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加州塞港 兩大問題難解

〔經濟日報 / 編譯廖玉玲 / 綜合外電〕

全球供應鏈問題頻傳,塞港便是其中之一,尤其在洛杉磯和長堤港外等候進港的貨櫃輪數量,不斷創新高。南加州這兩個港口僅處理約40%進入美國的貨櫃,同樣面對運量激增,其他州的港口卻似乎因應得更好。加州出了什麼問題?或許可以從當地的勞工和環境政策兩方面來探討。

華爾街日報報導,日前約20個商業團體要求加州州長紐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暫停會干擾貨物移動的勞工和環境法規,並警告「如果州政府未能立即採取行動,解決在港口、倉庫、卡車運輸、鐵路和整個供應鏈造成瓶頸的其他障礙,僅靠24小時全天候開放洛杉磯港將無濟於事」。

報導指出,加州的一大障礙是名為AB5的法律。此法於2019年正式實施,但在此之前,數萬名卡車司機都以獨立承包人身份工作,比正式僱員有更多自主權和彈性,可以為多家公司工作,一旦需求激增,他們就能靈活因應。
然而,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IBT)長期來希望把卡車司機組織起來,包括穿梭在加州各港口的司機,不過美國國家勞資關係法禁止獨立承包人組成工會,因此在民主黨內同志支持下,由聖地牙哥州眾議員岡薩勒斯提出的相關法案AB5過關。

貨運公司已警告,該法可能使小型貨運商關門,並導致司機轉往別州找工作。業者希望美國最高法院能審理對AB5的法律挑戰,但許多人在下級法院闖關失敗後只好遵守規定。很難量化AB5對卡車司機短缺的影響。但毫無疑問,法律阻礙了物流的效率和生產力。

另一個問題是:儲存空間不足。目前洛杉磯和長堤港附近的倉庫空置率僅1%,遠低於全美的3.6%。如果倉庫的設施或停車場沒有空間可卸貨,司機就無法交貨。一些卡車司機直接將貨櫃和車架一起留在儲存設施外,稍後再取,結果就是導致港區車架短缺。

加州內陸城市土地廣袤、平坦且相對便宜,在過去十年中,隨著電商蓬勃發展,倉庫面積大幅增加,2009至2020年,內陸大型配送中心數量增加54%,達到711個。但倉庫暴增引發當地環保團體反對,主要是汙染和噪音問題。州政府也要求這些卡車和物流設施要使用清潔能源,但繁複龐雜的法規已使貨物運輸更貴更難。