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匯脫鉤 台幣連兩升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台北股匯走勢脫鉤。外資昨(14)日零星匯入約2、3億美元,加上出口商進場拋匯,新台幣匯率終場升值8.2分,收29.004元,連兩升,總成交量13.885億美元。
台股昨開高走低,終場下跌56點,收在17,245點,匯銀主管說,外資昨天在台股小幅賣超,但在匯市仍呈零星匯入,股匯走勢不同調。
相較於前天的激情演出,匯市昨日外資匯入量不大,只是結合出口商拋匯力道,使新台幣匯率持續攀升。展望後市,匯銀主管指出,熱錢動向不明,新台幣匯率可能維持盤整,短期內將介於28.8~29.2元區間波動。
「新台幣匯率盤中還是有見到28字頭,不過最後還是收在29元以下,如果外資持續流入,未來還是有機會升回28字頭,外資動向、美國貨幣政策與通膨表現為三大觀察重點」,匯銀主管說。
至於新台幣匯率,匯銀主管分析,短期內新台幣匯率缺乏大幅升值動力,29元可能是近期波動中間價。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6/6240315?from=edn_maintab_cate
*圖片來源:網路
2022 04. 15
股匯脫鉤 台幣連兩升
NFT藝術品正夯:是虛擬貨幣的革命還是泡沫化?
〔聯合報 / 寇德曼〕
2021年3月11日,佳士得拍賣行就創紀錄地以6,934.6萬美元(用以太幣付款)拍出了一件NFT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讓作者Beeple瞬間成為在是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 圖/路透社
由區塊鏈技術衍生的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近年在世界上掀起熱潮,許多藝術家或收藏家藉由NFT技術發行藝術品,吸引大批民眾購買,轉手間就飆出天價,例如,2021年3月11日,佳士得拍賣行就創紀錄地以6,934.6萬美元(用以太幣付款)拍出了一件NFT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1,讓作者Beeple瞬間成為在是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
有立委近日質詢金管會主委,是否有打算對NFT進行監管,金管會回應,監理步調太快,反而會限制NFT的發展,國際目前也沒有對NFT監理的共識,認為NFT商品的消費者,應該自己要有風險意識。但何謂「NFT」呢?這和大家耳熟能詳,同為區塊鏈技術所衍生的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又有何區別?
藝術品如何與NFT扯上關係
NFT雖與比特幣同為虛擬貨幣,保有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和不可竄改等特性,然不同於比特幣等屬於FT(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每個比特幣價值相同,而每個NFT具有「唯一性」,任兩個NFT間均屬不可互換與替代2。如果說FT等加密貨幣可以表彰如貨幣等不特定物的權利,有心人是自然也會想著要用NFT來表彰如藝術品等特定物的權利,也因此,NFT藝術品頓時橫空出世。
原本在網路時代,由於資訊流通技術的發達,資訊可以低成本的式進行完全相同的複製,以數位資訊構成的藝術品,不像實體藝術品是獨一無二、具有天然稀缺性,無法如同實體藝術品的創作者或收藏家一樣,藉由出售單一作品獲取高額利潤,但NFT的出現改變了這個限制。
當數位藝術品與NFT技術結合後,藉由NFT唯一性而不可竄改,數位藝術品即使可以複製,但原件和複製品間具有不可替代的區別,藝術品原件取得了如實體藝術品一樣的「稀缺性」,進而在市場上具有交易價值3;甚至,有收藏家將實體藝術品以NFT技術數位化保存後, 隨即將實體原件毀去,並將NFT後的藝術品進行拍賣,最後拍賣價還遠超出實體原價4,例如,2021年3月拍賣的班克斯(Banksy)的畫作《傻子》(Morons),收藏家原以3.3萬美元購得,NFT後銷售價竟超過十萬美元。
2014年,一名工人手持Banksy的版畫Morons(2006)。 圖/美聯社
藝術品NFT化有何優點?
支持以NFT技術保存藝術品的論者主張,NFT技術可讓數位藝術品如傳統藝術品一樣流通,讓數位藝術家從創作中獲利,鼓勵他們願意創作新的作品,且即使藝術家最初以低價出售作品時,收藏家嗣後以高價轉手獲益時,NFT藝術品所在的平台可以設定讓轉售過程中產生的利潤,部分回饋給原作者,宛如著作權法中的「追及權(the Resale Royalty Right)」之精神,更加保障作者5,避免有藝術家因窮困而不得不低價銷售作品,收藏家藉由轉售取得天價利潤後,藝術家卻無法分享的不公。追及權的存在即可保障作者或其子孫。
加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而生的透明性,歷次交易都可以被追溯,買家於購買前即可確認NFT藝術品的來源確為真品和歷次售價,配合區塊鏈不可竄改的性質,可以有效防止銷售假貨、轉售炒作,保障買賣雙方6。
且因NFT藝術品為數位化保存,比傳統藝術品具有更高的流通性,支持者認為嗣後無論要進行轉讓或資產金融化較為容易,例如,將權利拆分為多人共有7,甚或單獨將數位化的圖層分割出來抵押融資,亦無需處理郵寄、搬運等繁瑣的交易細節,不用擔心移轉過程對於藝術品可能造成之損害,NFT藝術品本身除了收藏價值外,更有作為金融資產的價值存在8。
故有法律學者即認為應該以法律保障NFT藝術品的權利,認為NFT藝術品儘管不具有實體,但仍完全符合民事法上權利客體的要件,值得立法保護9。
NFT交易平台Neon在紐約華爾街設立全球第一台24小時的NFT自動販賣機。 圖/路透社
NFT藝術品是不是泡沫?
不同於支持論者將NFT藝術品描述地宛如藝術界的革命,反對論者則認為所謂的NFT藝術品,就像是泡沫一樣地不切實際。NFT起源自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竄改性,固然賦予了藝術品獨一無二的價值,但這只是讓該藝術品成為市場上更容易流通炒作的對象,視覺價值遠遠不及動漫、影視等工業化生產的大眾藝術。
藝術界之所以支持NFT,不過是想要分享虛擬貨幣龐大的市場、交易平台、資金,不斷強調藝術品原件的獨一無二,透過NFT讓數位化的作品具有稀缺性,不過是為了提高藝術品的交易價值,藝術家或收藏家為了從虛擬貨幣交易中分一杯羹,才會不斷炒作NFT藝術品的話題10。
特別是仿效著作權法追及權的概念更屬過譽,藝術圈現實上因為追及權而獲益者,只有藝術市場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國際知名人士,有法律學者批評若實施追及權制度,反而會因要降低每次交易的分潤成本,壓低藝術品最初的銷售價格,讓大多數藝術家未蒙其利,先受其害11。
例如,前述拍出近七千萬美元天價的NFT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此拍賣前,作者Beeple的作品售價其實從未超過一百美元12。花天價購買這件藝術品的買家,本身就個資深幣圈玩家——NFT基金Metapurse創始人Metakovan(化名)。
2021年4月7日MetaKovan展示了Beeple的NFT。 圖/法新社
Metakovan的NFT投資基金Metapurse早在2020年12月時,就曾以220萬美元買進Beeple在NFT平台Nifty Gateway上20件藝術品,隨即以這些作品發行名為B 20s的虛擬代幣,後來代幣總價值已超過2.15億美元,等於Metakovan不僅獲得了噱頭,還大賺一筆。有文獻因此質疑,NFT藝術品在拍賣市場的高價,根本是左手換右手炒作而來,NFT藝術品的熱潮就是泡沫13。
再加上,NFT資產泡沫化早有先例,在NFT藝術品熱銷前,2017年時曾有美國工作室Axiom Zen在MetaMask(以太幣平台)發行一款名為《迷戀貓》(CryptoKitties)的NFT虛擬養貓遊戲,遊戲最初有100隻貓,每隻貓有256位基因組,玩家有兩隻貓就能繁衍子代14,每隻貓的基因就像NFT代幣,個個不一樣,稀有品種被認為具有收藏價值,隨即在虛擬幣圈掀起旋風。
據稱MetaMask平台當時有16%的交易流量都是在買賣虛擬貓,發行後短短一週,有的貓雖然只要0.03個以太幣(約台幣400元),但有的貓卻高達五十以太幣(約台幣340萬元),然發行六個月後熱潮過去,虛擬貓交易量暴跌98.4%,沒有市場的虛擬貓就算以天價取得,又何來價值。那麼,NFT藝術品難道不會如虛擬貓一樣,有朝一日失去交易平台或市場,全無價值可言嗎?
NFT:連金管會都燙手的高風險市場
或許正因正反雙方論點莫衷一是,而且世界各國並無定論,金管會也因此不願意率先表態要如何對NFT藝術品進行監管,否則一旦進行監管,後續發生交易糾紛,金管會豈非還要出來當糾察隊?
在目前NFT交易平台均非在台灣成立的情況下,金管會的行政規範或嗣後法院的判決執行,往往未必能夠直接發生效果,如果在這種渾沌的情況下,消費者仍願意踏入NFT藝術品的市場,看準嗣後轉售可能的利潤,結果大概也只能如金管會主委受質詢時的所言,要自己承擔風險了。
台灣知名的霹靂布袋戲也將人氣角色製成NFT推到國際平台。 圖/路透社
*資料來源: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78/622121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圖片來源:網路
2022 04. 08
NFT藝術品正夯:是虛擬貨幣的革命還是泡沫化?
股匯雙挫!新台幣連四貶 創逾16個月新低
〔中時新聞網 / 工商 呂清郎〕
聯準會(Fed)3月會議紀錄鷹氣逼人,美股續領跌,台股7日開低殺低,外資擴大賣超並加速提款閃人,新台幣貶破28.8元關卡,上演股匯雙挫,終場收在28.828元兌1美元,創逾16個月新低,貶值5.8分,為連續四個交易日收低,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14.08億美元。
外匯交易員表示,Fed會議紀錄透露更強硬的鷹派訊息,5月啟動並擴大減資產負債表,美股四大指數殺聲隆隆,主要股市一片綠油油,台股開低且下殺力道強勁,最後重挫343點至17,178點,新台幣開盤雖一度走升,但隨後因外資擴大賣超台股達447億元,並加速匯出資金,新台幣一舉貶破28.8元關卡,最低來到28.862元的近17個月新低。
外匯交易員指出,由於新台幣貶破28.8元價格,出口商拋匯相對積極,上午一度走升,但隨台股愈跌愈深後,外資啟動大逃殺,新台幣跟著快速下探,出口商樂得順勢賣匯,央行也進場提供流動性,新台幣因此獲得支撐。俄烏戰爭還看不到曙光,Fed為對抗通膨加速緊縮,美元續強及外資偏匯出,新台幣短線將維持偏弱格局居多。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407004544-260410?chdtv
*圖片來源:網路
2022 04. 08
股匯雙挫!新台幣連四貶 創逾16個月新低
壽險高利搶市 金管會示警
〔工商時報 / 彭禎伶〕
美元利變保單4月紛紛拉高宣告利率,金管會7日對保戶祭出四大示警。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元利變保單4月紛紛拉高宣告利率,金管會7日對保戶祭出四大示警,一是宣告利率不代表投資報酬率、亦不是全期固定或保證的利率;二不要以一時宣告利率作投保唯一考量,最好看一看該公司宣告政策與歷史宣告利率;三是提前解約會收解約費用,可能不保本;四外幣保單會有匯率風險。
金管會亦給壽險公司四大警告,一是不得以宣告利率作為競爭手段;二是銷售使用的廣告、文宣及行銷話術,都不得以宣告利率或保單報酬率等,與其他金融商品作比較;三是不得以調高宣告利率或投資作為銷售訴求。
四是保險業者必須作好利變保單的利潤測試及敏感度分析,銷售後必須定期召開商品管理小組會議,檢視宣告利率與區隔資產投報率是否偏離,對現在及未來清償能力的影響、資產負債配置允當性等。
金管會從2020年7月1日起要求各壽險公司對利變保單必須檢視三件事,一是利潤測試指標不得為負,即保單要有合理利潤;二是建立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宣告利率應考量區隔資產帳戶內債券利息收益率,且要反映必要利潤率及費用,建立合理平穩的宣告機制;三是每月宣告利率會議必須有完整分析各保單帳戶經營情況、投報率、固定利率資產收益率等。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若沒有作好管理的壽險公司將可能被要求調整宣告利率、停售商品、限制業務等都可能,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因2020年7月之後的規定開出罰單。
4月壽險公司紛紛調高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尤其美元躉繳理財型利變壽險,宣告利率已拉高到3.18%,分期繳或保障成份較高的美元利變壽險則拉高到3.35~3.4%,利變保單買氣預期將大幅拉升。
金管會7日提醒消費者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將保費投資後,扣除相關費用,用來計算保價金的利率,並不是固定或保證利率,也不等於保單報酬率,宣告利率會隨保單區隔帳戶投資績效好壞調整。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623175.html
2022 04. 08
壽險高利搶市 金管會示警
製造業景氣連五月亮綠燈 俄烏戰事、陸封城是最大變數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台經院今日發布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路透
台經院今(31)日發布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月的14.24分,增加至2月的15.16分,燈號為連續五個月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
台經院指出,雖然工作天數因春節及228連假減少,壓縮生產量能,製造業仍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態勢,2月進出口、外銷訂單與生產等指數年增率續呈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原物料投入等面向指標表現,讓多數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維持樂觀看法。
至於台股2月上半月反映春節期間主要經濟體股市走揚,下半月受到外資因俄烏戰爭大幅賣超,致加權指數呈現先漲後跌,影響經營環境面指標表現。
就細部產業來看,台經院指出,在電子零組件業方面,仍受惠創新應用及數位轉型商機持續,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年增率續為雙位數成長,惟烏俄戰爭加深全球半導體部分原料缺料問題,加上比較基期墊高及缺工問題持續,影響成本面及原物料投入面等指標,2月本產業景氣燈號出現連續第五個代表持平的綠燈。在機械設備業方面,仍受惠於半導體業積極擴產、帶動半導體設備、自動化等設備需求,然中國大陸經濟趨緩,抵銷部分設備需求,加上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增加成本面壓力,故2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續維持代表低迷的黃藍燈。
整體來看,2月份仍受惠創新應用商機及各國積極推動基礎建設、帶動出口、生產及外銷訂單等指標續強,使得製造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顯示出第1季製造業表現不弱。因此,台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出現連續五個月代表持平的綠燈,從信號分數來看,2月分數為近三個月以來的新高,主要係缺料問題緩解,遞延出貨,推升原物料投入面指標表現,這也顯示出目前製造業表現依舊穩健。
展望未來,台經院表示,俄烏戰事已持續月餘,歐美對俄國制裁從個人、金融面、轉向經濟面,包括俄國重要出口品—能源、礦物與農業等產品,此已引發近期農工原物料短缺及價格上揚,干擾全球貿易及供應鏈運作,加重全球通膨的壓力。國際預測機構紛紛下修今年歐盟及全球的經濟成長預測,為國際經濟前增添不確定性。
另外,新變種病毒疫情持續在亞洲擴散,尤其是日、韓及中國大陸等地區,前二者採與病毒共存政策,但中國仍維持清零政策,導致3月包括吉林省、東莞及深圳等地區進行嚴格的防疫管制,東莞及深圳為台商重要生產基地,封城不僅影響中國大陸今年經濟表現,連帶地兩岸間產合作供應鏈亦可能受到衝擊,這些事件因素的影響程度,皆是未來觀察重點。
台經院今(31)日發布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月的14.24分,增加至2月的15.16分,燈號為連續五個月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
2022 04. 01
製造業景氣連五月亮綠燈 俄烏戰事、陸封城是最大變數
央行斷金流 首季土地市場降溫
〔工商時報 / 蔡惠芳〕
央行祭不動產信用管制,已影響建商搶地的熱度。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斷金流影響浮現!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第一季全台土地市場「有感降溫」,單季只成交536億元,改寫2019年以來的近四年單季新低紀錄,年減近16%;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央行祭出五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加上升息,使得建商搶地已不會像過去兩年,「不買,手會癢!」重返蛋黃核心區域已成趨勢。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表示,第一季全台土地市場動能減弱,在政策打炒房力道發威下,僅成交536億元,顯示買家對政府出台金管政策「有感」。其中主要需求還是在住宅區土地,佔比達73%,其次是工業土地、佔25%。
趙正義說,預期在央行限縮土地融資政策、升息1碼後,將使建商購地「大者恆大」,小建商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影響者。
劉學龍透露,某台中大型建商因升息,使得每年購地利息將增加1.7億元,目前還可承受,但對一般小建商來說,恐怕是一大負擔。
高力國際資本市場服務部資深執行董事黃正忠表示,土地交易量減少,建商獵地趨緩,主要原因與貸款管制有關;另外,原物料、人力成本上漲,也是使建商購地腳步稍緩的原因,不過預期建商還是會持續物色優質地段不動產,以保持土地庫存能量。
展望2022年總體土地市場及商用不動產市場,劉學龍預期,將呈現「審慎評估,市場價平量縮」,在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期保持4%~5%的驅動下,即便升息1碼,利率回到疫情爆發前的1.375%,投資型買家將持續評估具有潛力的標的。不過短期通膨問題難解,且全球貨幣緊縮方向明確,須注意接下來央行升息的腳步及幅度。
劉學龍指出,目前很多地主思維都還停留在以往,不過建商在預期升息趨勢下,在買地上,也開始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未來在布局重點上,會拉回核心區域的核心資產,不會像過去兩年,「不買,手會癢!」
劉學龍建議,投資人也應趁此時好好檢視手中資產組合,汰弱留強,在資產配置上,應提高長期收益型不動產的配比,以抗通膨,追求資產保值。
2022 04. 01
央行斷金流 首季土地市場降溫
美公債殖利率走揚 壽險業2月底淨值蒸發逾千億
〔中央社 / 潘羿菁〕
受到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影響,壽險業持有債券部位評價利益縮水,截至今年2月底為止,壽險業淨值僅剩新台幣2兆2406億元,年減1083億元。
金管會今天公布保險業稅前損益及避險概況,今年前2月保險業稅前獲利僅98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1億元、減幅達19%,主要為壽險業獲利年減21.2%、僅剩924億元所致,產險業獲利仍達58億元,逆勢年增45%。
今年前2月新台幣兌美元貶值1.2%,在完全不避險之下,壽險業出現1475億元兌換利益,壽險業順勢提存315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頗有晴天存糧的意味,經過避險後,今年前2月壽險業仍有39億元匯兌利益。
不過即使匯兌壓力大幅下降,前2月壽險業稅前淨利仍衰退逾2成,金管會官員指出,主要是資本市場波動下,壽險業淨投資損益減少,不過產險業財務投資淨利益及業務承保淨利益仍雙雙增加,因此產險業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增45%。
資本市場波動同樣影響保險業淨值表現,截至今年2月底,保險業淨值僅剩2兆3983億元,年減981億元、減幅3.9%,其中壽險業淨值2兆2406億元,年減逾千億、減幅達4.6%,產險業淨值1577億元,則年增6.9%。
官員說,壽險業認列在其他綜合損益(FVOCI)項下的股票部位評價利益相較去年同期上升,不過美國10年期及3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揚,導致壽險業認列在其他綜合損益項下的債券部位出現評價損失,拖累壽險業淨值較去年同期下滑逾千億元。
2022 04. 01
美公債殖利率走揚 壽險業2月底淨值蒸發逾千億
黃天牧:NFT為高度投機藝術品 國際間未有監理共識
〔中央社 / 台北21日電〕
NFT討論熱度高,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說,有些科技新產物,監理機關步調太早反而會限制發展,國際目前也還沒有NFT監理共識;此外,他也直言,NFT是高度投機性的藝術商品。
加密貨幣、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Token)掀起熱潮,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今天在立法院財委會關注NFT監理議題。
黃天牧說,國際間認為NFT不具同質性、是藝術品;有些科技新產物,監理機關步調太早,反而會限制發展,國際間目前對NFT監理也還沒有共識。
李貴敏進一步追問,NFT該由誰擔任主管機關。
黃天牧說,NFT是藝術商品,金管會並非管藝術商品的單位,至於該由哪個單位主掌,「我目前無法判斷」。
黃天牧也指出,NFT是具高度投機性的商品,根據坊間文獻,大概99%的NFT最後都不見得存在,外界都應該認知NFT是一個風險高的商品。
此外,李貴敏關注LINE推薦飆股群組頻傳,金管會如何應對。
黃天牧說,社群媒體流傳的資訊,並非金管會就可以處理,為打擊犯罪,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小組,針對新時代犯罪行為進行研究討論,包括虛擬資產洗錢等議題,金管會是其中成員之一;金管會也已和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建立即時聯繫窗口。
他也強調,消費者自己也有責任、必須具有風險意識。
2022 03. 25
黃天牧:NFT為高度投機藝術品 國際間未有監理共識
未上市櫃股票 恢復所得課稅
〔中時新聞 葉時安〕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於110年1月27日修正公布,自110年1月1日起,個人交易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所發行或私募之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及表明其權利之證書(下稱未上市櫃股票),其交易所得屬基本所得額課稅範圍,但其發行或私募公司屬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且交易時該公司設立未滿5年者,該交易所得免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
邇來常接獲民眾來電詢問110年度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應如何計算交易所得,該局說明,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符合規定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股票除外)所得之計算方式如下:
一、提供實際成交價格及原始取得成本者,以實際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證券交易稅及手續費)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二、已提供或稽徵機關已查得交易時之實際成交價格,但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者,以實際成交價格之20%計算所得額。
三、未能提供交易時之實際成交價格,以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交割日前一年內無前開財務報告者 ,以交割日公司資產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再按該收入之75%計算所得額。
四、稽徵機關查得之實際所得額較前述計算之所得額為高者,將依查得資料核計。
該局進一步說明,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基本所得額課稅規定自110年1月1日施行,於今年(111年)5月申報110年度綜合所得稅時適用,申報時應填寫「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申報基本稅額,並檢附收、付款紀錄、證券交易稅繳款書、買賣契約書或其他足資證明之文件,供稽徵機關查核認定,提醒納稅義務人,如於110年1月1日起有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務請記得依規定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申報納稅,以免因漏報或短報所得而遭補稅處罰。
2022 03. 25
未上市櫃股票 恢復所得課稅
金管會對投信投顧公司頒布新禁令
〔自由財經 陳永吉〕
金管會本週發布一函令,明定投信投顧公司禁止透過基金資金、或是全委資產,直接或間接介入被投資對象的經營權、協助他人取得或鞏固經營權。這個宣示看起來像是保險資金繞道介入東元(1504)經營權之爭的延續,其實不盡然。
媒體有揭露一個案例,那是某一家有經營權之爭的公司,大股東透過投資某大投信的私募基金,回頭鞏固自己的經營權,引起金管會注意,這個案子看起來有點特別,感覺只是一家公司要掩人耳目,但把原本自己可掌控資金,繞道投在一家投信基金上,如果中間有點差池,經營權豈不是旁落?
其實外傳是有少數投信,透過基金去買有經營權之爭的公司,因為有部分公司因經營權之爭,公司派跟市場派會在市場搶買持股,基金或可漁翁得利、賺取利差;另一個目的,就是等公司派或市場派來談條件,價高者得,如果是公司派談成,或許不是現金交易,大家可觀察這幾年有經營權之爭的公司,有些會更換股務,而上市公司一年的股務費用可多可少,但有經營權之爭時更換股務,股務費用外傳價格都較平常高出數倍、甚至更多,等於是投信作球,讓證券母公司得利。
或許金管會聽到業界傳出這樣的風聲,才會有這樣的決定,畢竟投信募集的資金跟壽險業一樣,來自客戶與社會大眾的資金,當然不能拿來做為利益交換,圖利自己公司,金管會祭出最重懲罰可撤照,真是英明的決定。
2022 03. 25
金管會對投信投顧公司頒布新禁令
新台幣續貶 逾15個月新低
〔工商時報 呂清郎〕
外資持續賣超台股匯出,新台幣16日終場貶值1.3分,收在28.625元,續創逾15個月新低,總成交量則放大24.075億美元的逾一周最大量。
匯銀主管表示,俄烏再進行談判,美股科技股低接進場,四大指數全收紅,台股開盤大漲逾150點,但隨即下殺跌逾百點,最後拉尾盤收小漲14點至16,940點,新台幣也跟著開高,但後續由於外資續賣超台股149億元,並且匯出資金,加上美國10年債殖利率又衝高至2.15%,「錢」進海外的投資款匯出需求,新台幣隨即回到貶勢,最低來到28.678元。
國際美元走弱,主要亞幣多數反彈走升,匯銀主管指出,除日圓因避險資金流出而下挫0.33%,新台幣小貶0.05%,其他亞幣全部走揚,以韓元勁揚0.57%最多,人民幣強升0.53%居次,星幣、泰銖、馬來幣均升值逾0.2%,菲律賓披索及印尼盾各上揚0.19%及0.13%。
匯銀主管認為,這波外資匯出力道大,反而出口商預期新台幣續弱,拋匯態度較保守,供需有點不平衡,央行為提供充足的美元流動性,進場賣匯使貶幅趨於收斂。目前看來,新台幣二年多的強勢,或許在此先畫上句點。
16日因是美國聯準會(Fed)發布利率會議結論前夕,外資認定升息已確立,偏向賣超台股資金回防,匯銀主管強調,但後續關鍵還是俄烏戰爭的發展,由於暫時還看不到化解的曙光,金融市場震盪不變,預料短線新台幣仍是易貶難升居多。
2022 03. 18
新台幣續貶 逾15個月新低
升息速度幅度大過預期,如何影響房貸?
〔編譯/陳竫詒、張詠晴/天下Web only〕
#升息速度幅度大過預期,如何影響房貸?
利空短暫出盡,儘管俄羅斯否認了外媒報導指出雙方和談有重大進展,但是投資人消化了三週以來的俄烏最新情況,身心靈顯然也對升息做足了準備,美股連續第3天反彈,道瓊再漲400點,3大指數漲幅都超過1%。
全球央行幾乎都走在升息的道路上,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一碼後,英國央行也升息,從0,5%上調到0.75%,這是連續第3次升息,但是由於俄烏衝突使得通膨將維持更長的時間,在39年物價高點的英國,兩位數的通膨不是不可能,只能繼續選擇升息。所以都還是可預期的緊縮政策。
台灣央行也在升息的行列,升息的速度跟幅度都超乎市場預期,原本市場預估央行要等到6月才會升息半碼。
央行總裁楊金龍為何這麼鷹?專家多認為「台灣輸入性通膨」是加大升息力道的主要原因,台灣今年通膨預計將破2,達到2.37%。
對民眾影響比較大的將是房貸負擔,央行表示,升息對買房成本的影響,以全國貸款平均餘額763萬來看,一年房貸負擔會增加19075元。但相較於美國房貸利率升破4%,台灣房貸還是在超低的水位,1.31%的低息房貸雖然不再,不過還不到2,除非升息到2.5%~3%,才會大幅增加購屋成本。
在俄烏局勢變得更明朗之前,投資市場可能會繼續波動,但現在的基本面的確相對良好。央行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4.05%。
俄烏的最新情況,拜登和習近平要好好聊一下了,白宮宣布兩人將在週五晚間熱線,這是戰事爆發以來拜習首次通話。
路透社報導則指出,俄羅斯用美元償付部分債券利息,雖然細節還有些不確定,但俄債違約的風險可能暫時解除。
投資市場先前各項擔憂的情緒獲得舒緩。「波動性可能會持續至少一兩個月,」Defiance ETFs執行長杰倫斯姬(Sylvia Jablonski)提醒,投資人看到底部正在成形,短期或許是逢低買進被過度拋售標的的好機會。
#殖利率恐提前倒掛,經濟惡兆?
美國聯準會宣布三年來首度升息,並描摹了收緊貨幣政策的路徑,殖利率曲線拉平。
根據路透社報價,就在鮑爾召開會後記者會時,5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先一步超越10年期公債,是2020年3月來首次。而根據過往經驗,這通常代表數週後,就會迎來2年期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倒掛。
一般來說,長天期債券利率因為不確定性高,會高於短天期債券利率。一旦出現短天期債券殖利率高於長天期,就是所謂的殖利率曲線倒掛。
投資人十分關注殖利率曲線的斜率,因為它會影響其他資產價格、銀行收益,更反映景氣榮枯。過去50年來,當殖利率曲線倒掛,市場就會發生衰退。
2018年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報告顯示,從1955年以來的每一次經濟衰退,都發生在公債殖利率倒掛之後的6至24個月內。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瑞德(Jim Reid)進一步指出,在通膨炙熱時期,「殖利率倒掛更可能提前發生,但聯準會將別無選擇繼續升息」,但經濟不太可能在今年就衰退,最快可能至2023年底才反映。
被封為「新債券天王」的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 也表示美國今年基本上不會出現經濟衰退,但2023年有可能。
岡拉克也說,目前美股已跌過頭,短期內會將會走高,但是在幾次升息後,漲勢會減弱。
根據文件,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控股公司本週一到週三連續大買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如今已持有該公司14.6%股權,價值約72億美元。
巴菲特進入異常的爆買模式,自3月2日以來,累積持有西方石油1.364億股,儼然想要買下整家公司。
巴菲特通常是默默操盤,不到公布13F持倉報告(Form 13F)時刻,一般投資人很難知道他看上什麼。但這一次如此高調又公開,主要是因為所持有股份已經超過該公司的10%,因此有任何動作都需要在兩個營業日內公開說明。
根據文件,波克夏•海瑟威買進西方石油公司的成本每股介於53至55美元,對照16日收盤價52.99美元,約略是小虧2.8%。
巴菲特對西方石油公司熟悉到不行,2019年波克夏買進西方石油的優先股和權證,讓該公司得以以357億美元收購Anardako石油公司。
西方石油日產量120萬桶,碳捕捉技術在業內領先。不過也因為收購Anardako 石油公司,目前債務負擔依然沉重。但近期能源價格的漲勢,也帶動股價今年以來大漲七成,讓他們更有償債能力,執行長霍盧布(Vicki Holub)說,目標第1季結束前將淨債務降到250億美元以下。
2022 03. 18
升息速度幅度大過預期,如何影響房貸?
第 21 頁
第 22 頁
第 23 頁
第 24 頁
第 25 頁
第 26 頁
第 27 頁
第 2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