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調整用-230.png

    樂看台灣經濟成長!高盛上修今年GDP預測至3.5% 跑贏美日韓

    〔 非凡新聞 〕








    行政院主計總處先前下修今年台灣GDP成長率預測至3.14%,昨(15)日又進一步示警,今年恐怕將難以「保3」。但華爾街投行高盛卻抱持樂觀態度,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回溫,加上台灣出口表現優於預期,因此將全年GDP成長率預測上調至3.5%,優於美、日、南韓等多國表現。

    高盛發布最新報告,將今年台灣的GDP成長預測,由原先的3.1%上修至3.5%。高盛指出,台灣經濟表現優異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半導體產業的強勁復甦,隨著生成式AI、雲端運算及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大幅增長,帶動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出口成長,台積電等龍頭廠商訂單持續增加,預期全年經濟可望維持強勁擴張。此外,今年以來台灣出口已連續數月呈現年增,顯示全球市場對台灣高科技產品的依賴依然穩固。



    高盛在報告中提及,雖然全球仍面臨高利率環境與地緣政治風險,但台灣內需表現穩健,加上政府積極推動公共建設與產業升級,有助於支撐經濟成長動能,使得整體展望持續向好。高盛認為,若下半年通膨穩定回落,台灣央行或將有空間逐步調整貨幣政策,進一步刺激投資與消費。

    觀察其他國際機構看法,先前渣打銀行將今年台灣GDP預測調高至3%,主因受惠於全球對新興科技需求增加,特別是AI應用和半導體產業擴張。隨後,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於4月將台灣GDP預測上調至2.9%,看好台灣經濟表現將優於日本、南韓和新加坡,但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仍需關注。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與強勁的研發實力,未來幾年仍具備穩定成長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府對今年經濟的預測,卻與外資態度呈現不同調。今年初,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台灣GDP年增率為3.2%,但2月時將成長率下修至3.14%,主因包括前一年基期較高、政府總預算刪減影響公共支出,以及對全球貿易環境的審慎評估;昨(15)日主計長陳淑姿更坦言,即便第一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全年經濟成長率「要保3是有點困難」。

    此外,4月時台灣經濟研究院將今年GDP預測下修至2.91%,主因為美國關稅政策與基期調整影響;台灣央行也輕微下修GDP預測至3.05%,同樣是擔憂美國關稅政策頻頻生變,可能帶來衝擊。顯示出政府對下半年內外部環境變數,仍抱持謹慎態度。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MzZRp
    more
  • 調整用-229.png

    新台幣升勢再起 匯銀:出口商憂月底恐有下一波恐慌拋匯

    〔 Yahoo!股市 〕








    新台幣連貶六天後,近二個交易日又重啟升值行情。隨美元指數大舉回弱下,亞幣全面走揚,儘管台股15日小跌,但外資連日買超匯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續飆升,開盤後隨即站回30.1元價位,且一度逼近30元整數關卡,終場強升9.5分、收在30.189元,創5月6日以來新高價,總成交量略縮至18.005億美元。

    匯銀主管分析,中美貿易談判讓市場偏樂觀,但關鍵是90天後如何發展情勢不明朗,因此當前外資頻頻匯入,等於是提前布局,而出口商因提前拉貨,出口商其實手上還是滿手美元,若外資持續匯入,匯價可能又面臨「3字頭」保衛戰,屆時出口商可能有下一波升值預期心理出現,不排除再現月初的恐慌賣壓,成為後續央行調節壓力。

    新台幣連貶多日後啟動強升行情,繼14日強升1.71角,15日開盤後10分鐘內就站上30.1元,早盤最高勁揚1.48角、觸及30.136元,延續強升氣勢,近兩個交易日就升值2.66角之多,等於兩天內就吐回先前連六日收黑的貶幅。

    匯銀主管分析,相較於前一波升值是出口商拋匯主導,近期則是外資匯入所支撐,且無論美系、歐系外資都一面倒匯入,加上出口商目前是不管價格也要拋匯,因此開盤後新台幣開高走高;而15日下方有政府基金、油款匯出,加上央行在尾盤調節,但由於盤初就升值近1.5角,終場貶幅僅是收斂,難以與賣壓抗衡。

    「近期新台幣升貶,1角已成為慣性」,匯銀主管直言,幾乎都要1角起跳,可見受到市場消息面影響很大,匯率波動劇烈,且與其他主亞幣相比,新台幣反應似乎更快,主要是我國外銷數據確實優於亞洲鄰國,「而這也是出口商目前最擔憂的事情」。

    觀察近期亞幣表現,以主要貿易對手韓元為例,14日雖然韓元急升,但後續就轉為震盪偏弱,而新台幣則是一路攻高,顯示韓元消息面較為混亂,而新台幣售基本面樂觀支撐,匯價在亞幣中可說是遙遙領先。

    匯銀主管認為,出口商目前手上還有大批美元,加上提前拉貨後,大批地單移前,後續交貨潮一到、錢又來了,只要看到30元甚至29元,後續可能又要出現新一波恐慌拋匯。因此,近期出口商都持續分批掛單拋匯,以免月底匯價更強將蒙受更沈重匯損。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YqVjN
    more
  • 調整用-228.png

    憂關稅、提前出貨 台灣主要IT廠營收創史上第4高

    〔 MoneyDJ 新聞 / 記者 蔡承啟 〕






    AI伺服器、半導體需求旺,加上憂心川普關稅、客戶提前出貨,帶動台灣主要IT廠4月營收持續大增,月營收規模連14個月高於1兆元(新台幣、以下同)、創下歷史第4高紀錄。

     

    日經新聞14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IT廠營收持續大增,主因AI伺服器、半導體需求旺,加上憂心川普關稅政策、客戶提前出貨的動向持續。2025年4月份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列入「Asia300」成分股的台灣19家主要IT廠營收合計值為1兆6,058億元,較去年同月大增26.8%,連續第14個月呈現增長、增幅連續第5個月達2位數(10%以上)水準,月營收規模連續第14個月高於1兆元、創2013年1月開始進行統計以來單月歷史第4高紀錄。

     

    報導指出,19家主要IT廠中,有14家營收呈現增長、5家減少。在EMS廠(電子代工廠)中,AI伺服器大廠鴻海4月營收大增25.5%、廣達(2382)暴增58.2%,伺服器生產比重較低的和碩(4938)營收「僅成長」14.7%,以筆電代工為主的仁寶(2324)4月營收大減19.4%。

     

    因來自輝達的AI用先進晶片需求持續強勁,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4月營收暴增48.1%;聯電(2303)4月營收成長3.6%、聯發科(2454)成長16%。

     

    台灣企業除了包辦蘋果iPhone大半的生產之外,還掌控全球晶圓代工6成以上市佔率,且包辦近9成伺服器、8成以上PC、8成遊戲機的生產,大量供應產品給美中日等全球大型企業,因此從其每月營收動向有望預測從工廠出貨至商品實際上架的未來約3個月的經濟趨勢。日經新聞從2013年1月開始彙整、調查台灣主要IT廠的營收數據。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2KvVpE
    more
  • 調整用-224.png

    央行買匯阻升 4月外匯存底創新高

    〔 自由財經 / 記者 陳梅英 〕







    中央銀行昨公布四月底外匯存底餘額五八二八.三二億美元、較三月大增四十八.一億美元,不僅連四升,且創史上新高;在主要國家中,僅次於中國、日本與瑞士,穩居全球第四大。

    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指出,我國外匯存底增減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包含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變動,以及央行為維持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由於四月美元指數大跌四.五五%,歐元、英鎊、加幣、澳幣、日圓等皆對美元升值,外匯存底所持外幣資產轉換成美元增加,加上四月部份交易日市場供需失衡,央行進場提供流動性,買匯阻升,在三大因素都呈現正貢獻下,帶動外匯存底大幅增加。

    進入五月後,新台幣宛如坐上失速列車,短短兩天升值近兩元,央行一連三日進場調節。蔡烱民表示,若匯率變動因素不大,五月底的外匯存底將會因近期進場買匯而增加。

    外界關切外匯存底是否會因升值出現上兆台幣的「匯損」,影響央行年度繳庫計畫?蔡烱民說,台幣升貶對外匯存底影響只會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準備科目,通常有匯兌損失就會用資產項目來調節,有獲利就放在負債項平衡,不會列入當年度損益,也不影響年度繳庫金額;而因外匯存底除美元外還有其他外幣資產,目前帳上還是獲利的。

    蔡烱民指出,歷史上,外匯存底匯兌損失最高曾達上兆元,是在二○二一年台商回流時,當時台幣升至二十七元;也曾在台幣貶至三十三元,匯兌收益有一兆多元,但這都是帳面上數字,對當年度損益沒有影響。

    另外,對於市場傳言美國六月到期美債高達六兆美元,美國政府恐面臨違約,蔡烱民表示這是誤傳,美國每季都有美債發行計畫,市場都知道,最近幾季美債標售也都非常順利。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n9GqK
    more
  • 調整用-223.png

    通膨還在! 4月CPI破2% 外食更貴年增3.48%

    〔 非凡新聞 / 記者 林浩宇、謝隆証 〕






    主計總處今(7)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03%,跟3月相比漲幅略有收斂。且和民生最相關的外食費,年增率達3.48%,民眾真的很有感。母親節快到了,不少民眾買蛋糕會發現,跟往年比貴了一些,有業者就祭出套組優惠,刺激買氣,也讓來客量增加3成!

    開心果和草莓粒,撒在白巧克力上蛋糕完成最後點綴,母親節檔期倒數計時,蛋糕店忙著趕工出貨。一刀切下滿滿餡料,可見用料實在,只是原物料成本壓力大,用量大的開心果和巧克力,價格跟去年同期比,分別漲三倍跟一倍,就怕民眾覺得太貴,業者刺激買氣祭出優惠。

    業者大吉先生:「現在買蛋糕的話,會送拍立得照片,第一個提升買氣。」

    畢竟現在消費者,越來越精打細算,業者在母親節想花招。

    民眾:「有優惠的話,就會覺得很讚。」

    民眾還是能省則省,主計處最新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03%,雖然跟三月比,漲幅略微收斂,不過還是高過,2%通膨警戒線,顯示通膨壓力還在,細看數字民生最相關的外食費,年增高達3.48%,連續六個月都高過3%。水果、肉類還有穀物製品,像是麵包蛋糕,通通都漲價。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 曹志弘:「水果價格較上個月下跌,所以它的年漲幅就縮小,再加上剛剛提到的,油料費受國際原油價格,行情影響下跌,另外還有今年四月,電價沒有調漲的影響,這三項合計影響四月CPI,總指數較三月,就減少0.27百分點,也就是今年四月CPI,漲幅較三月縮小的主要原因。」

    跟國際相比,台灣的數字,跟南韓和歐元區差不多,不過略低於日本3.6%,美國2.4%,只是對於常買菜的,媽媽們來說,就盼物價越來越低,好好過個母親節。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Gng73x
    more
  • 調整用-222.png

    《經濟》連18紅!拉貨潮+急單 4月出口史上次高、5月續旺

    〔 工商時報 / 時報記者 張佳琪 〕






    財政部今日(8日)公布4月出口統計為486.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月減1.8%,年增29.9%,寫下連18紅。主要是受惠於美國對等關稅豁免期的拉貨潮以及急單效應,且5月仍可能持續。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研判,全年出口可能開高走低,上半年淡季不淡、下半年旺季不旺。

    受惠於人工智慧與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熱絡,加上美國暫緩加徵高額對等關稅,財政部統計顯示,提前拉貨動能與3月相較可說是有增無減。蔡美娜指出,科技產品已開始進入週期,4月出口展現強勁張力,規模值僅次於3月,年增29.9%為110年12月以來不含春節最大增速。

    出口的11貨類有8貨類上升,3貨類下降,資通與視聽產品與電子零組件產品,撐起4月出口一片天。蔡美娜說明,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值118.3億美元、年增60.5%,出口值刷新歷年單月新高,也是首度超越電子零組件產品;電子零組件產品4月出口值164.1億美元是近3年最好成績,年增26.8%,主要受惠於低基期效應及需求面的貢獻。

    蔡美娜進一步表示,近年來因美中經貿對抗,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回流,加上AI發展,我國出口貨類有很大轉變,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占比三級跳,由110年的13.5%上升至今年4月的35.0%,為史上同期最高紀錄,並與電子零組件出口占比35.0%旗鼓相當,已翻轉過去電子零組件獨大局面。也因為兩大貨類的出色表現,她說,我國科技產品出口占比已達七成來到新高點,傳產貨類占比江河日下,降至三成為新低點。

    4月出口表現明顯受拉貨效應帶動。蔡美娜說,對等關稅豁免期間廠商可能認為未來輸美關稅至少10%跑不掉,所以拉貨更為積極,也有急單現象,預料5情況也可能類似。她表示,考量拉貨強度及季節性,預測5月出口落在429至448億美元之間,年增率持續呈現雙位數成長,約為15%至20%。

    美國關稅談判在進行,不確定性仍高,是我國出口變數。蔡美娜指出,國際預測機構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會趨緩,但是美國雲端供應商在AI的軍備賽並未停歇,AI商機仍在,在此情況下,加上拉貨潮的影響,我上半年出口值創歷年同期新高的機率相當高,全年出口可能反季節走勢,也就是上半年淡季不淡、下半年旺季不旺,出口成長率可能會「開高走低」。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MQqlj
    more
  • 調整用-218.png

    台幣漲瘋了!早盤狂飆逾8角 直抵31.14元

    〔 自由財經 / 記者 陳梅英 〕






    美科技股財報亮眼帶動美股勁揚,台股受到連動也大漲逾400點,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更是在市場大舉拋售美元下,不但直接升破32元整數大關,更在摜破31.5元關卡後一路飆升至31.14元、央行進場調節,升勢才止住,中午暫時收在31.394元、升值6.23角,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14.9億美元。

    新台幣4月下旬隨對等關稅暫緩、台股重振雄風,一路從32.5元價位快攻至4月底以32.017元收盤,4月勁揚逾1角、升幅3.64%,在主要亞幣中僅次於日圓。

    今日在台股大漲、亞幣同步走揚下,台幣持續走升,且升值力道越發猛烈,早盤以32.1元開出後,隨即連破兩道重要關卡,最高升抵31.14元、飆升8.77角,匯價創下2024年1月16日以來新高。

    匯銀人士指出,美國財長貝森特表態要聯準會降息是一項重要訊號,近期美國公布的就業職缺、請領失業救濟金等數據不佳也令市場警惕,若今晚美國公布的失業率上升,Fed不急著的態度是否出現變化,有待觀察。

    在市場對於Fed降息期待加深下,投資人積極尋求美元資產的分散,加上台股續揚,外資熱錢持續湧入,出口商也不再等待,美元需求減少,推升台幣升勢一發不可收拾。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YRm1D
    more
  • 調整用-217.png

    財部:近4年台對美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轉趨平衡

    〔 聯合新聞網 〕




    財政部今天指出,台灣對美國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近4年轉為大致平衡,以運輸順差擴大為主因;逆差主要項目則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為最大來源。

    所謂服務貿易,泛指跨國進行無形商品的交易,涵蓋運輸、旅行等與商品、人員流動相關的傳統項目,以及金融保險、電腦資訊、智慧財產權等具專業性與知識密集度較高的服務。服務貿易差額為服務輸出減去服務輸入的餘額,若為正數,表示在服務貿易存有順差,負數則為逆差。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發布財政統計通報指出,民國100年至105年台美雙邊逆差介於48億至65億美元,106年至109年逆差縮減至30億至38億美元,110年至112年更是連續3年順差,113年則小幅逆差2.2億美元,遠低過往平均,顯示長期逆差轉平衡。

    財政部分析,運輸是長期唯一的順差項目,110年至113年順差擴大,其中111年達92.2億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主因是疫後全球運費上漲、人工智慧(AI)商機帶動出口貨運需求。

    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則是最大逆差來源,財政部說明,100年至105年間,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平均每年逆差約50億美元,106年起逆差有下降趨勢,主要是蘋果與高通2大國際公司權利金訴訟,部分台灣代工廠停止支付授權金,使逆差金額大幅下降。

    另外,旅行長期也存在逆差,主要是美國來台觀光和商務人次恢復疫前水準,推升在台消費,近2年台灣對美國旅行逆差均不及3億美元,較往年水準明顯縮減。

    財政部強調,台灣對美國服務貿易從長期逆差轉為近4年大致平衡,主要受運輸順差擴大及智慧財產權逆差縮減驅動,反映產業結構變化與國際經濟情勢影響。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RKD7D
    more
  • 調整用-216.png

    央行理事:貨幣政策宜審慎保守;冀房市軟著陸

    〔 MoneyDJ 新聞 / 記者 陳怡潔 〕
     



    中央銀行昨(4/30)日公布第一季理監事會貨幣政策議事錄,關於貨幣政策,央行理事指出,台灣經濟未來面臨的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因當前川普總統政策不確定性極高,且國內經濟表現穩健,貨幣政策宜審慎保守;針對房市,有央行理事示警,未來應密切關注房市量價衝擊對實質經濟活動之影響;並有理事指出,希望房市能夠軟著陸,如果房價突然大幅下跌,鑑於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高,恐將增加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

    央行於3月底舉行今年第一季理監事會議,並於昨日公布會議記錄摘要。針對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有理事表示,台灣經濟未來面臨的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來自於川普總統政策的不確定性。若國際原物料等價格上漲,加上美國關稅調高,台灣相關商品價格恐隨之上漲而推升國內通膨。國內經濟部分,儘管當前資通訊產品出口尚屬樂觀,但近期DeepSeek事件、未來AI伺服器佈建的成長率將變緩等,可能影響我國經濟成長,資本市場表現似已反映此一隱憂。此外,台積電(2330)赴美投資若帶動台灣相關供應鏈廠商前往,則短期內國內投資動能將遭受排擠且致資金供需水位改變。另宜留意中國經濟金融之發展,如房市泡沫破裂,造成內需持續疲弱、地方政府高債務問題。

    關於政策利率決議,全體理事經考量國內外各項因素後,均贊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與現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其中,有理事表示,考量今年國內CPI年增率維持在可控範圍,且當前川普2.0具不確定性,故認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數位理事認為面對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宜審慎保守。其中,有理事指出,今年以來台灣整體通膨呈緩步下滑趨勢,但尚有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碳費、公用事業費率可能調漲,這些供給面因素可能導致民眾通膨預期上升;同時,考量國內勞動市場穩定,經濟表現良好,加以川普政策可預測性太低,此時貨幣政策應保守為宜,故支持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另位理事也指出,當前川普總統政策不確定性極高,且國內經濟表現穩健,故無升息的必要,亦無降息的空間;考量全球政經環境不穩定,貨幣政策宜更審慎。

    關於房市,數位理事同時指出,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在遏止炒房、房地產市場降溫、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等成效已顯現,故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未來宜持續觀察。

    另外,也有位理事示警,房市交易量縮,必將減少房屋修繕及家庭支出,也可能限縮營建工程的投資,均影響民間消費及投資支出,故未來應密切關注房市量價衝擊對實質經濟活動之影響。

    有位理事認為,34家本國銀行提報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預估控管目標均緩步向下,房價雖仍上漲但幅度已趨緩。希望房市能夠軟著陸,因若房價突然大幅下跌,鑑於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高,恐將增加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zqK60a
    more
  • 調整用-212.png

    4100億特別條例》出口支持加碼至930億 新增50億助中小企

    〔 自由財經 / 記者 鍾麗華 〕

     



    經濟部昨在行政院院會報告「支持方案之放寬要件說明」,原來支持方案八八○億元,增加汰舊換新的五十億元,整體經費達九三○億元;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正評估協助業者汰舊換新的補助比例如何分配,藉以加大力道協助中小企業。

    認定資格放寬 估22萬家廠商受惠

    經濟部產發署長邱求慧表示,為協助企業因應衝擊,工業支持措施方面,提供金融支持包括貿易融資利息減碼一二○億元、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六十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五十億元,認定資格由營業額衰退十五%放寬至十%,預估共有廿二萬餘家廠商受惠。

     

    邱求慧說明,在研發轉型補助二百億元與爭取海外訂單一百億元方面,放寬為直接或間接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就可提出申請,受惠業者約五七○○家。

    何晉滄解釋,只要業者能舉證因為受到關稅影響,像是下游出貨商可能被退貨,導致貨品無法順利出貨等,都可以算遭受間接影響,提得出佐證資料都能申請。

    邱求慧表示,租稅優惠部分,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研發與設備支出抵減擴大適用,適用範圍新增人工智慧(AI)及節能減碳,支出上限由十億元提高至二十億元;另產創條例也放寬創投適用門檻,適用優惠出資額門檻由三億元降為一.五億元;放寬新創適用條件方面,新創事業公司由成立未滿兩年放寬為五年,投資門檻由一百萬元降至五十萬元。

    勞動部提出安定就業措施,參訓勞工薪資補助由三個月增加至六個月,事業單位補助額度由一九○萬元增加至三五○萬元;受衝擊勞工協助再就業方面,除放寬適用產業類別,雇主僱用獎助由每月五千元增加至六千元;協助青年接軌職場部分,獎勵額度由每月八千元增加至一萬元,請領次數增加至兩次。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2KK0qa
    more
  • 調整用-211.png

    公股銀對陸曝險 首季續降低

    〔 工商時報 / 呂欣芷 〕

     



     


    公股銀行持續保守看待大陸市場,反應在今年第一季對陸曝險續降。公股銀主管指出,考量大陸地區債務違約及房市風險仍高,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及進行式的中美貿易衝突等因素仍存,總體經濟環境不確定性高,對大陸授信案件持續審慎評估,預計對陸曝險金額及占比將持續下降,同時全年大陸地區獲利將以持穩為目標。
     

    臺灣銀行截至3月底對大陸地區曝險占淨值比率為2.9%,較上季減降0.47%,為八大公股銀行中最低。土地銀行、合庫銀行及兆豐銀行對大陸曝險同樣已連續多季減降。兆豐銀表示,自2024年7月到2025年2月對陸曝險金額已下降約16%,占淨值比率亦逐漸降低。

    獲利表現方面,由於落實風險管控,各公股銀第一季大陸地區獲利大多較弱勢。臺銀指出,第一季大陸地區分行稅前盈餘較2024年同期減少4.29%,主要因持續控管大陸地區曝險,導致獲利略為下滑。

    兆豐銀強調,由於對大陸授信案件持續審慎評估,保守地選擇資信優良的客戶敘做,因此第一季大陸地區獲利較2024年同期下降,全年以維持平穩獲利為目標,並以穩定資產品質為重心。

    合庫銀大陸地區分行第一季獲利表現則優於2024年同期。合庫銀說明,主要因資產品質提升,未來將持續控管曝險額度,並優先承作優質台商與具有風險移轉效果的授信案件。

    整體而言,公股銀鑑於大陸經濟景氣持續低迷,房市風險仍在,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中美角力加劇,種種因素讓公股銀對陸曝險金額續減,包括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均減少,隨台商紛紛將產線移往新南向國家。公股銀預估,未來對陸曝險仍會持續下滑。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國銀對陸曝險持續走低,曝險金額降到8,516億元,對陸曝險占淨值比降到18.5%。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Gn59jD
    more
  • 調整用-210.png

    房市警鐘 國銀房貸壞帳連八升…3月逾放款餘額達82.3億元

    〔 Yahoo!新聞 / 記者 廖珮君 〕



    據金管會昨(24)日公布統計,2025年3月國銀房貸逾期放款餘額達82.3億元,已連八個月走升,再度改寫近三年半新高,銀行圈示警,4月大股災、房市買氣重摔,恐讓房貸戶財務更加吃緊,4月房貸壞帳恐續飆升,高逾放水位短期恐難逆轉。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也說,4月有川普關稅議題,持續重挫市場買氣,若經濟局勢不穩、政策管制不開,房貸壞帳數字料會續攀升,他示警,一旦建案銷售轉差,恐讓建商資金斷鏈,下一階段需慎防建融壞帳。

    金管會銀行局主祕張嘉魁說,3月房貸逾放雖增加,但逾放比至今仍很穩定地維持在0.07%,銀行控管不動產風險能力也很穩定,目前尚無看到異常現象,也無信用風險問題,金管會將持續密切觀察。

    據統計,3月國銀房貸逾放餘額82.3億元,月增2.8億元,月增額是至少近七年同期最大,往年3月逾放額都會減少,今年卻是連續兩年3月逾放不減反增,顯示各銀行並未積極轉銷房貸壞帳。


    近一年國銀房貸餘額及逾放概況


    為何房貸逾放一路走揚?銀行又為何不積極轉銷,讓逾放數字下降?一家銀行主管觀察,這波房貸高逾放爆發,有半數是中小企業負責人,因景氣差、公司經營不善,連帶影響個人還款能力,導致發生逾放。

    另一半的自然人中,有三成是投資客,在央行從2022年首季起升息六次後,這些過去仰賴寬限期賣屋套利、或轉貸續命者,卻因各銀行審核趨嚴,房市無人接手又難轉貸,面臨寬限期滿而資金周轉失靈,最終變成房貸壞帳。

    另一家民營銀行高層也坦言,銀行轉銷逾放有一定程序,多數會從大型企金案件開始,轉銷也需考量銀行獲利、備抵呆帳覆蓋率(Coverage Ratio,指銀行承受發生呆帳的能力)。轉銷逾放會讓備抵呆帳覆蓋率及獲利下降。

    銀行圈憂心,這樣情況在4月股災、房市買氣劇降後,恐更加嚴峻。黃舒衛認為,目前最大未爆彈已非零星的個人或企業主財務操作翻車,反需注意財力差的中小建商的倒帳潮。

    金管會公布2025年3月國銀承做房貸與建融狀況,3月底國銀承做房貸餘額11兆1,156億元,年增9.31%連半年走低並是近11個月低點;建融餘額3兆8,462億元,年增5.08%是近七個低點,顯示房市持續緊縮。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qGn7Xq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