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中華信評:銀行授信風險升 壽險外匯壓力大

〔 工商時報 / 黃惠聆 〕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加劇的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中華信評表示,台灣銀行業面對外部經濟壓力升高,可能導致信用損失增加,但憑藉健全的資本緩衝與穩健的授信控管能力,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

中華信評分析師在「台灣金融業信用焦點更新」上指出,台灣金融產業的展望大多為穩定,並認為近期的關稅貿易不確定因子對於金融產業的影響屬於間接性,台灣銀行業面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與美國利率走勢的波動,授信損失趨勢雖將略增,但因可管控及授信成本都低於亞太區同業,將展現高度韌性。

中華信評表示,今年保險業信用展望仍穩定,產險業已逐步回到疫情前核保獲利水準,未來兩年依然維持穩定;但壽險業的獲利高度依賴資本利得,易受市場影響,包括避險成本、外匯波動,因此利差益及外匯風險均是今年的關鍵挑戰。

壽險業今年外匯風險暴險將維持在歷史高位,預期和去年水位相比應不會有重大偏離,但外匯風險是壽險業面臨主要信用風險之一。相較於亞太區,台灣壽險業獲利能力將低於平均水準,且極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台灣融資租賃業今年獲利恐承壓。中華信評說明,受到大陸與東南亞市場經濟復甦遲滯、融資成本維持高檔等多重挑戰,台灣融資租賃業在短期內獲利壓力持續,但業者透過風險控管提升與企業融資業務擴張,預期明年逐步展現獲利改善動能。

證券業信用趨勢今年維持穩定,預測平均資產報酬率(ROAA)將介於2.4%至2.6%,接近2.5%的歷史平均水準。資產對股東權益比介於4倍~4.5倍,風險調整後資本(RAC)比維持在13%~14%的強健水準。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VYz5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