅,都不會超過2%。經濟學家目前普遍預期,ECB到2023年前都不會升息。

    另外,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彦15日表示,日本的通膨率可能將會接近該行的2%目標,主要因為原物料成本上漲推升躉售物價。不過央行仍會維持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確保工資與經濟能伴隨物價一起提高。
    黑田告訴國會:「經由多種管道,消費者通膨有機會接近2%。但希望經濟穩定復甦,推動企業提高獲利,進而帶動工資與物價上漲。」黑田認為,日本最近躉售物價上揚不太可能立即推升消費者通膨,因為儘管成本傷到利潤,日本企業仍一向避免馬上就調漲產品售價。
    不過日本的核心消費者物價仍停留在零附近,企業的確對調高商品價格十分謹慎,擔心一漲價會令精打細算的家庭為節省開銷,馬上就少買或不買。
     
  • View More 20211210-3.jpg
    國際新聞

    IMF:通膨壓力讓央行無寬鬆貨幣空間

    〔工商時報 / 蕭麗君〕

    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高比娜(Gita Gopinath)9日警告,全球通膨壓力不斷升高,已讓各國央行沒有空間可以維持貨幣政策寬鬆,與讓利率繼續處在極低水位。
    高比娜在世界衛生組織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表示,全球通膨壓力正在逐漸增加,假若疫情持續時間比預期長、加上供應鏈斷鏈危機一直不見緩解,只會使得通膨壓力更加嚴峻。
    她指出這樣情況恐將引發停滯通膨風險增加,這也是目前外界最擔憂會發生的情景。
  • View More 20211210-2.jpg
    國際新聞

    美喊出供應鏈保護主義 葉倫:讓更多關鍵產品在國內生產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奇賢、林聰毅、記者尹慧中 / 綜合報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已證明是一個容易遭受打擊的弱點,可能需要採取類似保護主義的措施,必須讓更多關鍵產品在國內生產,以保護經濟與國家安全。
    華府編列520億美元預算的《晶片法案》(CHIPS)是否該補貼非美廠商引起熱議,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日前喊話白宮,不應補貼台積電、三星等國外廠商。葉倫此刻拋出美國要採取「保護主義」,並降低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的言論,業界關注是否意味正面呼應基辛格「不應補貼非美企業」的方向,牽動台積電在美國鉅額建廠投資案動態。

    受相關消息影響,台積電昨(8)日普通股早盤以當天最高價614元開出後,一路震盪走低,午盤過後翻黑,終場收當日最低價602元、下跌5元,外資小幅賣超100張,連四賣。台積電ADR周三早盤跌約0.7%。
    面對各界關注同業跟進在美投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提到,台積電對同業在美擴產樂見其成,也證明了台積電兩年前的決定是對的。

    有國內科技業者認為,近年美中衝突不斷,供應鏈區化明顯,如先前已有台廠配合美系客戶需求,陸續將涉及敏感的通訊、資料中心設計與製造移出大陸生產,若後續美國投資獎勵政策再加碼推出,將有更大磁吸效應,赴美或鄰近區域製造商機將持續增強。

    彭博資訊報導,葉倫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FT)主辦線上會議所錄製的訪談中表示:「為創造適當的誘因以鼓勵在國內生產,美國政府可能有必要推出人們稱之為保護主義的政策。」但她並未進一步提供可能打算採取措施的具體細節。

    葉倫說:「我們當然希望和其他國家(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合作,共同解決供應鏈韌性問題。因此我認為,不能說美國要在國內生產所有東西,但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答案的一部分。」
    葉倫上周也在討論通膨的問題時談到貿易措施,她說,「關稅確實造成美國物價上漲」。談到川普政府時期實施的加徵關稅時她說,「其中有些(關稅)在沒有任何真正戰略理由的情況下製造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