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週彙

  • 金檢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揪六缺失.jpg

    金檢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揪六缺失

    〔工商時報 /  彭禎伶〕

    投資型保單近五年賣逾2.23兆元,金管會金檢發現六大缺失,一是壽險公司銷售時未提醒高齡者投資高收債風險;二是業務員未說明保戶近三個月內解約或貸款,投保投資型保單;三是高齡保戶第一次核保未過關,重新更改投資屬性再送件就核保;四是投資型保單更換投資標的,壽險公司還給通路佣金。第五是銀行理專銷售投資型保單時,沒有充分說明影響保戶權益的事項,如壽險費用、保單管理費、解約費等;第六是理專轉介高齡客戶申請貸款,用來支付投保投資型保單的信用卡費,卻沒有說明投保資金來源。

    由於金管會去年有特別針對高齡者是否有被「金融剝削」進行專案金檢,除了在壽險及銀行理專銷售投資型保單時有發現缺失,在證券商財富管理業務上,也有發現有銀髮客戶辦理不限用途借貸後,同一天將同金額轉申購基金,券商並沒有了解業務人員是否有不當勸誘客戶借款投資的情況。

    投信方面亦被查出有三大缺失,一是銀髮客戶的投資屬性在同一天內由「穩健型」變更為「積極型」,投信沒有跟客戶再次確認,就讓其申購高風險基金;二為客戶填寫的資料中發現矛盾,也沒有再次確認並留存紀錄;三是70歲以上客戶申購基金,沒有依規範請客戶提供自主申購聲明書等。

    去年資本市場大多頭,幾乎全民瘋投資,投資型保單2021年新契約保費近5,775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但銷量一多,銷售、核保等過程中就出現不符規定的瑕疵。
    more
  • 歐盟更新稅務黑榜 台商留意.png

    歐盟更新稅務黑榜 台商留意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 / 台北報導〕

    歐盟最新稅務不合作名單出爐,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3)日指出,本次更新對台商最重要的影響,在於稅務觀察名單新加入越南、英屬維京群島(BVI)及貝里斯等十個新的觀察對象,未來可能會面臨歐盟的制裁,與台商跨國布局息息相關。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陳宥嘉指出,歐盟這次公布的稅務制裁對象,其中黑名單(稅務不合作名單)的部分,名單與前次沒有變動,但是灰名單(觀察名單)當中卻增加了十個國家及地區。

    歐盟稅務不合作清單每年公布二次,陳宥嘉表示,在前次名單中,已經把台商重點投資的香港、馬來西亞納入灰名單,這次新增的十個灰名單成員中,甚至把越南也納入,以及納入BVI、貝里斯等過去常用於設置離岸公司的地區。

    陳宥嘉表示,從2021年開始,歐盟陸續對稅務黑名單地區進行制裁,例如設定較高的扣繳稅款,歐盟企業與黑名單國家的交易,當地企業還可能失去認列費用抵稅的權利。

    以免稅天堂薩摩亞為例,陳宥嘉指出,台商若透過薩摩亞公司,控股法國的子公司,從法國匯出股利、利息、權利金及服務費時,將負擔75%高額扣繳稅。

    目前正在灰名單的國家或地區,若未改善租稅政策,未來可能將面臨上述制裁,陳宥嘉表示,以去年底被加入灰名單的香港、馬來西亞為例,馬來西亞已承諾進行稅改,香港則承諾,將於今年底前修改稅務條例,並於2023年實施改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灰名單中新增了越南,陳宥嘉表示,預期越南政府可能會因應此波國際壓力,對當地稅務法令進行相當程度的更新,如加強國別報告交換機制,以符合跨國追稅行動方案的最低標準。
    more
  • 銀行.jpg

    特定股權交易 稅率將依持股期間認定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 / 台北報導〕

    針對特定股權交易課徵房地合一稅的規定,資誠會計師林巨峯提醒,這項規定雖是從房地合一2.0才出爐,但要留意會溯及既往,無論取得股權的時間點是否早於2016年1月1日,只要出售股權時符合課稅標準,便須繳納房地合一稅。

    房地合一稅的稅率,是依據屋主或地主的持有期間,作為適用稅率依據,在二年內出售,將適用最高45%稅率;持有二年至五年內出售,則適用35%稅率。

    林巨峯表示,國稅局在查房地合一稅時,檢視特定股權交易案件,不是依房地產的持有期間來認定課稅稅率,而是依「股東持有股權的期間」來認定稅率。

    房地合一稅是2016年才上路的新制,去年更新為2.0版,林巨峯指出,依財政部目前釋出的相關規定,雖是2016年1月1日以前取得的股權,出售時滿足特定股權交易的標準,便會被當作房地交易課稅;交易標的名下的不動產,也不會區分是新制或舊制土地,全部納入公司持有不動產價值計算,這是股東們必須留意的。
    more
  • 楊金龍(圖 自由財經).jpeg

    楊金龍:四因素推升房價

    〔經濟日報 / 記者陳美君 / 台北報導〕

    國內房價回不去了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5)日指出,近年國內房價上漲,主要是由強勁投資、預期心理、投機炒作及成本推升等因素帶動;楊金龍並示警,央行將於適當時機升息抑制房價、未來貨幣政策原則上朝向緊縮,且房市管制措施實施期間將更長,且仍有精進調整的空間。

    楊金龍日前在演講時表示,2020年下半年來國內房價高漲,主要是全球流動性充沛,民間投資強勁,伴隨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以及不當銷售手法、投機炒作,帶動購屋需求上升,導致房價上漲;加上地價與營建成本上揚,進一步推升房價走高。

    楊金龍指出,在需求面部分,全球流動性充沛,以及國內強勁民間投資、預期心理及投機炒作,帶動購屋需求增加。除主要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外溢效應外,還包括2018年起台灣經濟受惠三大紅利,分別是美中貿易摩擦,帶動台商回台投資;台灣防疫得宜及遠距商機帶動出口暢旺,廠商擴產。主計總處預測,去年投資率將創21年來新高,經濟成長率將逾6%,近11年新高;台股大漲,家庭財富增長,均提高民眾購屋能力,推升房市交易。
    more
  •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4)日表示,CFC(受控外國企業)課稅制度即將於明年上路,新制對股權較單一的家族性海外控股公司,容易落入課稅範圍。報系資料庫.png

    破解CFC 家族企業節稅有撇步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 / 台北報導〕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4)日表示,CFC(受控外國企業)課稅制度即將於明年上路,新制對股權較單一的家族性海外控股公司,容易落入課稅範圍;反倒是若家族已經將境外公司股權分散給不同家族成員,就可望排除在CFC課稅範圍外。

    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團隊執業會計師王瑞鴻表示,CFC課稅制度已確定將於2023年上路,財政部要透過這個新制,防杜個人或營利事業藉由對境外公司的控制力,把盈餘留在境外不分配,達到規避股東稅負,或延緩繳稅的效果。

    王瑞鴻指出,以往家族企業透過在境外免稅天堂設立公司,進行控股、資產管理或金融商品操作等用途;當下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儘快在2023年到來之前,檢視目前投資架構,是否會受到CFC生效而課稅。

    從常見的樣態來分析,首先,如果台商持有的境外公司A,單純作為控股用途,台商家族可能在中國大陸,或是其他國家及地區,還另有實質營運的公司,這間實質營運公司將盈餘分配到給A控股公司時,即使A控股公司還沒把盈餘配回給台灣股東,從明年度開始,台灣股東仍會被CFC制度影響,須提前繳稅。

    王瑞鴻表示,CFC課稅的重點要件,在於台灣股東或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該境外公司逾半股權,或對該境外公司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情形。

    另一種家族控股型態則可望不受CFC影響。王瑞鴻表示,如果家族的境外控股公司,本身的股權已經分散到不同家族分支,甚至是不同世代的家族成員身上,這間境外公司就有可能不會落入CFC的課稅規定。

    王瑞鴻也提醒,很多家族的境外公司,可能會疏於辦理股東名冊的變更,而導致公司名義上的股東,與實際股東已有落差,這一年也是關鍵時刻,此時須在CFC課稅制度生效前,儘早釐清,以避免日後徒生爭議。
    more
  • 超強勢的新台幣匯率不只讓出口大廠哀鴻遍野,就連央行也淪為匯損受災大戶。(經濟日報 資料庫).jpeg

    列報扶養親戚 須共同生活

    〔經濟日報 / 記者程士華 / 台北報導〕

    列報扶養親戚來節稅,須留意相關要件,北區國稅局表示,扶養的認定取決於有無共同生活,以及實際扶養的客觀事實,如果僅是單純給與資助或生活費,未必能符合節稅資格。

    官員指出,個人綜所稅免稅額的規定,目的在於透過節稅優惠,使納稅義務人對特定親屬或家屬,盡到法定的扶養義務,依《民法》第1115條規定,扶養義務有先後順位之分,原則上應由直系血親優先扶養,若是由扶養義務順位在後的家長列報,就必須舉證直系血親無法扶養的事實。

    官員表示,若要列報扶養其他親屬或家屬,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姑、阿姨,甚至是姪、甥及表兄弟姊妹等,依《所得稅法》第17條規定,須符合民法相關規定,互負扶養義務,並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一家;對方已成年的情形下,更要符合在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等條件才能列報。
    more
  •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9)日表示,春節期間將依照「上漲不調、下跌調」原則辦理。記者胡經周/攝影.png

    經濟部:春節油價只跌不漲 桶裝瓦斯3月底前凍漲

    〔經濟日報 / 記者江睿智 / 台北即時報導〕

    九天農曆春節連假即將到來,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9)日表示,春節期間除了水、電、天然氣民生、工業用戶、液化石油氣(桶裝瓦斯)價格維持不調整外,油價也不漲價,將依照「上漲不調、下跌調」原則辦理。

    中油公司表示,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進口氣源成本大增,但為讓民眾過好年,將配合政府照顧民生與工業用戶及持續穩定物價政策,至2022年2月底民生及工業用戶價格將不調漲,而桶裝瓦斯至2022年3月底前不調漲。

    中油表示,汽柴油價格部份,不僅會依據油價平穩雙機制,減緩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對民生經濟的影響。農曆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13日)也將依政府要求不漲價,以「上漲不調、下跌調」原則,比照往年辦理。

    台糖公司表示,民生用小包砂糖自民國2016年迄今,即維持每公斤36元,從未隨國際糖價上漲而調漲,而沙拉油3公升小包裝建議零售價每瓶也維持169元不變。台糖已經承諾,在今年元宵節前,台糖均不調漲,並於自有通路設平價專區,歡迎消費者可以前往選購。
    more
  • 勞動部昨(17)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1,981家、1萬1,247人實施無薪假。經濟日報照片.png

    無薪假又衝上1.1萬人

    〔經濟日報 / 記者江睿智 / 台北報導〕

    勞動部昨(17)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1,981家、1萬1,247人實施無薪假,一周之內增加184家、1,759人,其中,旅行社受到全球邊境管制影響,無薪假增加99家、1,362人最多。

    值此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本土疫情又有擴大現象之際,一旦餐廳再度實施禁內用防疫措施,國內無薪假情勢恐再飆高。對此,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說,須密切注意,的確不排除可能性,但通常業者也會觀望一段時間才會實施無薪假。

    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前無薪假實施人數維持4,000多人,自去年6月中增至6,000人、增溫破萬人之後,去年8月底人數一度來到5.8萬人之多;之後,隨著疫情受到控制後,逐步下修,至去年12月減少到2萬人以下,今年1月上旬再降至萬人以下,但不到一周,1月中旬人數再度攀升至萬人之上。

    黃維琛分析,這期無薪假增溫至萬人以上,主要是以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增加最多,絕大部分的旅行社都是受邊境管制、仍禁止旅客團進團出衝擊。此外,運輸倉儲業無薪假也較上周增加104人。

    黃維琛表示,受疫情影響,與邊境管制有關行業,包括運輸業、航空公司、部分以國際觀光客為主的旅宿以及旅行社等,實施無薪假人數估計約在1萬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通報實施無薪假期間多數為六個月以上,相較先前實施四至六個月、或是未滿三個月都來得久。黃維琛解釋,因為目前通報實施無薪假行業以受邊境管制影響為大宗,邊境管制短期難解除,預估無薪假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至於原先為本土疫情重災區的住宿餐飲業,目前則有125家、725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13家、68人,主要是因國際觀光客無法入禁,致旅宿業仍實施無薪假;而餐飲業隨著春節連假及寒假到來,無薪假則已幾乎漸回復往常,惟仍要觀察這波Omicron疫情再起波瀾,是否衝擊住宿餐飲業。
    more
  • 最新歐元區PMI顯示,上月歐元區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降至九個月來最低水準。(路透).png

    歐元區PMI探九個月低點

    〔經濟日報 / 編譯湯淑君 / 綜合外電〕
     
    最新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上月歐元區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降至九個月來最低水準,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復熾,抑制服務業景氣擴張,且若各國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經濟活動可能進一步承受打擊。

    IHS Markit公布,歐元區去年12月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綜合PMI終值為53.3,低於初估值53.4和去年11月的55.4,更滑落到去年3月來最低。綜合PMI被視為衡量整體經濟健康度的良好指標,以50為榮枯分界線,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

    新冠病毒變種Omicron去年底迅速傳播,迫使歐洲多國政府重新祭出防疫措施以抑制傳染率,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動作尤其積極,明顯打擊該國服務業景氣,使元月展望蒙上一層陰影。

    報告指出,服務業景氣降溫是拖累綜合PMI的主因。IHS Markit經濟學家海斯(Joe Hayes)說:「11月所見的產值加速擴張,不幸證明為時短暫。Omicron變種病毒擴散對服務業衝擊特別深,反映消費者又遲疑起來。」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亞倫雷諾茲(Jack Allen-Reynolds)說:「12月綜合PMI終值證實,歐元區經濟在2021年底減弱,經濟動能漸失,但景氣仍在擴張。」

    海斯指出,各國政府紛紛加強防疫措施因應疫情再起,歐元區經濟風險隨之升高。

    歐元區上月服務業PMI降到去年4月來最低的53.1,低於初估的53.3和11月的55.9。

    需求減弱和防疫限制趨嚴,使歐元區服務業者招聘腳步減緩至5月來最慢。去年12月的聘僱指數,從去年11月的55.4降到53.6。

    上月歐元區製造業PMI也呈現下滑走勢,降至58,但與初估值相同,顯示當地製造業景氣有韌性,且供應鏈瓶頸改善或已局部減輕物價壓力。

    然而上月投入價格綜合指數為74.1,雖比去年11月的76.0稍降,仍然偏高。產出價格指數也下降,但仍盤旋在高點。海斯認為,這顯示歐元區通膨仍「過熱」。

    歐洲央行(ECB)上月調高通膨預測,預估2022全年通膨率將達到3.2%,遠高於ECB訂在2%的目標。
    more
  • 美股5日下跌,華爾街對金融政策即將收緊作出反應,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22年首次收跌。美聯社.png

    Fed升息後就縮表 道指重挫近400點

    〔世界日報 / 財經新聞組 / 綜合報導〕
     
    美股5日下跌,華爾街對金融政策即將收緊作出反應,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22年首次收跌。

    藍籌股道指數下跌392.54點或1.07%至3萬6407.11點,盤中一度觸及新高。史坦普500指數下跌92.96點或1.94%至4700.58點。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暴跌522.54點或3.34%至1萬5100.17點,創去年2月來最糟單日走勢。

    國債殖利率大升至當日高點,對股指造成壓力,因為投資人消化了聯準會(Fed)最近一次的會議記錄;會議記錄顯示Fed正討論在今年晚些升息後不久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Fed現在正在縮減購債規模,並且已經向市場表明將在3月完成縮減後不久升息。但市場也在觀察Fed屆時如何處理其近9兆元資產負債表。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們正在考慮縮減資產負債表並提高利率,以此作為取消寬鬆政策的另一種方式。

    會議紀錄指出:「幾乎所有與會者都同意,在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首次上調後的某個時機候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可能是適當的。」

    Infrastructure Capital Management CEO哈特菲爾德(Jay Hatfield)表示,Fed縮表是「今年的關鍵風險」,「如果Fed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那將是災難性的。我認為它們會維持資產負債表不變;只有在通膨持續升溫下,才可能開始讓資產負債表縮減。」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他說,「不僅是它們不再注入流動性,而是在取消流動性。」「當Fed從股市中取出流動性時,沒有人想進入股市,就像巴菲特出售可口可樂部份一樣。」

    Fed還暗示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升息,「與會者普遍指出,有鑑於對經濟、勞動市場和通膨的個人看法,可能有必要比早先預期的更早或更快地提高聯邦基金利率。」

    大型科技股全面走跌,Netflix和Alphabet分別下跌4%和4.59%,Meta Platforms和微軟都下跌逾3%,蘋果則收跌2.66%。

    在瑞銀調降評級後,Salesforce下跌8.29%。瑞銀還削減Adobe目標價,使其下跌7.14%。在晶片製造商方面,Advanced Micro Devices下跌5.73%,輝達和Marvell分別下跌5.76%和4.81%。

    哈特菲爾德說,「投資人已從科技股、高成長股和動能股轉向價值股、周期性股和收益股。」「推動這種情況的肯定是流動性,而不是利率。只有有流動性,就會尋求動能,因為Fed正在迫使股票和債券上漲。如果Fed要撤出流動性,大家就想要最便宜和風險最低的。」

    即使市場拋售,Honeywell和開拓重工仍維持不跌。美國商銀調升輝瑞評級,並指出該公司從新冠疫情療法中獲得的利潤為該股提供了上漲空間。輝瑞上漲2.02%。

    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說,「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成長前景強勁,有利於周期性股票;但因Fed尚未正式展開升息周期,科技股的持續回調是不合理的。」
    more
  • 在全球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波動增加的背景下,路博邁投信建議投資人增加具備穩健收益的債券資產。圖/路透社.png

    通膨+升息 債券投資該如何因應?

    〔聯合報 / 記者賴昭穎 / 台北即時報導〕

    伴隨通膨升溫,以及聯準會貨幣政策啟動漸進式調整,在全球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波動增加的背景下,路博邁投信建議投資人增加具備穩健收益的債券資產,一方面持續享受資金行情帶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藉由分散配置來加強投資組合保護力。短線上債券市場在QE縮減購債前及初始期間出現修正,且市場已反應今年升息3碼的預期,現在反而是進場布局全球策略收益債的好時機。

    2022年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並同時進入景氣擴張周期的中後段,預期通膨升溫、貨幣政策調整將是主導金融市場走勢的重要關鍵。而面對通膨及利率走升的環境,投資該怎麼辦?路博邁指出,聯準會為因應通膨升溫,除了宣布將開始加速縮減購債,利率點陣圖也顯示所有成員皆支持今年啟動升息,目前市場價格已反應今年升息3碼的預期,不過即使升3碼,基準利率也僅位於0.75%至1%,扣除通膨後,實質利率依舊為負,顯示資金對收益的龐大需求仍有利於債券資產。

    此外,在景氣擴張周期中後段,雖然預期股市表現仍會優於債市,但總體經濟波動將增加,市場上基金經理人已多開始採取槓鈴策略,也就是同時投資積極與保守資產做為互補。因此,在資金持續流往股市時,投資人亦可以布局具備穩健收益的債券資產,彈性調整配置,藉由追求下檔保護來強化2022年的投資成效。

    路博邁投信指出,全球策略收益債廣泛布局於全球多元化債券,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掌握不同環境的投資機會,也能分散並降低風險。統計過去30年,全球策略收益債平均單年度報酬率為6%,於通膨高於2%年度的平均報酬率達6.5%,凸顯長期績效穩健,即便於通膨偏高期間也能創造好表現。根據回測,單一股票或債券資產加入全球策略收益債,只要進場投資滿一年,投資勝率將大幅提升,強化資產防禦力,適合接下來的市場環境。
    more
  • billie-dollar-money-background.jpg

    台幣強勢 製造業出口叫苦

    〔經濟日報 / 記者鍾泓良 / 台北報導〕
     
    台灣外銷及出口景氣良好,但也推升新台幣匯率,較主要競爭國家強勁,連帶影響到製造業出口商實際收益。對此,經濟部統計處認為,大廠商均有針對匯率風險管理措施,中小廠家則須看出貨日期的匯率才能評估實際影響。

    根據統計處資料,新台幣11月對美元匯率為27.82元,較去年同期升值3.6%。和我國主要競爭對手匯率相比,包括日圓、韓元、新元對美元匯率則分別較上年同期貶值8.4%、5.6%、0.6%;人民幣對美元雖升值3.4%,但升幅不如新台幣,新台幣站穩「最強亞幣」寶座。

    但超強勢的新台幣匯率讓出口大廠哀鴻遍野。統計處解釋,新台幣雖然續居高檔,可能會影響到台灣貨品出口競爭力及國內廠商實質收益。但實際上台灣今年外銷訂單及出口表現都是屢屢創高,由此可知匯率影響因素小;此外,美國聯準會(Fed)已預告升息,市場預估美元將會升值,如此台灣升值壓力就會減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