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調整用-108.png

    從勁敵變兄弟!供應鏈合作 南韓成為台灣最大入超國

    〔 中時新聞網 /  吳靜君 〕
     

    財政部表示,南韓為我國第5大出口市場,次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日本及新加坡、第4大進口來源,次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及日本,雙方經貿往來熱絡,我對南韓貿易長期處於入超狀態。

    近來在AI供應鏈分工運作下,台、韓互動更見增溫,今年前10月我國對南韓出口168 億美元,占出口總值 4.3%,年增 11.0%,自韓進口349億美元,占進口總值 10.8%,創歷史新高,年增 50.0%,出、進口相抵,入超 181 億美元,提前刷新歷年全年紀錄,且超越日本167億美元,成為我最大入超來源國。

    我國與南韓同為出口導向之經濟體,產業結構頗為相似,相互進出口的主要貨品多有重疊,均以電子產品為大宗,石油煉製品亦占一席之地。如以入超貨品觀察,今年前10月我對南韓入超前5大貨品,合計占我對韓總入超8成6,其中排名首位的積體電路入超高達 129 億美元,占 71.3%,主因南韓在記憶體擁有領先優勢、以及此波AI商機中,雙方同為國際大廠關鍵元件合作夥伴,其大量供應DRAM予國內廠商進行封裝整合所致。

    南韓煉油產業頗具規模,加以儲油設施完備,我自韓進口柴油、半精煉石油增加,致石油煉製品入超 8 億美元,占 4.3%居次;電腦零附件、環烴,用於工業塑料之對二甲苯、苯等同為持續入超貨品,金額在6到7億美元;鋼鐵結構物因今年以來我國為建置離岸風場,自南韓採購之鋼鐵製塔及格狀桅桿呈倍數成長,入超金額擴增為5億美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AL8R7
    more
  • 調整用-107.png

    外幣放款 連四月正成長

    〔 工商時報 /  魏喬怡 〕
     

    受美國降息、AI需求增兩大因素,國銀看好外幣放款動能持續成長。據央行統計,至今年9月底國銀外幣放款達4,783.47億元,較8月略減142.77億元,但年增率高達3.54%,連四月維持正成長,反映出整體趨勢向上。

    中信銀行指出,美國聯準會(Fed)一如預期11月降息1碼,主席鮑爾也強調貨幣政策不受到選舉結果影響,因此預估今年最後一次會議,還會再降息1碼。而今年經核准對外投資金額,累計至9月已較去年整年度成長76%,同一時間的進出口貿易數據累計值,也較去年同期增加10.15%,加上美元降息因素,可望持續帶動外幣放款動能。

    外匯大行兆豐銀也表示,台灣經濟以出口為主力,因地緣政治因素及國際景氣能見度不佳,國內廠商生產、擴廠及投資都趨於保守,對外幣放款需求相對減少,但聯準會啟動降息以來,提升國內企金外幣放款業務的成長。外幣放款需求的變動,除美元利率走勢外,還須視國際景氣及終端消費需求是否提振,將掌握既有客戶企金外幣放款商機,利用海外據點廣布的優勢,透過國內外分行合作引介,開發外幣授信案源。

    台北富邦銀行也認為外幣放款持續增加,主因全球經貿成長穩步回升,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繼續推動外幣放款動能的擴大。

    第一銀行說明,下半年來海外分行放款穩步成長,9月海外分行放款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5%,但國際政經情勢瞬息萬變,海外經營仍重視風控,將採在地及台商客群並進的方式,深化同區域內海外分行間的合作,擴大業務量能。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WAL8R7
    more
  • 調整用-104.png

    大摩看2025年亞洲市場 台韓列紅色警戒

    〔 工商時報 /  簡威瑟 〕
     

    摩根士丹利最新釋出新興亞洲2025年投資觀點,提出亞洲高度依賴貿易的經濟體系,將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特別是因美國逐步提高關稅與全球貿易放緩所帶來的挑戰,預料各市場表現會有不小差異,2025年的五大關鍵「台海緊張」赫然入列,成全球投資人不得不持續正視的議題之一。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策略師Jonathan Garner領銜的團隊,於歲末拋出2025年展望,迅速吸引市場注意。他並提出,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已改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由共和黨政府全面執政的「紅色浪潮」來臨,未來可能出現更高的關稅環境,對經濟增長產生衝擊,不利亞太與新興市場股市表現。



    摩根士丹利看2025年新興市場前景


    除不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潛在高關稅衝擊,大摩認為,若進一步考慮大陸對抗通縮等問題,及半導體、科技產業面臨的周期性挑戰,建議旗下客戶,於新興市場布局更應專注於印度、東協結構性內需增長,南非市場也可望復甦。相較下,大摩對南韓、台灣、大陸最悲觀,均持「減碼」態度。

    摩根士丹利提出的2025年聚焦主軸,包括:一、因共和黨政府可能會大幅拉高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多極化(Multipolar)世界正在崛起。二、半導體與科技產業降評至「減碼」。三、投資內需(大陸以外)優於出口產業,正面看待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的傳統經濟發展機會。四、看好亞洲金融加速發展,對金融類股(不含大陸)廣泛給予「增持」投資評等,認為亞洲金融市場的發展,可能將繼續受到內部資金流動與政策推動。

    最後,與台灣另一切身相關的要點是,大摩提出油價與台海關係的緊張,是2025年五大主軸中,最需要密切關注的風險變因。

    進一步剖析大摩對半導體與科技產業的看法,事實上,大摩7月時已將族群投資評等由「加碼」降為「中立」,此時進一步降至「減碼」,強調保護主義對半導體與科技產業影響,可能遠大於其他產業。對應至與科技息息相關的台灣與南韓市場,摩根士丹利坦言,相關產業估值過高、資金配置集中、經濟體對貿易的高度敏感性,再加上地緣政治挑戰,促使大摩對台、韓二大市場保守以待,並給予「減碼」投資評等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大摩亞洲不含日本與新興市場最看好的各20檔關注個股清單,台灣這次入列的代表,不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反映出產業面對半導體轉趨謹慎的觀點。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b3RNlE
    more
  • 調整用-102.png

    重返2字頭!下週國內油價大降0.4元

    〔 自由財經 / 記者 林菁樺 〕

    加油族等等!因中油啟動平穩措施吸收後,下週國內汽、柴油價格預估將降0.4元,寫近19個月新低,發油量最大的95汽油也重返2字頭。

    國際油價因OPEC+延長自願額外減產措施至今年底、中國擬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而上漲;中油累算至11月7日的調價指標7D3B週均價為74.44美元,較上週72.33上漲2.11美元。本週與上週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均為32.086較上週32.048貶值0.038元。

    依中油浮動油價調整機制作業原則,以及不考量亞洲鄰近國家最低價及平穩措施的條件下,與本週參考零售價格相比,預估下週汽油零售價調漲0.9元,柴油調漲1.2元。中油啟動雙平穩措施吸收,預估汽油實際調降0.4元、柴油調降0.4元。

    若按預估降幅,下週國內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4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9.9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9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6.8元;實際調整金額有待週日中午12點,以台灣中油全球資訊網暨經濟部網站正式對外公布為準。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XRo2p0
    more
  • 調整用-101.png

    大選後美元續揚、新台幣貶勢煞不住!盤中失守32.3元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川普勝選重返執政,激勵美債殖利率、美元同步大漲,美元指數創逾四個月新高,非美貨幣續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繼前日放量重貶逾2角後,7日早盤貶勢煞不住,外資及投信加碼匯出,一早即摜破32.3元關卡,終場收在32.24元、續貶6.6分,創8月17日以來收盤新低,台北外匯市場成交量14.69億美元。

    匯銀主管表示,由於美元指數續強,主要幣別繼續走疲,新台幣跟著國際盤大跌,一早最低觸及32.32元,創近三個月盤中新低,後續在日本央行官員出面喊話,表態將對日圓走弱採取行動,日圓順利止血,新台幣也貶勢稍稍收斂,加上央行盤中強勢阻貶,勉強將新台幣守在32.3元下方。

    外資7日買超台股,但台北金融市場股匯仍不同調。匯銀主管分析,主因盤初外資匯出力道仍大,加上投信ETF海外投資款持續外逃,且政府基金零星美元買盤,一舉將新台幣打向32.3元,而出口商見匯價低至波段新低,盤中也有進場拋匯,但下午3點後匯市回歸平淡,央行出手下順利緩解新台幣貶壓。

    匯銀主管指出,川普勝選且是外全執政,由於其政策不確定性高,美元短線偏強,新台幣貶值壓力不小;但另一方面,市場重心轉移到本周聯準會利率決策,以及降息路徑是否因選舉結果出現變化,但市場仍預期聯準會本周篤定降息1碼,美元上攻力道可能受壓抑,也要看聯準會官員談話,將提供市場後續降息路徑指引,牽動後續資金布局方向。

    外匯交易員則說,市場川普交易仍在延續,但近兩個交易日突破105價位後回落,主要是短期大選結果產生後,市場稍微獲利了結,小幅調整部位,但因整體不確定性仍大,修正幅度不大,後續還有向上挑戰106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Nl3lqq
    more
  • 調整用-100.png

    台經院樂觀今年經濟成長率站上4字頭

    〔 工商時報 / 陳碧芬 〕
     
    台灣經濟研究院7日發布2025年景氣展望及經濟預測,認為2024年台灣經濟,內需維持穩定,出口外銷面臨產業不平均,非資通訊產品因中國生產過剩及日圓貶值影響,直到第三季才止跌上揚,整體成長動能單靠資通訊產品的帶動。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表示,隨著出口擴張,民間投資成長率也逐季轉佳,內需穩定、外貿逐步回升,台灣經濟維持擴張,前三季成長率分別為6.6%、5.1%及4.0%,估計全年成長率估計可望超過4%以上,此次上修今(2024)年經濟成長率至4.03%,優於7月預測值的3.85%。

    展望2025年台灣經濟,台經院分析,全球經濟仍具韌性,加上美歐進入降息循環,有望刺激消費與投資。隨著全球貿易持續擴張,有助於國內輸出和民間投資表現,加以民間消費成長動能穩定,故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仍將依賴內需支撐,而淨外需的貢獻有望回升,整體表現內穩外溫,台經院估測預測,2025年GDP成長率為3.15%,較2024年更新後4.03%減少0.88個百分點。

    張建一提醒,全球經濟仍將面臨諸多挑戰,美國新任總統政策、各國央行不同步的貨幣政策、中國不動產市場前景,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如俄烏及中東戰爭等四大項目最為關鍵,不僅影響台灣出口表現,也透過金融市場及進口物價影響台灣內需及消費,值得預先研判並加以關注。

    張建一說,川普曾提出很多選舉語言,大家擔心他可能對全球發動貿易戰,會不會在上任後真的落實,要密切觀察,畢竟他確實在第一任期時於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LlYlb7
    more
  • 調整用-96.png

    房貸排隊潮 估明年下半年緩解

    〔 工商時報 / 孫彬訓 〕
     
    打炒房政策影響銀行房貸核准時間延長,並透過拉高利率「以價制量」,經數月的消化、盤點授信情況,多家房貸大行均表達「年底前不可能緩解」的看法,目前符合條件的房貸案,從送件到核准撥款時間在1~3個月間,加上年底為傳統交屋旺季,評估最快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撥款速度才可能恢復正常。

    行庫高層表示,近幾年來因缺工缺合及使照核發的遞延,多數建案集中於近期陸續完工,房貸申請量能也跟著增加。以目前已送件,且符合首購、自住等條件的個案來看,核准速度至少1個月起跳,甚至可能拖到3個月之久,預計要到12月、甚至明年1月後才能撥款。考量2020~2023年的預售屋推案,陸續進入交屋期,以今年第二季為基準的撥款速度,加上銀行存款部位、房貸攤還速度等情況綜合評估,最快2025年下半年,整體案件申貸核准撥款時程,才會恢復常態。



    房貸申辦核准 變動概況


    第一銀行指出,目前分行收到客戶提供齊全的申請文件,尚需經鑑價、申請、審核、核准及跑撥款時間安排等流程,及視銀行資金水位及案件量多寡,但仍會協助客戶在1~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撥貸。

    華南銀行為漸進調整房貸業務,現行以排撥方式分散撥款時程,確保購屋客戶取得貸款履行交屋責任,並優先服務已核准尚未撥款(含申請中)民眾,以前述客戶優先依序撥款。如新受理案件符合首購、自用住宅及新青安資格,最快12月時有機會撥款。

    彰化銀行強調,因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接近警戒值,目前房貸以辦理無自用住宅購屋貸款為主,並視銀行資金狀況依序撥貸,以已准額度及完成抵押權設定者優先,今年第四季仍以消化已核准待動撥案件為主,申請案件則以新青安及首購族群優先,由於央行信用管制措施及各部會政策需要一定發酵時間,房貸承作情形會依市場狀況機動調整。

    合庫銀行則表示,目前以消化前已受理的房貸案件為主,因案件量較大,審核期拉長,民眾若於現在申請房貸,最快也要等到明年1月才可撥款。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yNemD
    more
  • 調整用-95.png

    新台幣動向 11月上旬貶壓大 匯銀主管揭關鍵原因

    〔 工商時報 / 巫其倫 〕


     





    主要亞幣對美元升貶幅

    美國大選在即,隨著美元指數漲多回落,外資轉為小幅匯入,加上31日因颱風休市一天,出口商月底拋匯作帳需求提前出籠,激勵新台幣30日翻升,美元匯價終場收在32.031元,升值7分,匯價創逾一周新高。展望11月,匯銀主管為,短線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此前匯價較震盪,且若川普勝選,美元指數估將續漲,預期新台幣11月上旬貶壓略大。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由貶轉升有三項關鍵因素,分別是:一外資轉向匯入,應是考量颱風休市及美國大選不確定性,先匯入布局;二是出口商近期在32.1元附近大舉逢低拋匯,新台幣在此價位上方有強力反壓;三是投信海外投資款匯出有暫緩跡象。

    因川普勝選預期心理濃厚,美元避險行情加持下,近期美元指數一路支撐在104之上,主要亞幣10月因此集體翻黑,新台幣對美元10月貶值3.8角或1.19%,月線終結連二紅,但與亞幣重挫相比,新台幣成為最抗跌亞幣。

    央行統計顯示,10月主要亞幣全跌趴,新台幣貶值1.19%,其餘如人民幣挫1.5%、星幣下滑3.28%、印尼盾走低3.54%、菲律賓披索大跌3.77%、泰銖重貶4.5%、韓元慘摔4.91%、馬來幣狂洩6.08%、日圓更是崩跌7.15%。

    匯銀主管指出,近期全球匯市都偏向觀望,靜待美國大選結果,加上還有美國公布9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及10月非農就業數據等,均將牽動美國聯準會後續貨幣政策路徑,進而影響外資進出動向,主導新台幣走勢。

    匯銀主管認為,11月全球匯市還是全看美元,美大選舉結果前後市場較震盪,「通常在結果出來的一瞬間,市場反應會比較大」,目前多數預期川普當選機率相對較高,但若他真的當選,因為未來政策不確定性較高,尤其揚言加徵關稅,使美國通膨持續居高不下,進而影響降息預期,美元指數勢必續強,估計有機會突破105,因此,新台幣11月上旬的貶值壓可能稍大,需等待市場逐步消化,回歸聯準會決策,匯市才會趨於穩定。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yNexq
    more
  • 調整用-94.png

    出口旺旺! 今年GDP成長破4%在望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 〕


     




    亞洲四小龍及大陸經濟成長率


    主計總處31日公布第三季GDP概估指出,由於商品出口、三角貿易優於預期,第三季經濟成長3.97%,比原預測3.21%來得好,經濟持續穩定成長,如果把第三季經濟成長帶入,假設第四季原預測不變,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4.1%,創近三年最高。

    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表示,經濟走向將受美國大選影響,主計總處正密切注意,在11月底根據最新情勢預測,因第三季較預測高出0.76個百分點,足以讓今年經濟成長上修至4.10%(原預測3.90%),儘管第四季會受美國大選影響,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研判今年經濟成長超過4%的機率是高的。

    主計總處如期公布第三季GDP概估,蔡鈺泰接受電訪時表示,概估之所以優於預期,主因第三季商品出口比預測多出20億美元,加以三角貿易比原預測高,兩原因讓經濟成長高於預測。

    近年海外生產比連年降低,三角貿易怎會比預期好?蔡鈺泰指出,資通產品是海外生產的大宗,近年高階資通產品雖返台生產,其餘仍得由海外供應,這些年資通的海外生產比雖降低,但迄今仍達80%,隨本季訂單規模擴大,海外生產同步成長,帶動三角貿易,挹注第三季經濟成長動能。

    至於民間消費,受惠於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果,聚餐及出遊的熱潮,表現仍佳,惟基數已高,加以七月凱米颱風影響餐飲業,出國人數比預期略少,使第三季民間消費只成長1.92%,比原預測2.31%來得低。

    主計總處在GDP概估階段,因資料有限無法估出民間投資,只公布資本形成(民間投資、政府投資及存貨變動),第三季資本形成年增率15.27%,蔡鈺泰說,概估數和原預測15.09%差不多,資本形成之所以有不錯表現,係來自半導體業及其供應鏈持續投資所致。

    我國經濟成長率通常是指實質GDP年增率,第三季3.97%雖優於預期,仍是近四季最低,若依美國通用的經濟成長率(實質GDP季增年率)則達4.38%,創近三季最高,這些數字說明台灣當前情勢仍屬穩定成長。

    有關亞洲四小龍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綜合統計處副處長吳佩璇說,以新加坡4.1%最高,台灣3.97%次之、香港1.8%、南韓1.5%。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qgXGO
    more
  • 調整用-90.png

    Q3房市價漲量縮 現降溫趨勢

    〔 工商時報 / 蔡惠芳 、林于蘅 〕
     



    2024年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




    全國房貸負擔率和房價所得比




    全國住宅價格指數




    國泰全國價量指數趨勢圖(季)


    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24日出爐,全台七都呈「價漲量縮」,房價漲上史上最高點,每坪可能成交價達56.81萬元。不過隨中央銀行919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且調高存準率1碼,加大打炒房力道下,對後續房市買氣影響成為觀察重點。

    業者觀察,由於房價短期內漲幅已高,潛在買盤追價意願降低,致第三季買氣趨緩、交易量減少,顯見央行措施已有一定效果,房市有機會回復到健康溫和態勢。

    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房市仍活絡,全台七都預售新屋市場,相較去年呈「價量俱漲」;相較上一季,在政策干擾之下,呈「價漲量縮」,價量背離,銷售率逐月降低,房市表現待觀察。

    國泰房地產指數分析,受惠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台灣出口穩健增加,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都因科技業發展利多,居住需求增加帶動房市交易熱絡。今年全年經濟景氣,央行已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2%,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9月再度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同時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且力度加大、至全國通用,以抑制房市投機與囤房行為,對後續房市買氣的影響,將是觀察重點。

    同時,內政部24日發布2024年第二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房貸負擔率及房價所得比,全數續創新高。內政部表示,今年第二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46.58,連24季上漲,年增11.99%,而第二季房貸負擔率46.02%也續創歷史新高,房價負擔能力屬「偏低」等級;全國房價所得比更攀至10.65倍,同樣創歷史新高,相當於民眾不吃不喝超過十年才能買房。

    其中,雙北民眾購屋負擔明顯較重,六都中,雙北、台中市房價負擔能力都屬「過低」等級,以台北市房貸負擔率70.69%最為吃力,新北市房貸負擔率為59.27%、也逼近6成。

    內政部表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股市交易熱絡,加上市場資金維持穩定寬鬆,提升購屋意願並帶動房市交易,致住宅價格指數年漲11.99%;但在行政院與中央銀行近期陸續推出信用管制等健全房市措施後,已經有降溫趨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5dnNjn
    more
  • 調整用-89.png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高 台廠擴大美、歐洲及東協投資

    〔 工商時報 / 黃于庭 〕



    由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企業為了分散地緣政治所帶來的經營風險,紛紛開始進行供應鏈移轉,外銀預期,美洲、歐洲、日本及東協各國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經貿走廊,其中觀察到,台灣製造業又以中東歐、墨西哥和東協等地為投資重點區域,而東協也已成為美國企業移轉投資的首選目的地。

    花旗銀行指出,據觀察,近年國內外半導體大廠陸續前往德國、波蘭設立據點,歐洲一躍成為近年全球製造商投資重點區域,也因台歐貿易快速成長,台廠開始擴大投資歐洲,部署供應鏈移轉,其中又以鄰近西歐、連結亞洲與歐盟市場門戶的中東歐地區最為熱門;此外,鄰近美國市場的墨西哥也在台灣企業兼顧風險與成本的考量下脫穎而出。

    花旗銀行進一步分析,主因是中東歐優越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地理優勢及發達的製造業基礎,使其成為歐洲的製造中心,當地政府積極制定減稅、補貼和環保政策等獎勵措施,為海外企業降低投資成本,吸引期前往投資。

    而墨西哥與台灣經貿關係近年迅速成長,「Close to Home」逐漸成為供應鏈管理新趨勢,墨西哥地理位置通往北美、拉丁美洲便利,且擁有汽車工業、製造業等產業聚落,以及優質廉價的勞動力,成為想進軍美國市場或加碼投資在美發展的台灣企業建立近岸外包供應鏈的理想市場。花旗銀行認為,為分散地緣政治帶來的經營風險,預期未來幾年內,美、歐、日及東協各國將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經貿走廊。

    除了歐洲和墨西哥,東協國家也是台灣企業擴大投資的主要目標區域之一。滙豐銀行指出,從國際市場需求的角度而言,東協和中東兩大新興市場正在加快改革步伐以跟上全球趨勢,包括經濟多元化、推動基礎建設、城市化進程等,而數位化趨勢也正在驅動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消費潛力巨大的東協和中東地區進一步加速數位化投入,為台灣企業帶來商機,有創造更多跨境事業發展的可能。

    渣打銀行台灣企業、金融機構暨商業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曾於訪談中表示,近期有觀察到想進入印度的台灣科技公司詢問合作的比例有顯著上升,對於台商來說,印度市場隨著不同區域而有不同挑戰,要直接進入印度開業需考慮的層面很多,因此企業會希望尋求銀行結合跨境資源提供更多協助。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6dzR8M
    more
  • 調整用-88.png

    中經院首估 2025年經濟成長率可站上3%

    〔 工商時報 / 陳碧芬 〕
     


    中華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今(2024)年第4季的臺灣經濟預測,上修臺灣經濟成長率約0.15個百分點,全年可達3.96%,高於主計總處、中央銀行的預估值,為國內經濟研究機構公布的最高,惟外資機構多已上修至4%以上。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表示,上修經濟預測,來自於外貿受惠AI等需求強勁,內需也因股市維持高檔,財富效果持續挹注民間消費成長,投資也因庫存去化已近尾聲,企業投資意願回升,推升經濟成長。

    中經院指出,在內需與外貿雙引擎帶動下,台灣經濟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其中,內需貢獻3.07個百分點,民間消費貢獻1.50個百分點,國內投資貢獻0.77個百分點;而國外淨需求貢獻0.89個百分點。

    通膨走勢部份,中經院表示,因電費費率調整,拉動很多服務產業通膨預估,加上天災導致在國內蔬果價格上揚,預估2024年 CPI 年增率約為2.17%,呈現連續三年破2%,但今年已較去年的2.49%減少0.32 個百分點。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表示,中經院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接近4%,是歷年來的次佳,和國發會預估「英雄所見略同」,除了2021年新冠疫情後段的反彈復甦一度衝到6.62%,4字頭的GDP成長率,前次是2014年。

    連賢明25日亦說明中經院展望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

    他表示,在全球經濟走勢持平,地緣政治風險猶存的情形下,預估經濟成長率大概到3.03%,較 2024 年走緩,一則是今年的基期已不像前年那麼低,AI相關的成長幅度也會放緩;2025年CPI年增率預測值,中經院估約1.96%,略低於2%。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lgodM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