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華爾街11大咖銀出手相救!注資第一共和銀行300億美元

    〔中時新聞網/記者 高德順〕

    美國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都因倒閉被美國監管機構接管後,外界擔憂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恐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區域銀行。儘管該行宣布已獲得700億美元援助,但仍引發擠兌風波,市場高度恐慌。在拜登政府推動下,包括花旗、摩根大通等11家華爾街大行週四宣布,向第一共和銀行注資300億美元銀彈。

    第一共和銀行未投保存款占存款總額比達68%,財務和體質相對脆弱,近來陸續有客戶提出數十億存款。為遏制此一趨勢,繼行方日前宣佈,美聯儲和摩根大通等為該行提供總計700億美元的可用流動性後,今天最新的發展是,11家美國大型銀行向第一共和銀行注資300億美元。其中,美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各自向第一共和銀行注資50億美元無擔保存款;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各自注資25億美元;另外,紐約梅隆銀行、PNC集團、道富及合眾國銀行、Truist Financial Corp各自注資10億美元。

    第一共和銀行周四股價一度暴跌 36%,跌破每股20美元,盤中多次熔斷跌停,受大型銀行注資消息激勵後,股價應聲翻紅,收復全部失地,收盤價34.27美元,飆漲9.98%。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對多家大型銀行伸出援手表示歡迎;聯準會官員表示,此行動「展現出銀行體系的彈性」。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銀行業體系依舊健全。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7000902-260410?chdtv
  • View More 2.png
    國際新聞

    黑田最後政策會議 日銀維持超低利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日本央行(BOJ,日銀)在本週四(9日)、週五(10日)舉行貨幣政策會議,預計將在會後維持超低利率,並不會對爭議性的公債收益率控制政策做出重大改變,好讓即將在4月交接的央行高層在決策方面有更多選擇。

    《路透》報導,本週舉行的政策會議,將是現任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最後1次主持會議,黑田任期內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協助日本擺脫通貨緊縮,因此受到讚揚,但長期實施低利率也會導致銀行獲利吃緊,並影響市場功能。

    正如普遍預期的結果,日銀在今(10)日結束的2日會議上,將其短期利率目標維持在-0.1%,並將10年期公債收益率維持在0%左右。同時維持10年期公債收益率波動區間不便,允許收益率上升至0.5%。

    聲明表示,日銀預計短期和長期政策利率將保持在目前或更低的水準,並將未來路徑政策維持鴿派不變。

    隨著通膨率超過2%目標,日銀被迫加大債券購買的力道,以捍衛10年期公債收益率的0.5%的上限。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週二(9日)表示,可能需要比預期的升息幅度更大,這也表明日本收益率仍將面臨上行壓力。

    許多分析師認為,公債收益率控制曲線(Yield Curve Control,YCC)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儘管日銀官員近期強調,不傾向短期內推動重大政策變化,至少會等到下任總裁植田和男 (Kazuo Ueda)4月接班。

    日本參議院週五(10日)批准了政府對植田以及2名副總裁提名人內田真一(Shinichi Uede)和冰見野良三(Ryozo Himino)的任命。植田將在4月27日、28日主持首次政策會議。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35084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流動性危機!美國矽谷銀行單日重挫60% 金融股崩跌

    〔ETtoday財經雲/記者 陳依旻〕

    受銀行股多數下跌,拖累美股周四表現,其中標準普爾 500 銀行股指數下跌近 6%,創下兩年多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綜合外電報導,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遭遇流動性危機,矽谷銀行金融集團(SVB)股價重挫60%;Silvergate跌近42%,Silvergate銀行的控股母公司Silvergate Capital在新聞稿稱,公司有意結束銀行業務,並自願清算銀行。

    隨著這兩家公司的暴跌,引發了金融板塊的拋售,美國四大銀行在當地時間周四的交易中損失了465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兆4300億元)的市值。

    其中,摩根大通股價下跌近6%,市值損失約200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6180億元);美國銀行跌6.1%,市值損失大約150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4635億元);富國銀行跌6.3%,市值減少了85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2500億元);花旗集團跌4.1%,市值減少30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900億元)。

    其他如第一共和銀行(FRC-US)周四大跌16.5%,寫下逾兩年來最低水平,SPDR標普銀行 ETF(KBE-US)也下跌逾7%。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456099
  • View More 4.png
    國際新聞

    聯準會恐續升息 黃金跌至今年新低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在聯準會釋出最新會議紀要後。顯示官員希望繼續升息且維持高利率,黃金期貨週四(23日)收在今年新低。4月交割的黃金期貨收盤下跌14.70美元或0.8%,收每盎司1826.80美元,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是去年12月30日以來最低收盤價。

    《MarketWatch》報導,Peak Trading Research的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上週強勁的通膨數據已告訴我們,我們受困於更高利率和強勢美元中,會議紀要證實了這點,而這對大宗商品市場是結構性逆風。

    由於市場參與者提高了聯準會升息的預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和美元自2月初來一直在上漲。

    Oanda 高級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 表示,黃金處於2個月的低點,可能需要確認的經濟正加速放緩,價格才能出現有意義地反彈。

    其他貴金屬方面,3月交割的白銀期貨下跌1.7%,收每盎司21.306美元;3月交割的鈀金跌3.6%,收每盎司1428.60美元,交投更活躍的6月鈀金交割價下跌3.9%,收每盎司1430.70美元;4月交割的鉑金則跌0.8%,收每盎司945.50美元。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21019
  • View More 3.png
    國際新聞

    台積電日本第二座晶圓廠 投資規模超過1兆日元

    〔鉅亨網 / 編譯 鍾詠翔〕

    據日本日刊工業新聞(Nikkan Kogyo)報導,台積電 (2330-TW) 計劃在日本熊本縣興建第二座晶圓廠,投資規模有望超過 1 兆日元(74 億美元)。

    台積電在熊本的首座工廠現已動工,目標是 2024 年投產。第二座工廠預定 2030 年前完工,可能採用 5 奈米 / 10 奈米製程。台積電正在磋商政府補貼、客戶投資等問題,將在年底前敲定細節。

    台積電資深副總侯永清去年 12 月接受日媒採訪時曾表示,不排除在日本再蓋新廠,但台積電仍須先行評估熊本廠營運表現。總裁魏哲家也在上月透露,只要客戶需求和日本政府的支持水準合乎情理,考慮在日本蓋第二座晶圓廠。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68725
  • View More 1.png
    國際新聞

    美國1月零售銷售額月增3%,優於市場預測

    〔MoneyDJ理財網〕

    美國零售銷售強勁成長3%創近2年來新高

    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2月15日報告,美國本年1月零售銷售額為6,970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長3%,高於市場預測,為2021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倘不含波動較大的加油站(汽油)及汽車類別,零售銷售仍成長2.6%,其中僅屬服務類別「餐廳與酒吧」成長7.2%,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顯示民眾消費意願強勁。美媒指出,去年下半年由於高通膨與經濟緩和,零售銷售呈現放緩趨勢,本年1月零售銷售數據良好增長3%,遠較去年12月負成長-1.1%為佳,亦扭轉先前2個月疲軟情況,為本年經濟成長帶來好的開始,惟零售銷售數據並未經通膨調整。

    美媒表示,目前借貸成本上升且通膨率仍居高不下,然勞動市場具備韌性,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及薪資穩健成長,倘美國民眾能夠繼續消費,讓美國經濟不致陷入衰退,有機會實現經濟學者稱為的「軟著陸」,而本次數據顯示消費者持續支出,美國經濟並未放緩過多,且可能高於預期成長;彭博學者認為,通貨緊縮過程緩慢、經濟疲軟跡象有限,加上本次強勁零售銷售數據,美國聯準會恐需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且增加聯邦基準利率峰值上升的風險。

    各別零售銷售類別成長情形:13個類別中僅加油站持平,其餘類別均為成長,其中以餐廳與酒吧(+7.2%)、汽車與零件(+5.9%)、家具與居家用品(+4.4%)、電子與家電(+3.5%)、百貨零售(+3.2%)、雜貨零售(+2.8%)及服飾與配件(+2.5%)為成長較高類別。(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26b8b29-cf4f-43f0-97f8-6c117e9d11a2&c=MB020000
  • View More 4.png
    國際新聞

    蘋果也撐不住了?驚爆近日悄悄裁員

    〔中時新聞網/記者 郭宜欣〕

    激烈升息造成市況出現反轉,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隱憂,科技業更是接連爆出裁員潮,就連蘋果也被爆出在近日解僱數百名約聘人員,以縮減成本支出,引起市場震撼。

    去年底Meta、微軟、亞馬遜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相繼宣布裁員後,蘋果一度因為未有大量裁員計畫受到推崇,沒想到現在也撐不住了,從約聘人員下手,不再等待一次12至15個月的合約到期,選擇直接解僱。

    紐約郵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對於蘋果而言,這種做法確實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手法,不必支付遣散費或面臨不當解僱的潛在訴訟。一位不具名被裁掉的約聘人員表示,消息來得太突然,因為先前管理層曾保證所有員工都是安全的。

    報導提到,蘋果約聘員工的規模約數千人,包括30家人力資源公司協助進行地圖繪製、客服及蒐集數據等技術性較低的工作,目前無法確定此次裁員的規模,但早在年初就已經有蘋果裁掉Apple Stores以外零售通路的季節性員工。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先前被問到是否有裁員計畫時表示,裁員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出現更廣泛的經濟萎縮狀況,已經改變支出與招聘計畫,會非常嚴格地管理成本,以減少某些領域的招聘。」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17001713-260410?chdtv
  • View More 7.png
    國際新聞

    美國再出手!中國晶片龍頭長江存儲等36間中企列黑名單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美國加重打擊中國晶片製造業。拜登政府當地時間週四宣布,把包括中國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龍頭長江存儲在內的36間中企納入貿易黑名單中。

    綜合外媒報導,長江存儲是中國最大的3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3D NAND)製造商,供應智慧型手機等電腦裝置所需記憶體晶片,該公司一直在與蘋果公司洽談供貨合作。美方憂心長江存儲會把美國科技轉移至先前已被列入黑名單的華為和海康威視等企業,日後若是沒有取得特殊許可,將禁止供應商從美國運送貨品給長江存儲。

    36間遭封殺的中國企業中有21間為主要的人工智慧晶片供應鏈產商,包括寒武紀科技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另有9間則被控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像是中國唯一一間光刻企業上海微電子裝備。

    此外還有中國監視攝影機製造商天地偉業,該公司被控參與對新疆維吾爾族壓迫、大規模監禁及使用高科技監控的一系列迫害行動。

    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長肯德勒(Thea Kendler)聲明指出,在中國政府試圖移除軍方和民間領域的壁壘時,「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取決於我們做出關鍵決斷,來阻絕中國取得先進科技的途徑。」

    對此,中國駐華盛頓使館反批美方行徑是公然的經濟脅迫和對科技領域的霸凌,「中國將堅定捍衛合法權利和中國企業、機構的利益。」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56366
  • View More 6.png
    國際新聞

    經濟衰退疑慮壟罩 美國港口11月進口貨櫃量暴減

    〔鉅亨網 / 編譯 余曉惠〕

    美國大型港口 11 月的進口貨櫃量暴減,顯示商品進口正在加速下滑,並加深經濟益發深度衰退的疑慮。

    洛杉磯港和長堤港是美國最繁忙的貨櫃輪港口,兩者 11 月合計處理 56 萬 6522 個進口標準 20 呎貨櫃,比去年 11 月減少 26%,且創 2020 年 3 月以來最低水準,當時正值疫情扼殺全球貿易。與 2019 年 11 月相比,兩大港處理的進口貨櫃量也少 9.8 萬個。

    根據資料分析業者 Descartes Datamyne 的分析,全美各大港口 11 月進口貨櫃量比 10 月減少 12%,創 2016 年以來最大降幅。11 月的進口貨櫃總量為 195 萬個,創 2020 年 6 月以來單月最低紀錄,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19.4%。

    洛杉磯港執行主任 Gene Seroka 說:「全美的進口量都在下降。」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說,一些進口商為了避免去年缺貨情況重演,今年提早運送貨物。他們還擔心美國西岸碼頭工人的勞動協議談判會影響貨物裝卸,因此把部分貨物轉移到墨西哥灣沿岸和東岸的港口。

    美國大型零售商如好市多 (COST-US)、沃爾瑪 (WMT-US)、目標百貨 (TGT-US) 正在削減訂單。美國商務部周四 (15 日) 公布的 11 月零售銷售較 10 月減少 0.6%,創今年來最大降幅,顯示年底購物季剛開跑,消費者卻正在縮衣節食,不只減少添購電子設備和服飾,也開始削減生鮮雜貨、健康醫療和外食方面的開銷。

    港口進口貨櫃量下滑的情況,已從西岸蔓延到東岸。喬治亞州薩凡納港 (Savannah)11 月的進口貨櫃量年減 7.6%,附近位於南卡羅萊納港的查爾斯頓港 (Charleston) 更陡降 21.8%。

    Hackett Associates 創辦人 Ben Heckett 預測,美國港口未來六個月的貨運量,將下降到「一段時間不曾經歷過的水準」。

    美國港口進口量每年年末通常會增加,因為進口商和製造商趕忙在中國 1 月農曆年的工廠停工之前進貨。

    新加坡貨櫃船業者「海洋網聯船務」(ONE) 執行長 Jeremy Nixon 預測,由於海外買家需求減弱,中國和越南今年連假期間可能停工四到五個禮拜。

    Nixon 認為,美國港口在明年上半年的景氣疲弱,但之後就會回溫,也許下半年就會回歸常態。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38991
  • View More 5.png
    國際新聞

    美國宣布升息2碼 聯博:估2024年上半年才有降息機會

    〔工商時報 / 記者 洪凱音〕

    美國宣布升息2碼(50個基點),Fed暗示明年將有更多次升息;聯博集團今舉辦「2023全球投資展望」,固定收益共同主管暨信用資產總監葛尚‧狄斯坦費(Gershon Distenfeld)預測,明年全球通膨仍會維持相對高檔,美國高利率環境的維持會比想像中久,聯準會連續升息,不是明年通膨就能降至2、3%水準,貨幣緊縮幅度要明顯,且通常要6至12個月後才能看到效果,預估2024年上半年才有降息機會。

    面對通膨仍高,葛尚‧狄斯坦費表示,美國明年經濟有衰退風險,但速度仍呈緩步下滑,通膨短期內不易降溫,但預估明年將從高點滑落,可望看到通膨迎來轉折點;在此背景下,蟄伏許久的股債市場或可看到久違的爆發力,建議投資人趁股債評價面相對低廉之際進場布局,可望為投資組合創造具吸引力的報酬表現。

    今年以來各國央行升息,不論投資等級債券或非投資等級債券,已迎來近年後少見的收益機會,明年會更加突顯債券收益優勢。

    美國聯準會今暗示明年有更多次升息,台股今開低走跌,指數觸及1萬4649點,外資又調降聯發科評等,半導體跌幅收斂下,台股終場下跌5點,加權指數以1萬4734點作收,上下震盪逾百點;;統一投信表示,通膨及聯準會升息利空,對股市帶來的影響已經鈍化,今年台股許多企業財報預計將傳出佳音,明年農曆年前台股仍有機會震盪走高。

    觀察明年上半年股市走勢,聯博集團亞洲股票事業發展主管暨資深投資策略分析師王耀維表示,經濟下滑仍會造成市場顛簸,不過隨著評價下修淡化,市場將轉而關注盈餘成長,而明年值得關注的區域會是美國與中國大陸。

    以陸股為例,王耀維認為,目前評價是相對低廉,值得投資人留意,首先,今年以來悲觀的市場情緒提供了後續反彈的機會;其次,大陸通膨相對和緩,較無緊縮貨幣政策的壓力,央行態度也相對偏鴿。

    明年大陸有機會更進一步解封,消費產業例如旅遊的成長,可望帶動景氣復甦。但王耀維提醒投資人,中國結構性問題短期內看不到解答,因此過去受歡迎的投資題材如地產、網路恐不再會是主流,反而與解封相關的題材、以及受政府扶持的產業如新能源,會是接下來的投資重點;整體而言,2023年雖然經濟走緩,但隨著評價已經來到相對低點,股債市都有望先蹲後跳。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hinatimes/20221215005557-260410
  • View More 5.png
    國際新聞

    研調:美通膨明年下半可望趨緩 3大IT產品供應正常化

    〔自由財經 / 記者方韋傑〕
    調機構《DIGITIMES》今天在「科技大勢2023」論壇談及2023年手機、筆電、伺服器供應鏈趨勢及市場展望,預估明年第2季美國通膨達到相對高點,下半年將出現趨緩現象,3大資通訊產品供應鏈邁向正常化,筆電市場將持續衰退,手機市場著重高階機種,大型雲端伺服器業者帶動全球伺服器需求。

    《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銘章表示,影響明年智慧型手機出貨的需求面因素,包括中國市場封城管制與經濟疲軟,而中國以外市場則要觀察淡旺季變化與通膨憂慮,預計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明年第2季起,可望隨著高通膨、美聯準會升級逐漸走入尾聲而逐季成長,多數品牌出貨成長僅為個位數,中國以外市場佔全球5G手機出貨比重約7成。

    筆電方面,《DIGITIMES》預期全球2022全年出貨低點落於第4季,總量4121.3萬台、年減39%,明年全球出貨總量估為1.76億台,相對於2023年的總量預測值1.88億台,年減6.3%,多數業者將發生中個位數的衰退。

    而影響2023年全球伺服器出貨的關鍵因素,黃銘章認為,需求面應觀察雲端、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發展,企業是否因景氣影響拉貨動能,網通基礎建設能否帶動業者營收;供給面則要分析晶圓長短料、新中央處理器總量,以及美中科技戰的影響,現階段預估雲端需求仍為支撐伺服器出貨成長的主力原因,年增達4.5%。

    黃銘章提到明年3大資通訊產品與產業的亮點,手機方面包括採用AMOLED的智慧型手機,以及折疊式智慧型手機,還有快充、潛望式鏡頭與毫米波技術;伺服器則關注Arm、AMD的發展,搭載圖形處理器或人工智慧加速器的伺服器,出貨仍將延續較高程度的成長。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134953
  • View More 6.png
    國際新聞

    救加密貨幣 幣安砸10億美元設基金

    〔時報資訊 / 記者柯婉琇〕


    在加密貨幣市場因FTX破產事件而搖搖欲墜之際,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周四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設立產業復甦計畫(industry recovery initiative,IRI),投資數位資產領域的公司。

    曾經貴為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FTX垮台,令人擔憂該產業能否繼續吸引創投公司和私募股權巨頭注資。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周四表示,如有必要,近期內可能將投資金額提高到20億美元。幣安在聲明中表示,我們預期這項計畫將持續約6個月,而在投資結構方面也將講求靈活性,代幣(token)、法定貨幣、股權、可轉股證券、債務、信貸額度等都可能納入。

    幣安執行長趙長鵬上周在阿布達比的一場會議上表示,業內對幣安擬推出的產業復甦基金很感興趣。在同業FTX倒閉後,該基金的設立宗旨是為了協助幣圈應對流動性緊縮的風險。

    趙長鵬表示,這樣的基金將有助於緩解FTX引發的骨牌效應,但當時他並未透露該基金的確切金額。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global/76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